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快板数来宝说到北京时常用这么一句台词:“九坛八庙颐和园,东四西单鼓楼前……”;老北京俗话也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九坛八庙一口钟……”的说法。 中国是礼仪之邦,坛庙是礼仪的重要载体,它们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数象合一、美善合一的宇宙观、伦理观和审美观,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礼制建筑,“坛和庙”有严格的制度,只为皇宫服务,绝不对公众开放;宗教的坛庙制度不太严格,都对公众开放。 九坛八庙指的是京城九坛和京华八庙。九坛,即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诸坛,这些都是明清帝、后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永乐十八年,在正阳门南侧建起天地坛,配有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四从坛,当时是天地日月等一起祭祀的。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年),才对诸神分郊祭祀,在天地坛(今祈年殿,又名祈谷坛)的南端建起圜丘坛(天坛),又有祭天台之称,于每年冬至日供皇帝祭天之用;方泽坛(地坛)建在安定门外,是明清皇帝每年夏至日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在朝阳门外建有朝日坛,用于春分日祭日;阜成门外所建夕月坛,为秋分日祭月;并把大祀殿改名为大享殿,于每年正月的第一个辛日“恭祀上帝,以祈年谷”,因此又称祈谷坛。清乾隆十六年改称祈年殿。 位于永定门内西侧的先农坛建于永乐中,是祭祀神农氏之地,自清雍正二年起,皇帝于春季第二个月的亥日吉时,来此“弓行祀礼,亲御耒耜”。 太岁坛在先农坛东北侧,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因太岁是值岁之神,皇帝不仅每年正月上旬吉日和腊月末祭祀两次,以求岁岁吉祥、国泰民安,而且在先农坛行躬耕礼之后,也要到这里拈香。 先蚕坛为明嘉靖年间建,原在安定门外,后迁至西苑东北角(今北海公园内)。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吉日,皇后要来此祭祀并行躬行桑礼,以示对农副业生产的关怀与重视,有时遣妃代行礼。
奉先殿,在故宫内,殿内原安有神龛,以祭祀皇帝的先祖。 传心殿,位于故宫文华殿东侧,原为供奉帝王、先师牌位的地方。 寿皇殿,在景山公园内北侧,是供奉清代帝后、祖先神像之处,同时也是帝后死后人葬前的停灵之所。 雍和宫,原为清雍正皇帝胤禛即位前的府邸,乾隆皇帝出生于此,后改为喇嘛教的庙宇。该庙建筑豪华,文物极丰,为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堂子,是满洲人祭天祭神的场所。清军攻克北京时,即建堂子于玉河桥东,长安左门外。即今台基厂大街北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东交民巷地区成为使馆区,清廷为保存面子,被迫将堂子迁至南河沿南口,即今北京贵宾楼饭店处。康熙年间定制,祭祀堂子,不准汉官参与。故堂子鲜为人知。 历代帝王庙,坐落于阜内大街,明嘉靖十年(1531年)兴建,主要祭祀我国历代的164位皇帝和79位名臣。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作者不详) 击下列“阅读原文”链接可直接在线订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