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妈妈(上)

 鸽子飞吧 2015-09-26
    3月8日是我妈妈的生日,没错,她的生日正好与三八妇女节重合。发篇文章为妈妈祝福。
 

    我妈妈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我姥爷20年代在开封一中上学时,老师发展他和另一名同学加入共产党,当时开封市总共也没有几名共产党员,所以他们是河南省最早一批共产党员(我姥爷的故事以后再讲)。

    因为姥爷的关系,抗战期间姥姥家是八路军一个联络站。我妈妈13岁就离家参军,走的时候只带了一个枕头套,里面装了几件衣物,刚入伍时,每次行军妈妈就背着这个枕头套跟在队伍后面跑。抗战中期,地下党通知妈妈。要送她到苏联学习,兴高采烈的她回家与家人告别时不小心烫伤了手,烫出一大串水泡,去不了国外,伤好一点后进入野战部队医院当护士,10多岁的小姑娘给浑身是血的伤员包扎时,吓得浑身颤抖,残酷的战争很快把她磨练成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她好学肯干,吃苦耐劳,很早就入了党。

    妈妈结婚很早,18岁正是她水灵灵的好年华,刚刚解放,一大批老革命都到了成家的时候。参军早、表现好,长得也好看的她,拥有一批追求者,妈妈都没看上,这时姥爷最要好的战友段勤堂(长征老干部)给她介绍了一位能文能武、高大俊朗的年轻老战士,就是我父亲,我妈妈一下就被他那一身正气,外加一手漂亮书法迷住了,爸爸妈妈于1949年元宵节结了婚。妈妈一生最大的幸福是遇上爸爸,他俩的恩爱在同事中是出了名的。爸爸妈妈都是非常单纯朴实的人,工作任劳任怨,待人宽律己严,爸爸幽默爽朗,妈妈热情直率。

    我的妈妈(上)

    1964年妈妈在布加勒斯特机场迎接周恩来总理时拍的一张照片。

    1963年,爸爸妈妈到罗马尼亚工作。那些年中罗两国关系开始密切,两国首脑互访频繁。周总理在64年至66年三次率政府代表团访罗,这期间妈妈有机会多次和总理聊天,他们两人特别说得来,每次都聊到总理必须进行下一项工作日程为止。关于妈妈和总理的这种友谊,我听爸爸和其他人说过好几次,爸爸说,总理第二次访罗再次见到我妈妈时,马上快步走过来和妈妈握手,大声说:“小L,这次要和你好好拉拉家常啊!”

    我好奇地问过妈妈,“总理能和你聊些什么呢?”妈妈对周总理极为敬佩,她告诉我:“总理特别平易近人,他每次一进使馆,工作人员和一大群中国在布加勒斯特念书的留学生呼啦就围过去,争抢着和他握手。有的学生年轻不知道总理胳膊受过伤,激动得使劲拽着总理的手臂,使劲上下晃动,我们老同志担心地上前拉开,难免责怪年轻人不懂事,总理一点都不怪罪那些孩子。”“总理和我特别谈得来,我们聊过好多事,回忆战争中的经历,交换过对历次运动的看法,更多的是聊一些家务事。”

    妈妈的话着实令我吃惊,堂堂一国总理竟能忙里偷闲和一位普通外事干部聊天,居然还会聊起家务事?“不行,你必须告诉我总理和你说啥了!”妈妈说:“是我先说起家务事的,我对总理说起解放后老家老来人,八竿子够不着的远亲近邻都来,一来人我的女儿们睡觉就得打地铺。”总理对我说:“解放初期我家亲戚也来,我出钱让他们住招待所,还是得罪了他们。我让小超对他们说,我当总理是人民的服务员,没有任何特权,我们是革命者,没有钱供亲友花销,回去不要再说是周恩来的什么什么亲戚,以后也不要来了。”妈妈还说,“总理还语重心长地批评了我呢,‘好面子会影响精力影响工作,以后你家再来人,也可以学学我吗。”妈妈说“我可不学您,解放前老乡为掩护我们挨过打,蹲过牢,我哪忍心啊。”总理听了说:“咱们两家的情况不一样,你心肠不要太软就好。”

    去年春天有一次我提起周总理,妈妈深情地回忆道:“他对我多信任啊,不管围上来多少人,每次都快步走到我跟前,我们俩都爱蹲在地上聊天,都把对方当推心置腹的朋友。哎,总理哪有时间呐,所以总共才聊过几次,最怀念我们在一起开怀大笑。”我问:“你以前没说过开怀大笑的事,你们一起蹲在地上开怀大笑吗?”“是啊,我想总理之所以爱跟我聊天,就是我俩都爱开怀大笑,一点小事就能让我俩笑起来,我是裂开嘴哈哈笑,总理说我笑容像个小姑娘。我觉得他才逗呢,一笑就爱仰头,哈哈地仰头笑啊,更像孩子。”

    我的妈妈(上)

     1964年,周总理访问罗马尼亚期间,在中国驻罗使馆与工作人员合影。周总理左边是我妈妈,右边是我爸爸,我妈妈左边是谢富治副总理。

    还有一次妈妈指着他们的合影对我说:“你注意了吗,照片中我坐在周总理和谢副总理的中间,当时椅子摆好后,大家都让总理坐中间,他非推着我坐中间那把椅子,我两次站起来让他坐,总理就批评我,‘合影时我从来不坐中间,你是知道的,今天就让你坐中间,也体现对女同志的尊重吗!’总理这样说,我不好再推让,结果我坐在两位总理的中间照了像。”我说:“总理真是虚怀若谷。”

    妈妈和周总理很说得来,还有一个原因,他俩都特别能喝酒,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海量。周总理能喝酒,在世界外交史上都有记录。我妈妈是天生海量,我姥爷喝了一辈子酒,如今年近百岁了,偶尔还会喝一点点。姥爷喝酒每次一小盅,一点一点呡着喝,从来没醉过。妈妈喝酒的方式更不同寻常,用她自己的话说:“永远不喝也不想,喝多少也不醉”。

    周总理最爱喝的是茅台,我妈妈最喜欢的是泸州老窖,她认为“陈年老窖进到嘴里感觉珠圆玉润,香甜可口”。爸爸对我说过,他第一次发现妈妈能喝酒是刚结婚时,那段时间我爸爸在省里负责统战工作,有时需要招待名人,那次宴会客人特别多,听说爸爸新婚非让人把新娘子叫来见见,还不依不饶要灌酒,平日一杯酒下肚就脸红的爸爸很快就招架不住了,被扶到一边休息。酒醒后,客人纷纷对他说“你把酒神娶进家门啦!”敢情刚才一大帮人轮着敬酒好几个都喝趴下了,想不到这个小新娘子一杯接一杯地应酬,从头喝到尾脸不变色心不跳,谈笑风生从容应酬,到最后居然没人再敢向她举杯了。这下妈妈特能喝酒的名声一下就在省政府大院里传开了。 

    从1963年到1978年,妈妈两次随爸爸出国工作,在外交场合中,能喝酒的人有时有一定优势,妈妈因能喝酒也多交了一些朋友。当时外交部有几位大使能喝,比如符浩大使就是出名的海量,可几位有酒量的大使都对我妈妈甘拜下风。奇怪的是我妈妈平时从不张罗喝酒,即使家里闲放着好几瓶好酒,摆上桌她也不喝,逢年过节亲友团聚大家敬她让她,她也只喝上几口。只有在特殊场合中,她千杯不醉的特异功能才偶尔露峥嵘,说起周总理的酒风,她满怀敬佩:“李白是古代第一酒仙,周总理是当代第一酒圣。”

    (下次接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