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观看视频)
视频的公益广告传递给大众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最能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做孩子的好榜样?还是坏榜样?全在举手投足、只言片语间抉择。
著名教育家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父母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其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因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在孩子面前,家长从自身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再是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家长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据调查资料显示,多数儿童的不正确饮食习惯与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现在孩子的磨蹭行为,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但是孩子的这种行为不是天生的,有相当一部分与父母自身行为密切相关。

有些家长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或书报,这种行为就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拉的不良行为习惯。
在许多家庭,仍然对孩子说得多,自己示范得少,忽略了榜样在家庭中的力量。只要留心,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父母坐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却把孩子反锁在另一间屋子里,严令其用心做功课,刻苦读书。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父母,天天晚上以电视为伴,书本连摸都不摸。更有甚者,一些父母,夜里或打扑克或跳舞到深夜,或聚友狂欢,在家猜拳行令,让孩子好好学习,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家长虽然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都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怎么给孩子当好第一任教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有的家长会认为第一任教师就是督促孩子学好功课,孩子不懂的,讲给他听,不会做的,教给他做;孩子有缺点、错误,要批评他、教育他,孩子有优点、进步,要表扬他。这些固然是应该做的,但是并不仅仅限于此。因为单凭空口说教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让他去东,他偏去西,对父母的话产生反感。相反,那些天天晚上都拿出一定时间伏案读书、钻研业务的父母,孩子们大多会自觉地学父母的样子,去认真做功课。
建议每一对父母用“正人先正己”的态度,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作为家庭首要的教育。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不妨先进行一下自我检查。
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实实在在的自身的言行教育并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

关心孩子的学习是任何一位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
家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纸杂志,茶余饭后父母与孩子翻看翻看,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与交流,这对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如何做智慧型父母:
一、父母应当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自我健康的人,自己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律,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
二、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认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要具有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遵纪守法,给孩子做出表率。
四、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思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注意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经常和子女谈心,一起学习,随时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进行施教。
运用好以上四点方法,指导孩子独自解决或与父母共同解决出现的各种困难、问题,耐心教育。孩子自然会感觉父母和家庭让他可亲、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