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提出:用文化方法研究宗教

 無情360 2015-09-26

伊斯兰研究面临多方面挑战,学者提出:用文化方法研究宗教

5月22日,由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和美国哈佛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美伊斯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围绕“伊斯兰研究与教学”、“伊斯兰极端主义现象探源”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深入探讨了目前伊斯兰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客观认识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

  哈佛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教授阿里·阿萨尼(Ali Asani)认为,哈佛大学不断加强在伊斯兰研究方面的力度,全球背景下,在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伊斯兰相关活动越来越多。该中心教授威廉姆·葛瑞纳(William Granara)表示,从历史、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对阿拉伯以及伊斯兰的研究应该拓展视野,尤其是二战后,哈佛大学对宗教文化开始有了更多全球视野和战略性思考。“例如,当前我研究的领域包括现代阿拉伯文学,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阿拉伯人的感情和梦想,而对古典阿拉伯语的研究,更有助于了解他们的传统和历史。”葛瑞纳强调,关于阿拉伯和伊斯兰问题,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研究者应该加强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以及东西方世界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人文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将伊斯兰研究放入世界人文研究的大框架中,视角应更加多元化。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圣敏依据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吉克自治县的三个村子关于“社会变迁与社会稳定”的调研,阐述了他对伊斯兰教的认识。他认为,“人们通常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社会称为‘传统的和落后的社会’,可是当社会发展过快,传统秩序和观念被打破,而新秩序和新观念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时,往往会造成社会动乱。”研究者要注意客观看待宗教和极端势力之间的关系,民族学研究便能拓展人们对伊斯兰教的认知。

  伊斯兰研究面临多方面挑战

  哈佛大学近东语言和文明系教授奥斯曼·凯恩(Ousmane Kane)表示,过去我们研究阿拉伯人宗教信仰问题,现在则更多转向了伊斯兰研究和穆斯林研究。

  就有关亚洲的阿拉伯或伊斯兰研究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杨光表示,目前中国的伊斯兰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二是对伊斯兰地区或穆斯林地区的研究。从伊斯兰教的研究来讲,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即伊斯兰教教法和教义的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研究以及伊斯兰教与现代化兼容性的研究(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伊斯兰地区的研究包含的地区比较广泛,除了中东以外,还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因此也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地区研究,主要是伊斯兰教和地区发展、国家发展关系的研究,也包括伊斯兰教与地区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国际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等。

  与会学者对于伊斯兰研究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杨桂萍认为,首先是语言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学者拥有多语言背景,我们需要拥有波斯语等其他语言背景的学者进行伊斯兰研究,这样才能加强对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经文的关注。其次,如对伊斯兰经济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应该使用更加多样的方法。

  阿萨尼强调,伊斯兰研究目前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在全球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没有很好地让学生认识到宗教和文化的差异的问题。“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成果,人们所信奉的宗教也不尽相同,一定要有好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和宗教。避免因对宗教问题的无知,而出现对某些宗教的恐慌、害怕,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培养学生在宗教文化方面的素养势在必行。”

  与会学者谈到,应该用文化研究的方法研究宗教,将伊斯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侯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