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待中医

 zhangzz 2015-09-25
 

善待中医

(一)

       什么也没说,我把胳膊伸过去;白先生什么也没问,把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指头并拢,放在我的腕处。

      白先生神情专注,我纹丝不动。

      号罢左手,号右手。号毕,白先生十分肯定地说,你肠胃消化不好;肝火盛,早上起来嘴苦,眼胀。

     我点点头,笑起来,说,白先生,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说话?我故意试试你号脉的水平。你说的很对。

       白先生坦然笑笑,说,没啥,没啥。继而,他又不无悲凉地说,可惜呀,现在从老城到新城,真正懂脉的医生不超过15个人。大多数一知半解,还有的只会西医,对中医一窍不通。

       我一家平时看病大多都在白先生处看。有病乱投医,尤其小孩有病,恨不能一下找到药到病除的“神医”。当初选定白先生,是因为我看白先生是个残疾人,走路一瘸一拐的。身为残疾成为医生,必然有过艰难、曲折的求学经历;经历了艰难、曲折,必然有超出一般的水平,同时,对病人更会理解、体量。否则,不可能在县城的繁华地段站住脚跟,不可能有个健康、精明的太太。

     这是我心里想的,谁也没说。

      不过,我的判断是对的,大多数病在白先生手里都能治好。

      为什么再“恶作剧”试试白先生呢,一是对中医自幼就怀有深深的感情,想再体验一下它的独到之处;二是在网上看到,有的网民叫嚣要打倒中医,看看我的情感投入到底错了没有。

偏爱中医,没错,很好!

(二)

      对中医的感情基于两点:一是大妹起死回生的经历;二是我的外公是个外科老中医。

        在大妹两岁多的时候,患上重感冒。那时,农村人有病只能到大队卫生室医治。卫生室坐诊的是一个年轻的西医。先是开西药,继而打针、输液,整整两个月,妹妹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她连咳嗽的气力也没有了,每次咳嗽似乎拼进了幼小生命的全部力量;咳罢,就一动不动地瘫软在大人的怀里。医生说,孩子可能不行了。一家人心如刀绞。毕竟是一条生命,在没有断气之前,总还要想办法医治。去大医院,没钱,又不知道大医院在哪里;继续打针、输液,根本不见好转,已经失去意义。

        山穷水尽时,父亲听别人介绍一个老中医,决定去试试。老中医介绍一个偏方:找一个猪苦胆,用针扎个小眼儿,把胆汁滴在开水中,一次两滴;然后,在水中放一点白糖,给孩子喂下。得到这个方子,给卫生室的大夫沟通,大夫吓得瞪大了眼睛:那是毒药呀,千万不敢喝!

        可是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抱着一线希望,听天由命。奶奶在神龛面前烧香求保佑,父亲、妈妈依方给大妹喂下。谢天谢地,大妹就是在这被认为是“毒药”的苦胆的作用下,慢慢康复了。大妹这起死回生的经历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这起死回生的经历也让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中医的神奇。

       我的外公说是大夫,并不像现在的大夫,开着诊所、穿着白大褂,而是在家中行医,属旧社会过渡到新社会的郎中。外公学中医是因为老外公有病时,深夜冒大雪找医生,在人家门前等得太久,一气之下才发愤学医。选择科目时,他偏重于外科,因为医界常说“金眼科、银外科,跑折腿是内科”

       外公善使膏药。熬膏药时,他精心挑选各种药材配置,在文火上慢慢熬制;直到熬成粘度极强的糖稀状,才算熬成。熬成的膏药凉凉后,搓成胳膊粗的圆条,用纸小心翼翼包起;用时,拿出掐一块儿,放在剪成圆形的白布上,用手一点点在布上摊均匀,再在火上烤一下,敷在患处。外公熬膏药不让大人在场,害怕泄露秘方。我是小孩子,可以在旁边好奇地看。那浓浓的药香弥漫的满院都是,也弥漫成我终生难忘的记忆。

        外公究竟治好多少病、甚至是在大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的“死症”,没法统计。记忆最深刻的外公在大城市工作的叔伯侄媳妇,也就是我的叔伯妗子,被医院诊断为“乳腺癌”,唯一治疗的办法就是切除。舅舅和妗子惊恐万状回到老家,向外公求助。外公只是淡淡地说,用膏药试试,不中再说。然后,用膏药敷贴。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再到医院复查,所谓的“乳腺癌”居然好了。

(三)

       我无意对中医进行神话包装,也无意要夸大中医的疗效而贬低西医,而是说西医有西医的长处,中医有中医的特长。

        凭我的感觉,通常情况下,西医服用简便,治疗效果相对快;而中医,需要熬制,服用麻烦,治疗效果相对缓慢一些,但容易去“根”。中医的方子、用药的剂量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中医的用药多来之于天然,正因为如此,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或者根本没有副作用。说得再形象一些,西医讲得是“扬汤止沸”,中医靠得是“釜底抽薪”。

        另外从中医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积累过程,自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的问世,再到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一大批名家。。。。。。。。中医犹如一把庇护的大伞,保佑着中华民族的生命长河,绵绵不断、生生不息。采一捧草,就可以治病;用一根银针,就可以济世;号脉把诊,就可以断定祸福吉凶,这是何等的神奇和了不起呀。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人身的经络、穴位,阐明“天人感应”的深奥道理;在汉朝,就能运用麻醉术“刮骨疗毒”等等,无不在诠释着中医的神奇。

        我不是医生,对中医的博大精深知之甚少,但仅凭我所知的沧海一粟,就足已让我为中医骄傲、自豪。  

       还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但愿世间无疾病,不惜架上药生尘”的以生命为本、以苍生为念的大仁、大爱、大义的行医理念,更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发扬。

        医界也一直提出“中西合璧”的原则,但西医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医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与初衷越来越远。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讲究的是效益。越来越多的医院、医生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用药,能千篇一律,谁还有心思再去辩证;检查,有收费昂贵的设备,谁还有心思望闻问切;费用越高利润越大,谁还乐意用一根银针去除百病。

     于是,西医大行其道,不可一世;中医退避三舍、成了“配角”。

         西医的弊端有多大,我没有资格发言,只知道过去头疼感冒,服一把生谷子、喝一碗防风水,发发汗就能治好,现在却成了不得了的病,轻则开三、五天药,重则打针、输液。不讲辩证的治疗,打破了人体的自然机能;一味用高效西药,害得人免疫力越来越低下。

       看病条件越来越好,看病费用越来越高,人的抗病能力越来越低,这是不是有点大观园住着林黛玉的味道。

        看过一则报道:说一个病人被送进火葬场。即将火化的一刻,病人霍然坐起,把火化场的工人吓得半死。这还了得!在病人及家属的强烈诉求下,问题开始追查。原因很快查明,原来病人在昏迷的状况下送进医院,医生在操作生命监护仪时一时疏忽少插了两根线,显示器上显示病人无生命迹象。于是,断定病人死亡,送入太平间。我想,如果能采用中医最起码的号脉、也不至于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判断。

医生何故如此?对仪器过分依赖而失去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然。呜呼,悲哉!

(四)

除了时代的原因,中医自身有没有问题呢?我也一直在思索。

还以我外公为例。外公的膏药确实神奇,但“文革”中我的舅舅因受到迫害逃往外乡,外公的高超医术后继乏人。我的父亲曾想投外公为师。外公也答应了,但传授的都是皮毛的东西,秘方守口如瓶、密不外宣。因为在过去人的观念中,存在着“传男不传女、穿内不传外、传长不传幼”的根深蒂固的保守意识。结果,外公把秘方带进了墓中。

           封闭的观念,造成多少秘方埋葬九泉,怕谁也无法统计。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就是有的中医被蒙上迷信的外衣。在我们这里有一座洞真观。洞真观附近的村子出过一个姓李的外科中医。此人放羊出身,斗大字不识一升。一个没文化的人怎么学医呢?李先生对外宣称,自己在山上放羊,一次睡着了,梦见一个仙人传他了秘方。而实际情况是,他是个心底善良的人,看洞真观的道士年事已高,每次放羊都帮助道士挑水。道士心存感激,无以为报,就传他了一个方子。

         我与白先生也探讨过“悬丝号脉”的传说。所谓“悬丝号脉”通常是说,医生给妃子或显赫门第的女眷看病,由于“男女授受不亲”,拿丝绳一头系在病人的腕部,一头放在医生手中,让医生凭借丝绳判断病人的虚实寒热及病情。白先生笑着说,这事只能出现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现实中绝对是无稽之谈。

       显然,梦遇神仙、悬丝号脉都是都是对中医的迷信渲染。前者假称神仙传授,更易被人接受,毕竟在那精神靠神灵支配的年代,人们对神仙的膜拜是不需要过程的;后者夸大中医的神奇,表明既然凭一根丝线就能诊断,还有什么病治不了呢?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再靠迷信那一套不行了。西医几乎不存在科学解释不了的道理,而中医又有诸多在一定条件下解释不了的东西。神秘化、夸大化,最终导致中医虚化、幻化,久而久之,道路越走越窄。

       在治病上,按照科学的程序:能吃中药不吃西药,能打针不要输液。但现在的治疗,都是能西医不中医,能打针不吃药;能输液不打针。网上又冒出“打倒中医”“取缔中医”。倘若真的把中医彻底否定,那会是什么状况呢?不可思议。

       中医就是中医,它从中华民族的源头起步,带着浓浓的草药的馨香,蕴藏着难以言表的神奇,穿越岁月的风雨沧桑,积淀成中华民族重要的文明内涵和历史最深情的馈赠。今天,我们不仅要善待中医、也要从革除中医自身的弊端入手,打破束缚在它身上的保守和迷信的枷锁,让它和西医并肩站在一起,走的更加坚定、自信和从容。

善待中医,就是善待我们的民族、善待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