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望族简况 仙岭沈氏乃蓬壶望族之一,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子孙。沈氏是以古代诸侯国命名的姓氏,其始祖沈子国系周文王第十子,食采于河南光州固始的沈丘,而称沈氏。至东汉光武帝时,其裔孙沈戎迁至浙江吴兴县,其时,家族鼎盛,郡望为“吴兴世家”。至唐,其裔孙沈勇移居泉州同安马巷的沈井,沈勇系“开漳功臣”,为沈子国的48世孙。至明天顺年间,沈勇的子孙又迁至安溪竹园。蓬壶的沈氏于明代天顺年间从安溪迁入,初居壶坑(现魁都村),后迁至仙岭,在仙岭繁衍至今已历500多年。 沈逢源先生家族简况 该宅主人沈逢源先生(生于1907年至1966年),系仙岭沈氏第15世孙,讳德泉,字振渊,号逢源。沈逢源少年时代就读于厦门,毕业于集美师范,毕业后随其父到上海经商,后来与朋友一起创办“永顺兴行”,经营的项目比较广泛。该行后来又改号为“鸿荣行”,“鸿荣行”的连锁行分布于香港、福州、泉州、广州等九市。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旺。1946年,逢源先生又自己组成“南成行”,分行遍及上海、台湾等地。至l949年,该行迁往香港,1954年,在香港投资兴办“立丰织绸厂”,在台湾兴办“新竹玻璃公司”。 沈逢源一生投身于振兴民族商业,他结交的朋友非常广泛,其中有当时国民党的高层人物,也有共产党的革命志士。他爱乡爱国,自构“德兴堂”,捐资创办仙岭小学,资助贫困学生,沈逢源先生传有六子、十二女,育有三硕士、—学士。改革开放以来,其子孙继承逢源先生遗志,继续报效家乡。捐资重建仙岭小学“逢源楼”,并设立奖学金,捐资重修沈氏宗祠。 1995年,沈梁桂如女士荣获永春县人民政府“热心公益事业银牌”奖匾。再次体现沈氏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知根报本的优良传统。 “德兴堂”古民居介绍 “德兴堂”厅头题匾 该题匾系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时间为民国三十年。林森,字子超,福建省闽候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和国会非常会议副议长,曾一度任福建省省长。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开会,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8年10月任南京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抗日及反对汪伪政府方面态度鲜明,1939年领衔提议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1943年8月死于四川重庆。(先后任国民党虚位元首达12年)。林森的前半生追随孙中山,投身反清革命斗争,干出一番事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追随蒋介石,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对国民党内部的派别斗争采取超然的态度,被称为“民国奇才怪人”。不治私产,品行清高。 该题匾接近欧体,刚劲有力。说明林森对书法研究甚深,功力深厚。其书法艺术属难得的珍品。也说明沈先生在政界中的影响。 一、厅头对联: 德水自长流,润屋润身定卜肯堂肯构; 这副对联的书体为隶书,没有书写人的落款,其书体如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授的字体,用笔劲健沉着,布白严谨大方。该宅主人以“德兴”为堂名,整座厝的对联皆以“德兴”两字为上下联的第一字,即俗话所说的冠头联,愚意深刻。“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意为良好的品行。德的异体字也写作“惪”,上为“直”,下为“心”,意为心胸正直“德”又通“得”,即得来或得到的意思。主人平生有道得财,希望以“德”传家,子孙发达兴旺。 上联的意思是:优良的品德如流水一样,自然地流传给子孙后裔,必然会泽润子孙,光辉门第,受到堂构祖先的认可。下联的意思是:宏扬先辈的声誉,期待子孙后起之秀;有良好的条件和良好的教育,一般民众也可以造就象龙那样,辉煌腾达;发出灿烂的光辉。这副对联所书写的艺术巨柱,据说是两株一样大的杉木,制作时,将头朝上,树梢朝下,将根部雕刻为左鸾右凰,仙人骑凤,别出心裁。 二、大厅对联介绍: (1)大厅的内文柱对联是: 德邻仁里,永思故土; 其意思是:有德为邻的好仁居,就会让游子永远思念故乡;以勤俭家风兴办事业,就可以长久地享受这新居的清新环境。该联为隶书。 (2)厅内隔楮题句及对联: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小畔为: 云现吉祥,星明福寿; 配联为民国蓬壶林氏族长林汝成所书。林汝成的书法在当时的永春、南安一带非常知名。他的楷书颜筋柳骨,功力深厚;所撰诗联愚意深刻,广受欢迎。在当时的政界及民间具有很高的威望。 (3)中柱对联: 德如玉,智如珠,何必韫玉藏珠方称大有; 意思是说:有玉那样洁白的品德,有珠那样宝贵的智慧,又何必拼命地集大量的玉石珠宝才算是大富翁。只要勤于读书,做到知书识礼,自然就根基扎实,根深叶茂。该对联为林汝成所撰及书写。 (4)厅外部隔楮及对联:
栖鸾多种竹; 书体系行草,该题句系一幅对联。语带双关,既讲生态,又是做人的道理。“竹”与“德”语音相通;把“竹”愚意为“德”。意思是喜欢鸾凤来栖宿,就应当多种一些竹;希望出人头地就应当多立德,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大众的事。喜欢群鹤来栖宿,就不要轻意地把松树移开。以鹤比喻人生高寿,以松比喻人品的高洁;只有高洁的人品,才能够如仙鹤那样的长寿。 (5)旁边的配联是: 风月双清,云路五色; 孝友和光,结为瑞彩; 配联为林汝成所题撰。 (6)外文柱的对联是: 德必有邻,和族睦亲光戚 (7)廊口柱对联是: 德作心田,礼耕义种; 该联的下半部份字迹已难于辨认。 (8)大房口的对联是: 德水无波,福田自润; 三、大房及六扇窗口雕刻艺术(略) 四、凤翅及书院窗口木雕介绍: 凤翅及书院的窗雕皆为民俗图。木畔风翅的窗边上面雕八仙(汉钟离、李托拐),下面雕“四快乐”,书院为骑自行车。小畔凤翅窗雕为渡河,窗边雕有“四快乐图”;小畔节院窗雕驾车图。下六扇大畔雕古典人物图、小畔雕民俗图(有如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画)。屋檐刻花组字“忠孝、仁爱、和平、信义”8字。 五、下厅对联及题诗: (1)下厅、厅埕边的对联: 德高是人生一乐; 该联意思是:人生应当追求高尚的品德,以高尚的品德为一大乐事。人生的闲情逸兴,应当自然纯朴,而不是着意地去人为制作,人为制作的逸兴经常会失去自然的原味,造成乐极生悲。 (2)大畔隔楮是—首七绝诗,国民党元老邹鲁所书,字体为行草,诗的内容是: 节比高楼入望中,车今同轨道同风。 该诗的第—句是赞颂主人的品德,第二句说的是与主人的友情。第三句是赞颂主人居处的美好环境和造就的功业;第四句说,主人所造就的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被—方乡人所永远称颂。 两边的配对联是: 行修名立; (3)小畔隔楮的书法,是录名人句,内容是:或谓道在天地间,须要超人头地的方行得,晦翁曰:只依本份平平行去便是。该书法为高振霄所书,字体为行草。两边配联为: 有容乃大; (4)下厅中柱对联:(系楷书,林汝成书) 德业本修养,慈孝友恭崇圣训; (5)大门后书法: 大畔隔楮书法为草书,是—首七律诗,系商衍鎏所书,内容是: 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蘋。 两边的对联是: 善能养性; 为隶书。 (6)小畔隔楮书法为行草,梁披云先生所书,其内容是: 松岗竹涧碧烟舒,冉冉清晖画不如。 两边配联是: 笃礼崇义; 为隶书。 (7)大门后有两幅花鸟画。是国画中的水墨画,将水墨画作为壁画,直接在墙壁上描绘难度很大,是中国传统的壁画艺术,这座古民居的屋檐,还描绘着大量的壁画,内容丰富;山水、人物、花鸟异彩缤纷,生动活泼,大家可以细细品尝。 六、门口对联: (1)大门头的堂名题字是季守正。他的字体独具特色。在大厅的对联中也有他的字迹。
德为车,乐为御,无远弗届; 德曜门庭春焕彩; 德及余千,堂开三善; 德星朗朗依仁宅; 德水抱村流曲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