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营造健康产业
去年,猪价最低点为每公斤10.8元,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猪平均亏损320元。今年8月上旬,猪价最高达每公斤18.6元,每头猪赢利460元。一年间,一头猪的差价高达780元。“猪价的巨幅波动反映了我国生猪养殖的盲目性。从产业角度看,‘风口上的猪’和‘地板上的猪’,都不利于健康发展。”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称,猪价大起大落,暴露出养猪业对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弱。他介绍说,湖南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其出栏生猪只占总数的四成。“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的生猪产业,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差。”
对比国外,差距尤其明显。美国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95%,且与大型屠宰场签约,实行纵向一体化发展;丹麦养猪业采取“屠宰合作社+养殖企业”模式,订单生产达到90%。因此,美国、丹麦的养猪企业能够按需生产,猪粮比价总能保持在6∶1~7∶1之间,猪场合理赢利,产业稳步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后发赶超的机遇。”袁延文称,“我们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建立一个相对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对全国生猪生产和猪肉需求进行研究、分析、判断,当生猪生产失衡和猪价过高过低时,及时预警,帮助养猪户规避风险,养出‘健康猪’,迈向‘养猪4.0’。”
以猪为本推广生态养猪
佳和农牧养殖基地占地1000多亩,猪舍掩映于绿林中,空气中只闻花草香。公司总经理刘博众说,现代化的猪场就要“猪性化”,以最大满足猪的舒适为标准。
基地内的猪舍,都安装了特殊“空调”,负压通风加水帘,夏天温度控制在28℃;冬天有地暖,温度控制在20℃以上。猪的粪尿通过“虹吸”式自动处理设备,干湿分离发酵;沼液通过滴灌设备,为苗木、果蔬、饲草施肥,猪场空气清新。“新丹系”母猪栏舍,还装有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当母猪轮流进食时,饲喂器会扫描耳标“刷卡就餐”。而电脑终端会从耳标读出这头母猪属于怀孕前期、中期还是后期,对每头母猪区别饲喂。
参照欧美猪场“种养平衡”的理念,佳和牧业推出“公司+家庭农场+生态小农庄”模式。在长沙县和汨罗市,公司已带动80多个规模养殖户,探索绿色生态养猪。公司指导农民承包50亩以上的山地,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按“猪-沼-林(草、菜)”的模式,实现种养平衡。其旗下的养猪户,户均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照看两栋猪舍,管理1000头肥猪,90后大学生刘林依然觉得轻松:“投料、粪污处理都是自动化生产线,很容易操作。8小时上班制,只需干5个小时的活。”
每次猪进食,刘林都要观察猪群,做好记录,分析料肉比。空余时间,他还要学习“充电”。“猪喂得好,在公司才能出人头地。”刘林说,虽然养猪的体力活越来越少,但防疫、品改、动物营养,需要懂的知识却越来越多。散养户养猪,有没有文化都可以。现代化的猪场,投入上千万元,没有专业技术,就没有入场工作的资格,也不可能养好猪。
眼下,养猪企业最头痛的还是人才问题。不少规模猪场的负责人反映,他们多次到湖南农业大学招聘管理人员,常常空手而归。“迈向‘养猪4.0’,将减少对人的依赖,让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相应减弱。”刘艳书说,机器能干的活,尽量不用人干。
张尚武 武深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