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胸腰病的护理常规

 王大可534 2015-09-26

针刀医学护理学的指导原则是,在全面吸收现代中西医的基本护理的方法后,在针刀医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而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护理操作规范,这些护理方法都是过去中医西医护理教科书中没有的,在内、外、妇、儿科各个方面,都有这种情况,所以就形成了针刀医学护理学的理论系统。在患者的体位,活动的范围、活动的姿势、活动的强度、活动的时间、功能锻炼的方法等等,在每一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精确的要求,这些精确的要求对于彻底治愈某一种疾病,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必须反复交待患者、协助患者、严格要求患者必须按规范的护理要求执行。这里没有不必要的或多余的要求,在这些护理规范中,也是反复的通过临床实践,剔除一些不必要的护理要求,尽量减少患者在执行护理要求中的痛苦,然后再进行规范,所以针刀医学的护理学要求医患人员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护理规范。

针刀医学护理学的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科各个方面,但其重点是在颈椎病、腰椎病、胸椎病、整形外科等。



颈椎病的护理常规


根据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其护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根据针刀医学对颈椎病病因病理的研究结果,颈椎病可分为15种不同的类型,即:

一、钩椎关节旋转移位型颈椎病

二、钩椎关节前移位型颈椎病

三、钩椎关节后移位型颈椎病

四、钩椎关节侧方移位型颈椎病

五、钩椎关节仰旋移位型颈椎病

六、钩椎关节俯旋移位型颈椎病

七、钩椎关节侧方旋转型颈椎病

八、环椎前移位型颈椎病

九、环椎后移位型颈椎病

十、环椎侧方移位型颈椎病

十一、黄韧带肥厚型颈椎病

十二、侧隐窝增生型颈椎病

十三、后纵韧带骨化型颈椎病

十四、颈椎间盘后突型颈椎病

十五、环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


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如下:


对一型至七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基本一样,就是在针刀手术和手法治疗后,颈围固定,限制颈部的旋转、侧方、前后方活动1~2周。待解除颈围后,自主缓慢地进行颈部各个方向的活动锻炼。过1周后,颈部才可以自由活动。


对八型至十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基本一样,在针刀治疗和手法复位后,用一种特制的颈围,将颈部上段固定于功能位,限制颈部任何方位的活动,保持抬头平视姿势,卧床时,应仰卧位颈部垫一个35cm厚的棉垫,枕骨隆突着床但不着力,头颈的重量完全由颈部的棉垫承担,起、卧由护理员托住患者背上部,患者不可用力起坐,按此规定护理两周,即可解除固定。让患者自主的缓慢活动颈部,再过1周后,颈部才可自由活动。


对十一型颈椎病的护理,是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之后,患者仰卧位,进行床头牵引,牵引角度和床面呈15°角,牵引重量510kg,持续时间12,下床后颈围固定12周。

对十二型颈椎病的护理,是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之后,患者仰卧位,进行床头牵引, 牵引角度和床面平行,牵引重量510kg,持续时间12,下床后颈围固定12周。


对十三型颈椎病的护理,是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之后,患者仰卧位,进行床头牵引,在颈部放一个5cm高度左右的圆形枕垫,牵引角度和床面呈5°角,牵引重量510kg,持续时间12,下床后颈围固定12周。


对十四型颈椎病的护理,是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之后,患者仰卧位,进行床头牵引, 在枕骨粗隆部位放一个高10cm左右的枕垫,使颈部处于前屈位,牵引角度和床面呈30°角,牵引重量510kg,持续时间12,下床后颈围固定12周。


对十五型颈椎病的护理,是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之后,患者仰卧位,在枕骨粗隆部位放一个5cm高度左右的枕垫,持续时间三天即可。




胸椎疾病的护理常规


此处的胸椎疾病的护理,其实包括两方面:一是胸椎本身疾患(主要在整形外科范围);一是因胸椎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相关疾病,因为针刀在胸椎部位治疗后,护理方法相同,所以一并加以叙述。


胸椎的位置变化,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胸椎轻微的旋转移位,一是胸椎的前、后方移位。


胸椎旋转移位的护理,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后,患者仰卧位,在患椎棘突两侧放一个直径0.5~1cm的圆柱形的纱布垫,胶布粘贴固定,持续时间12周,下床后限制做弯腰活动12周。


胸椎前、后方移位的护理,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后,患者仰卧位,在患椎部位放一个35cm高的枕垫,持续时间12周,下床后限制做弯腰活动12周。




腰椎疾病的护理常规


腰椎疾病的护理比较复杂,因为腰椎是人体活动的枢纽,又因前后左右没有骨性组织连接,其承担人体一半以上的重量,如果我们没有强有力的护理措施,就很难保证治疗效果。此处的腰椎疾病的护理,亦包括两方面:一是腰椎本身疾患(主要在整形外科范围);一是因腰椎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相关疾病,因为针刀在腰椎部位治疗后,护理方法相同,所以一并加以叙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后,在治疗床上搬运回病房的过程中,按照脊柱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将患者平放于病床上,在病床上用腰椎牵引带做对抗牵引,这种对抗牵引是持续性牵引,重量510kg即可,如此持续两周即可下床,下床后限制弯腰活动和腰部的扭转活动12周。


腰椎后移位的护理,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后,在治疗床上搬运回病房的过程中,按照脊柱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将患者平放于病床上,在患椎部位放一个高510cm的枕垫,并用腰椎牵引带做对抗牵引,这种对抗牵引是维持性牵引,重量510kg即可,如此持续两周,并且每天放开牵引3次,每次1小时,做五点支重运动,每小时不少于30次,两周撤除牵引后,继续做五点支重运动,每天不少于300次,这样锻炼两周后下床,下床后限制弯腰活动和腰部的扭转活动12周。


腰椎滑脱的护理,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后,在治疗床上搬运回病房的过程中,按照脊柱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将患者平放于病床上,用腰椎牵引带做对抗牵引,这种对抗牵引是持续性牵引,重量510kg即可,如此持续两周,并且每天放开牵引3次,每次1小时,做屈髋抱膝运动,每小时不少于30次,两周撤除牵引后,继续做屈髋抱膝运动,每天不少于300次,这样锻炼两周后下床,下床后限制弯腰活动和腰部的扭转活动12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