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在薄情的世界卑微地活着

 山爷wzs0718 2015-09-26
梵高:在薄情的世界卑微地活着

梵高:在薄情的世界卑微地活着

很多人都想当大师,甚至做梦的时候也想。

 想当大师是很崇高的理想,或许,是梦想。

有人说:理想在理念中,梦想在梦里。

当理念和睡梦替代了现实,大师,也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梵高生平,谦逊卑微,或许,他只是为了卖出去画,填饱肚子,有余钱买颜料,然后能继续画画。梵高说:绘画对他来说就是工作,而他不能停止工作。在卖不出去画的短暂艺术生涯中,他所创作的作品,竟然影响了整个东西方油画世界的艺术格局,并在后世继续着这种影响。这些当然都不是梵高生前所能想到的事情,他当时:只想卖画求生存,然后可以继续画画。

梵高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其实,仅仅是因为一直都卖不出去画给他制造的挫败感,他的弟弟无怨无悔地支持他,为了支持他的绘画工作,筋疲力尽,神经也快接近崩溃的边缘:因为他弟弟也不是一个有钱人,而恰恰:是一个给资本家打工的地位卑微的白领工人。

梵高对他弟弟,内心里有犯罪感,愧疚感,还有一些期待他自己有能力偿还的补偿心理,但是卖不出去画的残酷现实,让梵高无比绝望,而他弟弟,又不能违背画廊的利益,更不能把不受当时的市场所欢迎的作品强行推销给客户。

 处于绝望处境的梵高,精神每天都处于一个自相矛盾的撕裂状态下,他亢奋在他的绘画世界里,却又渴望现实社会的接纳,并期待着爱情的眷顾。

但是社会没有接纳他,接纳他的恰恰是精神病院,爱情也从不眷顾他,即便是那个妓女,也无情地辜负了梵高的满腔热情。当我们谈到“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资本主义社会,梵高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资本主义大课。

为什么单举梵高来说事儿?

因为,实在用不着太多的例子,梵高一例足以说明问题。

梵高是大师,这一点是根本不用争论的事实。

 梵高几乎卖不出去画,他是长期依靠他弟弟的经济支援和精神支持才能坚持画画的,他的弟弟是他唯一的知音,也是他唯一的经济支柱。

梵高除了画画,没有其他任何正当职业,在当时,任何一所学校,都不会聘请梵高当美术老师。

梵高除了画画,基本上啥也不会干:他原本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传教士,但是他撕破了宗教的谎言,触犯了作为一个传教士所应该谨守的禁忌,因此他被取消了传教士的资格也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他除了画画,根本干不了任何足以谋生的行当,而他的画,还卖不出去。

所以,他终于选择了自杀:并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杰作。

梵高的卑微地位造就了他的敏感,而他的敏感造就了他的命运:人人都讨厌他,事实上他处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和他自己的信念,以及他的绘画作品。而这些,正是造就他成为大师的主要原因。

梵高,是一个在当时不被法国社会理解的天才,而发现他的天分并真正理解了他的绘画的人,竟然是他的后辈:西班牙人毕加索。看看,一个荷兰人,在法国呆了那么久,没有被自称为世上最浪漫的法国人所理解和接纳,反倒被后来的西班牙人毕加索所欣赏。这说明:法国人的浪漫只是徒有其表,而在艺术世界里,巴黎曾是全世界艺术赤子们最向往的城市——这种带有黑色幽默意味的讽刺,是否能让我们对美术史有一点点清醒的认识?

当然,很多人读不懂梵高的画,也没有能力去欣赏。大凡生性冷血的人,要想品读梵高的艺术世界,的确存在不少天然的鸿沟,这种鸿沟并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能弥补的。因此:喜爱梵高作品的人,从第一眼看到梵高的画时就已经完全读懂了梵高,而不喜欢梵高作品的人,则始终都不喜欢:尽管他们也曾经尝试过通过美术鉴赏这样的课程去品读梵高,但实际上:还是读不懂。因为生性冷血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梵高的狂热,更无法去解读梵高的世界。

另外一个人是夏加尔,在梵高和夏加尔这两人的精神世界里,任何卑微到不值一提的东西都发射出了闪亮的光彩及打动人心的温暖和浪漫,任何被冷漠社会所忽略的生命体都完美展现着生命本身的活力与高贵。而这些东西,在画匠的作品中恰恰是最欠缺的东西!

大师不是通过做梦就可以当成的,也不是用狂妄无知和傲慢自大就能实现的。一个不尊重卑微生命的人,永远当不成大师!

当然,最基础的前提依然还是:完全不用担心经济问题,没有人去干扰他的艺术创作,更没有人去用世俗的肮脏琐碎去烦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