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词

 悟道参禅学习 2015-09-28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此词见于蔡绦《西清诗话》,《古今诗话》等本以为是李氏宫中诗。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淫靡享乐的真实写照。这里有时间、有环境、也有事件,更加使我们看到作者本人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酒恶”一句,作者写自己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同时,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他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他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他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从艺术上看,这首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这首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读者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对这种淫靡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历史的警醒也许正在于此。

  ②红日:《诗话总龟》、《西清诗话》、《类说》、《诗人玉屑》等本中均作“帘日”。三丈透:指太阳升起已有三丈多高,这里指太阳升起的高度,是虚数,不是实数。透,透过。

  ③金炉:《诗话总龟》中作“佳人”。金炉,铜制的香炉。次第:依次。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中有“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之句。 香兽:以炭屑为末,匀和香料制成各种兽形的燃料。始用于晋代羊祜,《晋书·羊祜传》有记载。

  ④红锦地衣随步皱:红锦地衣,红色锦缎制成的地毯。地衣,古时铺在地上的纺织品,即地毯。随步皱,指金锦织成的地衣随人的舞步的移动而打皱,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时红锦地毯随着舞女旋转打皱的情形。皱,明刻本《类说》卷三十四误作“雏”。

  ⑤佳人:美女,这里指善于起舞的宫女。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舞点:萧本二主词作“舞急”;吕本二主词作“舞黠”;《诗话总龟》、《西清诗话》、诗人玉屑》中均作“舞彻”。舞点,按照音乐的节拍舞完了一支曲调。点,音乐的节拍。金钗溜:头上的金钗滑落了。金钗,又称金雀钗,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溜,滑落。

  ⑥酒恶(ě)时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恶,《诗话总龟》中作“酒渥”。亦称“中酒”,指喝酒至微醉。这是当时方言。宋赵令《侯鲭录》卷八中云:“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李后主诗云‘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拈(niān),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中均作“沾”。《扪虱新语》中作“将”。时拈,常常拈取。花蕊,这里代指花朵。嗅,闻。

  ⑦别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唐王勃《春思赋》中有句:“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遥闻:《西清诗话》、《类说》、《扪虱新话》中引《古今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作“微闻”。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南朝梁江淹《别赋》中有句:“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箫,一种竹制管乐器。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有底;现代的箫一般只用一根竹管制成,不封底,直吹。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释】

  ①此词调《全唐诗》作《木兰花》,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这首词描写春宫夜宴歌舞享乐的盛况,是作者于南唐全盛时所作,也是作者这一时期作品的一篇代表作。

  这首词写李煜前期帝王生活中夜晚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本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经过李煜和周后的发现和亲自整理,此时于宫中演奏起来,自然欢愉无比。所以不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彻”,由此也可想见作者之耽享纵逸之情。

  词的下片是描写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临春”一句明是写香,暗是写风,暗香随风飘散,词人兴致阑珊,由“谁更”二字而出,更显得活泼有致。“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写醉态,写尽兴尽欢妥贴至极。到这里,作者有目见的欣赏,有耳听的享受,有闻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饮而生的意态,正是极色、声、香、味之娱于一处,心旷神驰,兴奋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无以自拔。结尾二句,写酒阑歌罢却写得意味盎然,余兴未尽,所以向来为人所称誉。《弇州山人词评》中赞其为“致语也”。今人叶嘉莹曾详评此句:“后主真是一个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而且‘踏马蹄’三字写得极为传神,一则,‘踏’字无论在声音或意义上都可以使人联想到马蹄得得的声音;再则,不曰‘马蹄踏’而曰‘踏马蹄’,则可以予读者以双重之感受,是不仅用马蹄去踏,而且踏在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闻有得得之声入耳矣。这种纯真任纵的抒写,带给了读者极其真切的感受。”读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痴醉心情,也可视清静朗洁的月夜美景,更可见作者身上充盈着的文人骚客的雅致逸兴。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意兴流畅挥洒,语言明丽直快,情境描绘动人。作者从个人宫廷生活场面出发,虽然带有较为浓郁的富贵脂粉气,未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艺术描绘生动逼真,情景刻画细腻动人,由喻象中见情思,于浅白处见悠远,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功力,是“写得极为俊逸神飞的一首小词”。

  ②晚妆:《全唐诗》中作“晓妆”。晚妆初了,晚妆刚结束。初了,刚刚结束。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李白《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花草粹编》作“笙歌”。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吹断,吹尽。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按,弹奏。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遍,大遍,又称大曲,即整套的舞曲。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诸曲,其长者可有数遍之多。彻,《宋元戏曲史》中云:“彻者,入破之末一遍也”,六一词《玉楼春》有“重头歌韵响铮,入破舞腰红乱旋”之句,可见曲至入破以后则高亢而急促。

  ⑥临春:《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风”。郑骞《词选》中云:“临春,南唐宫中阁名,然作‘临风’则与‘飘’字有呼应,似可并存。”香屑:香粉。飘香屑:相传后主宫中的主香宫女,拿着香粉的粉屑散布于各处。

  ⑦醉:心醉、陶醉。拍:拍打,这里兼有为乐曲击出拍节之意。阑干:即栏杆。情味:《花草粹编》、《词谱》、《全唐诗》、《词林纪事》等本中均作“情未”。切:恳切,真挚而迫切的心情。

  ⑧归:回。休放:《词综》、《词谱》、《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同此。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词林纪事》、《类编草堂诗余》等本中均作“休照”。烛光:晨本二主词中同此;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词谱》、《全唐诗》等本中均作“烛花”。烛光红,指明亮的烛光。

  ⑨待踏:《词综》、《历代诗余》、《词谱》、《全唐诗》等本中同此。吕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类编草堂诗余》等本中均作“待放”。踏马蹄:策马缓慢而行,有踏月之意。有本作“放马蹄”,意为让马随意而行。

                     南歌子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⑥,回身燕飏空

                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注释】

  ①此词有本谓苏轼作,今依《世界文库》本《南唐二主词》作李煜作。从词意上看,当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写歌女于宴间表演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歌女的盛妆艳饰和明丽动人。一、二句写歌女的头饰和衣着,精心修饰、光彩照人,是直写铺陈。三、四句写歌女凝立宴前,准备表演,虽不动而有情,虽未舞而飘逸,是侧写比衬。“一朵”句用典,由前三句的直描其状上一笔宕开,似问非问,未答已答,从宴中人的视角写出了歌女的神采飞扬和婀娜多姿,手法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鲜明。

  词的下片写歌女的优美歌声和动人舞姿。“趁拍”句用典写歌女的演唱,形容歌声美妙动听。“回身”句写歌女的舞蹈,形容舞姿的轻盈流转。这些实写都是为后面的虚写作铺垫,用歌女声舞双绝的描写渲染观赏者的惊喜和感叹,使下面二句中特殊心理活动的产生有顺势自然之感。“莫翻”是一种希望、劝止,正写心情,反写舞姿,且与“怕”字相对应,珠联璧合,观舞者的心醉神驰之态油然而出,不需赘言。

  这首词写歌女,也写宴上观舞听歌者,多处用喻、用典,也多有夸张,手法上灵活,尤其是上、下片的尾句,都变正为反,别具新意。全词语言淡直、格调明快,真情自然流露,感慨雅趣别生,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功力。

  ②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柔美的鬓发。裁:修剪,安排,这里指插戴。绿:乌黑发亮的颜色,多用于形容鬓发。

  ③霞衣:轻柔艳丽的衣服,这里指舞蹈时穿的霞披。曳(yè):拖,拉。晓红:指早晨太阳初升时的红色霞光。

  ④凝立:一动不动地站立。翠筵:指青绿色的席子。翠,青绿色。筵,用蒲苇、竹篾和枝条等编织而成的席子。

  ⑤彩云:绚丽多彩的云朵。这里指巫山神女。据《文选·高唐赋序》中记载:“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巫峰:即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南。此句用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光彩照人。

  ⑥鸾飞镜:即鸾镜。据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记载:“昔罽宾王结置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言。鸾睹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后就用“鸾镜”指化妆时用的镜子。

  ⑦飏(yáng):飘扬,飞扬。

  ⑧红袖:女子红色的衣袖。这里用来代指美丽的歌女。帘:用布、竹子、苇子等做的有遮蔽作用的器物。栊(lóng):窗户。

  ⑨杨花:也可指柳絮。勾引:调弄,吸引。东风:指春风。 

                     渔父词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亦作《渔父》,《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另《古今诗话》中亦云:“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又,《花草粹编》中此词有题作“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并注云:“金索书,不知书名抑书法也。”据今人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引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依王仲闻解,“金索书”即“金错刀书”,也就是李煜的书法。

  这两首词都是题《春江钓叟图》画之词,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隐逸遁世的情趣。据《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由此,也有人认为,这二首词是“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辑注)也有道理。从词意上看,二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第一首词开篇入画,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以画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重雪”,“桃李”作“一队春”,写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中间嵌以“有意”和“无言”,作者以情见景,借景寓意,心态淡然而出。有酒、有竿、悠然独钓,这种情境虽静寂却清新,所以作者以问做结,“快活如侬有几人?”其叹如赞,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首词语淡情疏,清丽简约,诗情与画境浑然一体,趣致盎然。

  第二首词与第一首同题、同画,内容、意趣亦大体相同。春风泛舟、茧缕轻钓,仍是写画意,但作者寓意转淡,转以画境的空阔辽远和优悠自在为主,是一种衬托、渲染的用法,与第一首“有意”“无言”稍不同。“花满渚”“酒盈瓯”实写美景,虚写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畅然而出。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两首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②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意:有本作“有情”。千重雪:《词谱》、《花草粹编》、《历代诗余》中均作“千里雪”。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③桃李:《历代诗余》、《全唐诗》、《诗话总龟》中均作“桃花”。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④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一竿身:一根钓竿。

  ⑤侬(nóng):指我,江南口语。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⑥棹(zhào):摇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⑦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纶,钓鱼用的粗丝线。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茧,茧丝。

  ⑧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⑨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⑩顷:土地面积单位。一百亩为一顷。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注释】

  ①此词调名《历代诗余》中作《菩萨蛮》。这首词是描写李煜宫廷享乐生活的,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写宫廷享乐生活,是李煜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其中绝大部分都显露了一种耽于欢歌美酒、溺于春光美人的心态和追求。这首词描写的是春光融融之中,作者在花开似锦的宫苑里,与美人饮酒赋诗、寻欢作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李煜作为一个“文人皇帝”沉湎声色、不思进取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以意起词,不是写景,而是先抒胸臆,其实是作者追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真实体现。唐杜秋娘有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煜词取其意用,作为此词的主旨,全词基调确定如此,也使得这首词的整个思想格调不高。后续两句承前二句之意,直接描写饮酒作乐的具体场面,酒美人也美,和下片春光之美相对应。

  词的下片进一步细写作者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的情景,继续充实及时行乐的具体内容。开头两句写作者与美人都是无拘无束地玩笑作乐,因此觉得春归也晚。这里是一种“移情”的描写,春来春归本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情感要求为转移的。但是在纵情欢饮、恣意享受的作者的感觉中,许多美好的景色似乎永远不会消亡,明媚的春光似乎永远都在伴随着他,这不是错觉,而是一种“移情”,十分真实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态。结尾两句,醉已成为“同醉”,评也已成“闲评”,作者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性格特点毕现,而他的大部分追求似乎也只是“诗随羯鼓成”了。

  全词通篇都是描写饮酒赋诗的闲逸生活,抒发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格调是不高的。但是这首词以意起篇,以景会意,表现结构上顺畅完整,别具特色。词中表现的内容不很丰富,相对比较紧凑,从另一方面也昭显了作者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在语言使用上,全词都有一种明白直快的特点。开篇即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后边的“何妨”以口语入词,亲切可人。而“同醉”“闲评”等,既明白,又质朴,准确而又生动。整首词都体现了一种不饰雕琢、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②先:《花草粹编》中作“阳”。这句意思是,要寻春就应该在春天到来之前。

  ③看花莫待花枝老:意思是,欣赏花不要等到花已枯萎时再欣赏。

  ④缥(piǎo)色玉柔擎(qíng):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擎,往上托,上举。

  ⑤醅(pēi)浮盏面清:醅,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盏,酒杯。浮,这里指酒漫上杯口。清,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吴讷《百家词》旧抄本中均空一格,根据吕远本、萧江声抄本《南唐二主词》、《历代诗余》本补“清”字。

  ⑥何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中注云:“二字磨灭不可认,疑是‘何妨’二字。”萧本二主词,《历代诗余》中均作“何妨”。频笑粲(càn):频频地欢笑。粲,笑貌,露齿而笑。又一说:粲,大笑的样子。《梁传·昭公四年》中有句:“军人粲然皆笑。”范宁注云:“粲然,盛笑貌。”

  ⑦禁苑:《历代诗余》中作“禁院”。禁苑是封建帝王的园林。禁,因帝王所居之处,戒备森严,禁止人们随便通行,所以称王宫为禁,称宫中为禁中。春归晚:指春天过去得比较晚。全句意思是,春天的景色有较长的时间可以供人们玩赏。

  ⑧闲评: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晨本二主词均作“闲评”。闲评,随意品评、议论,即没有固定题目的自由评论。

  ⑨羯(jié)鼓:《历代诗余》中作“叠鼓”;吴本二主词中作“揭鼓”。是唐代很盛行的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印度,据说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我国内陆。《通典·乐四》中有记载:“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羯,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曾附属匈奴,此鼓因出于羯,所以称之为羯鼓。“诗随羯鼓成”,意思是,赋诗随羯鼓的敲击而完成,羯鼓一响赋诗开始,羯鼓一停,所赋之诗即成。历史上的李煜不但善词,而且能诗,《全唐诗》卷八中云:“煜,善属文,工书画,妙于音律。集十卷,诗一卷,失传。今存诗十八首。” 

                    捣练子令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注释】

  ①此词调下《花草粹编》有题作“春恨”,《续选草堂诗余》、《清绮轩词选》中有题作“闺情”,当为李煜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写女子春怨、倚栏相思的情景,开篇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不传神,是暗写侧描。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意更远。“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眉儿攒”就可解吗?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后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这首词字字不及相思,但字字俱关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笔意清新,淡远幽长,画静而情活。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中云:“以画家白描法形容一极贞静之思妇,绫罗之暖寒,非深闺弱质,工愁善感者,体会不到。”由此也可见李煜描摹形态、抒写情性的高妙水平。

  ②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秀美的鬓发。

  ③远岫(xiù):远处的山峰。岫,山。攒(cuán):簇聚,凑集。这里是指紧皱双眉。全句意思是,因愁带恨的双眉像远山一样聚在一起。

  ④香腮:指美女的腮颊。春笋:春季的竹笋。这里指女子像春笋样纤润尖细的手指。嫩:柔软纤细。

  ⑤阑干:同栏干。 和:带,含。

  

                    捣练子令①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别后相思的本义词。此词调名于《尊前集》、《花草粹编》、《花间集补》、《全唐诗》等本中均作《捣练子》,为单调。《花草粹编》中有题作“闻砧”,《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等本中题作“秋闺”,《词的》中题作“本意”。又《历代诗余》中于调名下有注曰:“一名《深院月》,又名《深夜月》。李煜秋闺词有‘断续寒砧断续风’之句,遂以‘捣练’名其调。”明杨慎《词品》亦云:“李后主词,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自李煜此调始见于此词。

  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因寒夜捣衣之声而引起的离怀愁绪。

  “深院静,小庭空”,是环境的描写,词的开篇给读者的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但实际上其中却有作者无法平静的心情。“深”本身就有一种无法明见的孤寂之感,“静”既为捣衣之声能声声入耳做了铺垫,同时也反衬着作者寒夜不眠、心境难平的情状。庭本来很小,但如此小庭此时却愈发地显得空旷、冷清,如不是作者以愁苦之眼、心视之,这种感触是不会有或不能如此真切的。作者在这里的景物描写,既是客观的,是眼中所见,也是主观的,是心中所见;这既是一种铺垫,也是一种衬映。这里更重要的是一种渲染,一种氛围的营造,是一种以景映人、以景寓情的写法,“深、静、小、空”等寥寥数字,却给了读者一种真切的孤清冷寂之感,作者的心思、情态已呼之欲出。但是,静止的画面似乎并不能完全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忧思,所以“断续”一句出,整个画面由静转动,才真正地鲜活起来。“断续”一词既写“寒砧”又写“风”,用的极妙。捣衣之声有轻有重,风过高墙时大时小,听起来风声、砧声一定是时有时无的,这是表面上看。而其实,“断续”应该更多写的是作者的心境、忧思波浪起伏、无法宁静。古人捣帛制衣本是惯常之事,但此事常常与征夫远行相关,尤其是当此寒夜,捣衣不止,恐怕也只有怀思远行之解。李白《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和沈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中“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诗句,就都是用寒月夜、捣衣声来描写征夫远离、怀思不断的。而且“寒砧”一词也寓有深意,当不只是月夜砧冷的意思,应该还有作者因自己相思难遣的心寒之用,是把作者自己的心境加之于砧声而成的。所以,这三句看起来是写景,实际上是写人,是以景寓意、以风见情,是一种含蓄别致的写法。

  词的后两句,由景见人,由人增景,描写作者长夜难眠,离愁绵远的情状。“无奈”不仅是无可奈何之意,更是增强了作者情思的愁苦。难眠才会觉“夜长”,“夜长”则更加令人难眠,而更加令人觉得无法承受、无以自遣。为什么难眠呢?不是砧声吵人,也不是风声扰人,而是砧声所引发的相思离愁。所以“数声和月到帘栊”,看起来是回应开篇的景色描写,而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心中的难平愁思。

  全词主要从听觉、视觉写心情、心境,虽然没有明写思愁怨苦,但由景色和感觉的变化写来,那种怨苦却愈加深沉、挚切、感人至深。作者的手法别致、轻灵,结构整一、讲究,遣词、造句无不恰到好处。词虽短,但寓意绵远,句虽少,但情深意切,堪称是一首曲笔有致、淡言有韵的绝妙好词。

  ②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古时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制成熟绢,以便裁制衣服。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称。这里指寒夜之中的捣衣声。唐代杜甫《秋兴》中有诗句云:“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③无奈:《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作“早是”。不寐:《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均作“不寝”。不寐,不能入睡。

  ④数声:几声,这里指捣衣的声音。和月:伴随着月光。到:传到。帘栊(lóng):挂着竹帘的格子窗。栊:有横直格的窗子。全句意思是,捣衣的声音伴随着月亮的光波传到窗子里。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
,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注释】

  ①此词调名在曾《乐府雅词》中作《长相思令》。《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中有题作“佳人”。应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词的上片主要写女子形貌、情态。先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再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写过衣着、气质,作者笔峰一转,直接写出女子的轻皱双眉的神情,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这种容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读者读到这里,一下子就被作者抓住了,并不自觉地感受到了全词的主题。

  词的下片主要写秋夜风雨的环境、气氛。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烘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从而直接引出尾句的“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作者在这里用一系列的景物描写营造气氛、渲染环境,无非就是强调秋夜愁思的无可奈何,其笔直露,而见意深挚、委曲。

  全词大致可作两部分,一部分着重写人,写人时不忘写情;一部分着重写景,写景时不忘写人,相互照应,浑然一体。整首词言词浅近,笔调自然,修饰不多但却清新俊逸,明白直叙但却含蓄蕴藉,篇中处处写愁,但却只见愁意,未见愁字,是写闺怨秋思、雨夜轻愁的一篇成功之作。

  ②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緺(wō):《阳春白雪》、《浩然斋雅谈》中作“窝”;《乐府雅词》中作“■〈髟上咼下〉”。一緺,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ō,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

  ③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

  ④淡淡:指衣裳的颜色轻淡。衫儿:《龙洲词》、《龙洲集》、《阳春白雪》中均作“春衫”。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龙洲词》中作“春山”。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

  ⑤颦(pín):皱眉。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

  ⑥秋风:《龙洲词》、《龙洲集》、《阳春白雪》中均作“风声”。

  ⑦相:《古今词统》、《历代诗余》、《全唐诗》、《古今诗余醉》、《续选草堂诗余》中均作“如”。雨相和: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

  ⑧帘:《龙洲集》、《龙洲词》、《阳春白雪》、《乐府雅词》中均作“窗”。两:萧本二主词中作“四”。窠(kē):萧本二主词、《龙洲集》中作“棵”。意同“棵”。

  ⑨人:《龙洲词》、《龙洲集》中均作“争”。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
,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注释】

  ①此词调又名《鹤冲天》、《万年枝》、《春光好》、《雁归来》、《喜迁莺令》等,始见于《花间集》韦庄词。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是一首描写相思情怀的相思曲。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梦回后的不尽相思。起首二句由远景入,未见词人而已微觉其悠远情思。由时间看,当是他人酣梦正甜之时,又有谁能见“宿云”微否。而这里词人首句即是此景,其彻夜辗转、春梦苦短之情状虽未具言但却已历历在目。“无语”句承前景转写自己,由空转实,由侧写变正描,使“晓月”“宿云”都因“无语”而有了更明晰的寓义。“频欹”是行为描写,主人公无言却行止不宁,显然其心境不平,有忧思情恨萦怀。作者虽未写心情,但心情却已纤毫毕现。三句已过,作者形态举止已有,但其原因却未得知,实际上是一种以倒叙手法设置悬念的写法,“梦回”一句出,主人公种种不解之情态便全都有了解。“芳草”是一种代指,是主人公梦中所见,依依怀恋的人。为何佳人远离,读者不可知,但主人公不写梦,而写“梦回”,显然是寓意不浅的。最后一句是借景寓意的写法。天高云淡,主人公“思依依”却无可寄语,连想托雁带信传情的可能都是那么渺茫,这里既是说佳人音信不至,也是说主人公相思难寄,其情切、其思苦、其意远,为整个上片做结。

  词的下片以主人公自己身边的生活场景写对佳人的思念期盼之情。“啼莺”“余花”都能衬托出主人公的“寂寞”心情,而“莺散”“花乱”更是将“画堂深院”中主人公的孤苦相思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暮春残景,形单影只,环境的描写其实正是主人公心境的写照,寂寞的景象也正衬出了主人公哀婉深沉的情思。结尾二句仍是借景寓意。唐白居易有“落叶满阶红不扫”之句咏唐明皇思杨贵妃之情,这里李煜亦有“片红休扫”句来委婉深沉地传达出主人公的渴念思盼之情,异曲同工,妙不可言。最后一句的“归”字实为全词的词眼,主人公相思难耐,寂寞深锁,总不出一个“情”,总都是佳人不在、独立暮春的缘故,思佳人、恋佳人、盼佳人,无非一个“归”字能解,此句一收,全词虽结,意却更长。

  全词以“梦回”为结,以“舞人归”为解,远近结合,虚实相间,逆顺相依,喻象多而不杂,情思烦而不乱,既有空灵淡远之致,又有自然清疏之势,情感真实感人,笔法清丽畅简,是一篇艺术上十分成功的作品。

  ②晓:侯本二主词中作“晚”。晓月,指早晨的残月。坠:晨本二主词中作“堕”。坠,坠落。全句意思是,早晨残月已经从西方坠落。

  ③宿云:《历代诗余》、《尊前集》、《词谱》中均作“宿烟”。宿云,夜间的云。宿,犹宵,指夜晚。微:隐匿、消散。

  ④频: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晨本二主词、《花草粹编》中均作“凭”。枕频欹(qī):即频欹枕,频频地斜靠着枕头。欹,同,斜倚,斜靠。

  ⑤梦回:从梦中醒来。芳草:这里代指所思念的人。淮南小山《招隐士》中有句:“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牛希济《生查子》词中有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里都用“芳草”代指所怀念的人。依依:依恋的样子。

  ⑥雁声稀:指音信很少。相传鸿雁能传书,而今雁声稀少,说明没有远方所思念之人的音信。稀,少。

  ⑦啼:鸣叫。莺:黄莺,鸟类的一科,羽黄善鸣,体小嘴尖,鸣声婉转动听。散:飞散。

  ⑧余花:春后的花,这里指晚春时尚未凋谢的花。乱:纷乱。

  ⑨画堂:用彩画装饰的厅堂。深院:吴本《尊前集》中误作“深院”。深,幽深。

  ⑩片红:这里指落地的花瓣。休扫:不要扫落。尽从:完全听任服从。伊:他,这里代指片红、落花。全句意思是:不要把落花扫掉,任由它飘落在地上。

  ⑾舞人:这里指作者所怀念思恋的女子。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注释】

  ①此词调又名《一斛夜明珠》、《怨春风》、《醉落魄》、《章台月》、《梅梢雪》等。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中释其名曰:“唐玄宗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妃不受,赋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付使者曰:‘为我进御。’上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据考,李煜所作此首《一斛珠》为此调首见。

  这首词在《词的》、《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中调下有题作“咏佳人口”;《历代诗余》中调下有题作“咏美人口”;《清绮轩词选》中调下有题作“美人口”。

  这首词是一曲描写男女欢情的艳歌,从整体风格看,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全词主要描写歌女的情态,格调轻艳,但却向来“为人所竞赏”(李渔《窥词管见》)。尤其是结尾三句:“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沈际飞选评《草堂诗余》别集中说它:“描画精细,似一篇小题绝好文字。”又说:“后主、炀帝辈,除却天子不为,使之作文士荡子,前无古,后无今。”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此词:“词家多翻诗意入词,虽名家不免。吾常爱李后主《一斛珠》末句云:‘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杨孟载《春绣》绝句云:‘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此却翻词入诗,弥子暇竟效颦于南子。”

  词的上片,描写歌女为情人歌唱的情景。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到了各个生活的细节,因此,歌女的演唱描写首先是从她的梳妆打扮开始的。“晓妆初过”,点明时间,其实也照应到了下片的“殷色可”,或者说预示着与情郎相会的时间不会短,不然也不会清晨化妆准备。“沈檀”一句,细致描绘出了歌女“点唇”的动作和情态,这个细节的抓取,不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描写效果,而且也开始了紧紧以“唇(口)”为中心的人物和情景刻画。“向人”一句少女情态妩媚动人,“一曲”句取白居易“樱桃樊素口”之喻,不但不见其俗,而愈发见其清新,同“丁香颗”相对,更见别致。整个描写,明喻、暗喻相搭配,动、静结合,又突出展示了歌女神态情貌的欢愉艳美,也从侧面衬喻出歌女的歌声是多么的迷人动听。

  词的下片描写歌女与情郎在一起欢会调笑的情态。“罗袖”一句先应上片、喻示了时间已经很久,而歌女因为内心的欢愉表现在容色上更加娇媚动人,在行动上呢?“杯深”一句恰到好处地把歌女因与情郎欢会而贪杯忘情的天真欢愉之情表现出来,为后面结尾三句做好了全部的铺垫。结尾三句,作者的语言仿佛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情人之间天真烂漫的欢笑调弄之景,人可见,动作可见,连神情娇态亦可见,实在传神之至。

  作者的描写,把歌女的音容笑貌,神情媚姿全都与“口”相联,对“口”的描写,笔笔都能点睛传神,不但十分细致、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一个美丽可爱的歌女的形象,而且使全片词结构整一,情趣盎然。

  总的来看,全词描绘歌女的艳情冶态,格调不是很高,但不能就此否定其在艺术上、技巧上的成功。而且,如果不是把这首词放在李煜的宫廷生活中去简单理解,应该说这是一首描写男欢女爱的十分成功的作品。

  ②晓:《词谱》、《古今词统》、《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全唐诗》、《诗余图谱》等文本均作“晚”。沈际飞选评《草堂诗余》(古香岑四集本)中注:“一作晚,误。”晓,早晨。晓妆初过:指早晨起床刚刚梳洗打扮完毕。

  ③沈:《醉翁琴趣》外篇作“浓”。沈,带有润泽的深绛色。檀:浅绛色。沈檀:一种妇女妆饰用的颜料,唐、宋时妇女闺妆多用它,或用于眉端之间,或用于口唇之上。《花间集》阎选《虞美人》词中有“臂留檀印齿痕香”之句,毛熙震《后庭花》词中亦有“歌声慢发开檀点”之句,都是描绘以檀注唇的情形,这里也是。注:这里是点的意思。轻注:轻轻点画。些儿个:当时方言,意谓少许,一点点。

  ④向:《醉翁琴趣》外篇中作“见”。人: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中缺字。丁:《花间集补》中误作“了”。丁香: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子如钉,长三、四分,可以含于口中。古时用以代指女人的舌头。颗:指牙。丁香颗:这里指女人口内之牙,此句描绘歌女开口歌唱,舌齿微露,形容得意的神情。

  ⑤清歌:清脆响亮的歌声。也指不用乐器伴奏的独唱。南朝宋谢灵运《拟魂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中有句:“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⑥暂:《醉翁琴趣》外篇中作“渐”。引:使得。樱桃破:指女人张开娇小红润的口。樱桃,落叶乔木。果实多为红色,味道甜美或略带酸味。古人常用樱桃比喻女子口唇。白居易诗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唐李商隐《赠歌妓》诗之一:“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唐韩偓《袅娜》诗云:“着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荳蔻香。”破,张开。此句描写歌女们张开红润小口歌唱的情形。

  ⑦罗袖裛(yì)残殷色可:罗袖,质地较薄的丝衣的袖。裛,熏蒸,这里指香气。残,指香气消失殆尽。殷,深红色。可,意近“可可”,这里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意思。元稹《春》诗:“九霄浑可可,万姓尚忡忡。”此句说歌女的丝制的衣袖上的香气已经消失将尽,深红的颜色也只隐约可见了。

  ⑧杯深旋(xuán)被香醪(láo)涴(wò):杯深,指酒杯斟酒斟得很满,引申意谓酒喝得过量。旋,随即,很快地。香醪(láo),美酒,醇酒。醪,《花间集补》、《词的》中误作“□”。本是一种汁滓混合的醇酒,味甜。涴(wò),《醉翁琴趣》外篇中作“污”。同涴,沾污,污染。

  ⑨绣床:铺着织绣的床,这里指歌女的床。凭:倚靠,靠着。娇:《醉翁琴趣》外篇作“情”。娇无那(nuò):这里是形容娇娜无比,不能自主的样子。无那,犹言无限,非常之意。

  ⑩烂嚼(jiáo)红茸(róng):烂嚼,细嚼。嚼,用牙齿磨碎食物。红茸,吕本二主词、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尊前集》中均作“红绒”。即红绒,刺绣用的红色丝线。

  ⑾檀郎:西晋文学人潘岳是个出名的美男子,小名檀奴,后世文人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的男子的美称。唾(tuò):萧本二主词中作“吐”,误,“吐”与“唾”韵不同。唾,将口中含物吐出来。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注释】

  ①此词调名《尊前集》中作《子夜啼》,《词综》中作《子夜》。《花草粹编》中有题作“与周后妹”,《古今词统》中题作“幽欢”,《词的》、《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题作“闺思”。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幽会偷情的爱情词。据传是李煜和小周后偷情生活的摹写。陆游《南唐书》十六后传:“初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至死,面不向外。”马令《南唐书》后传载:“后主继室周氏,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昭惠感疾,后常出入卧内,而昭惠未之知也……后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翌日,大宴群臣,韩熙载以下,皆为诗以讽焉,而后主不之谴。”其它如沈雄《古今词话》和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眉评等也都以为这首词是李后主为小周后所作。

  即使以上所传是真,词中所描写的事件是宫帏秽事,但从这首词的创作本身来看,它显然超出了这个范围,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首情真意切的爱情词。从内容描写来看,“奴”与“郎君”既可实看,也可虚指,读者大可不必按所传之事去分析理解;从艺术效果来看,词中的感情生活真实生动,描绘细致,感人至深,实际上就是一首典型的爱情作品。

  词的上片描绘少女去赴约的情景。首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而且这一环境和时间又是有着特殊性的,符合男女幽会偷情的特殊要求。这种视觉上的描写正好为下面“今朝好向郎边去”打好基础,做了说明。说明了少女既有情网之中的思恋期盼,但同时又心思细密,观察仔细,小心谨慎。后面两句是动作描写,既把生活场面刻画的细致入微,又符合少女私赴幽会的处境身份,明白具体而又含蕴深长。

  词的下片是写少女见到情郎、与情郎痴情缠绵的情景。“一向”句充分地表现了少女热切的心情,炽烈的思念和柔情使得少女变得大胆起来,主动起来。而后面两句则从心态描绘转为口语道白,把少女的坦直与对爱情的渴望紧紧结合起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二句也向来为人们所称道。《南唐二主词汇笺》中潘游龙称其为“极俚极真”,《词的》中茅暎称其为“竟不是作词,恍如对话矣”,《古今词话·词品》中孙琮说它“正是词家本色”。

  这首词的思想性不是很高,但感情真挚,描写生动,艺术上独具特色。和李煜其他的描写宫廷生活的作品相比,尽管这首词也并未脱离宫廷生活的范围,但却把那种帝王生活的富贵色彩一扫而尽,“洗尽铅华”,更接近于民间的、一般人的普通生活,是李煜作品中不多见的。词中所展现的少女情怀,大胆热烈而又缜密细腻,真挚感人。词中的景物描写与少女情怀紧紧相扣,是少女每一份心思、每一个动作的最好的铺垫和渲染。这首词的视角也很独特,以少女的视觉感受、心理决定、动作情态及大胆表白为中心线索,层次鲜明,内容集中,毫无庸赘之笔。语言上清新疏淡,并带有很强的口语化,进一步鲜明了少女的性格和形象,显示出作者极高的艺术水平。这首词也正因此而一直被视为是李煜爱情题材词作的代表作。

  ②笼:侯本二主词、《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等本中均作“飞”;《词综》中注云:“一作‘飞’”;《词的》中作“水”。笼轻雾:笼罩着薄薄的晨雾。

  ③今朝:今夜,此时,此刻。郎边:李调元《雨村词话》中引作“侬边”。

  ④刬(chǎn):《全唐诗》及《南唐书》中均作“衩”。刬,只,仅。刬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唐《醉公子》词中有:“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步: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走过。香阶:台阶的美称,即飘散香气的台阶。

  ⑤手提:《雨村词话》、《寿域词》中均作“手携”。金缕鞋:指鞋面用金线绣成的鞋。缕,线。

  ⑥画堂:古代宫中绘饰华丽的殿堂,这里也泛指华丽的堂屋。南畔:南边。畔,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尊前集》中将“畔”误作“伴”。

  ⑦一向:《词综》、《古今词话》、《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一晌。”一向,同一晌,即一时,刹时间。偎:《古今诗余醉》中当作“畏”。偎,紧紧地贴着,紧挨着。颤:由于心情激动而身体发抖。

  ⑧奴:《词综》、《全唐诗》、《尊前集》中均作“好”。《词综》注中云:一作‘奴’。奴,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也作奴家。出来:《花草粹编》中作“去来”;《词综》中在“出”字下注云:“一作‘去’。”

  ⑨教君:晨本二主词、《词苑丛谈》中均作“教郎”;《雨村词话》及《寿域词》中均作“从君”。教君,让君,让你。恣(zì)意:任意,尽情,放纵。恣,放纵,无拘束。怜:爱怜,疼爱。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
,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注释】

  ①这是李煜前期作品中的又一首爱情词,从内容来看,似仍在写他与小周后之间的爱情生活,当和《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为姊妹篇。

  这首词依旧是写男女幽会偷情的情形。但是它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不同,这首是从情郎往见少女的角度写的,同上一篇的少女潜见情郎虽是情趣不同,但却又异曲同工。

  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起始二句点明环境,也点明了主人公潜入画堂的动机和心理活动。一个“闭”字,既说明了少女的处境,也说明了男主人公何以“潜入”的原由,连“昼寝”也从中得到了说明。有人分析,正是由这一个“闭”可见,少女的形象是小周后,而且其时她正处于“禁中”的这段时间里(马令《南唐书》卷五)。其实从“蓬莱”“天台”及“画堂”等句也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显然不是普通女子,联系李煜的生活经历,指词中少女为小周后大概可信。后面是作者以欣赏的眼光描摹出少女昼寝的美丽仪态,又从闻到“异香”的角度表现出情郎既与少女相处甚深,又对少女挚爱有加,充分展现了男主人公的情态和心理。

  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这里先从情郎的动作写起,空间顺序十分合理。本是“潜来”,却因心急情切而碰响“珠锁”,惊醒了少女的美梦,这本是煞风景的事,但因二人之间情深意切,反而有了更温馨的气氛。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又含蓄、又生动、又准确。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一个“无限”仿佛把千言万语都说尽,把万千柔情都化出,这就不仅是外在情貌的描写了,而是直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由小见大,由实见虚的写法。

  这首词的视点是男主人公的,是从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二人爱情生活及其情感世界的。这说明李煜在爱情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善于变化、手法多样、技巧纯熟。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相聚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语言晓畅,情态自然,描写准确生动,格调也不低下,是李煜前期作品中较成功的一篇。

  ②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天台女,本代指仙女,这里指象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天台,山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天台县北。相传东汉时期刘晨、阮肇二人曾上天台山采药,遇见二位女子,留住半年回家,归家时发现已过了七世,乃知二女子为仙女。于是后人用“天台女”代指仙女。

  ③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昼寝:白天睡觉。人无语:《全唐诗》、《历代诗余》、《花草粹编》中均作“无人语”。

  ④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宋代柳永《洞仙歌》中有句:“记得翠云偷剪,和鸣彩凤于飞。”云,云髻,形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光:光亮。

  ⑤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⑥潜来:偷偷地进来,暗中来。珠锁: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珠琐”。珠锁,指用珍珠连缀而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⑦惊觉:惊醒。银屏:《历代诗余》、《全唐诗》中均作“鸳鸯”。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银屏梦,这里指好梦。

  ⑧脸慢:《全唐诗》、《历代诗余》、《花草粹编》中均作“慢脸。”脸慢,指细嫩而美丽的脸。南朝梁刘遵《繁华应令》中有诗:“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楚辞·招魂》中有句:“蛾眉曼睩。”王逸注云:“曼,泽也。”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中有句:“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⑨相看:对看,仔细看。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
,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

 【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是一首描写男女欢情的恋情词。《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选》中有题作“宫词”。

  这首词描写一位男子在宴席上对一位奏乐女子的钟情和迷恋,也可说是李煜前期帝王生活的又一实录。

  词的上片写男女主人公乐中调情的情景。首先写乐声动听,“脆”“锵”等,都是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生动形象,显示出作者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有较强的鉴赏力。乐由人奏,作者先写乐声有赏乐的一层意思,但其视点主要的还是要落在奏乐的人身上。“纤玉”用手指的形容就明确写出了奏乐的人一定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乐美人更美,作者的心思已昭然若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此句中的“新声”二字,指其用在这里是别有意寓。据马令《南唐书》中载,李煜曾得唐玄宗时大乐《霓裳羽衣》曲谱,由大周后“变易讹谬,颇去洼淫,繁手新声,清越可听”,这里的“新声”即是有特指的。另据《徐游传》中载:“昭惠后好音律,时出新声。”而陆游《南唐书·昭惠后传》中载,大周后“尝雪夜酣燕,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分析起来,“新声慢奏”句中之“新声”虽与大周后之“新声”有关,但也并不一定即为同一“新声”,况且自全词看,两人“暗相钩”却未能“谐衷素”,以“成空”至“梦迷”,如果是大周后,李煜当未必如此感伤。而且李煜向来“性骄侈,好声色”,故词中“慢奏移纤玉”者当是一个貌美而又通晓音乐的宫女。“眼色”二句,实写奏乐女子对作者的色诱神情,语言直白,表现大胆,使一个有着热烈情性的女子的动作情态明白地呈于读者眼前。有人从李煜的身份入手分析这是一位宫女献媚邀宠之举,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本人的阴暗心理,有道理,但并不准确。李煜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有其空虚淫佚的一面,但也有真情率性的一面,因此宫中有女如此眉目传情,也不能就说李煜的心理邪恶淫荡。还是将其虚解为男女主人公感情相通,心许目成较妥。

  词的下片写作者欢情不谐之后内心的空虚、感伤。首句承上片情意相通后即绣户之中欢会,但二句都笔峰陡转、明白点出二人交流却不是十分和谐,这并不是指二人生理上的不足,而是指情感上的不满。前面所铺垫而出的柔情蜜意至这里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尽兴尽欢,从侧面说明了两人之间的相见恨晚、春光苦短的依恋心境。所以也才引出后二句的“成空”“梦迷”之辞。“成空”实际上是指欢会后的内心空虚,但更多地应是不忍离别偏离别的怅惘,有“转眼有空”之意。所以在作者的无限追想中,美人才能再入春梦。由此可见,与作者相恋的应是一个宫女,而不是大周后,所以作者才感到处处有限,不能尽欢,然后又相思不得,辗转成梦。

  全词写男女恋情,大胆直露,不拘礼制,形象生动,有轻有重。既有明白直叙的描写,又有委曲含蕴的深沉。虽然有些语句似乎不脱色情之嫌,但却仍有一种清丽明艳的风致,尤其在女子形象的描绘和男女情思的艺术表现上,都有着十分可贵的传神之笔。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中评此词为“精切”。又说其:“后叠弱,可移赠妓。”徐士俊《古今词统》中也有点评:“后主词率意都妙,即如‘衷素’二字,出他人口便村。”近人俞陛云的《南唐二主词辑述评》中也说此词:“幽情丽句,固为侧艳之词,赖次首末句以迷梦结之,尚未违贞则。”这些都说明这首词虽然描写男女恋情,但未失清雅。

  ②铜簧:乐器中的薄叶,用铜片制成,吹乐器时能够发出声响。韵脆:指吹奏出来的声音清越响亮。锵寒竹:竹制管乐器发出的锵然的声音。竹,指笛、箫、笙一类的乐器。锵,指乐器发出锵然的声响。寒竹,指箫笛乐器因久吹而含润变凉。全句意谓管簧乐器吹奏出清脆响亮的乐曲,箫笛乐器因久吹而使夜晚变得寒冷。

  ③新声:指新制的乐曲或新颖美妙的声音。晋代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中有句:“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移纤玉;指白嫩纤细的手指在管弦乐器上移动弹奏。纤玉,比喻美女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

  ④眼色:眼神,传情的目光。钩:同“勾”,招引。

  ⑤秋波:《词林纪事》中作“娇波”。比喻美女的目光犹如秋水一样的清澈明亮。宋代苏轼《百步洪》中有诗句云:“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⑥雨云:降雨的云,这里比喻男女之间的欢情作爱。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赋》中。绣户:雕绘华美的庭户,这里指精美的居室。

  ⑦未便:《花间集补》、《全唐诗》、《词林万选》等本中均作“来便”。未便,未即,没有立即。谐:谐和。衷素:内心的真情。素,通“愫”,本心、真情。全句意思是,没有能马上使二人的情感谐和一致。

  ⑧宴(yàn)罢:欢乐之后。宴,指欢乐、快乐。

  ⑨梦迷:吕本二主词、吴主二王词、侯本二主词、《花间集补》、《词林万选》、《历代诗余》、《全唐诗》、《词林纪事》本中均为“梦迷”。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本中均作“魂迷”。春雨:吕本二主词中同此,注中为:“‘雨’一作‘睡’。《全唐诗》、《词林万选》、《历代诗余》、《词林纪事》、《花间集补》中均作“春睡”。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中均作“春梦”。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
,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夜来更漏残

  【注释】

  ①此词调又名《无漏子》、《独倚楼》、《付金钗》、《翻翠袖》等。这首词于《花间集》中题为温庭筠所作,由《尊前集》归入后主李煜作。

  这是一首写男女聚欢别愁的爱情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欢聚,写男女相爱时的欢乐与痴真。开篇两句以点带面,以貌写情,用少女约会前的精心妆扮来表现少女的容颜艳丽、对与情郎约会的企盼以及对情郎的挚爱之情。写人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两点来写,以饰见衣,以衣见貌,以貌见情,以情见心,是文学描写的较高境界。李煜的大部分词作都可称个中精品。如此精心妆扮,有如此热切企盼,可是只能“暂时相见”,反差巨大,隐约喻示着男女情爱之中的种种阻力,为后来的离情别恨作了铺垫。“知我意,感君怜”是少女的口吻,是少女的感激,其实更是少女对情郎深沉情爱的真实写照。“此情须问天”是以天为鉴盟,让天作证,少女感情的至纯至坚已不言自明。

  词的下片主要写别愁。承上片之意来,男女主人公无奈分别,前面的欢情更衬出此时的别恨。“香作穗,蜡成泪”是少女孤寂冷寞心情的细致刻画,是以物衬人、以物拟人的写法,明白点出少女的痴苦情怀。不过差可慰人的是“还似两人心意”,少女与情郎是心心相印的。但也许也正因如此,情郎的离去才更加使少女凭添苦恼、为伊憔悴。结尾三句,实景实写,“腻”“寒”“残”三个字,以景寓意,少女情怀昭然若显,简洁而含蓄。

  全词采用对比的写法,上片写欢情,下片写悲愁,笔意曲折、手法别致。用少女的口吻写男女情爱,真纯有加,自然清新。男主人公虽然一直未出场,但在少女的情怀表述中却若隐若现,显得意味深长。通篇看来,这首词的风格确与李煜词风格极类似,而且有人也指出此词中的少女形象当同李煜之《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一样,都是写小周后,虽不可考,但也可做一解。因此,这首词可视作李煜前期的作品之一。

  ②金雀钗:钗头做雀形的金钗,是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唐白居易《长恨歌》有“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句。”

  ③红粉面:用红粉仔细匀过的面颊。红粉,妇女化妆时用的胭脂和铅粉,有时亦可代指美女。

  ④暂时:时间很短。

  ⑤怜:爱,怜惜,怜爱。

  ⑥香作穗(suì):燃香生成的烟成凝聚不散的穗状,即香穗。宋苏舜钦《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有“香穗萦斜凝画栋,酒鳞环合起金罍”句。另,有将穗作状香灰解。

  ⑦蜡成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如泪状,即蜡泪,此指蜡已燃尽。唐李商隐《无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唐李贺《恼公》也有“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绮栊”句。

  ⑧还似:《彊村丛书》本《尊前集》作“还是”。还,依旧,仍然。

  ⑨珊枕: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花间集》、《尊前集》、《花草粹编》、《历代诗余》等本均作“山枕”。珊枕,即珊瑚枕。珊瑚,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可供观赏,也可做装饰品,其碎后大概可入枕。唐李绅《长门怨》有“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句。腻,滑,此指滑不着枕。《楚辞·招魂》中:“靡颜腻理,遗视些。”王逸注为:“靡,致也;腻,滑也。”

  ⑩锦衾(qīn):以锦缎为面的被子。寒:冷,凉。

  ⑾更漏残:指夜已很深,即天快亮的时候。更漏:指夜晚的时间。唐戎昱《长安秋夕》有“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句。更:古时夜间以更为计时单位,每更约为两小时,一夜分为五更。漏:即漏壶,古代滴水计时用的仪器。残:残存,将尽。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寒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帷垂,梦长君不知。

  【注释】

  ①此词《花间集》等各选本均以为是温庭筠之作,今依《尊前集》归为后主,从词意看,当为李煜前、中期的作品。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词。词的上片写女子春夜难眠的情状。作者由景写起,以动寓静。柳丝亦如情丝,细雨亦湿心田,如此长夜,思妇本已难眠,却偏偏总有更漏之声不绝。“惊”“起”雁、乌,更惊起独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听更漏声,仿佛石破天惊,甚至连画屏上的鸟都已被惊起,女子的朦胧情态一扫而空,惆怅更重。上片写景似乎单纯,但处处都可见情,“惊”“起”的气氛笼罩全片,为下片的叙写情怀做了极好的铺垫。

  词的下片直接写人,以静寓动。香雾虽薄却能透过重重的帘幕,正像相思的惆怅挥之不去,驱之还来,闺中女儿的心思总是这样的怅惘寂寞呢!任红烛燃尽,把帐帷落下,本以为可以不再听、不再看便不再思了,未料想,相思却入梦,只是梦里有君君不知啊!下片写人兼写境,以女子的心境来写女子的环境,实际上暗中写出了“君”的无情和冷漠,由“君”的“不知”更写出了女子的“惆怅”和凄苦,是以情视景、以景见意的写法,委婉含蓄。

  全词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动静相生,虚实结合,以女子的情态反映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愁苦,语轻意重,言简情深,含蓄蕴藉,曲致动人,是婉约词的风格。

  ②漏声: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的声音。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中有句:“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迢(tiáo)递:连绵不断的样子。迢,远。递,进。

  ③塞雁:《花间集》及各本引温庭筠词均作“寒雁”。塞,边塞、边疆。

  ④寒乌:各本引温庭筠词及《花间集》中均作“城乌”。寒乌,即乌鸦。

  ⑤画屏:以彩画为饰的屏风。金鹧鸪:鸟名,这里指画屏上画的金色的鹧鸪鸟。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

  ⑥重幕:《花草粹编》、《花间集》、《花庵词选》、《金奁集》中均作“帘幕”。重,层层,多层。

  ⑦谢家:这里泛指闺中女子。晋代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唐代李德裕的妾谢秋娘都很有名,后人因以“谢家”泛指闺中女子。

  ⑧背:指烛尽或灯尽。唐代王涣《惆怅诗》中有句:“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

  ⑨绣帷:《花草粹编》、《花间集》、《花庵词选》、《金奁集》中均作“绣帘”。绣帷,绣花的幕布。

                     柳枝词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见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诸本二主词或作《柳枝》、或作《杨柳枝》。这首词于清《全唐诗》中有题作“赐宫人庆奴”。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江南李后主尝于黄罗扇上书赐宫人庆奴云:‘……(原词略)’。想见其风流也。扇至今传在贵人家。”明顾起云《客座赘语》中亦云:“南唐宫人庆奴,后主尝赐以词云:‘……(原词略)’。书于黄罗扇上,流落人间,盖柳枝词也。”其他如《西溪丛话》、《六砚斋三笔》等本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见,

  这首词当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这首词是李煜代宫女庆奴书、书后赐与庆奴的,所以词中的主人公是宫女,是描写女子自伤韶华已过、感怀风情不再的一首怨词。

  开篇“风情渐老”直写女主人公青春不再,人老色衰。“风情”本来是说男女欢爱的情怀,但这里指的是女人容貌和情态。“见春羞”是自觉羞于见春之意。春花盛开,春色明媚,是女子容颜娇美艳丽的映照,而此时不敢与之相比喻。说明了女子年华已逝,美艳不复当初的自伤自艾。诚如顾起元语:“‘见春羞’三字,新而警。”比喻生动,情怀毕现。“到处”是指女子原在宫中受宠时的恩爱欢情,处处都曾留下过她与他的足迹和影子。此处用来颇有深意,既表示对过去的无时无刻的怀恋,也喻示出如今处处见情伤心、触情生愁的感慨。“芳魂感旧游”,旧地重游,情已不再,怎能不黯然魂消。“多见”句以柳枝相喻,“似相识”照应“感旧游”,正是女子怀思、处处生情的真实写照。“强垂”二字愁意渐深,柳枝本无“强垂”之意,但人总有邀宠之心,刻意求宠,而又因“风情渐老”而求宠不得,所以勉强不来的无可奈何之情让人感伤不已。

  全词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既有直叙,也有妙喻,通过宫女的感伤情怀侧面地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虽是李煜代笔,但个中深情却真切动人。词中以柳枝喻人,以“强垂”喻境,喻象别致、生动,手法清新、自然,情景交合,颇为感人。不过,也正因是李煜代抒宫女之情,词中难免有以帝王之眼看宫女之色的庸俗感觉,格调相对不高。

  ②风情:风月之情,指男女相亲相爱之情,这里指好容貌。宋柳永《雨霖铃》中有词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羞:羞愧。

  ③芳:《全唐诗》等本有作“消”。芳魂,指美人的魂魄。到处:随处,各处。旧游:以往游览所经之处。

  ④多见:《全唐诗》、《西溪丛语》、《墨庄漫录》等本均作“多谢”。长条:指柳树下垂的枝条。似:好象。

  ⑤强:勉强,强迫。烟穗:形容柳树枝叶下垂为雾气笼罩的样子。穗,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做穗。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笛残日
,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注释】

  ①这是一首怀思旧好的怨词。从内容上分析,也可算是一首悼亡词,是李煜对已故昭惠后的怀悼之作。

  李煜十八岁娶周宗之女娥皇,即位以后即立为昭惠后。二人情感甚笃,婚后十年昭惠后因病逝,李煜十分悲伤怀恋,竟是“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并自撰诔文,语极酸楚。史载,昭惠后温婉秀丽,而且“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因此,这首词应该不是虚写,当是李煜悼亡之作。

  词的上片即景抒情、借典喻事,抒发作者痛失“吹箫女”的苦痛心情。首句开篇用典,点明词意。借秦穆公时萧史与弄玉的传说,内含夫妻情深意笃、和谐美满的追求。这里作者用此典,一方面可理解为虚写所有夫妇情爱,但另一方面大概也即是实写自己与昭惠后的琴瑟相谐、两情相依,由此也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而且,二句中有“上苑”之用,帝王游玩的场景,并不是普通家庭生活的环境,因此仅就此而说作者是怀念昭惠后,也可算是可信的。人去楼空,但有情人却总不免见景生情,睹物思人,风光依旧,美景常在,但却物是人非,风吹云去,作者从这里入题,以用典开篇,曲致婉约,情深意长。“粉英”一句是对“上苑风光”的具体描绘。本来万紫千红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多姿,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应该引起人们的赞美愉悦之情,但是此时在作者已经被相思怀念所泪湿的眼中看来,却更多的是黯淡无光、引人神伤。唐杜甫有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取此意。“东风恼我”一句是一种拟人的用法,情移繁花、东风似已有意,所以作者满腔怨闷才又别具出处。“才发一衿香”的“才发”有深意,字意上看似写东风吹迟,花香晚至,其实是指思念的人未及长伴,早早便逝,正如花蕊方绽便已凋零,东风刚来便已香尽,作者的心情更多地是一种怨尤,是一种怅恨,是把自己景物的描写和黯然神伤的心境统一起来,借以抒情写意。

  词的下片写作者自己追忆往事,无限怅恨的情状。上片是实景虚写,点出主题,下片是虚景实写,深发其情。首句即写梦,写梦醒之后的人。“笛”与上片的“吹箫女”相对,并代指当年的欢愉生活在梦中重现,可惜梦总会醒,醒来后笛失日残,满眼凄凉,作者又怎能不“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仍是美景,既是作者现在眼中的实景,也是作者梦中所见的虚景,但无论虚实,总不免有凄清寂寞之感。所以有景不如无景,“暂时相见”不如不见,有景总难免生情,相见又更添别愁,生活中如此,梦境中亦如此。因而作者笔峰一转,反面着笔,“如梦懒思量”,不是不思量,而是不能不思量,是作者相思之苦已到极致的一种反语。这种写法,新颖别致、至真至切。

  全词笔法轻灵流转,手法多样多变,既有借景抒情、即景道情,也有移情见景、情景衬映,婉转流畅,字随心意。而且词中多用虚字,常见反语,以虚带实,以反见真,既委婉含蓄,又别致清新,使作者的相思之苦和无限怅恨如波逐浪,绵延不绝,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结尾句的一个“懒”字,正如周之琦《词评》中云:“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绝妙好字。

  ②秦楼:秦台,即凤凰台,其故址在今陕西宝鸡东南,是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吹箫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据东汉时刘向著《列仙传》中记载:“箫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人常以“凤去楼空”作为楼中人去、睹物思人的代语。

  ③空余:只剩下。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风光:风景、景色。

  ④粉英:吴本二主词中作“粉莫”,“莫”字有误。金蕊: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含蕊”。粉英金蕊(ruǐ),白花黄蕊,这里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自低昂:自然地高低起伏。自,自然。低昂,高低起伏。昂,高。

  ⑤恼:苦闷、烦恼,此为使动用法,恼我,令我恼之意。

  ⑥才:仅仅。发:送。衿(jīn):同襟,衣上代纽扣的带子。一衿香,即一襟香,这里指昭惠后所穿衣服的衣带散发的香气。

  ⑦琼窗:指精致华美的窗子。琼,美玉,这里指精美。笛: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历代诗余》中均作“留”;侯本二主词中作“□”;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作“□留”。

  ⑧得恨:抱恨。

  ⑨碧阑干:两种解法,一为青绿色的栏杆;二为碧玉装饰的栏杆,言其豪华、精美。

  ⑩暂时相见:意思是梦中短时间之内得以相见。

  ⑾懒:吴本二主词中误作“嫩”字,而侯本二主词中又误作“娥”字。思量(liáng):思念、想念。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
,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注释】

  ①这是一首思妇词,描写女主人公相思难解的愁苦。当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旧恨未减、新愁又添、难消心中怨的情状。首句写景,描绘的是一幅凄冷孤寂的画面:花已落尽春已去,冷月当阶人独在,花难解语,月亦无声,闺中伊人,孤苦相伴。面对此情此景,闺中少妇的眼里似乎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也已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凄冷境遇和未来。所以二句直接写人,写出一个愁容不展、孤苦寂寞的女子形象。一个“愁”字,既照应了首句景色描写的用意,也点出了女子此时此刻的心境。本来落花满地、冷月当空就是最易引人伤怀念远的景象,而此情此景中女子的愁思更不是无端而发,而是有原有因的。片尾一句就是这一愁思的缘由。“远”字不仅有时空上的概念,而且有程度上的意义。时间越久,愁思越长,相距愈远,别恨愈深。也许是“去年今日”相别离,但此愁此恨却已绵绵不止,愈扯愈长了。说“还同”,其实还不相同,去年今日是新愁,但今年今日却已是旧愁新恨都在心头,愁更切,恨更深。

  词的下片细写女子的愁容和苦思。自古道,“女为悦己者容”,而此时,女子的容颜不整就更真实地展示出了她被相思折磨得十分愁苦的心境。《诗经》中有:“自伯之东,首为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种情怀无人能解,也无人安慰,因为相爱的人不在身边。所以女子不由自主地越思越痛、越想越难、越愁越苦,禁不住珠泪潸然,“泪沾红抹胸”。到此处,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那为情所困、为愁所苦的声行容貌已鲜活可见,跃然纸上。结尾两句既是写实,又有寓意。一方面,相思之苦无可解,也许一醉解千愁,写出了女子愁苦无依、无可奈何的心情,算是给女子的相思有了一个解脱。另一方面,作者显然不是要为女子释去情苦,而更多的是进一步渲染女子恨情愁绪。“何处相思苦?”或者说最苦的是哪一处、哪一种情形?不是别的,而是“纱窗醉梦中”,梦中醉眼相见,也许欢情无限,可惜梦醒之后呢?无限欢情转眼成空,不但慰藉不了丝毫,反而因梦中的欢会而更加凭添许多愁怨,所以最苦是梦中。这二句以设问写出,寓意丰富,含蓄蕴藉,女子的愁思怨情被表现得淋漓酣透。

  全词以女子的愁情别绪为中心,借景物描写为映衬,假容颜举止为画笔,于相同中见不同,虚实相映、生动感人。虽然思想格调并不高远,但笔意含蓄、手法高妙,艺术上的造诣较高。

  ②樱花:指樱花树的花。樱花树是产于我国及日本的一种落叶乔木,品种甚多。花有白红等色,春天与叶同时开放,非常美丽。唐代李商隐在《无题》中有诗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③象床:即象牙床,用象牙为饰的床。薰(xūn)笼:侯本二主词中作“熏笼”。薰,一种香草,也泛指花草香。薰笼,同熏笼,古代用以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炉子。《东宫旧事》中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衣熏笼三。”

  ④远似: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远是”。全句意思是,今日之恨与去年之恨一样。

  ⑤双鬟(huán):古代年轻妇女头上的两个环形发髻。云:本指天空中堆积的乌云,这里比喻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憔悴:这里指头发枯干,没有光泽。

  ⑥抹胸:俗称“兜肚”,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女子所用,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又称金诃子。《太真外传》中记载:“金诃子,抹胸也。”全句意思是,眼泪沾湿了胸前红色的抹胸。

  ⑦何处:什么地方,哪里。

  ⑧醉:吴本二主词中作“睡”。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穷

               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注释】

  ①此词调名在《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江仙》。王国维二主词校勘记中云:“此亦临江仙调。”《词谱》在《临江仙》调名下注曰:“李煜词名《谢新恩》。”又于所录张泌词后注曰:“又李煜词,后段起句‘春光镇在人空老’,柳永词本之,皆与此词平仄全异。至平仄小异者,李煜词前后段第二句‘蝶翻轻粉双飞’,‘望残烟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声,‘轻’字、‘烟’字俱平声。”由此,有观点认为这首词自“春光”句以下应做另外一首。又《全唐诗》亦云:“李后主《临江仙》前后两调,各逸其半。”所以这首词大概是在收集整理时由两个半首词合成的,也可以视为两首。

  词的上片(即前一首词),写的是客散人去后庭院的空寂和夜月的冷清。从词意上看,这里应该写的算是秋景,主人公应是一个寂寞满怀的人。每一种景物、每一个场面都蕴含了一种无法言表的落寞,尤其“厌厌”和“纤纤”等词,更是烘托了作者无以自遣的怅愁之情。从词的写法上看,以空起,以静收,虚者多,实者少,情绪气氛浓,直言胸臆淡,有空灵透剔之特色。

  词的下片(即后一首),写主人公春晨困起后感愁伤恨的心情。春光依旧明媚,人却已空然老去,眼前美景并不能吸引作者、给作者以愉悦,往日今日的新愁旧恨总是郁于心头,只想醉卧不起,但却偏被羌笛惊醒,于是情绪愈发低沉,心情更加郁闷。从词意和写法上看,这首词和前一首不是写于同一时间,因为描写的是春、秋不同景色。但两首词的思想情绪却不乏相同之处。从大的时期看,可能是李煜中期的作品(尤其是后一首)。虽然两首词都不完整,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对李煜的艺术功力有约略的认识。

  ②归:离去。

  ③珠帘:《全唐诗》中作“朱帘”。珠帘,以珍珠缀成的帘子。

  ④淅淅(xīxī):指风声。厌厌:漫长、久长的样子。南唐冯延巳《长相思》中有词句云:“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诗小雅·湛露》中云:“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⑤纤纤(xiānxiān):小巧、尖细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蛾眉似的新月的纤巧。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中有诗句:“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⑥镇在:长在,安在。镇,犹常,长久。唐太宗《咏烛》中有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恩人。”

  ⑦何穷;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即无穷无尽的意思。

  ⑧窗:《词谱》中作“刀”。金窗,又称黄金窗,宫廷中装饰华美的窗户。力困:力乏。慵:《花草粹编》中误作“墉”,慵,懒。

  ⑨羌(qiāng)笛: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原住在以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的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因其主要居于西北西南地区,又称西羌。据说笛为羌族乐器。东汉马融《笛赋》中所载:“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

  ⑩醉怡(yí)容:酒醉以后脸上泛起红晕的容颜。怡,舒适愉快,喜悦的样子。  

   谢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 ,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注释】

  ①这首词据《历代诗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备体。”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而依《词律拾遗》则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今依此说。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是我们在写景抒情时应借鉴的笔法。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②冉(rǎn)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秋光:秋天的时光。

  ③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④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

  ⑤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xiè):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⑥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⑦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⑧笼:笼罩。

  ⑨雝(yōng)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咽寒声:咽,呜咽。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⑩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珮声悄
,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草堂诗余》、《古今调统》中有题作“春景”。据明吴讷《百家词》之各种抄本《南唐二主词》,此词调名下均有注:“呈郑王十二弟”,篇末有注:“后有隶书东宫书府印。”所以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李煜写成后赠其弟李从善之作,当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

  这首词是写女子的伤春闺怨的。词的上片主要写女主人公空虚无聊、无所寄托的醉生梦死的生活。首句“东风吹水”形象生动,但新意不强,容易让人想起与李煜同时代稍早些的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日衔山”则要好得多。虽然“日衔山”与“青山欲衔半边日”意思相同,同样都是拟人化的手法,但“山衔日”有日升之意,多用于形容山极高之势;而“日衔山”则寓日落之意,有夕阳斜照,余晖映山之感。这里不仅点明了傍晚这一时间的概念,而且还暗从主人公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中渗透出“闲”的味道。于是二句“春来常是闲”就有了更深的寓意。女主人公不仅“闲”,而且“常是闲”自然就是一个寄生的形象了。三、四两句是女主人公无聊生活的具体化、形象化,“落花狼藉”不仅是春景,而且是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实的写照,所以说她醉生梦死其实是不过分的。

  词的下片写女主人公梦醒残妆、伤春自伤的情状和情绪。“声悄”借物写人,说明女子醉意未消、懒动腰肢,自然有慵倦之意。“晚妆残,凭谁整翠鬟”更说明女子无意梳妆、不饰仪容,只因春心无人解,自伤无人知,写出女子的伤春并非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结果两句点明主旨,进一步渲染出女主人公感慨年华逝去,无奈空唤青春的情绪。

  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最好我们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按《南唐二主词汇笺》中李于鳞所云:“上写其如醉如梦,下有黄昏独坐之寂寞”,稍见从善之事即可,不应该妄加穿凿。而且,俞陛云之谓:“此词暮春怀人,倚阑极目,黯然有鸰原之思。煜虽孱主,亦情性中人也。”说的也大概如此。

  ②吹水:《乐府雅词》、《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中均作“临水”。《阳春集》中“吹”下注云“别作‘临’。”日衔山:山连接着落日。衔,《花间集补》中误作“御”,包藏的意思。

  ③是:《词谱》中作“自”。长是闲:总是闲。闲,无事,无聊。

  ④落花:《阳春集》中作“林花”,注中云:“(林)别作‘落’。”狼藉(jí):形容纵横散乱、乱七八糟的样子。阑珊:衰落,将尽,残。

  ⑤笙歌:合笙之歌。笙,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⑥珮声悄:《历代诗余》、《词谱》、《近体乐府》、《阳春集》等本中均作“春睡觉”。珮(pèi),即环佩,古人衣带上佩带的饰物。珮,同佩。《墨子·辞过》中有句:“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悄:声音低微。

  ⑦晚妆残:天色已晚,晚妆因醉酒而不整。残,零乱不整。

  ⑧凭谁:《古今词统》、《词谱》、《花间集补》、《全唐诗》等本中均作“无人”。《阳春集》注中所云:“别作‘凭谁’。”鬟:《古今诗余醉》、《醉翁琴趣外篇》中误作“环”。翠鬟:女子环形的发式,绿色的发髻。翠,翡翠鸟,羽毛青绿色,尾短,捕食小鱼。鬟,古代妇女的一种环形发髻。整翠鬟:整理头发。

  ⑨留连光景:指珍惜时间。留连,留恋而舍不得离开。光景,时光。惜:四印斋所刻词本《阳春集》中作“喜”。其他本《阳春集》中均作“惜”。朱颜:美好红润的容颜,这里指青春。

  ⑩独:《古今词统》、《花间集补》、《草堂诗余》中均作“人”。独,独自,单独。倚:依靠。独倚阑:独自依靠栏杆。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

  ①此词在《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中有题作“忆别”。是李煜中期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李煜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作,一般以为词中之事是牵记其弟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

  据陆游《南唐书》卷十六《从善传》载:“从善字子师,元宗第七子。……开宝四年,遣京师,太祖已有意召后主归阙,即拜从善泰宁军节度使,留京师,赐甲第汴阳坊。……后主闻命,手疏求从善归国。太祖不许,以疏示从善,加恩慰抚,幕府将吏皆授常参官以宠之。而后主愈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由是岁时游燕,多罢不讲。尝制《却登高文》曰:‘……予告之曰:昔予之壮也。意如马,心如猱,情槃乐恣,欢赏忘劳。量珠聘妓,纫彩维艘。被墙宇以耗帛,论立山而委糟。年年不负登临节,岁岁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剪菊,长裁罗被翠为袍。岂知萑苇乎性,忘长夜之靡靡;宴安岂毒,累大德于滔滔。今予之齿老矣!心凄焉而忉忉;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陟彼冈兮跂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鸰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无一驩之可作,有万绪兮缠悲。于戏噫嘻!尔之告我,曾非所宜。’”这就是这首词创作产生的背景,从这个背景上看,这首词可能离感伤远,离忧伤近。

  词的上片,开篇即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一个“别”字,是起意,也是点题,单刀直入,紧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种原因,这种开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后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际遇之大变,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罢。“春半”有人释为春已过半,有理,但如释为相别半春,亦有据,两义并取也无不可。接下二句承“触目”来,“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生动不过的比喻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拂了一身还满”,前有“拂”字,显见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但一个“满”字,却把主人公那种无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画得至真至实。上片的画面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而又动静结合的,直抒胸臆中见委婉含蓄,活泼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词的下片极写音信无凭、企盼不归的痛苦,向来为人们所极力称道。开头先写“雁来音信无凭”,鸿雁不肯传书,主人公徒唤奈何,失望已极,可又偏偏连梦都“难成”,连一丝的慰藉都不可得,岂不失望更深、痛苦更强!俞平伯先生对“路遥归梦难成”句有分析:“梦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远近,却说路远以至归梦难成,语婉而意悲。”(《唐宋词简释》)还有人以《古诗十九首》为例,说明“路遥”兼有写实和写意的双重作用。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其在内容和情调上,与“归梦难成”是完全一致的(见傅正谷、王沛霖《南唐二主词析释》)。

  信不至、梦不成,这无以遣解的离愁别恨都在全词结尾二句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因此这两句也一直被读者们所看重、称誉。以春草喻离愁在李煜之前本已有之,如“古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等句,均与本句意近。’(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但是李煜在此词中一波三折、正反相生的用喻却别有新意,韵味悠长。难怪俞平伯先生叹之为“入神”之语:“于愁则喻春水,于恨则喻春草,颇似重复,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长句一气直下,‘更行更远还生’,以短语一波三折,句法之变换,直与春水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外体物情,内抒心象,岂独妙肖,谓之入神也。虽同一无尽,而千里长江,滔滔一往,绵绵芳草,寸接天涯,其所以无尽则不同尽也。词情调情之吻合,词之至者也。”(《论诗词曲杂著》)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虽然我们还常常看到这首词背后的特殊背景,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将这首词视为李煜词中、或唐宋词中的极品。

  ②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中有句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③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④砌(qì)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全句意思是,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⑤拂了一身还(hái)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⑥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⑦遥:远。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⑧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⑨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更,越。还生,还是生得很多。还,仍然,还是。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
,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注释】

  ①此词调下《花草粹编》、《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中均有题作“春思”。这是一首李煜前、中期的作品。

  这首词描写少妇伤春怀人、愁思难遣的情怀。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感伤春尽、触景生愁。在自然界中,花开花落本无情,春来春去亦无意,但这一切却在一个怀人少妇的眼中有了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由自然来,而是由少妇心中生。“亭前”一句写“春逐红英尽”是拟人,实际上是少妇在拟自己:“舞态徘徊”看似花舞春归,实际是少妇内心的情思纷扰,无法平复。一个“徘徊”明是写花,暗是写春,尤其是写少妇心中的思忆徘徊。“细雨”不仅打湿了繁枝落花,而且打湿了少妇的思念,所以她才愁眉不展。伤春本是一种文人传统,但同时也是一种思妇情怀,“不放”一句形象地写出少妇的愁思是那么浓郁而又沉重,连一会儿的轻松都已不在,使人不得不在对其怜惜的同时去探究其背后的缘由。

  词的下片写少妇独守空房、鸿雁不传、寂寞寥落的境况和心情。“绿窗冷静”是承上片的环境描写而转写少妇的自身境况。暮春时节,花落雨潺,一个人独守在空荡荡的闺房之中,总是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但是这些并不是少妇忧思不断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芳音断”。冷清凭添愁苦,而“芳音断。”则愁苦更浓。“香印成灰”看起来是写景,实际上是写人,“成灰”,既有时间的概念,也有心情的感慨,如唐李商隐有诗“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灰”字也是以意寓之的。这里少妇的心境似乎也同“香印”一起有“成灰”之感,其愁思苦闷之情不可谓不深。“可奈情怀”近乎白话,同后句一起直接描写,突出了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暗点了百无聊赖的困境,虽然直白,但却言浅意深,把少妇那种梦寐以求的怀思之情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全词以妇人之恨见妇人之心,以妇人之心见妇人之愁,写景与写情交相辉映,紧密结合,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衬托,既有情状,也有气氛,是一曲哀婉深沉的悲歌。正如陈延焯《别调集》中所评的“幽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首词大部分评论都以为它只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词或伤春词,其实不确。于理而言,李煜虽有文人情结,自不免有闲赋春怨之作,但其宫中生活,却总给其春怨词中有优游之意,全不似此词哀怨难排,灰暗不堪;于实而言,开宝四年,宋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遣七弟从善朝宋,不见其返。后屡次求从善归国,皆不得准,于是“后主愈悲思”,此情难遣,不免寄于词中。所以说此词当作于李煜生活、创作的中期,是借伤春而别寓深意的一篇作品,或者可以算是与《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异题同趣之作。

  ②亭: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花草粹编》、《尊前集》、《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亭”。晨本二主词中作“庭”。逐:跟随。红英:红花。尽:完。全句意思是,春光随着红花的飘落而完结。

  ③徘徊:这里形容回旋飞转的样子。

  ④细:萧本二主词中作“零”;吕本二主词中此字空缺。霏微:《尊前集》中作“霏霏”;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中误作“非非”。霏(fēi)微,雨雪细小,迷迷濛濛的样子。唐代李端《巫山高》中有诗云:“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⑤不放双眉:就是紧锁双眉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无法使双眉暂时展开。

  ⑥芳音:晨本二主词中作“芳英”。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尊前集》中作“芳春”。芳音,即佳音,好音。断:断绝。

  ⑦香印成灰:指香烧成了灰烬。香印,即印香,打上印的香,用多种香料捣成末调和均匀制成的一种香。王建《香印》诗中有句:“闲坐印香烧,满户松柏气。”可见,“香印”与“印香”同义。古时富贵人家为使屋里气味芬芳,常常在室内燃香。成灰,成为灰烬。

  ⑧可奈:《花草粹编》中作“可赖”;吴本二主词中误作“可奎”。可奈,怎奈,即无可奈何。情怀:心情,心境。唐代杜甫《北征》中有诗句:“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②,几树惊秋③。

                   昼雨新愁④,百尺虾须在玉钩⑤。
  
                   琼窗春断双蛾皱⑥,回首边头⑦。

                   欲寄鳞游⑧,九曲寒波不泝流⑨。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草堂诗余》、《花间集补》中作《丑奴儿令》,《类编草堂诗余》中注曰:“一名《罗敷令》,一名《采桑子》。”《类编草堂诗余》、《花草粹编》、《啸余谱》中均有题作“秋怨”。从词意看,当属李煜中期的作品。

  这是一首秋怨词,写主人公悲秋伤怀、离情难寄的情态。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抒发主人公的悲秋感伤之情怀。作者首先用白描的手法,罗列了一系列的具体景物,“辘轳”、“金井”、“梧桐”、“昼雨”、“虾须”、“玉钩”,等等,看似平平,但当有一条线把它们穿起来时,每个具体的实景却都虚化了,化成一个整一的画面,化成一种弥漫的情绪,化成一个不可解的情结———秋愁。正如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正是用这些景物烘托出女主人公“冷落对清秋”的特殊感受和无奈情怀。“几树惊秋”由小见大,一个“惊”字写出了主人公的竦然,甚至寒栗,这本也是平淡生活中人们惯常得见的情状。“昼雨新愁”中的“新愁”应别有新意,既有思念,也有企盼,对作者(或主人公)而言,这一份“愁”总是和过去的“愁”(旧愁)不一样的。结尾一句由虚转实,进一步点染愁思,是借景写人之笔。

  词的下片主要抒情,用情断音绝写主人公的愁思不解和无限怨尤。首句承上片使女主人公的形象凸显出来,点明愁思的缘由和内容是“春断”,是与爱人生离死别的痛苦,为上片的“新愁”做了明确。“回首边头”言简意深,既点明主人公充盈内心流于行止的无限怀恋和期盼,也写出爱人之间的天各一方,更隐约有天涯阻隔、难获音讯的无奈和痛苦。也正因此,才引出下句的“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流。”最后一句看是写景,实是写情,怀恋因地远而无限,思盼因秋寒而郁浓,但音讯却难寄,相思却难解,其苦可见,其哀可怜,其情何堪!

  一般以为,这首词虽是写悲秋情怀,但并不是一般的闺怨词,其中还另有寓意。俞陛云在《南唐二主词辑述评》中点评此词,曰:“上阙宫树惊秋,卷帘凝望,寓怀远之思。故下阙云回首边头,音书不到,当是忆弟郑王北去而作。”沈际飞在《草堂诗余别集》中亦云:“何关鱼雁山水,而词人一往寄情,煞甚相关,秦李诸人,多用此诀。”另如李于鳞《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云:“观其愁情欲寄处,自是一字一泪。”所以说,秋怨之意多半为李煜自拟,当是思忆弟李从善之作,故而寓意有加,愁苦有别。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回味悠长。后人马致远之《天净沙·秋思》颇得其婉约韵致。

  ②辘轳(lùlú):一种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亦即汲取井水用的滑车。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这里指宫廷园林中的井。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叶柄长,叶大,质地轻而韧。古代诗人常用梧桐金井说明时已至晚秋。如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中有诗句:“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又王昌龄《长信秋词》中也有诗句:“金井梧桐秋叶黄”。

  ③几树:多少的树。树,这里指梧桐树。惊秋:《词林万选》中作“经秋”。惊秋,有二种理解,一说吃惊秋天的到来,二说秋风惊动了梧桐树。两种理解尽管语意角度不同,但均可通。

  ④昼雨:指白天下的雨。昼,白天。新愁:《词林万选》、《啸余谱》等本中均作“和愁”;《全唐诗》、《历代诗余》、《花间集补》、《古今词统》等本中均作“如愁”,《古今词统》注中云:“‘如”一作‘和’。”新愁,指悲秋之愁。

  ⑤百尺:这里为约指,极言其长。虾须:因帘子的表状像虾的触须,所以用“虾须”作为帘子的别称。《类编草堂诗余》注中云:“虾须,帘也。”唐代陆畅《帘》诗中有句“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用法同。玉钩:玉制的钩子。这句话是说长长的帘子挂在玉钩上。

  ⑥琼窗:雕饰精美而华丽的窗。春断:《词林万选》中作“梦断”。春断,这里指情意断绝,即男女相爱之情断绝。春,指男女相爱之情。双蛾:《花草粹编》、《花间集补》等本中均作“双娥”。即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指妇女长而美的眉。皱:起皱纹,指皱眉。

  ⑦回首:回望。边头:指偏僻而遥远的地方。唐代姚合《送僧游边》诗有:“师向边头去,边人业障轻。”之句。

  ⑧欲:想要。寄:寄托。鳞游:游鱼,这里借指书信。古人有“鱼传尺素”之说,古乐府《饮马长城窟》中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遂以“双鲤”或“鱼信”代指书信。

  ⑨九曲:萧本二主词中“曲”作“月”。九曲,形容黄河河道的迂回曲折,这里代指黄河。九,泛指多数。唐代卢纶《边思》诗有:“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之句。遂以九曲代指黄河。泝(sù)流:倒流。泝,同“溯”,逆流而上。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注释】

  ①此词调下《草堂诗余》、《啸余谱》有题作“秋怨”。从词意看,当是李煜中期的作品。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秋怨相思的思妇词。词的上片由山写起,一重两重,重山更远山更重,正仿佛思妇心中思重重、恨重重,愈重愈苦愈相思。望山望远望不断,相思不见,“寒”的不是“烟水”而是思妇的心绪。前面似乎都是写景,但景景却都有情,“相思枫叶丹”,是相思之苦催红枫叶,还是枫叶已红相思经年更盛?说不清,也无需说清,情与景偕,浑然天成。

  词的下片由花写起,花开有时也有意,花落无收也无情,时光流转,相思日重,大雁南飞去寻找它的归宿,相思的人却仍是不见归还,人不知鸟,此情何堪!“一帘风月”是景,“闲”却是情,风月无情当然闲静,可是相思的人却是无法平静,是如何的不平静?“闲”字最妙,既是对比,也是烘托,给人无限的回味余地。

  这首词紧紧抓住秋来写相思,秋天的山、水、枫叶,秋天的花、雁、风月,众多的意象烘托出一个清冷寂寥的秋境,人在其中,相思之情与境谐,愈发挚热。作者这种以境托情、以景衬意的写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从词意看,李煜这首词中“人未还”等句极可能指弟从善不归事,故疑为是中期作品。

  ②重:量词。层,道。

  ③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④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⑤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⑥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

                      和月和花,大教长少年

  【注释】

  ①此词作者有异议。今从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云:“《后庭花破子》,李后主、冯延巳相率为之”,为李煜中、后期的作品。

  这首词抒写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开篇两句写景,点明地点和环境,自富贵气渗透出作者强烈的依恋之情。“去年”和“今年”都是虚指,写美好的生活画面,时间的推移并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转变,“花不老”并不是真的花从不凋谢,而是在人眼中永不凋谢;“月又圆”也不是今日才圆,而是未见缺,只见圆。这里的描写,以心理真实去刻画生活真实,用情感真实塑造了艺术真实,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在后三句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作者把过去的感受化成独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样,花不凋、月常圆,人也和花和月一样,青春永驻、幸福常在。应该说,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闺词很多都有对人生的感叹和希望,但有如这首词一样热切的企盼和依恋的情绪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他那时并不能真正体味到“失而弥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虽然怨深愁切,但对生活的底蕴却并未有更深的感触。而只有当他真正体味到一切将失而不能复得进,他方能真正对这一切产生深深的依恋,而这种依恋恰恰是建立在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之上的。由此可见,这首词大概为李煜中期的作品。

  这首词篇幅短小,但所指极大,语言明白如话,但字字寓有深意,通俗中见别致,白描中见含蓄,表现了作者驾驭文思言词的较高功力。

  ②玉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昆仑)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后庭:指后宫。

  ③瑶草:《遗山乐府》中作“瑶华”。指传说中的香草。

  ④偏:偏倚,偏失,指变化。

  ⑤和月和花:《花草粹编》、《遗山乐府》中均作“和花和月”。和,共,同。

  ⑥大教: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天教”。大,一定。教,令,使得。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
,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⑩,回首恨依依

  【注释】

  ①据《西清诗话》云,此词系“后主围城中作此词,未就而城破。”而陈鹄的《耆旧续闻》中说:“蔡作《西清诗话》,载江南后主《临江仙》云:‘围城中书,其屋不全。’以余考之,殆不然。余家藏李后书《七佛戒经》及《杂书》二本,皆梵叶,中有《临江仙》,涂注数字,未尝不全。其后则书太白诗数章,似平日学书也。……后有苏子由题云:‘凄凉怨慕,真亡国之声也。’”并补足末三句为“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又《按实录》以为:“开宝七年(974)十月伐江南,明年十一月破升州。此词乃咏春,决非城破时作。”不过《按实录》中还说:“然王师围升州既一年,后主于围城中作此词不可知,方是时,其心岂不危急!”这一点又是同意《西清诗话》中说李煜的残稿“点染晦昧”、因“心方危窘”而作此词的说法。依上面说法及从词意分析,这首词当是李煜于开宝八年(975)春夏在围城中所作,仍是一首春怨词,是借思妇怨女之口传自己无奈愁恨之情的作品。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独处伤怀,春怨无归的怅恨、无奈之情。首句由写景入,点明时间、环境,先营造出了一种春尽无归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伤春怀忧的情势,也昭示出全词的主旨和思路。“蝶翻”句是反写,眼中所见之活泼欢快,更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苦无奈。三句“子规啼月小楼西”,有听觉,有视觉,而且点明时间已是夜半之后,主人公却依旧难以入眠,显见是愁思纷扰,怨恨满心。虽然樱桃、蝴蝶、杜鹃等都是春夏之交的景物,但其中恐怕亦另有深意。有人说,“樱桃落尽”和“子规啼月”都是用典,意寓为:“用樱桃难献宗庙、杜宇(子规)失国的两个典故,写伤逝之情、亡国的预感,用心良深。”(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分析起来,不失其理。李煜这位南唐后主尽管做得很不称职,但国势危亡、百姓罹难这样的大事他还是心中有数的,只是己无大计、士无良策,虽然终日忧思,但却无可奈何,所以在这里以典喻今,以思妇喻忧恨,当是不可免的。想必当此围城之时能作此春怨词,思妇的哀怨和他本人的愁苦相通是更主要的原因。接下来二句写内景,时空的转移依然无法抹去思妇的感伤,所以“惆怅”不尽,眼中的一切都有了难遣的情怀。

  词的下片起首即是“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伶仃之意已跃然纸上。望穿秋水,望断云桥,“望残烟草低迷”,具体、形象、生动,把前句的“寂寥”赋予了更鲜活的内容。“炉香”句是写暗夜空室的实景,由外转内,由远及近,这一转眼本身就说明了主人公的情迷意乱。而室内的景色还比“门巷”更“寂寥”,“闲袅”衬“空持”,一个孤苦无依、忧思无解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全词最后一句当是词眼,一个“恨”倒贯全篇,其中是否有李煜于亡国之忧中“回首”自己、检讨往昔的寓意,亦未可知。

  全词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落尽:凋谢之意。

  ③翻:翻飞。金粉:妇女装饰用的铅粉,这里借指蝴蝶的翅膀。全句意谓蝴蝶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

  ④子规:鸟名,即杜鹃鸟的别名。古代传说失国的蜀帝杜宇,被其臣相所逼,逊位后隐居山中,其魂化为杜鹃。又经常于夜间鸣叫,令人生悲,故古人有“杜鹃啼血”之说。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之句。啼月:指子规在夜里啼叫。

  ⑤画帘:有画饰的华美的帘子。珠箔(bó):即珠帘,用珍珠连缀而成或用珍珠做装饰的帘子。唐代李白《陌上赠美人》诗中有句:“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⑥惆怅(chóuchàng):因失意或失望而悲伤。卷金泥:《词综》、《全唐诗》、《花草粹编》、《词林纪事》等本中均作“暮烟垂”。卷金泥,卷起饰有金屑的帘子。金泥,即用金屑调和成泥,并用来装饰有金属的帘子。

  ⑦寂寥(liáo):冷冷清清。

  ⑧低迷:《古今词统》、《古今词话》、《历代诗余》等本中均作“凄迷”。低迷,模糊不清。

  ⑨闲袅(niǎo):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这里指香烟缭绕悠闲而缓慢上升的样子。凤凰儿:指绣有凤凰花饰的丝织品。这里指饰有凤凰图形的或制成凤凰形状的香炉。

  ⑩持:拿着。罗带:丝带。⑾恨依依;形容愁恨绵绵不断的样子。 

                    开元乐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注释】

  ①这首词作者题署不一,《全唐五代词》依邵长光辑录《南唐二主词》稿本列入李煜词,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依此说。从词意看,当是李煜中、后期的作品。

  这首词主要是写作者对身世际遇的叹惋和抑郁情怀。开篇以“心事”点破词题,心烦而意乱,抑郁而多愁,忧思以感恨,这一切“心事”正是“数茎白发”得以产生的原因。“数茎”不是实言,而是虚言,是写作者发现白发时的心情和震惊。“心事”由何而来?由“生涯”。一生经历难回首,前路也无望,正如“青山”起伏,山路坎坷,登山艰难,以“青山”喻“生涯”,生动贴切,以“生涯”见“心事”,明白透彻。山上“空林有雪”是写景,也是造境,其中寄寓的是凄伤孤冷的心情,“相待”二字渗透出作者对前路的畏惧和无望。不敢前行,自当折回,“野路无人自还”,作者似乎在作画,描摹的是一个雪野荒径中的独行者形象,其实这也正是作者生活和心境的真实写照,“自还”与’相待”对应,是孤独,是冷寂,但更多的是无奈,是因无望、绝望而生的自伤自泣和抑郁低迷。

  全词以画境衬出心境,手法委婉但愁情挚烈,于气氛的渲染中烘托出作者孤寂冷清、坎坷无望的身世遭遇,直白而明晰,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②数:清刻本《诗人玉屑》中作“千”。茎(jīng):量词。用于长条形的东西。这里是根的意思。唐代薛逢《长安夜雨》中有:“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诗句。

  ③生涯:人的一生所经历的种种状况。语出《庄子·养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后引申为生命、人生。青:《万首唐人绝句》中作“春”。青山,郁郁葱葱的山岭,也指归隐之处。

  ④空林:詹安泰《李璟李煜词》、《南唐二主词汇笺》等本中均作“空山”。空林,指人烟罕至,幽深的山林。相待:等待,相等。

  ⑤野路:《万首唐人绝句》、《东坡题跋》、《诗话总龟》前六卷中均作“古路”。野路,村野间的田间小路。自还:《万首唐人绝句》、《东坡题跋》、《诗话总龟》前六卷中均作“独还”。自还,独自行走。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释】

  ①关于此词作者,向有不同说法。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以为是李冠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等均是此说。而《欧阳文忠公近代乐府》中载为欧阳修作。以为此词是李煜作的有《尊前集》、《花草粹编》、《全唐诗》、《历代诗余》、《南唐二主词》等,现一般依此说。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这首词抒写主人公感伤春景、怀忧自伤的情怀,从词意上看,当是李煜中、后期的作品。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开篇起句点明时间(“遥夜”)、地点(“亭皋”)和活动(“闲信步”),简约而明白,一个月夜无眠、独自水边散步的主人公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闲”字有深意,看起来是闲逸、闲适,而其实是心中烦闷、长夜难眠、独自伤怀的无以自解,只好无聊、无奈地信步游走,是闲极而烦之意。这也正好引出二、三句作解:清明刚过,却已春去。“乍过”与“早觉”相对,笔意相承而词意相反,表现出主人公的心境与现实情景的反差和对立。“春暮”不是实景,而是心境,关键在一“伤”字,伤春即是伤己,所以“闲信步”和“伤春景”等等,都是主人公自伤无奈心情的客观映照,“伤”字一出,有动感,有情怀,片景皆活。后二句是以主人公视听之觉来写景,以情见景,以景映情,十分形象。雨随风往,风卷云收,作者以“约住”状之;云散月出,云拢月淡,作者用“朦胧”画之。极生动、极形象,而又极具神韵,尤其从中可见主人公心随风雨、情如云月的伤春情怀,淡雅有致而又曲意绵延,直为情语。难怪俞陛云赞其“殊妙”(《南唐二主词辑述评》)。而沈谦《填词杂说》中说虽是佳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确是解人。

  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桃李依依”本是明媚春光,但春却已溜走。正仿佛人生中岁月流逝总是无可挽回,一个“暗”字,依恋之情俱在,无奈之怀别出,含蓄委婉,曲笔有致。可惜此景稍寂,于是作者笔锋一转,“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以活动的景色与上句形成对比,借以昭示主人公欲静不能的心情。这种对比和反差是如此巨大,春光虽好却偏要溜走,他人欢情而唯我独伤,相映见意,别具深韵。最后二句“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抒胸臆,张口即出,语尽而情不绝,言收而意更进,主人公千愁万恨在心头,无人能解无处平的情怀喷薄涌出,无以自收。陈继儒《南唐二主词汇笺》中曾云:“何不寄愁天上,埋忧地下?”虽解其意,不解其情也。

  全词多用白描手法,信笔画之,信手拈之,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这是李煜词作的基本风格。这首词写愁情春恨,多用对比,多造反差,实是用心去见景,用情去感物,其中作者的心境总与现实景象有极大的对立,因此也才有人指出词为李煜晚期的作品,不无道理。总看全词,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有“疏而能深,淡而能远”的艺术风格。

  ②遥夜:长夜,深夜。亭皋(gāo):水边的亭子。皋,水边地。闲:吴本二主词中误作“闭”。闲,安闲。信步:随意行走,漫步。

  ③乍过:刚过,才过。清明: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中记载:“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④早觉:《历代诗余》、《全唐诗》、《古今词统》等本中均作“渐觉”。春暮:春晚。

  ⑤约:约束,约住。住:遮拦住。全句意思是指雨声被风声遮住。

  ⑥淡月: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云来去:指云彩飘浮不定。

  ⑦桃李:《古今词统》、《词的》、《尊前集》、《类编草堂诗余》等本均作“桃杏”。桃李,桃花和李花。《诗·召南》中有:“何彼矣,华如桃李。”之句。后因以“桃李”形容人的容貌姣美。依依:形容鲜花盛开的样子。春暗度:指春光在不知不觉之中悄然而过。暗,悄悄,不知不觉。度:通渡,越过,过去。

  ⑧秋千:运动和游戏用具,架子上系(jì)两根长绳,绳端拴一块板,人在板上前后摆动。

  ⑨芳心:即花蕊。这里指女人的心。

  ⑩安排:安置排解。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肉袒降宋、别唐入宋为囚之际所作。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11月27日夜,宋将曹彬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时后主李煜正在宫中宴乐。曹彬“整军成列,至其宫城”,李煜乃“开门奉表纳降”,南唐王朝覆灭。次日清晨,奉曹彬之命,李煜与子弟四十五人被押往汴京。据马令《南唐书》载其时情景为:“煜举族冒雨乘舟,百司官属仅千艘。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自赋诗云:‘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又有龙衮《江南野史》中记载:“后主与二弟太子与下登舟赴阙,百司官属仅千艘。将发,号泣之声溢于水陆。既行,后主于舟中时泣数行下,曹诗云云。”由此可见李煜当时感于时变,曾有诗记写别情。开宝九年正月初四,李煜押至汴京,从此开始了他“以泪洗面”的臣虏生活。这就是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情境。

  词的上片写南唐家国曾有的壮阔和作者为君立国的自豪,以奢华生活的快乐与安逸为基,寄寓作者国破家亡的痛悔之情。开篇两句直接叙述,平平无奇,但却“语意宏阔、气势沉雄。”南唐自公元937年建国,历经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代,于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共三十八年近“四十”个春秋,所以说“四十年来家国”。南唐版图曾有三十五州之广,方圆三千余里,故称“三千里地山河”。这二句看似实事实写,但其实细一玩味,其中实在是蕴含了无限的留恋和无限的感慨,悔恨与自责之情也隐约可见。先人基业,富饶山河,竟由自己无端断送,个中应有多少的悲苦和感恨呵!三四句为“家国”、“山河”作补,写南唐宫殿的豪华壮美和繁华景色,实际上也是在指陈“几曾识干戈”的原因,更是在为国破家亡由自己承担感到无奈和自责。李煜本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太平天子,其感于国势日隳,却无力挽回,于是苟且偷安,沉湎声色,宫廷生活为他的这一切想法和做法也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他置国事、政事于不顾,或优游宴乐,或吟诗赋词,或求仙问佛,以至朝政荒废,不堪一击。陆游《南唐书·后主纪》中载:“后主以军旅委皇甫继勋,机事委陈乔、张洎,又以徐元瑀、刁衎为内殿传诏。而遽书警奏日夜狎至,元瑀则屏不以闻。王师屯城南十里,闭门守陴,后主犹不知也。”群臣都知亡国在即,而李煜却听信张洎等人胡言,“益自安”,昏聩如此,国能不亡?国破之后,李煜感悟前因后果,才方有所体会,所以,“几曾识干戈”反思的味道较重,悔恨、自责的感情也相当真切。如今人白苹洲语:“这一句,使上片结论,有猛然顿住、令人喷醒之感。虽为哀痛之语,却不乏千钧之力,虽听之突兀,但感之自然,可见作者倚声作句之精熟和自如。”

  词的下片写亡国之痛。起句承上片“几曾识干戈”句,以“一旦”二字“喝起”,前面的悔不当初之意更强,后面的不虞之痛更盛,既是叙事,也是抒情,料想今后生活情景,悲从中来,苦不堪言,此情何能写之?无奈用典,喻写其意罢了。“最是仓皇”与“一旦”相接,既是未期而来,当然难免“仓皇”,这里不仅是情状上的描写,也是作者六神无主、前途未卜的一种传神写照。“辞庙日”即为诀别故国,这既是李煜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南唐王朝的覆亡,兹事体大,但却只有“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的情景,李煜身上那种特有的文人情怀和声色之恋显露无遗。难怪苏轼于《东坡志林》中批评他:“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不过即便如此,词中意境之凄惨仍是极强,虽未直言悔、痛,但言外之意已十分明白。

  全词语言浅近,明白如话,但又情深意切,曲致婉成,是“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听知者深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吴梅《词学通论》中曾评说:“二主词,中主能哀而不伤,后主则近于伤矣!然其用赋体不用比兴,后人亦无能学者也。”李煜的这首词,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②四十年来:南唐自公元937年建国,至公元年975年为北宋灭亡,即李煜作此词时,恰为38年,因此,言“四十年来”是举其约数,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此种用法。家国:这里指南唐王朝。

  ③三千里地:指南唐广大的国土而言。南唐为五代十国中的大国,其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三千里地,也是个约数。

  ④凤阁:《全唐诗》、《词林纪事》、《南唐拾遗记》引中均作“凤阙”。凤阁龙楼:雕龙饰凤的楼阁,指古代帝王所居的宫殿、楼阁。霄汉:天河。借指高空。霄(xiāo):云霄。汉,河汉,即天河。

  ⑤玉树琼枝:吕本二主词中作“琼枝玉树”。形容树如玉,枝如琼,比喻树木的美好。玉,琼,美玉,指美好。烟萝(luó):草树茂密,被雾气笼罩着。烟,指雾气。萝,即松萝或女萝,是一种分枝茂密的隐花植物。

  ⑥几曾:何曾。识:《诗话总龟》、《南唐拾遗记》、《东坡题跋》等本中均作“惯”。识,认识,见识。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的兵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引申指战争。干,盾牌;戈,一种长柄横刃的武器。全句意思是,不曾经历过战争。

  ⑦一旦:一天。臣虏:指被俘称臣,即成为臣下和俘虏。公元975年11月27日夜,金陵(南京)城被宋军攻破占领,李煜投降,成为俘虏,时年三十九岁。

  ⑧沈腰:形容身体消瘦。沈,即南朝梁时诗人沈约(441—513)。据《梁书·沈约传》中记载:沈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遂以“沈腰”代指人体消瘦。潘鬓:中年鬓发初白。潘,即指西晋诗人潘岳(247—300)。潘岳曾在《秋兴赋》序中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遂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称,以示年老体衰。消磨:逐渐地消耗或磨灭,这里指消磨岁月。

  ⑨最是:特别是。仓皇:匆忙而慌张。辞:辞别,离开。庙:指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辞庙:辞别祖先,即是离开了祖先所创建的国家。据史载,开宝八年(975)11月27日夜,南唐灭亡后,李煜离开金陵,北行投降于宋,次年正月初四,被押送到汴梁(今河南开封)。

  ⑩教坊: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初设置在宫禁中。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又在蓬莱宫侧置内教坊,在京都(长安)置左右教坊。犹奏:有本作“独奏”。

  ⑾垂泪:《历代诗余》、《南唐拾遗记》等本均作“挥泪”。宫娥:指宫女。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云:“一名《梦游仙》、《梦江南》、《江南好》。”《全唐诗》、《词谱》等均作《忆江南》。此词调名下李煜作共二首,皆为亡国入宋后所作。

  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一切多从词中出。故这首词开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这是作者国破成囚后的真实心境。此情不解,便入梦中。李煜用梦写别情离恨的很多,这本也是诗文骚客常用的笔法,但这里李煜有意强调“梦魂”,有魂离此地,亲历故国之用,既是为下面的梦忆场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无奈中的一种寄托,其情苦切,也略可见一斑。在梦里,作者借魂归故国,又回到了旧时的繁华欢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时的阶下之囚,“车如流水马如龙”,语言朴实、洗练,一言以蔽之,热闹场面活灵活现,笑语欢歌宛在眼前。此语原出《后汉记》,本为马皇后诏中指斥外戚奢华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别有寓意,是否是李煜对自己当年的安于奢丽、偏于闲逸的生活有检讨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或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中析云:“‘车水马龙’句为时传颂,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接下来“花月正春风”一句,似乎梦已不醒,沉缅其中,但将其与开篇“多少恨”对解,则婉转曲致,寓味深长。

  全词仅5句27字,但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写正,以乐写悲,以欢情写凄苦,昔与今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也蕴寓了极深的用意,以人有回味无穷之感。全词一笔即成,语白意真,直叙深情,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②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唐代刘希夷《巫山怀古》中有句:“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③还似:《花间集补》中作“还是”。上苑:封建时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④车如流水马如龙:意思是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语出袁宏《后汉书·孝章皇帝纪》上记载:“建初二年(马)太后诏曰:‘吾万乘主,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旁人无香熏之饰,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众也。……前过濯龙门,见外家车如流水马如龙。吾亦不谴怒之,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愧其心。……’”

  ⑤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⑤。
  【注释】

  ①这首词应为《望江南·多少恨》同时所作,都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

  《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写正的艺术手法,以乐来反衬苦,笔意有曲婉之感。但这首词则不同,是直笔明写、正见正写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艺术手法,因而有愈见沉痛之感。二词可同读,对作者的忧思愁恨则体会更深。

  “多少泪”即“多少恨”之续写,“一晌贪欢”后,悲情更苦,离恨更深,作者再也无法自制,只能任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了。眼泪纵横当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难收,也许有号啕之举,但是,泪可流,“心事”却不可说,一是满腔悔恨无法说,二是故国情怀不能说,自伤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现,作者心中愁苦跃然纸上。不但“心事”不可说,连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凤笙也不能吹起,这种痛苦和不自由是多么地残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只将心思付瑶琴”之想,而这情此景,作者连这一点奢望都不敢有,悲何如哉!况且,凤笙向来为欢歌之用,于此时吹奏,对李煜来讲,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忆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无奈中又多添了几分不堪回首的痛苦。于是乎,“肠断更无疑”但是惟一的结局了。这首词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真实写照。

  全词与“多少恨”同调,取笔不同但取意同。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细致,语言直朴,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②断脸:《全唐诗》中作“袖”。意思是泪水流在脸上擦断了。断,擦断。颐(yí):下巴。全句是说,泪水流在脸上擦断了,但又横挂在下巴上,形容眼泪纵横交流的状态。

  ③和:《花草粹编》、吴讷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说:《全唐诗》、《花草粹编》中均作“滴”。和泪说:一面流眼泪,一面述说。

  ④凤笙:相传秦穆公时,萧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爱慕他,穆公便将弄玉许配给他。后弄玉学吹箫,其声清脆悦耳,引动了凤,夫妇遂驾凤飞去。后人以凤笙形容美笙。唐韩愈《淮氏子》诗中云:“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休:不要。向,朝着,在。泪时:伤心落泪之时。吹:吹奏。

  ⑤肠断:形容极度悲伤痛苦。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有:“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之句,更,愈发。

                    望江梅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注释】

  ①此词调名萧本二主词作《望江南》,《全唐诗》作《忆江南》。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这首词也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

  这首词主要写春景。“闲梦远”开题见意。以“闲”说梦,实指作者忧思的无时无刻,非为真“闲”。“梦远”是实写,但也有虚致。故国不能回,只能梦里相见,既是天涯阻隔,也是心远思长,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由此,作者无奈、痛楚的心情已悄然而出。“南国正芳春”续写梦境,写春光明媚的南国大地,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就李煜而言,囚居生活的心情当是十分黯然、晦淡的,可是梦中景色却“正芳春”,明丽而可人,这就形成了一个暗比,是一种衬映的写法:景色愈亮丽,则心境愈晦暗,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作者本人能有如许体会。下面三句,具体写春景,描春光。春江上波漾画舫,画舫中丝竹悦耳,春意融融,春乐无穷,这正是往日里作者游春踏山所见、所享的景象。城外春光好,城内春色也浓,作者以“飞絮”写春,传神地写出了春情流转、春光如泻、春风扑面来的春色。“忙杀看花人”,一笔点睛,写出春光不仅在江面、山色中,更是在看花赏春的人们的心里。这里看起来笔意收在了对春景宜人、歌舞升平的描绘上,其实不然,作者尚别有深意。作者本是“看花人”,但此情此景如今只能“闲梦”中才可见,其中愁苦自是不言自明,是隐情于景、借乐写愁的写法,十分婉约含蓄。

  全词以“闲梦”起,以春景收,愁情苦意尽寓于阳春盛景,明暗映衬,虚实相生,曲已尽而意无穷。全词言简意赅,白描写意,草草数笔,全没斧凿的痕迹,正如陈廷焯《别调集》所云:“寥寥数语,括多少景物在内。”其实全词的委婉含蓄,多少景物中又有着多少无法言明的悲情啊!

  ②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③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④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⑤飞絮:飞扬的柳絮。滚:有本作“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⑥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望江梅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同调二首词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同调词联章,首句相同,但分写“春”“秋”不同景色。

  这首词同样以“闲梦”起,与第一首笔意相同,但梦中所见却不是“芳春”,而是“清秋”,较第一首的委婉含蓄,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思、惹人烦恼的秋景。与“芳春”的曲笔不同,“清秋”是直写,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第一首词写春,春景宜人而人情热闹,这是以闹衬静;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平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②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③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远:遥远,辽远,指到处都有“寒色”。《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作“暮”。

  ④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⑤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注释】

  ①这首词《花草粹编》等本谓冯延巳作,《历代诗余》、《全唐诗》及各本二主词均为李后主作。从词意上看,悲凉凄苦、怅恨难消,当为李煜后期亡国入宋后的作品。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吧!“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平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②转烛: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唐代杜甫《佳人》中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之句。飘蓬:飘动的蓬草,这里比喻人世沧桑,飘泊不定。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

  ③陈迹:过去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怅:怅惘,不如意。

  ④教:让,令。

  ⑤待月:这里暗指夜深人静时情人私下约会。池台:池苑楼台。逝水:《花草粹编》中误作“□水”。逝去的流水,常用来比喻已过去的时间或事情。

  ⑥荫花:《全唐诗》中作“映花。荫,隐藏,遮挡。漫;同“谩”,弥漫。斜晖:傍晚的光辉。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中有句:“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晖之度寮。”

  ⑦沾:沾湿,浸润。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注释】

  ①此词调又名《菩萨蛮》、《花间意》、《梅花句》、《晚云烘日》等。此词于《尊前集》、《词综》等本中均作《子夜》,无“歌”字。这是李煜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作于李煜国破家亡、身为俘囚之后,描写的是他对故国、往事的怀思和对囚居生活的悲哀、绝望。即如马令《南唐书·后主书第五》注中所云:“后主乐府词云:‘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又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皆思故国者也。”李煜被执北赴以后,过的是俘虏的生活,备受凌辱。他不能不追昔抚今,感思故国,但也不能不愁恨满怀、徒唤奈何。可也正是他的这种心情、心境,才使他后期词作有真情实感,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就是一例。

  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正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集述评》中所云:“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自我销魂,愈觉埋愁之无地。”三句“故国梦重归”是把前两句关于愁恨的感慨进一步的具体化和个人化。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自己的故国有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定会朝思夜想。可是事非昨日,人非当年,过去的欢乐和荣华只能在梦中重现,而这种重现带给作者却只能是悲愁无限、哀情不已,所以一觉醒来,感慨万千、双泪难禁。“觉来双泪垂”不仅是故国重游的愁思万端,而且还有现实情境的孤苦无奈,其中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反差巨大,情绪也更复杂。

  词的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可是为何要上高楼?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罢。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昔日的闲逸与今日的孤苦,过去的繁华同现在的凄冷恰好相对,不思尚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有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刺激,因此作者自然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可是“往事”真的“成空”了吗?现实中是。但这种现实却是作者最不愿看到的,他多么希望这现实同样是一场梦啊!“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醒,而是作者的迷惘,这种迷惘中有太多的无奈,以此作结,全词的意境有了,但格调却丢了。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如杜鹃啼血、哀婉动人,堪称绝唱。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评:“回首可怜歌舞地”“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②何能:怎能,何,什么时候。免:免去,免除,消除。

  ③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独我:只有我。何限:即无限。

  ④重归:《南唐书·后主书》注中作“初归”。全句意思,梦中又回到了故国。

  ⑤觉(jiào)来:醒来。觉,睡醒。垂:流而不落之态。

  ⑥谁与:同谁。全句意思,有谁同自己一起登上高楼。

  ⑦长记:永远牢记。秋晴:晴朗的秋天。这里指过去秋游欢情的景象。望:远望,眺望。

  ⑧还(hái)如;仍然好象。还,仍然。

  

                      相见欢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⑥,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乐府雅词》中作《忆真妃》,《花草粹编》中于李后主下注为《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煜后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为李煜入宋后所作,抒写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是一篇即景抒情的名作。

  词的上片写景,通过风雨摧花花凋零的景象描写,寄寓作者的感伤和无奈情怀。起句“林花谢了春红”,明白如话,平直而入,但却意在笔先,一笔见情。“春红”本是春未尽之景,但却偏偏“谢了”,暗有惜恋之情。如果说此句尚是暗点,而“太匆匆”句出,则语意见明。一个“太”字,无限惋惜,无限依恋,直是一声浩叹,一笔千钧。花开花谢本是自然,为什么作者以“太匆匆”议之?三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直叙其因,铺排其事。句中“朝”“晚”当是复指,指风雨摧残之盛。这既是自然的景象,也是作者境遇、心情的写照,尤其“无奈”一词用于此,太多感慨,太多感恨,无以言表,其中寓孕了作者多少的苦痛和愤懑!正所谓“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此三句虽是写景,其实抒情,是以景色渲染情思,点破词题。

  词的下片写情,抒写作者哀往痛今的愁怨怅恨。“胭脂泪”取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句化用之,以“泪”代“湿”,以人情代花意,别具特色而哀艳异常。“留人醉,几时重”,有叙有问,叙的是相惜相别之难堪,问的是相聚再见之难得,人生离恨难过于此,于是作者禁不住一声长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上片尾句破题,此句于此结题,一气呵成,去势难收。今人周汝昌有细评此句:“先师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如先生言,则窃以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亦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词。周介存置诸温(庭筠)、韦(庄)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其实,李煜之词“眼界始大”,当是其饱尝失国之痛后。他把自己的怅恨与人生的思索联系起来,把个人的悲苦与生命的无奈统一起来,所以使他的词有了更多的哲理性、更大的概括力和更强的感染力。

  全词笔直意径,平白上口,自然流畅,清新爽冽。词中写景,晓白如画,历历在目;词中写意,一波三折,幽婉动人。用情深则笔愈直,其意切则句愈白,写景写情,写人写恨,虽是天成随性,但却高妙无比。所以这首词向来被视为精品。

  ②林花:树林中的繁花。谢:辞别,凋谢。春红:春天鲜艳的红色,也代指春天里的花朵。全句意谓林中的繁花已红褪香消、凋零飘落。

  ③匆匆:吴本二主词作“忽忽”。

  ④无奈:吕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等均作“常恨”。

  ⑤胭脂泪:红色的泪,这里指女子的眼泪。胭脂,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红色颜料,可作画,亦可泛指红色。女人流泪,泪水流过涂有胭脂的脸颊,带下红色,即为胭脂泪。

  ⑥留人醉:《乐府雅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均作“相留醉”。留人,把人留住。

  ⑦几时重;何时才能重逢。重,重见,重逢。

  ⑧自是:本是,正是。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梦里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释】

  ①此词调名《全唐诗》中作《锦堂春》。这首词是一首秋夜抒怀之作,从词意看,当是李煜后期的作品。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国亡被俘后囚徒生活的孤苦无奈和绝望颓靡之情。词的上片,主要写作者的凄苦境遇和无奈情态。“昨夜风兼雨”,不从日而偏从夜写起,是写作者悲怀愁思的夜不能寐,“风兼雨”与“飒飒秋声”相对应,是渲染环境、气氛。在这种凄凉寒苦的景色中,作者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之所以说“昨夜”,当还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感触在其中罢。这里虽然客观的写景,但主人公的形象,尤其是他的彷徨、郁闷的心情却已隐然可见。接下来二句就是直写了。李煜在《喜迁莺·晓月坠》中曾有“无语枕频欹”之句,与此句“烛残漏断频欹枕”用意相同,但所思不同。以前是怀想佳人,现在是哀怜自己,以前是国在君存情爱在先,现在是国破家亡成阶下之囚,境遇不同,感触自是相异,于是看“烛残”、听“漏断”,虽然仍是“无语”,但却已是“起坐不能平”了。“不能平”的不是身体,而是心境,这一次是连梦都没有了。上片虽似写景为主,描摹情状,但事实上作者那种愁思如潮、郁抑满怀的心情却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沉而又挚切。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这既是“起坐不能平”的原因,也是“起坐不能平”中思前想后的结论。“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一国之君,今日阶下之囚;昨夜欢歌笑语,今夜“烛残漏断”,明日明夜呢?作者的苦痛遭遇,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浩叹。一个“漫”字,极空虚,极幻妄,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一个“算来”,既说明作者是总结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得出的结论,但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那种十分迷惘、无奈的心情,同“漫”字一样地生动、传神。作者的这种慨叹是沉痛的,但同时也是消极的,于是作者宁愿醉去不醒,宁愿迷迷糊糊,“醉乡路稳宜频到”,原来作者指望的是一个“稳”字,一语道破天机,作者处境的危险困苦不言自明。所以我们并不能从这个角度太过严厉地去批评李煜的颓废消极思想,环境使然,差可理解。更何况即便如此,李煜也仍是难逃恶运,不久于世。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②兼:同有,还有。

  ③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④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间。频:时间,频繁。欹(qī):通攲,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全句意谓:蜡烛燃烧将尽,漏壶滴尽的夜深之时,词人常常头斜靠在枕头上。这是忧愁难以入睡的情景。

  ⑤平;指内心平静。

  ⑥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漫:枉然,徒然。全句意思是,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有如流水一样白白地流逝了。

  ⑦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⑧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稳:平稳,稳当。宜,应当。全句意思是,因为酒醉之时可以使人暂时忘掉世间的一切烦恼,所以应当多喝醉酒。

  ⑨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词律》、《词的》、《花草粹编》、《全唐诗》、《词林记事》中均作《相见欢》。《词的》、《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离怀”,《清绮轩词选》中有题作“秋闺”。《花庵词选》中调名下注云:“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这首词写秋夜愁思、别情难遣的凄惋心情,深含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当是李煜后期入宋后的作品。

  词的上片借景写情,以景寓情,写作者囚居生活的无限寂寞和愁苦悲愤。起首句“无言独上西楼”,极写主人公的孤苦无依,其愁、其痛无人能解,也无法倾诉,更不能倾诉,自当“无言”,“独上西楼”,孤独苍凉中又见他的心境难平,愁思难消,语极平淡而意极凄惋。“月如钩”系目中所见,焉知不是借月残写人苦,写心情惨淡?“寂寞”是明写,直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寂寞心境,“锁”字难得,既写景,又写情,情与景合,境与心合,一语道破天机,作者的愁情别恨终于有了着落———国破家亡、身为俘囚,连作者的心都似有了一把打不开的锁。上片三句明里写景,暗里写人,借凄凉秋景喻孤苦心情,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极抒愁意。如果说上片是淡墨描摹,那么下片就是泼墨写意,作者愁情如巨浪劈空而来,似巨木倒滚而下,无收无敛,一气呵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把离愁物象化,也把作者的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喻精妙,形象鲜活,堪称绝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头心”是结语,但语意又仿佛方启,不说“正是”,而说“别是”,用笔绝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徐士俊《今古词统》中云:“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别是’句甚深。”即是此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中亦云:“词之妙处,亦别是一番滋味”。

  全词以凄惋的笔调抒写作者无以复加的愁苦之情,如“清水出芙蓉”,自然天成,无一丝雕饰,无半点虚情。语言极明白易晓,直露心意,感人至深,向来为人们所见重。近人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说:“后阕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人固别有怀抱。”今人俞平伯也说,此词:“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氛,却融会全篇。”

  ②钩:弯钩,这里指月残、弯月。

  ③梧桐:落叶乔木,柄长叶阔,材可用于制乐器。入秋梧桐落叶最早,所以“梧桐叶落”即表示秋天已来临,后常用以比喻事物衰败的征兆。《广群芳谱·木谱六·桐》:“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期一叶先坠,故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锁:锁闭、封闭。唐白居易《潜别离》有“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句。锁清秋:指关住清冷的秋色,即深院被清冷的秋色所笼罩。

  ④理:调理,整理。

  ⑤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另是。一般,犹一种,一番。滋味,味道。此句用以比喻因生活变化而在心中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

  浪淘沙①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释】

  ①此词于《续选草堂诗余》中有题作“感念”,《古今词统》中有题作“在汴京念秣陵作”。据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云:“此在汴京念秣陵事作,读不忍竟。”是李煜后期的作品。

  这首词写李煜国破入宋后的孤苦“哀”痛的心情,是思念故国、痛悔交加之作。

  词的上片是秋日即景抒情。作者开篇即道破词旨,开门见山。“往事”“堪哀”是李煜作为一个“降皇帝”不可排解的情绪,而此处加一“只”字,痛切心情更加深沉。“哀莫大于心死”,如能有机会回到从前,或者卷土重来,作者也许“哀”之外还有别想,可是“只堪哀”,说明作者已彻底绝望,近乎心死。所以这种心情不仅对“景”,对什么都已“难排”了。而且,作者面对的还是囚居生活中寂寞惨淡的秋景,“秋风庭院藓侵阶”,死一般的岑寂,满目凄凉,作者既不想卷帘相看,也不能卷帘相看了,因为这秋景只能徒增悲伤。“终日谁来!”是由前面的秋景感发。“藓侵阶”已是终日无人来的具写,作者这里又加“终日谁来!”,看似重复,其实不然。终日无人来是明写,而终日总有一丝企盼、半点希冀望人来,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作者矛盾、复杂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寓意深刻而又不露痕迹。

  词的下片写作者悲观绝望之余对“故国”的沉思,抒写自己的失国之悔、亡国之痛。回首故国,再不是往昔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而是宫宇荒凉,尘封土埋罢了,正所谓刘禹锡诗中的“金陵王气黯然收”,想当年,看如今,作者的感情只能是更加凄凉哀怨,只好抬头望月,低头无语。上片作者写的是昼景,这里是“晚凉天静月华开”,写的是夜景。月夜常相见,可天净月白下的人已不同,面对这大好秋光,回首中一切繁华绮丽皆已成空,作者禁不住无奈倍增、哀痛更盛,只得为虚影一哭,为幻景一恸,为倒映在秦淮河上的“玉楼瑶殿影”而一掬辛酸之泪了。这一“想”,有悔恨,有怅惘,既绝望至深而又眷恋无穷,既切肤切齿而又至幻至空,作者情怀难以言明。结尾一句着一“空”字,与开篇“只”字相呼应,在无比空虚中寄寓了无比的凄愁和无奈。如今人吴小如之解:“这正是作者在《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另一写法。那一首词说宫殿犹存,人已非昨;这里却说连玉楼瑶殿也该感到孤寂荒凉了吧。此词虽无彼之激越清醇,而沉痛哀伤则过之。正当与彼词比照而观。”

  全词上片写日、下片写夜,上片实、下片虚,日夜相映,虚实相生,“日夜并举,用突出的形象,作高度的概括”(詹安泰语)。词中实景少,虚境多,是以心境造景,还以虚景衬情,手法灵妙,笔意别致,如对景长歌,如梦醒浩叹。语言明白而至切,把作者孤苦怅恨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是李煜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②只堪哀:只能使人悲哀。堪:能够,可以。

  ③难排:难以排遣。排,排遣。

  ④藓(xiǎn):苔藓。侵:蔓延,侵蚀,这里指苔藓蔓明台阶上已久无人行。刘禹锡《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句。

  ⑤一任:任凭。又有本作“一桁(hāng)”,意为一列,一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有:“燕子嗔重一桁帘”之句。闲:安静。卷:同□,卷起。

  ⑥终日:整日,日复一日。

  ⑦金锁:锁,通“琐”,王逸《楚辞章句》:“琐,门镂也,文如连琐。”金锁,即雕镂在宫门上的金色连锁花纹。这里即作为南唐宫阙的代称。沈埋:沈,同“沉”,深埋。这句意思是,指想象中殿宇荒凉已为尘封土掩。

  ⑧壮气:雄壮的气概。这里指帝王之气,即王气。古人迷信,认为太空之中有一种神奇的云气,是帝王兴亡盛衰的征兆。《太平御览》卷一七〇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蒿莱: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这句意谓当年的雄壮的气概久已消沉。

  ⑨天净: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词综》、《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中均作“天静”。天净,明净如洗的天空,指夜空无云。月华:月光,月色。月华开:指月光皎洁。

  ⑩想得:想起,想到。玉楼:精美华丽的楼阁。瑶殿:即玉殿,这里指南唐的宫廷。玉,瑶,都是美石,这里用以形容宫殿的华美。玉楼瑶殿:指雕饰华丽、结构精巧的殿堂楼阁,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殿。

  ⑾秦淮:即秦淮河。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 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词谱》及吕本二主词中作《浪淘沙令》。《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中有题作“怀旧”,《啸余谱》中题作“暮春怀旧”。

  关于这首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引蔡绦《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念思凄惋,未几下世。”又《乐府纪闻》中云:“后主归宋后……每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旧臣闻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据以上说,这首词当是李煜亡国入宋后于辞世前不久所作,是他后期作品的代表作。

  这首词同李煜后期作品中大多词一样,都是写故国之思,抒失国之痛。词的上片起意为倒叙,由醒后写梦中,笔法清新而又蕴意丰富,梦醒后所见之景与梦忆中所处之境比照而生、交相映衬,细致地刻画出作者凄凉伤感的心情。“帘外雨潺潺”是用作者梦醒后听到的声音的实写来暗点心中的愁思,“春意阑珊”是用见景而生的伤春感受来明写作者的孤寂情怀,“罗衾不耐五更寒”,寒从触感而生是假写,实际上作者是心寒如冰。这既是往日里长夜无眠的真实写照,更是今夜里五更梦醒后刻骨铭心的痛苦使然。此三句明是写景画境,实际上是抒情见意,渲染气氛,为下面梦境的描写做铺垫。“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不知”二字,写得透露,不知只能于梦中不知,梦醒后不知不但成知,而且知得更深、更痛。作者此句是用逆入的手法来写欢娱,这表面的“贪欢”,内里却浸透了作者说不尽、诉不完的无奈、愁苦和悲哀。

  词的下片主要是抒情,写梦醒后的无限感慨和忧愤,表现出对故国的无限怀思和对悲惨现实的悲伤绝望。“独自莫凭栏”,承上片而曲笔折回,直写眼前,感慨万千。“凭栏”是为凝眸远眺,而极望处是什么呢?“无限关山”,山景无限原亦宜人,但接下一句却点明“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之意至此方解。“莫”字用的极妙,同“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别”的“莫”“休”一样,语势起伏跌宕,将作者悲愤至极的情绪反语说出,令人有竦然之感。“别易会难”于《颜氏家训》中有成句,李商隐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但都无李煜此句有深意。作者在这里说的是失国之苦,叹的是复国无望,悲的是身入囚室连重见家园都不可能,人生怅恨,何能过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与上片开头相呼应,更写春归无处,再抒痛惘愁情,笔力千钧,气势纵横,奇绝隽永,堪称千古绝唱。以此句结全词,既从景归,又做意生,蕴藉绵远、含蓄悠长。正如今人朱帘雨所析:“把‘天上’和‘人间’两词贴在一起,可悟出诗人遇际之迥异和急骤。水流、花落、春去、人亦将亡,合于一起做结句,足显绝望之烈,悲痛之剧,写尽宇宙人生之悲剧。”

  全词语平句实,多用白描,形象真实生动,感情哀怨深沉。作者不藻饰,不掩恨,直抒胸臆,平白直露中寓意深刻,曲折婉转中任性率真,尽管悲情太盛而略失格调,但仍是一首绝妙好词。也正因此,历代词家对这首词赞誉有加:陈锐《褒碧斋词话》中云:“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寻常白话耳;金元人亦说白话,能有此缠绵否?”王闿运认为此词“高妙超脱,一往情深”。郭麐《南唐二主词汇笺》亦引评曰:“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至深。李后主之‘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所以独绝也。”尤其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李煜后期词赞誉极高,认为“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②潺(chán)潺:本为形容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下雨的声音。唐代柳宗元《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中有句云:“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

  ③阑珊(shān):吕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等本中均作“将阑”。阑珊,衰败,凋残。

  ④罗衾(qīn):用丝绸做成的被子。不耐:禁受不住。耐,忍受。五更寒:天将亮时的寒冷。五更,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快亮时。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五更是一夜里最寒冷的时刻。

  ⑤是客:《花草粹编》中作“似客”。身是客,这里指国破家亡,李煜身为俘虏的处境。客,背井离乡,寄居外地飘流的人。

  ⑥一晌(shǎng):一时,片刻。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唐白居易《对酒》中有:“无如饮比销愁物,一晌愁消值万金”之句。贪欢:贪恋欢乐。一晌贪欢:贪恋一时的欢乐。

  ⑦独自:单独。莫凭栏:不要靠着栏杆。莫,不要。凭,倚着,靠着。栏,栏杆。

  ⑧无限关山:指原属南唐的大片国土。关山:《草堂诗余》、《花草粹编》、《花庵词选》、《词林纪事》中均作“江山”。关山,泛指关隘山川,这里指南唐所属地域。

  ⑨别时:指李煜城破投降,被俘虏押送离开金陵遣送汴京(今开封)之时;见时:指李煜身为囚俘,被囚于汴京,思念故国,欲见旧地之时。此句化用《颜氏家训·风操》中“别易会难”语。《颜氏家训·风操》中云:“别易会难,古今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全句意思是,离别故国之后就再难见到它了。

  ⑩春去: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古今词统》等本中均作“归去”。全句意思是,美好的春光像流水一样已经逝去。用以比喻帝王生活的过去和国家的灭亡。

  ⑾天上人间:这句是指昔日帝王生活与目前的俘囚生活有天壤之别。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依然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词中的名篇,也是他的绝命词。宋校《草堂诗余》、《草堂诗余正集》等在此词调名下有题作“感旧”。据考,应为李煜被执北赴归宋后第三年(978)所作。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俘虏之身,深愁巨痛系于心中,对故国的思念无法排遣,作此词寄托感思。据陆游《避暑漫抄》载:“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命故妓作乐,闻于外。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并坐之,遂被祸。”李煜被赐死,并不仅仅由于这一首词。据王铚《默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派南唐旧臣徐铉往见后主,后主一见旧臣,相执大哭,“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这就是“并坐之”的意思。

  这首词主要抒写李煜对“往事”、“故国”的眷恋和不甘屈辱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感伤的心情。据马令《南唐书》注中说:“后主乐府词曰:‘故国梦重归,觉来泪双重。’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皆思故国者也。”

  这首词情真意切,寓意悠远,手法高妙,是一篇绝世佳作。词的上片,作者以“天然去雕饰”的白描手法,由景入情,用自己囚居生活的描写引出对亡国往事的痛悔心情,“何时了”与“知多少”相对,作者的深沉悔怨跃然纸上,一句“不堪回首”有千钧之重,感人至深。词的下片,作者因情见景,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揭开了自己心上的那块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愁思无限,哀鸣委婉。尤其“问君”一句,比喻生动,构想佳妙,向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唱。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中称此句为“情语也。后主直是词手。”李煜也因此被誉为“千古情种”。

  全词以问答起、以问答收,语言随思绪而动,结构依愁念而成,既工巧又质朴,既清新又厚重,和谐精妙,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②春花秋月:原都是自然界中美好的景物,这里用以指代一年或一年中美好的时光。秋月,有本作“秋叶”。何时了:何时才是结束的时候。了,了结,完结。

  ③往事:指过去在“春花秋月”时的欢乐事情,泛指亡国前的帝王生活中最值得回忆和留恋的事情。知多少:指不管有多少事都记得很清楚。

  ④小楼:指李煜被俘后在汴京的寓所。昨夜:虚指,不眠之夜。东风:春风。又东风:又吹起了春风,指又一个春天来临了。

  ⑤故国:已灭亡的国家,这里指南唐。不堪:受不住,不能忍受。回首:回想、追忆,回头看。唐杜甫有《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句:“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此句意谓在明亮的月光下,回想起故国的山河,回忆起过去的欢乐,真是痛苦得令人难以忍受呵。

  ⑥雕栏:雕有花饰的栏杆。玉砌(qì):用白玉砌成的阶台。雕栏玉砌,泛指南唐华美的宫殿。依然:旧抄本及《草堂诗余》、《花间集补》、《诗余图谱》、《全唐诗》等均作“应犹”。

  ⑦朱颜:红颜,指美人,这里泛指人。改:改变。朱颜改:这里指红润的容颜已变得苍老,此处借指物在人非,变化巨大。

  ⑧问君:这里是假设之词,是作者设问,实为自问。愁:悲愁,愁怨。全句意谓:你要问我有多少悲愁吗?

  ⑨恰似:正像。江:指长江,正是南唐境内的江。一江,就是满江。此句用比喻来回答上句的设问,意谓:我的悲愁就像东流的长江水一样,年复一年,奔流不息。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释】

  ①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续选草堂诗余》等本中有题作“春怨”。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今人周汝昌评之曰:“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学文者细玩之,可以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化之词所动。”

  词的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为我们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但“风回”一句也让我们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如果说上片还是清丽多于灰暗,春光胜于春愁的话,那么下片则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点点由回忆中升起的生机在现实的痛苦中消灭了。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全词描写生动,笔触细致,情景融汇,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痛苦,结构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②风:指春风。芜:丛生的杂草。庭芜:庭院里的草。

  ③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中有“花须柳眼多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之句。又元稹《寄浙西李大夫》(四首之一),也有“柳眼梅心渐欲春”的诗句。春相续:一年一年的春天继续冬天来到人间。

  ④独:独自,单独。无言:没有话语。

  ⑤竹声:春风吹动竹林发出的声响。竹,古乐八音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新月:初升的月亮,又每月初一的月亦称新月或朔日月。似当年:和往年差不多。

  ⑥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尊前:《词综》、《全唐诗》、《词谱》、《历代诗余》等本均作“尊罍(léi)”。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全句意谓: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

  ⑦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⑧烛:蜡烛。香:熏香。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画堂:吕本二主词同此;吴本二主词误作“画歌”;《花草粹编》、《古今诗余醉》、《词综》、《全唐诗》等本均作“画楼”;《词谱》中作“画阑”。画堂,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深:吴本二主词中误作“声”,指幽深。

  ⑨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思难任(rèn):思,忧思。难任,难以承受。意谓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古今词统》、《续选草堂诗余》、《词综》、《词谱》、《词林纪事》、《全唐诗》等本均作“思难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