前几天,有一个毒友要Sir推荐科幻片——还要国产的。 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好在Sir博览群片,在经过一番头脑大风暴后,还真想到一部。 80后的孩子保准都看过。 《霹雳贝贝》 这是1988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首部儿童科幻片。 上映时曾引发过轰动。 不仅获得了第四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 据说在上海公映时,影院里的孩子叫声一片,几乎是站着看完整部影片。 即使到现在,它被提起时,依然被称为“神作”、国产儿童电影再也触摸不到的“天花板”。 《霹雳贝贝》究竟有多“神”? 没看过的,听Sir今天来給你们说。 影片讲的是一个刚生下来,就双手带电的小男孩的故事。 贝贝的妈妈生他时,正好一架UFO飞过。 来了一个外星人。 医院里的手术室灯闪了几下,小男孩刘贝贝降临人世。 贝贝刚出生就有超能力。 不仅双手带电,还能随意控制电器。 为了不让贝贝成为“电视机里那些,被人折腾来折腾去的孩子”。 他的父母不让贝贝把带电的事情,告诉其他人。 但拥有特异功能的贝贝并不快乐。 他不能亲近爸爸妈妈,父母也不敢碰他。 在学校,他因为一直戴着手套,经常被同学取笑。 还不断遭到误解。 玩拍手游戏时电到女同学,被告老师。 他通过“电人”帮班级赢得足球比赛,却被同学说“爱逞能、个人英雄主义”。 后来,贝贝的特异功能被意外曝光。 他不仅被拉去拍广告,还被科学家带进“小黑屋”做研究。 ![]() 然而贝贝不想拍广告,也不想搞研究,一心只想着朋友和学校。 因为听说“在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只能看到长城”。 所以贝贝和他的朋友一起上了长城,去喊外星人。 ![]() 最后外星人出现,把贝贝的特异功能拿走。 贝贝又开心地成为了一个正常的孩子。 这部影片由张之路编剧。 张之路学的是物理专业,当过中学老师,所以对科技和青少年都很熟悉。 电影的灵感,就来自于他冬天穿毛衣,偶尔发生的“静电”现象。 在《霹雳贝贝》之后,他又参与了1990年的《魔表》,和1997年的《疯狂的兔子》两部儿童科幻片。 ![]() 前者讲述拿到一支拥有外星飞碟残片的电子表的儿童,突然“长大成人”并闯入真正的成人世界;后者描述了一次外星人对人类心灵的“心理入侵”。 在当时都很受欢迎。 《魔表》里还有张嘉译出演——海报上头像最大的那位,就是25年前的他。 其实比起张之路之后这两部作品,《霹雳贝贝》并不算脑洞大开。 虽然也出现了外星人,但他们的作用仅限于赐予和拿走“特异功能”而已。 ![]() 但这部片精彩的一点在于,贝贝的故事,就是那个年代我们的故事。 作为第一批独生子女,我们跟片中的贝贝一样。 从小被父母关在家里,只能抱着玩具自说自话。 ![]() 爸妈望子成龙,考试没拿到满分,就会在饭桌上不停唠叨。 ![]() 我们那时最想要的生活,无非是能早点下课,好跟朋友放学玩耍。 或是在游乐园里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这些“福利”,贝贝都能搓搓手,就用“超能力”轻松做到。 ![]() 更何况这“放电”的“超能力”,不像蜘蛛侠、超人这样遥不可及。 甚至在冬天有静电的时候,我们都能“暂时”拥有。 所以当电影里贝贝一路“枪毙”红灯,让公交车畅行无阻。 ![]() 只要动动手指发功,就能控制游乐园里的旋转飞碟。 ![]() 都让小时候的我们有超强烈的代入感,羡慕不已。 ![]() ![]() 不少孩子看完觉得,自己就是霹雳贝贝。 ![]() 最重要的是,《霹雳贝贝》不是特意为了給孩子讲道理而拍。 片中虽然出现了告诉小朋友要助人为乐,不能干坏事的情节。 都用有趣、生活化的方式说出。 这一点,不管是现在还是从前的儿童片,都是难得的。 Sir印象最深的,是公交车上的让座片段。 一个年轻人抢了老人家的座位,还理直气壮不肯让。 ![]() 于是贝贝想办法电了他。 让他不得不起身。 ![]() 两个小偷溜进贝贝家偷东西。 也被贝贝整惨了。 ![]() 最后只好自己喊人抓自己。 这些桥段就算放到今天的电影里,也不过时。 因为当时美国已经有了《ET》,张之路知道凭我们的投资和技术,要拼视效绝对比不过。 所以《霹雳贝贝》把重点放在“人情味”上。 他说,这部片的目的不是“教育”,只是想讲述一个孩子不想成为特殊人,渴望爱与被爱的故事。 片中的贝贝是个好孩子。 他的好,不止局限于听妈妈的话,完成老师的要求。 而是他始终坚持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快乐。 ![]() 拥有超能力,虽然能带来片刻的好处。 但不能被爸爸妈妈抱。 不能跟同学手拉手一起玩。 不能游泳、甚至连不戴手套給小狗洗澡都不行。 贝贝非常孤独。 他一点也不想成为特殊的人。 ![]() 这跟我们看惯的美式超级英雄故事完全相反。 但这种没有“远大志向”,只想当普通的孩子,快乐地和同龄人玩耍、成长的想法。 也许才是最最真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故事的结局,曾被不少小朋友耿耿于怀。 而编剧张之路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等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 如今,《霹雳贝贝》已经过去了27年。 当年饰演“贝贝”的小男孩张京,现在也已经三十多岁,有家有娃了。 ![]() 凭借《霹雳贝贝》红遍大街小巷后,他考进了北影,读录音系。 也变成了众多普通人中的一个。 根据《腾讯娱乐》调查,整个80年代,我国儿童电影的生产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04部。 当时成立了专门拍摄儿童电影的儿童制片厂。 除了《霹雳贝贝》,还有《四个小伙伴》、《应声阿哥》、《我的九月》等儿童电影。 ![]() 后来90年代随着商业片的成型,儿童电影制片厂渐渐只剩空壳。 最后在1999年,正式被吞并消失。 ![]() 想想看,外国有《哈利波特》、《指环王》,我们从前有《闪闪的红星》、《霹雳贝贝》,甚至90年代还有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 ![]() 近十年,却连一部能叫得上名字的国产儿童片都没有。 站在《熊出没大电影》、《喜羊羊大电影》的海报前,如今已经当上家长们的80后们常常眉头一紧。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霹雳贝贝》,再也回不去了。 最后,想重温这部片的,网上同样大把在线资源。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