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中国四大名砚之 端砚 | 中国传统工艺

 木云三君 2015-09-25
 


 
中国四大名砚之 端砚
 

  端砚,因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

 

  端砚石主要出产自肇庆东部高要城烂柯山山下际潮水,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巖、中巖、上巖、龙巖、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巖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巖之品质最佳。巖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巖,品质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砚的特点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砚辨别方法:



 


 


 
 

  一、坑别:

  端砚常见的有十几个坑种,以三大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为最佳,其次是白线岩、宣德岩、梅花坑、宋坑、斧柯东等

  分辨坑别,首先从石色去辨别老坑以石肉为准(老坑石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称为顶石,中层称为石肉,下层称为底板,中层的石质是最好的,称为石肉,厚约20至30cm左右),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其次是紫带青和紫带赤也是好料,如果用其它坑石互相对照就更为明显。

  麻子坑石色紫中带青,特别水岩麻子坑带有天青冻是最为名贵的,石质滋润、细腻。坑仔岩紫中带赤,以上三大名坑有“紫玉”等美誉。



 


 
 

  二、石声:

  古人认为端石“扣之无声”为佳。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对端砚石声的看法是“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张海鹏的《砚史》认为:“磨墨无声,贮水不耗”;又“石细,扣之清越……石嫩,甚者如泥无声”;

  《端溪砚史》指出:“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珰珰然,瓦声玲玲然。老坑皆作木声,麻子坑佳者亦然,余则否。盖石润则声沉,石燥则声浮,清越以长如泗滨之磬者,弗良也。”其意即石质差者扣之发瓦声和金属声;石质优,细腻、娇嫩者扣之则无声或发木声和泥声。

  将一件石料或成品放在五只手指之上,而另一只手轻轻弹击砚石,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泥声或木声,这件石料九成是端溪水一带出产,端砚最好的石就在这里出产;如果敲出“当当响”或很强烈的金属声这就是斧柯东一带出产的砚石,石质较为次之。声音木声,变质泥和水云母就特别明显,石质且柔软细腻;反之声音越响,含沙量较多的矿物质越多,微粒则越粗。



 


 
 

  三、石品花纹:

  石品花纹有很多种,最为名贵的有:鱼脑冻、冰纹冻、浮云冻、蕉叶白、青花、天青、石眼、玫瑰紫,如果老坑石有以上特征,那是难得可贵的金银线、火捺、翡翠斑较为次之麻子坑和坑仔岩以优美的鸲鹆石眼为代表,石眼多而贵,石眼圆而大,石眼有睛而且眼晕多是最好的,颜色有青绿色、象牙色、黄色等,石品花纹越丰富它的价值相对越高。

  端砚“眼”。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四、砚形及雕刻:

  砚形常见的有随形、方形、长方形、天然等,实用形和观赏形。

  雕刻则分为高浮雕、半浮雕、浅雕、线刻甚至平板。其中浅雕较为经久耐用,不易破损,容易清洗,也不损害石头本质,雕刻要线条流畅,工精细巧,因材施艺,题材鲜明,布局得当,不应繁琐,不宜过于通雕,



 


 


 
 

  端砚的五贵:

  1、砚以紫为贵:紫色砚是指老坑、麻子坑、坑仔岩。

  2、砚以品为贵:是指石品花纹丰富,如冰纹冻、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石眼、天青、火捺、金银线等。

  3、砚以古为贵:年代久远的古旧端砚。

  4、砚以人为贵:名人使用或名人雕刻创作的端砚,砚背刻有铭文或印章者。

  5、砚以方为贵:方砚有君子之德,大方朴实,稳重之感,而且用料非常讲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