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韬-出师:投资家培训班日记》读书笔记

 江苏常熟老李 2015-09-28
《扬韬-出师:投资家培训班日记》读书笔记
本书是一个小说体,是扬韬带几个徒弟的培训记录。因为是小说,所以就会有很多情节和作者做投资的感想和感悟。在这里我做一下记录,把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很多内容点到即止,作者也坦承,因为再说下去就会破,更多的东西要从实践中感悟。
==========================================
1、  投资的流程回顾如下:

怎样赚钱?买能涨的股票。

什么股票能涨?买力大的股票。

什么股票买力大?机构持续买进的股票。

机构为什么买?因为机构看涨。

为什么机构看涨?因为有报告。

那么,怎样才能赚钱?买在机构之前。

为什么赔钱?因为研究没做透。

为什么研究没做透?因为偷懒。

为什么偷懒?因为偷懒是人的天性。

怎样克服偷懒?做好书面规划和计划。

结论:赚钱的根本,要做好研究,做好规划。怎样才能做好研究和规划,扬老师说这是下一阶段的学习重点。

何时买?长线任意买。短线买在涨之前。


2、扬老师卖股的时机

对于中线和长线投资,确实要做好投资计划书,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观察股价走势,到时候该卖就卖。

1、达到预定目标卖出。如澳洋科技,40元买进的时候就预定目标60元,计划50元以上卖出,实际到55元全部卖出。这是中线的。

2、赚钱就卖。很多股票,按照计划就是赚钱则卖,往往在第二天开盘就卖了,尽管有些卖错了,赚钱也不多,但利润比较牢靠。

3、不涨就卖。有些股票,计划是应该涨的,但买进之后横盘或者涨幅很小,往往就卖出了。这样做,可以提高资金效率。

4、赔钱斩仓。买股票的目的是要马上赚钱的,但是有的股票却在买进之后出现调整,亏损了。此时往往卖了,等涨起来才追。

5、感觉不好的时候清仓。历史上有几次,明明啥事没有,却卖了,完全凭感觉。事后验证卖得恰如其分。这种感觉,估计是需要有很多经验的。

6、分批次卖。有些重仓股,可能不知道该不该卖,往往先少卖一些,慢慢卖,逐渐就找对节奏了。有时候发现卖错了,就暂时不卖了。


3、买进报告五要素,现在我来问,谁来答?

徐总举手,扬老师,我来答!

我点头,好,开始!第一,为什么买进?

因为价值被低估。

第二,为什么能涨?

因为机构看好,机构持续买进。

第三,能涨多少?

最少5%,最多30%

第四,为什么不会跌?

因为机构还在买,好消息刚刚出,而且还折价。

第五,能跌到哪里?

正股来个跌停,权证最大损失5%

好,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60.3元买进,持有一个星期,预期利润最少5%,最大30%,预期损失最大5%。可以按照20%的仓位配置,如果跌下来,找机会再买。如果有利润,可以T+0

如果套住了,怎么办?

设定止损点

关于卖出的原则,不要忘记了。


4、做股票,可以考虑相对价值,但是,只能做短线。如果真的要拿一个股票,做中线,就必须考虑绝对价值,而且,一定要自己把研究做透彻。研究企业的绝对价值,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首先,要占有足够充分的资料;其次,要保证资料是真实的;第三,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用一句话,就是:科学分析足够的真实资料。还有一点,就是不能迷信资料,要怀疑资料的真实性。在股市里,要想找到真实的资料,难!要想找到足够多的资料,更难!要想有科学的方法,那是难上加难啊!所以,全世界也只有一个巴非特。

 

确定股票的定价,绝对价值是安全的,相对价值有风险。但市场的定价,往往有泡沫。所以,对股票进行估值,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市场宣传的因素,有些股票,不止是有投资价值,还有投机价值。


5、你要记住一点,如果一个企业销售收入不断增长而利润没有增长,这个企业的价值就要重估了。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先出现收入的改进,后出现利润的增长,能理解吗?

能的。收入增长嘛,表明有新客户了,有更多需求了,企业也许压价打市场,也许广告做大了,也许成本还没下来。但以后只要改进管理,利润上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很好,销售收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给我重复一遍。

收入比利润更真实、市销率比市盈率更有效、收入比利润更快反映企业状况。”

研究销售收入,要从企业的销售量和价格变化入手,随时观察企业销量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化。任何一个项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我们投资目标的价值判断。”如果销售量增长,而价格保持稳定,那么,在毛利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会上升;如果销量稳定,而价格上涨,那么毛利增加,净利润也会增加。如果两个要素一起变化,那就更好啦。

 

 

投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稍微花一点时间,跟踪企业的产品、销量、价格的变化情况,其它要素的变化相对少一些或者慢一些,比较容易判断出企业的盈利状况。你掌握了这个方法,就有了半个投资家的水平啦。

收入要可持续,可放大,关键点在哪里?东西要卖出去,而且要持续卖出去,而且要卖得越来越多,那就要产品好,需求大,需求能放大。


6、企业好,首先体现为产品质量高。弄懂它的产品,就知道企业好不好了。现在讨论另外一个话题:从销量角度出发,什么时候是最佳的投资时机?

 

就是企业销售量达到底部、销售量马上就要增长的时候。

新项目竣工的时候,假设能卖掉,新项目竣工,意味着产量放大,等同于销量增加

没错。产能扩张是企业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当然前提是能卖掉。

 

 

从产品价格角度说,什么时候是最佳买进股票的时机?答:价格到了低谷,确认开始步入上涨周期的时候。


7、毛利率=销售毛利润与销售收入相除。

 

那我们买股票,应该怎么看毛利率呢?

首先要跟踪毛利率的变化,看它历史上的情况,毛利率过高的现象不会持续,过低的现象也不会持续。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在毛利率很低的情况下有稳定的业绩,一旦价格上涨,利润的增加会非常明显。今年的鑫富药业等一批股票就是这样。反过来,如果毛利率过高,企业业绩已经稳定,就要防止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下滑。华联控股做的PTA本来靠的是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但今年以来PTA价格持续下跌,它已经出现亏损了。

那毛利率平稳一点,是不是更好?

是啊,现在来看,毛利平稳的行业正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你看这个周,医药、商业、酿酒、高速公路,这些板块的历史毛利率都是相对稳定的,现在业绩正常,估值合理,在市场不稳定的时候,就成了避风港,所以最近就涨得好。所以说呢,企业销售收入是最重要的。毛利率其次。我们研究企业的价值,应该从销售收入开始,研究毛利率。什么样的毛利率提高值得重视呢?一个是价格上涨,一个是技改方式降低成本。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季报里看出来。如果一个企业,既能控制销售价格,又能控制原料消耗,那它的毛利率就肯定很高吧?对。你看白酒企业,它的成本不过是粮食,用特定的工艺加工一下,就变成了酒。象茅台这样的企业,毛利率就始终稳定在70%以上,所以才受到基金的青睐啊。用行话说,就是有自主定价权。那如果没有自主定价权的,两头在外的企业,就不受欢迎?比如说钢铁、基础化工企业?从毛利率入手,我们就能知道什么股票值得重视啦。


8、所谓折旧,其实就是一种财务账目处理,是把现在发生的费用分在未来若干年逐渐纳入成本,防止企业逃税。按照最新的税法,购买房屋等固定资产,允许分20年折旧。购买生产设备,允许10年折旧。购买自用车辆和其它器具,允许4年或5年折旧。电子设备呢,允许分3年折旧。也就是说,咱们公司新买一台电脑,花了9000元,尽管你支付了这笔钱,但是,今年只能算花了3000元,多余的6000元,你要先交纳所得税。以后两年都可以折旧3000元,将来就可以少交所得税了。它保障了国家利益。

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它购买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主要是从事生产经营,折旧确实归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它没有生产制造的工序,资产折旧也可以在管理费用里体现。这个是正常的。比如咱们这个企业,主要从事投资和贸易,没有什么直接的生产成本,会计报表处理的时候,折旧是纳入管理费用的。这样是允许的。


9、上市公司的三项费用作假。三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么,不好作假,但是可以调节。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在年终的时候一次性支付大额广告费,或者大量返还经销商利润,这些支出,都可以纳入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主要是包括工资、奖金、交通、通讯、住宿、招待费等日常开支。这一块,不太好作假。不过,以前有过例子,有的企业预提一笔应付工资,来扩大管理成本。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企业明年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奖金在年终计入成本。有一家公司不愿意让企业业绩太好,而希望每年平稳增长,所以就在业绩最好的时候大笔计提了应付工资,由此使得利润大大降低。这种做法,曾经受到市场的质疑。

管理费用最大的可调节余地,就是计提。有的企业计提绿化费、福利费,有的企业计提坏账损失,有的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一切,都会列入管理费用。所以,其中的猫腻很多。举例来说吧,有家钢铁上市公司曾经有一笔2亿多元的对外投资,形成了损失,企业就在业绩最好的那个季度全额计提损失,使得利润减少了2亿多元。还有,像另外一家企业,在外资入主之前,一下子计提了几千万绿化费用。这些计提,多数不影响交税。我这里说的,是上市公司弄虚作假、隐瞒利润的手段。当然,你反过来,也可以成为故意增加利润的手段。比方说,你这个季度计提了1亿元的绿化费,当期利润降低了,但下个季度、再下个季度,就不需要计提了呀,企业的利润不就上升了吗?还有,你的资产损失,计提坏账了。但是,过了若干年之后,这块资产突然又值钱了,你就要冲回这笔计提费用,当期利润也会大幅度增加的。

折旧这个项目,也是调节利润的好手法。比如说吧,现在很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40年,按照新税法,允许固定资产折旧20年。什么概念呢?假设一家企业固定资产价值400亿,按照老办法,每年折旧10亿元。如果企业想调节利润,它可以变更折旧年限到20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成本就会高达20亿,比以前增加了10亿元,企业利润自然就会下降10亿了。企业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只需要股东大会批准就可以了。明年,估计有不少企业会这样做。为什么呢?它可以说为了保持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如果每年多10个亿的折旧,企业可以少交2.5亿的税,何乐不为呢?从企业层面说,有的企业还没有实施股权激励措施,有的企业还没有实现定向增发,有的企业大股东还不能卖股票,它们处于种种考虑,希望股价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作低企业利润,股价不就自然跌下来了吗?当然,跌下来以后,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他们还可以重新调整折旧,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利润的增长。

财务费用要调节,也容易呀。你在年底之前一下子多贷一大笔款,然后把应该支付的利息直接在当期报表体现,不就可以了?比如说,你决定贷款10亿元,银行确定的利率是7%,但要在支付前扣除,那么,你实际只能拿到9.3亿元资金。在报表上,你却要体现出10亿元贷款,7000万财务费用。于是,你的成本立即就增加了7000万。有一家上市公司今年中报就是这么做的。由此使得利润降低了7000万。

还有一个项目,是汇兑损益,也纳入财务费用里。比方说,航空公司以前购买飞机,花了100亿美元,财务账上,用人民币支付,需要830亿人民币。现在,美元贬值了,贬值到17.3的比例,那么,还贷款的时候,只需要花700亿人民币。如果不考虑利息的节约,光本金部分,就会至少节约100亿人民币的支出。这个100亿,就是汇兑损益,要作为负数纳入财务费用。也就是说,企业会多出100亿元利润来。有人测算过,人民币升值1%,会给南方航空带来4亿元汇兑损益,相当于每股收益增加将近1毛钱呢。如果人民币一年升值10%,它的每股收益就能达到1元钱。

三项费用,变化无穷,可以做的文章很多。但是,一家好企业,一般会保持三项费用的相对稳定。正常的企业,三项费用与销售收入成正比而略有降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它销售收入10亿元的时候,三项费用合计是2亿元。当销售收入达到20亿的时候,三项费用合计不能超过4亿元太多。当销售收入达到100亿的时候,三项费用合计绝对不应该达到20亿,而应该略低于20亿。这样,就是企业扩张的同时,三项费用没有同步增加,就是企业挖潜的结果。这样的企业,比较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