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瑞亭的醫術特色

 第二个图书馆我 2015-09-25

中醫學術,浩如煙海,既有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為醫者之準繩,又有歷代醫哲的精湛發揮,獨到經驗,各有千秋,形成諸多學派,如經方派、傷寒派、時方派、寒涼派、溫補派、滋陰派等等。學派的形成,是因醫者師承關係不同、時代地域之異、學術爭鳴等因所致者。此在中醫是件好事,它為中醫理論的進一步完備與提高,臨床診斷技能與療效的提高,均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各學派的獨到之處,謂之特色。黃氏元禦,可謂是典型的經方派人物,縱觀其存世的十一部醫籍(《玉楸子堂稿》已佚),可見其尊古崇聖的特色十分鮮明。其醫學理論建樹,槪以《內》、《難》、《傷寒》、《金匱》等中醫經典為歸;其制方法度,與《傷寒》、《金匱》如出一輒,藥嚴謹、君臣佐使一目了然,既不或缺,也絕不濫用。其於內傷雜病,強調後天脾胃,顧護中氣,握中央以馭四旁(心、肺、肝、腎),升清降濁,扶正祛邪,其於外感,諸凡傷寒、中風、溫病、疫癘、痘病、疹病,遵四聖(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先哲之旨,均以六經辯證,強調祛除外邪,嚴分寒溫,當溫者麻黃、桂枝、肉桂、附子屢用不鮮;當涼者浮萍、石膏、大黃、生地隨證而施,作為黃氏五代傳人的麻瑞亭,可謂是繼承黃氏醫術的姣姣者其醫學理論、處方用藥諸端,均有鮮明的黃氏醫術恃色,且熔歷代醫哲之經驗、自己六十餘年業醫心得於其中,而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理法方藥配套成龍的麻氏醫術。施之臨床,多效若桴鼓,尤於血液病、腎病、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炎、胃腸疾患、肝膽疾患、經帶疾患、疑難重症之診療、療效卓著,甚至屢有出乎意料的奇效。

麻老治病,辯證處方,均與教科書不同,用藥平淡無奇,而療效奇特。初學者往往難於掌握其辯證方法,靈活而神妙的處方用藥。此乃其醫術特色,診療經驗宏富之所在。拙文僅就其辯治內傷雜病之法作如下探討,以揭其秘

遵四聖之旨,其辨治內傷雜病,是以臟腑辯證為主,結合經絡辯證,而建構其辯證框架的。健康無病,則臟腑氣機升降依序,病則臟腑氣機紊亂,諸症叢生,因之需首明臟腑氣機升降之常,知常方能知變,知變方能撥亂反正,以其常,而達疾之目的。據《內》、《難》、《傷寒》、《金匱》所載,麻老歸納臟腑氣機升降之序如下:

 

 
臟腑氣機升降圖
                     
                     

 

 

     

   

 

 

 

 

小腸

(丙火)

 

(丁火)

 

三焦

(陽)

相火

 

心包

(陰)

 

 

 

 

   

     

 

 

 

 

 

 

 

 

 

 

 

 

 

                     
                     

         

     

大腸

(庚金)

 

(辛金)

 

(戊塵)

 

(已土)

 

(甲木)

 

(乙木)

膀胱

(壬水)

(癸水)

 

 

十二經絡循行升降圖
大腸 小腸 膀胱 心包 三焦
經絡循行升降與臟腑氣機升降,二者的方向是一致的!

 

 

 

健康無病,則臟腑和平,氣機暢遂,升者升而降者降。風寒暑濕,諸般外邪,感之於人,循經入裏,必傷相應臟腑,七情過度,饑飽勞逸,傷其臟腑形體,則五臟六受病,必致臟腑氣機紊亂,升者不升,甚則下陷,降者降,甚則上逆,諸病生焉

主受納,若胃腑被傷,則失其順降之常,納差食減、胃脘滯悶諸症生焉,甚則胃氣上逆,噁心嘔吐

脾主消磨,若脾臟被傷,則失其升運之職,水穀不化、臍腹脹滿諸症生焉,甚則脾氣下陷,腸嗚泄瀉。

肝木主升,若乙木被傷,則肝氣鬱滯,而橫脾土,肋疼痛、腹脹満痛諸症生焉,甚則肝氣陷沖,疏泄不藏,腹痛泄瀉,崩帶滑遺。

膽木主降,若甲木被傷,則膽氣壅滯,而橫胃土,脘滯痛、胸悶太息諸證生焉,甚則化生相火,火性上炎,口苦咽,頭昏目眩。

肺金主降,若辛金被傷,則氣滯不降,胸盈脹滿、膈塞咽痹諸症生焉,甚則肺氣上逆,咳嗽痰喘。

大腸主,若庚金被傷,則傳導失職,臍腹脹滿、大便結澀諸症生焉,甚則淸氣下陷,虛寒則滑溏不收,實熱則硬結閉塞。

心火主降,若心君被傷,則丁火不降,心悸心煩,怔不甯諸症生焉,甚則君火升泄,多夢失眠,煩躁多汗。

小腸主升,若丙火被傷,則泌別失職,水穀不化、腸嗚泄諸症生焉,甚則丙火下陷,淋澀溺赤。

腎水主升,若癸水被傷,則沉鬱不升,腰腿酸痛、溺澀浮腫諸症生焉,甚則水寒下陷,陽痿滑遺,崩漏帶下。

膀胱主升,若壬水被傷,則水道不利,溺黃混濁、滴瀝梗塞諸症生焉。甚則清氣下陷,癃閉浮腫。

心包乃心君之護衛,若心包被傷,則心君不寧,心動應衣、焦躁心痛諸症生焉,本系相火、甚則火性勃發,狂躁不眠,神昏瘛瘲。

三焦主升,若三焦被傷,則通調失職,小便不利,四肢腫脹、少腹拘急諸症生焉,甚則清氣下陷,實則火陷膀胱而閉癃,虛則腎寒不收而遺溺。

因之治療以健脾和胃、淸降心肺、溫升腎肝、和調陰陽為總則,上熱顯者,注重平膽和胃、理氣降逆;下寒著者,注重溫脾腎、舒肝升陷,據脈證選方藥,各司其職,共奏其臟腑氣機升降之常,卻疾疾之功。

由此可見,麻老診療內傷雜病之理論,本之於氣化學說,且貫徹於始終,其治療大則,以調理後天脾胃氣機為主,握中央以馭四旁,乃其深明黃氏診療內傷雜病之精蘊,並創造性地運用於臨床之明證。而麻老其所以如此診療內傷雜病,且臨床療效卓著,更因其精通四聖典籍微旨,掌握黃元禦及歷代醫哲之精蘊,熔為一爐,切當內傷雜病之病機也。

心屬火,居上而主降,腎屬水,居下而主升,肝屬木,居左而主升,肺屬金,居右而主降,脾胃屬土,居中而脾主升胃主降。心肺主降,若戊土不降,則氣火上滯而不降,肝腎主升,若已土不升,則精血下鬱而不升,甚則心肺上逆而氣火彌漫於上,肝腎下陷而精血寒滑於下,致使上熱下寒,諸症叢生。究之上熱下寒之因,乃中焦脾胃升降失職,因之其心腎交泰、氣血調和、陰平陽秘之常,當首調中焦脾胃。脾升則肝腎隨升,胃降則心肺隨降,所以升降水火,調和氣血,首在調中,方能臟腑氣機升降之常,而達卻病癒疾之目的。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滯則血瘀,氣之有餘則化火,化火則上熱,上熱則下寒。而脾為生血之本,胃為化氣之源,所以調和脾胃,以資化源,則氣清降而血溫升,氣淸降則上熱不作,血溫升則下寒不生,陰平陽秘,病焉不除?!麻老此法,可謂調中,脾胃調和,自然血升氣降,龍(肝)虎()回環,水升火降,心腎交泰。所以不唯用治脾胃疾患效若桴鼓,以之治療絕大部分內傷雜病、疑難重證,亦療效卓著。此法與大小建中湯為代表的建中法、補中益氣湯為代表的補中法不同。建中乃為脾胃虛寒、木鬱土而設,補中乃為中氣虛寒、陽氣下陷而設,因之用治脾胃虛寒、肝腎陷之疾效若桴鼓,而不含淸降肺胃之品,所以於上熱之疾無功,是麻老的調中法與其之別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