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情侣觉得婚前同居是避免离婚的最好方法,试婚可以为夫妻打好婚姻基础,比如了解各自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性生活,如果性生活不和谐结婚了也是会离婚的。 许多研究显示,试婚的行为对婚姻的杀伤力极大。如有100对婚前同居的情侣,有40对在没结婚的时候就分手了,另外结婚的60对,有35对以离婚收场,只剩下25对熬过来了.此时看到这组数据的人可能会说“我们不会的,我们就是那25对熬过来的人”。但讽刺的是,话说的最大声的人,往往就是那些以失败收场的人。 同居不同于结婚 结婚和同居是两码事,不可一概而论。同居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自己,而不是对方,尤其发生冲突的时候,内心总会有种侥幸心理“幸好还没有结婚,不必陷入这种麻烦中”。同居不会让你们发展更亲密的关系,只会滋生更多的问题:谁去买菜、谁收拾屋子、谁煮饭等等。你们一只脚踩进这段关系中,另一只脚却在外面徘徊。 金钱是试婚的试金石,当你们住在一起的时候,金钱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对方用了我的钱可以要回来吗?房租,水电,柴米油盐,礼物衣服鞋子怎么分摊等等,尤其是一方发生债务的时候更是五雷轰顶、一刀切的节奏,因为这是同居的游戏规则,并不是婚姻的游戏规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会发现自己身处漩涡之中,既不想单身,因为怕孤单;更不想结婚,因为怕麻烦。虽然你没有结婚,但是却没有机会去培养其他的亲密关系;虽然你不是单身,但你们也没有结婚,无法建立更亲密的契约关系。这真真是无比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要同居 同居对于男女来说都比较方便。女人和男人住在一起,是希望被照顾,并满足她们的被需求感。男人和女人住在一起,是为了方便,性,干净的衣服,整洁的家。他们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尤其在一线城市同居可以节省一大笔房租费用。此外,对男人而言,身体的亲密总比感情来的快,女人对她的交往对象总是先有感情,才会发展出身体的亲密。这种差异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突。 女人在和男人发生关系的时候是投入了感情的,她以为男人和她一样也是投入了同样的感情,当身体亲密接触之后,她就会期待进一步的亲密关系——婚姻。这样的期待对女人是合情合理的,对男人而言可能吓坏他了。 真正的亲密需要时间来建立,需要时间来磨合彼此的差异,双方在共同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他们的关系会建立起信任感,然后建立起真正的亲密感、忍耐度。 当然,在现代的恋爱中,速食爱情才是主流,等候之美德已经不流行了。80后、90后一毕业即面临着工作、婚姻的双重压力,大多数人的节奏都是快!快!快!同居两年左右要面临着两种选择:分手or结婚,非常现实且一点也不浪漫的抉择。 爱神丘比特与美神维纳斯 在2年爱情保鲜期内 嫁掉自己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真爱的保鲜期是18~30个月。研究指出,爱情其实是由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组成的,类似一种“化学鸡尾酒”,可它不是如老酒越陈越香,而是时间长了,人体便会对这种物质产生抗体,两年左右就失效,之后男女要么分手,要么让爱变成习惯。最好是在两年之内敲定婚姻的行程。 爱情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爱情”,什么样的爱情更容易导致婚姻。有人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婚姻你将死无葬身之地”。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爱情=亲密感+激情+承诺。亲密感和激情和容易建立,也很容易退去,关键因素在于承诺。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画里镜子、鞋子、狗代表对婚姻的忠诚与承诺 承诺是一个人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中,愿意为这段关系贴上恋爱标签,做出承诺来维持这段关系,至少持续一段时间。斯滕伯格认为,如果你不称这种感情为爱情,如果你没有保持这段关系的欲望,那这种感情就不是爱情。承诺是考验对方对待婚姻的谨慎态度,体现了对自己的忠诚。承诺不仅是对爱情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婚姻的保证,在西方叫“誓言”,在中国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下诱惑如此之多,爱情保鲜期如此之短,再不来点承诺怎么稳定你们的关系呢? 结尾:心理学数据统计表明,同居只有利于分手和离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踏步前进迫使男男女女走进了同居的大营中,我们只能通过“承诺”来抵制外来的诱惑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