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蛤蟆为敌的日子(下)

 昵称535749 2015-09-27

湘西的夏夜是美好的。

暑气微微蒸腾。月色柔和,虫声长鸣,田野间弥漫着禾苗的清香。动物们出来了,它们有的沉浸在水里,有的活动在田埂上,给夜晚的湘西增添了许多生机。

“呱呱,呱呱……”,蛤蟆耐不住这个季节的热情,又或者是感到寂寞吧,它们一个一个地溜出稻田,盘踞在田埂上乘凉,享受着不时吹过的微风。

此刻,是捕捉蛤蟆的一个好时机。

我们一手打着电筒,一手捏着尼龙编织袋,走在田埂上。山影在远处显现出朦胧的轮廓。环境是安宁的。我们的心有些微的紧张。电筒的光在田埂上扫描。

寻找蛤蟆的脚步,要轻轻的。田埂上种满了作物。有黄豆,有六谷,有高粱,有红薯,林林总总。在田埂上的行走,即使再小心,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作物的叶子,发出轻微的响声。机灵聪敏些的蛤蟆,听到了,赶紧逃避。“扑咚”一声,跳入水中,不见了。这个场景,令人想起日本徘句大师松尾芭蕉的名句:“古池呀,——青蛙跳入水中的声音。”(周作人译)大师的徘句,显出一种幽幽的禅意来,表现的境界,与我们照蛤蟆时毕竟不同。不过,蛤蟆入水那一跳,情景上是一样的。

大多数蛤蟆,似乎并不聪慧。它们肆无忌惮地蹲坐在田埂上,享受着夏夜偶然的凉爽。惬意叫人放松警惕。突然间,一束强光直射它的眼睛。那一瞬间的感觉,应该是晕眩、懵懂和不知所措吧。如同我们在暗夜里,忽然,被对面的远光灯晃了眼睛。当我们的电筒照到蛤蟆时,它两眼透亮,固定地保持着原有的姿势,呆呆的,十分可爱。

我们伸出手,狠力抓去。蛤蟆身上有些湿滑,我们的手是干的,或搓了些土,变得粗糙,一旦抓到,它们就难以逃脱。一只蛤蟆,刚好一握。抓在手里,我们心里是满满的高兴。就这样,一个晚上下来,常能收获几十只蛤蟆。它们在编织袋里,不断地跳动、鼓噪。狭小逼仄的空间,闷热、拥挤,它们一定渴望逃出生天。可是,已入囊中,等待它们的结局,注定是悲伤的。

不是每次行动,都会有如此多的收获。只有,在异常燠热的夏夜里,蛤蟆才会一个接一个蹲踞在田埂上,守望漫漫长夜的微风。许多时候,碰到的只是稀疏几只,战果差强人意。

照蛤蟆也会遇到危险。有时,没照见蛤蟆,倒是照到了水蛇,见到亮光,它在你眼前一晃,迅速地射进水里,绕着S型游走了,激起“哗啦啦”一阵水响,吓人一大跳。这还算好的。有时,打着赤脚的我们,正全神贯注地寻找着蛤蟆,脚下忽然感觉滑腻腻的,头皮立马一麻,向前或向后跳开,一条蛇飞快地游走了。惊出人一身冷汗,心久久无法平静。

还有,一些“不友好”的村里人,怕别人踩了田埂上的庄稼,会在田埂上放一些荆棘。晚上看不清,不小心就踩到了,刺扎进脚底,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个别的,并不真放那些物什,只是吓吓人。村里有一个叫等娃子的,田埂上种了甜高粱,他怕村里的孩子偷吃,在田埂一头树了块木牌,上面写道:“此田坎,有炮弹,炸死人,我不管,严禁大小人上田坎。”文字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其实,他并没真的放上炮弹,纯粹吓人而已。但我们晚上照蛤蟆时,自然而然,避开了。算是对他的尊重吧。

村里人关于照蛤蟆,还有很恐怖的传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在夏夜里照蛤蟆的时候,会看到大脚印,如果跟着这些大脚印往下走,慢慢会走到深山里,最后会碰到鬼怪,被它害死。大人讲起这个传说来,轻描淡写的,但我们听得毛骨悚然,以至于去照蛤蟆时,都不敢单独行动,必须约几个小伙伴结伴而行。假如碰到了大脚印怎么办?大人们传授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不要跟着它走,赶紧回家。他们还说,只有心术不好的人,才会碰到大脚印。我小时候照过好多次蛤蟆,都没碰到过大脚印。这么说来,应该算是个好人吧!

下田抓蛤蟆,大都是没带捕钓工具的无奈之举。

暑假里,我们走过田埂路,到江里去洗澡。大热天,泡在江中的水潭里是很舒服的。可是,走过稻田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蛤蟆叫。它叫得那么放肆,让我们听出了挑衅的意味。几个小伙伴一商量,干脆不去洗澡了,下田捉蛤蟆去。

没带什么工具,只有徒手去捉。在田中叫着的蛤蟆,是捉不到的。你在田中走,它听到水响,早逃开了。哪里的蛤蟆可以捉到呢?我们当然知道。因为是梯田,不少田有石头砌成的坎。石坎上有一条条的石缝或一个个的石眼,还长了一些杂草。那些大一点的石缝或石眼,通常就是蛤蟆歇凉的场所。我们沿着石坎,搜索着那些石缝、石眼,躬下身子,拨开杂草,仔细地往石眼里面瞅。运气好的话,会看到一只大大的蛤蟆,正蹲在里面,眼睛盯着你,和你对视着,悠然自得,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你伸进手去,一把就抓住了它。

这样的好机会并不多。大部分蛤蟆,还是喜欢藏身在水田里,游逛着去找虫子吃,或者是钻在水底的烂泥里,享受着清凉。因此,搜遍一丘田的田坎,最多只能捉到两三只蛤蟆。而且,手伸到石缝里去,如果不是事先瞅得仔细,不小心就会摸到蛇,这当然是很危险的;脚踩在水里,会受到蚂蝗的威胁,烂泥里,还有一种叫做“泥蜂”的虫子,不小心踩上了,它用尾巴上的针扎你一下,“哎哟”,神经不坚强的人,恐怕难以抵挡那种剧痛。

有了这些因素,我们一般不会采用“摸石缝”方法去捉蛤蟆。只有在心痒特别难挠、又来不及回家拿钓竿等之时,才偶尔为之。

所以,如果哪一天要写一篇《捉蛤蟆大全》的话,这种方法,只能算是下下之选了。

秋天来临的时候,田野变得更加空旷。稻子收割了。稻草被扎成稻草个子,一个个地散放在田野里。

水也干了。大人们把稻田晾起来。过些日子,把地翻了,可以种些油菜、萝卜等冬阳春。

我们赤了脚,在田里走。或翻泥鳅,或捡稻穗,舒适惬意地做着家里给安排的农活。

这个季节,蛤蟆慢慢变得懒惰起来。随着天气变冷,它们躲起来了。钓是不行了,晚上用电筒照不到了,石缝中也很少看得到。怎么才能找到它们呢?它们就在秋后的田野里!

它们躲在那些稻草个子下面。我们把稻草个子逐个拎起来。藏在底下的蛤蟆蓦然见到光亮,赶紧跳开。我们手忙脚乱地追赶。这个时候,田里没有水。蛤蟆跳得再快,也跑不过我们。十有八九,我们都将它生擒到手。

天气转冷后,稻子个子下面,实际能找到蛤蟆的机会也不多。这种方式,应该是所有方式中,最有诗意的一种。高而旷远的天空,一望无垠的田野,精灵般的孩子们在拎提着草个子。这样的情景,即使只是想一想,也叫人心醉得很。

冬天一到,蛤蟆按照节令的安排,早早地钻到土里冬眠去了。这个季节,我们也像动物一样,蛰伏起来,很少到田地里活动了。偶尔地,大人们到田里去翻地,准备种些菜蔬。我们跟着去,帮助干些播种之类的小活。锄头飞舞,土块在寒冷的空气中,被翻过来、敲碎。忽然间,我们发现一个小洞被挖了出来。一只蛤蟆,慵懒地蹲在里面。我们把它拿出来,它睡眼朦胧,一副懒得搭理你的样子。我们把它放到旁边,用松土埋了,继续干活。

冬天不是捉蛤蟆的季节。冬天里捉到的蛤蟆要放生。这个不成文的规矩,村里一直坚持着、流传着。

什么时节、做什么事情,万物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这是必须遵守的。

民以食为天。蛤蟆最终被捉回了家中。接下来,无非是剥皮、去内脏,经过一番冲洗、烹饪的程序后,成为盘中的美味佳肴。辣椒炒蛤蟆,是湘西农村的一道常见菜。有此菜在桌,大人们会抿几口米酒,孩子们会多扒几碗饭。没钱买肉的日子,这当然是难得的美食了。

蛤蟆,还可作药用。村里哪家孩子身体虚,会用这样一个方子:将一只蛤蟆收拾干净后,连它的肝一起,用白糖蒸了吃。据说,可以调养孩子的身体。儿时,母亲也给我做过这个药膳。效果如何,时光久远,已经记不清楚了。

如果捉的蛤蟆多,一时吃不完,我们会用盐腌了,放在灶头上炕着。过些日子,就变成了腊蛤蟆。这样制作后的蛤蟆,风味是很独特的。

记得有诗夸蛤蟆曰:“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以虫子的眼光看,蛤蟆无疑特别威猛。可是,任何动物到了人的手里,都显得虚弱无力。被捉的蛤蟆一定会感叹,人类真野蛮。但有什么办法呢?一些习惯的养成,只怕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的。现在,湘西一带的餐馆,还保留着“青椒炒青蛙”的菜,供食客们选择。

系列文章: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