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诗词鉴赏·杜甫《月圆》

 杏坛归客 2015-09-25

 

高考古诗词鉴赏·杜甫《月圆》

 

 月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试题】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

                                                             

    2.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卷)
   高考古诗词鉴赏·杜甫的《岁暮》 【鉴赏】

    《月圆》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秋天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时写的。
     第一、二句“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孤月: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当;对着,当楼即为对着楼。满;特指圆月。寒江: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动:闪动。夜扉:夜间的屋门。这两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第三、四句“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委:委蛇,曲折绵延,委波,绵延不断的波浪。金:水波闪动着的金光。不定:不住,不止。席绮:绮席,漂亮的席具。逾:越,更加。依,仍旧。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第五、六句“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未缺:即满月的代称。空山:幽深人少的山林。高悬:高挂,这里指圆月高挂夜空。列宿:众星,列宿稀:星星稀少。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第七、八两句“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故园:故乡。松桂发:松树在长,桂树开花。万里:形容非常远的地方。共:与亲人一起。清辉:月亮的光辉。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为大师手笔。
    在意境上:
    其一,本诗意境宏大。作者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
    其二,本诗意境清冷寂静,远远不是热闹的那种感觉。作者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
    综上,本诗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高考古诗词鉴赏·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