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如何掌握步法训练要点

 厚德书斋图书馆 2015-09-25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国内所兴起的程度,深受到国民们的喜爱。据了解,国内出现三分之一的市民都以选择乒乓球运动作为健身项目,而且少儿群也占了半数以上。对于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很多专业教练都选择从步法上进行对他们训练。业余中我们又如何加强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在掌握步法上的训练要领,而且可以更轻易地让少儿乒乓球运动员们吸收?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步法训练比手法训练更为重要。“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这句话是十分精辟的。然而,在训练中,尤其是在獐少年启蒙及基础训练前期阶段,由于运动员年龄小,移动能力差,教练员的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培养正确的手法方面,而往往忽略了步法的训练。

            这种“先手法后步法”训练的结果造成了运动员手法好而步法差。从而影响了少儿运动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本文从认识论入手就如何进行步法训练的问题,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以期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于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如何掌握步法训练要点

方法/步骤

  1. 1

    在步法和手法训练的安排上有下列三种类型。第一是先手法后步法。即先学基本击球技术。然后过渡到手步法结合练习;第二是先步法后手法;第三步是手步法结合练习。这三种训练安排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认识论指导下所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训练方法。究竟采取哪种类型的训练安排更科学,更合理,则涉及到对手法和步法的基本认识。

  2. 2

    有文献指出,乒乓球的步法包括五大要素即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脚蹬地的力量,身体重心的变换和腰的灵活性,脚步移动的方法等。而手法,从理论上说亦与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身体重心的变换和腰的灵活性高度相关。由此可见,手法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步法中的几个基本要素。从实际练习中看,尽管是单线练习,但几乎不存在着落点,弧线完全相同的击球。换句话说,击球的合理位置始终是在不断地变换,动态是绝对的。因此,手法训练中亦有步法训练。由此可以结论,无论是启蒙阶段还是基础训练阶段手法和步法的训练应当是同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应当选择手、步法结合练习的安排类型。


    END

步法训练的基本安排方法

  1. 1

            乒乓球步法的名称较多,结构复杂。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可将步法归纳为单一步法和复式步法两类。训    练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原则,结合手法练习统筹安排。

  2. 2

    单一步法的训练

           单一步法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与步法的水平成正比。在启蒙训练阶段教练员要抓往主要步法如并步、还原步等结合技术反复练习。随着技术教学的深入,要求掌握侧身步、交叉步等难度较大的步法。使运动员懂得根据什么样的来球选用什么样的步法。同时,采用多球练习方法,使单一步法练习得到强化,不断提高熟练程度与移动的速度、幅度和步率。

  3. 3

    复式步法的训练

           所谓复式步法是指在击球的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步法。其训练的重点是不同步法的有机结合,所以复式步法亦称结合步。对于复式步法的训练也应当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并抓住实践中使用较多的结合步法来反复练习、实际上,这些步法是与手法上结合技术相互对应的。比如侧身步接交叉步。对应手法是推挡(或搓中)侧身攻(拉)接正手攻(拉)。

            单一步法的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但不是步法训练的目的。步法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综合使用各种步法的能力。换言之,即使步法成为完成各种击球技术的保障。因此,复式步法的训练才是步法训练的重点。如何抓好复式步法的训练,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死球活练

           如采用单线落点固定,使用两种不同的步法练习,再如变线球落点有规律,使用多种步法结合练习。

    2、无规律步法练习

             要求运动员击球落点无规律,在变化路线中使用多种相宜的步法击球。

    3、指标练习

              各种步法的配合,可先测出原始数据,然后可以量化,制定出可行的任务指数。可包括速度(即单位时间内使用步法的次数)命中率、移动距离等。并应用一定的质量标准,这种方法可广泛在多球训练或多球单红的情况下使用。如多球单练中对单位时间内的移动频率提出要求,再如多球单练的情况下,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结合步法次数。

             无论采取哪一种量化测定其核心必须是上轻下快,即侧重步法练习。要保证一个球有较多的回合,渐次提高要求。举一例,在规定使用某几种步法的前提下,“40之内完成30个来回的练习,待通过动作练习之后,再提出30来回的练习必须在35之内完成”,以使运动员加快步法移动的速度,达到提高步法的目的。

    4、应急步法的练习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会发现一些意外的无法使用正规步法的来球。对待这种来球,缺乏经验的运动员仍然勉强地采用正规步法回击,或直接失误或给对方造成反击的机会。而训练有互的运动员则往往采用一些非常正规的步法去稳妥地进行回击,化险为夷。应急步法是衡量一个运动员应变能力的标尺之一,但是这种应急步法的训练在安排上是十分困难的,它的出现完全是一种运动随机性,或者说是对正常使用步法的一种干扰(系统论称扰动系统)不能被人为地加以控制。

            如来球被击在网柱上改变方向落到台面上,擦网球,擦边球等等。尽管应急步法的训练无章可循,但通过训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的。教练员可以在多球训练中考虑增加击球的难度,加快移动的时间,设计出一些提高运动员应变能力的练习,为场上应急步法的使用打下基础。


    END

步法训练中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1. 1

    处理好步法训练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步法不等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也不等于步法。但是,步法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的专项素质的体现。因此,提高步法,就必须抓好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要抓好专项素质的训练。训练时,应当结合步法移动的动作结构和用力方式(即力学结构),采用相近的训练手段,使素质向步法上迁移。

  2. 2

    处理好步法与手法之间的关系

             手法的合理合理使用是以步法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步法来抢占到有利的位置,才能保证击球动作的政党发挥。相反,有好的步法而不具备良好的击球技术,同样也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乒乓球的手法与步法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两个必备的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缺一不可。

  3. 3

    处理好步法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构成步法的因素较多,但主要的有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平衡性使身体保持合理的击球姿势,协调性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在击球过程中的作用,灵活性则保证身体重心处在相对的位置上,它们之间虽然密不可分,但从步法移动完成击球动作的专项特征上分析,灵活性则处于核心的地位。步法的转换以及与击球动作的配合,上一次击球及其劝与下一次击球及其移动,灵活性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