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集中营”

 老沈阅览 2015-09-26

货币“集中营”

 
     如松 2015-09-23 星期三

 

   美国人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送入了货币“集中营”。进入“集中营”之后,生存的机会很低。
    自从1971年以来,世界各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就是货币无敌。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滞涨,美国人深深地领会了货币持续积累带来的危害,但是,1989年华盛顿共识开始之后,美国人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送入了货币“集中营”。进入“集中营”之后,生存的机会很低,二战时期是比较明显的例子。

   但因此就谴责美国人?似乎也不对,经济增长是任何国家都追求的,货币管理是各个国家的内功,不修炼内功而只追求快感,是自己的事情,也是人类的通病。

   世贸组织成立以后,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新兴国家,经济起点很低,劳动力成本低,很多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力,基础设施缺乏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等等,综合因素让这些国家的资本投资收益率很高,经济发展快。

   当市场投资收益很高的时候,释放货币有助于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通胀比较温和。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加入了通货释放货币推动经济增长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

   这是因为ZF需要显示自身很英明(经济增长高,自然很英明),认为是自身领导有力使经济加速发展。

   很多时候就会采取加大货币发行力度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遭到短期波动时,为了显示这种英明,更会释放货币平滑经济高增长,这造成货币不断累积。

   实际上,真相是资本投资收益率高带来的经济高增长,反到成为了政客的功绩!同时将随意释放货币的后果暂时掩盖了。

   最典型的是委内瑞拉,在08年以前,查韦斯不断贬值玻利瓦尔,趁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之际,在委内瑞拉建立了比较好的福利制度,似乎查韦斯很英明,本质是原油价格的高涨使得资本投资收益高,让委内瑞拉积累了财富,结果这成了查韦斯的政治本钱(查韦斯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恶化的功劳不可否认,一码归一码)。

   不断贬值货币的后果在查韦斯中、前期很不明显(原油价格高、资本投资收益率高),在查韦斯后期和马杜罗时期,由于原油价格下跌,立即显示出来。

   今天的委内瑞拉是世界上最悲催的国家之一,今日的后果也需要归功于查韦斯,好的、坏的您都的一起抱着。

   这让委内瑞拉的货币玻利瓦尔货币进入了集中营。

   再以巴西这个大宗生产国来说,他的M2/GDP并不高,仅仅在0.75左右,算是比较规矩的。

   当大宗价格下跌之后,就会显示过去比较规矩发行的货币依旧是过量的,如果在以往经济下滑周期使用释放货币的手段保经济增长的手段,过量就更严重。

   这些货币均依旧存在于市场中,当大宗价格下跌之后,过去没有显示出来的副作用开始发作,那就是货币贬值和通胀恶化。

   今天的巴西,即便释放货币也没有丝毫的益处。巴西央行在2012年曾连续降息,但经济增长速度从2011年的2.7%下降到2012年的0.9%。

   这两年的数字有标志性的含义,降息无助于经济增长,有助于通货膨胀,从货币的含义来说,往市场中投放货币,不能推动市场中信用总量的增加!而有助于通胀。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市场中的信用总量增长,当信用总量不随货币增加而增长之后,经济就无法增长,直接的原因是资本投资收益下降。

   过往货币的积累出现的副作用带动通胀,降息再次为通胀添砖加瓦,而经济没有丝毫的起色,终于将巴西雷亚尔送入了货币集中营。

   所以,一国货币进入集中营的根本标志是释放货币并不能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即无法在市场中产生信用,而只会助推通胀,这是进入集中营的标志。

   进入集中营未必就不能出来,这需要两个条件:第一,ZF行政高效、财政支出高效;第二,贫富差距小,可以承受货币剧烈收缩的措施。(这两项措施就是里根时期所作的),巴西雷亚尔就可以离开集中营,可惜,巴西没这样的能力,雷亚尔进入集中营就难以出来,只能争取将牢底坐穿。

   其实,这一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南美和东欧的很多国家中多次上演,他们均将牢底坐穿过,不稀奇。

   巴西是大宗国家的代表,那些以资产价格为支撑的国家也不会例外,当自身的资产价格在供需关系所决定的萎缩、回落之后,就会面临与巴西一样的局势,过去过量发行的货币开始显示他的副作用,为了经济增长进一步降息降准,进入巴西一样的道路。

   大宗商品国家、以投资为主导(实际是推动自身的资产价格)的国家、以一般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没有丝毫的差别。

   今年,很多国家都在降息降准,看看哪个国家经济在释放货币的时候经济增速却在下滑(资本投资收益在下降,货币释放不能在市场中增加信用),而通胀在上行,说明这种货币就进入了集中营。这是巴西2012年走过的路。

   如此看来,集中营很拥挤,大家踊跃进入。

   美国人用全球化,这提升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资本投资收益率,推动了全球经济。

   很多国家的ZF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光正,将这一功劳归结在自己身上,就会陷入超发货币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速的陷阱(最起码在经济遭遇挫折时会释放货币),这使货币总量超过经济的正常需求。这种快感过于美好,显示出自己很伟光正,不进去的人可以称呼为圣人。

   可是,当全球化逆转之后,各国的资本投资收益率都会下降,立即就会现原形,过往超发的货币就开始显示副作用;此时,如果这些ZF希望继续显示自身伟光正(巴西在2012年就是这样做的),只能释放货币,刚好,就将自己的货币加速关入了集中营。

   看看新兴国家的资产负债率,如果强烈收缩货币,人民、ZF基本上都将破产,加上贫富差距大,任何一个ZF都难以承受,ZF很可能走人,所以,大多数新兴国家的货币在集中营只能常住,直到将牢底坐穿。

   这就是货币集中营,只有治理完善、廉洁高效、贫富差距低的国家才能抵御,因为他们可以进行强烈的货币收缩进行抵御。

   同时这些国家廉洁高效,财政盈余很高,具有化解社会问题(货币强烈收缩必定带来社会问题)的能力,比如智利,或许这个世界只有这一个新兴国家具有这样的能力。

    本文作者:如松,知名经济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