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

 每天学习一点 2015-09-25

,繁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众多线条交错形成的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即最古老的象形汉字。简体甲骨文简化图案的线条,仅用四段交错的线条,高度概括出纷繁多样的表义图画的本质特征。远古祖先在易于长期保存的岩壁或龟甲兽骨上,刻画能表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的线条、图案,用来记录战争、天象、祭祀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日常生活经验,以便传诸后世。如的甲骨文字形表示河流岸边高崖上的麋鹿岩画(文)。繁体金文在“文”字基础上加“彡”、,突出刻纹的形象。有的繁体金文写成会义字:心,想法、心思乂,“文”的简写,刻划图案), 强调“用象形图案表达心思”的含义。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即最早的象形汉字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纹案交错的形象被淡化。汉语中“都表示字体类型,但含义有所区别:是用刀具刻划出来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具备较强的形象感;”是用软笔写出来的表义符号,通常规则而抽象。因此,有甲骨文金文之名,没有甲骨书金书之称;有隶书楷书之说,没有隶文楷文之谓;而篆体符号,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文,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文,交错刻画的图案。字形象交叉的纹案。所有与文相关的字,都采用“文”作边旁。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的词汇分类

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0分

①本义,名词: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象形字。  文盲    文学 文艺 文娱    文字    文工团    文房四宝  /  甲骨文 石鼓文 钟鼎文    金文 篆文 籀文

,错画也。象交。今字作纹。——《说文 · 文部》

鸟章,白旆央央。——《诗 · 小雅 · 六月》  

食器雕琢,觞酌刻镂,白壁垩墀,茵席雕。——《韩非子 · 十过》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后汉书 · 张衡传》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 魏学洢《核舟记》 

②名词:字词构成的篇章。  文本 文案 文稿    文笔 文才 文采    文词 文句    文辞 文法    文风 文体    文告 文件 文章    文豪 文债

文集 文库    文选 文摘    文理 文路 文思    文墨    文书    文不对题 文不加点  /  短文 古文 美文    选文 征文 作文    明文规定    

故说诗者不以害辞。——《孟子 · 万章上》

属予作以记之。——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宋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形容词:书面化的,有史记载的。  文化 文治    文教’文具’文言    文明 文雅    文物 文献    文绉绉    文化自觉    文攻武斗  

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王以之。——《易 · 明夷》 

三百里揆教,揆,度也。——《书 · 禹贡》 

濬哲明,温恭允塞。—— 《书 · 舜典》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化不改,然后加诛。—— 汉 · 刘向《说苑 · 指武》

即倾许之人徒,收亡隋之物。——唐 · 颜师古《等慈寺碑》    

我欲东夷访献,归来中土校全经。——元 · 杨维桢《送僧归日本》

④形容词:知书达礼的,从事教化的。  文官 文人    文科 文职    文武    文凭   文质彬彬

其旨远,其辞。——《易 · 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而有礼。——《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

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则修德。——《论语 · 季氏》

⑤形容词:温和的,不猛烈的。  文火    文静 文弱    文气    文文静静  /  斯文    

⑥名词:抽象字符,外语字母。  /  德文 俄文 法文 日文 英文    中文 外文    拉丁文    阿拉伯文 西班牙文……    

⑦动词:刻画图案,描画。  文身    文过饰非    

身将隐,焉用之?——《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 · 非十二子》

舍其轩。——《墨子 · 公输》

东方曰夷,被发身。——《礼记 · 王制》  

⑧名词:图案 ,可观察的分布状态。  /  水文 天文

观乎天以察时变,观乎人以化成天下。——《易 · 贲》    

经纬天地曰。——《左传 · 昭公二十八年》

罽宾、安息、条支濒海诸国,皆以金银为钱,为骑马,幕为面,或为王面,幕为夫人面。——《汉书 · 西域传上 · 罽宾国》

⑨量词:有图案的古铜币数量,枚,片。  /  一文钱    一文不名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后汉书》

文。女变之态也。亦即女人引诱男人的一种小动作。所以为文者必须小心翼翼,柔手柔脚,忸怩作态,嗲声嗲气,玩猫腻。君不见谁的文章媚态妖艳,脂粉气足,谁就能打动人,魅惑人,谁就有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文】(wén)

  “文”,象形字。

  甲骨文“文”字形似一人身上刻着花纹,本义为各色交错的花纹、纹理。《说文·文部》:“文,错画也。”“文”的字形笔画纵横交错,暗合花纹的形态。《说文》又云:“象形者,文;形声者,字。”

  文字当中,通过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叫做“文”,通过会意、形声方法造出来的叫做“字”。可见,最初文是文、字是字,但后世不再严格区分,常将“文”、“字”合用。

  “文”上之“玄”字头为玄机,高深莫测之意,寓意每一个字都深藏玄机,字与字的组合又可道破玄机。难怪古人传说,当仓颉造出文字以后,“天雨粟,鬼夜哭”,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了。“文”下之“乂”为“爻”字的一半,“爻”是八卦符号,是古人观天地之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取义创造出来的符号。“乂”为平衡之形,象征天地呼应,阴阳融会,刚柔相济,男女相交,生息繁衍,物质与精神统一等。左右平衡即稳定,天下平衡则安定。

  “文”最初的意义是纹理、花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了许多美丽的词藻描绘自然界的“文”之美:龙凤以鳞羽呈现瑞祥,虎豹以毛色显现雄姿;云霞雕饰出的色彩,超过画工下笔之精妙,草木开花,不经织女的巧手也神奇异常(“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后来“文”字原本所表示的纹理、花纹之意由“纹”字代替。

  由本义引申,“文”有若干层含义:其一,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所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都取此义。其二,“文”由纹理之说引申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意,与“质”、“实”相对。所以《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三,在前两层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指美德善行,这便是“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文”与“武”相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臣靠出谋划策,武士靠扬威疆场。历代开国平乱的皇帝多称“武帝”,继业治平者多称“文帝”。文治武功如鸟之双翼,不可或缺。唐代名相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古代优秀的帝王及贤臣大都是文韬武略的全才。

  古体“文”字,像一个张开双臂、叉开双腿、胸膛上刺有图案的人。远古时代,原始部落都有文身的习俗。春秋时的越国曾盛行“断发文身”。“断发”即剪短头发;“文身”是用针在身体上刺出各种花纹或图案,并涂上颜料以保持长久。因多用深色,故又名“刺青”。

  《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身上文了九条龙。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激励他抵抗外侮、收复失地,这也是文身的一种形式。现代,文身则演变成青年人追求时尚的一种行为。

  

  

  单独的一个字叫做“文”;有一定条理、逻辑的文字就构成了“文章”;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感人就是有“文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文采的文章不会流传久远。擅长写文章的人是“文人”。如果写作文章不是为了宣扬大道,弘扬正气,而是用来遮掩丑恶,文过饰非,便是玷污了“文”美的本质,为无行文人所为。

  “文”字上面的“玄字头”说明,文化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玄机,等待我们去挖掘。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是祖先用智慧和汗水积累下来的文化源泉。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又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不仅要挖掘它的精髓所在,还应该赋予它崭新的内容。中华民族通用的文字——汉字,是前人创造的复写宇宙万物信息的符号系统,是用文字之象代表万物之象的杰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有义务深入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

  “文”字一撇一捺相互交叉,寓意文化是多元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如今多元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我们不仅要保持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还要学会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并为我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