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明清故居 赏石刻对联

 江山携手 2015-09-28

  早就听说最高的石刻对联在博爱县的寨卜昌村,但一直没有机会去一睹风采。前几天出差,路过博爱,应朋友之邀,参观了寨卜昌村,终于弥补了这个缺憾。

  在村里等着我们的是一位72岁高龄的老者,他领着我们边走边谈。谈起寨卜昌,老人如数家珍。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进入今天的焦作一带,逼近商王朝的国都。扎下营盘后,武王命人搭台祭祀卜问前程。披头散发的巫师跳起神秘的舞蹈,然后手捧龟壳,洒上水在火上灼烧,久之,龟背裂纹隐约为“昌”字。武王大喜,第二天挥军北进,六天后在牧野与商朝军队决战并获得决定性胜利。后来人们就把此地叫做“卜昌”,再后来村里修了寨子,又演化成“寨卜昌”。虽然老人带有浓厚的豫北口音,但他那渊博的知识、爽朗的个性深深感染着我们。

  寨卜昌村位于博爱县城东南五公里处,西为温博公路,南为沁河平原,北为郑晋公路。明清时代,寨卜昌村在朝做官的人很多,家世显赫。明末清初创建了王泰顺号生意,有店铺270多个,遍及全国各地,由于经营有方,嘉庆、道光年间生意达到高峰,创建了大规模的清代民居。建筑形式多为一进二宅院,西为正院,东为跨院,融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院内石刻、木刻、碑刻各有千秋,尤其是那独特的石刻对联和名人书法牌匾,吸引着四方游客。

  老人先带我们来到五号院。大门的对联有两副,主联镶嵌在大门两侧的墙壁上,次联嵌在大门木门两侧。这副主联是最高的一副石刻对联,高四百二十厘米,宽三十八点五厘米,厚三十二厘米。联文:

  门外拥珠旗,报国曾持三尺剑;
  庭前罗玉树,传家惟有五车书。

  珠旗,指珠饰之旗。元·王旭《拟刘裕讨桓玄檄》:“宝剑横乎秋霜,珠旗曳乎明月。”玉树,指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唐·李白《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联中的“拥珠旗、曾持三尺剑、罗玉树、惟有五车书”表现了王氏家族文治武功、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从联中可以想象到王氏家族当年的气派。

  次联镶嵌在大门的木门两侧:

  燕翼贻谋,缵承世泽;
  圭璋器重,黼黻皇猷。

  燕翼贻谋,出自《诗经·大雅》:“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皇猷,指帝王的谋略或教化。唐·岑参《送颜平原》诗:“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对联显示了王氏家族不忘皇恩浩荡,激励后代继承祖宗的家业效忠朝廷,显示了王氏家族的大家风范。

  第二副石刻对联在一号院大门前,主联高四百厘米,宽三十八点五厘米,厚三十二厘米,联文:

  麟史标八业,书香黼黻,缵缨荣禄第;
  龙门衍六经,教泽文章,礼乐圣贤家。

  麟史,指《春秋》。唐·张说《崔司业挽歌》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黼黻,指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借指爵禄。唐·钱起《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联中的“八业、六经、黼黻、文章、荣禄、圣贤”是对当时王氏家族显赫地位和官宦书香门第之家的写照。

  次联是:

  溯天宝辋川图,春荣大雅;
  垂永和兰亭序,冠冕儒宗。

  上联借唐天宝年间做辋川图的王维,下联借东晋书兰亭集序的王羲之,以此来借喻王氏家族的儒雅风范。此联措辞风雅,极有韵味。

  王其健老人告诉我们,据说这两副特大通体石刻对联为该村清末大财主王启英、王启俊兄弟建造。老人十分惋惜地说,只可惜对联上没有注明谁撰写,谁镌刻,这也成了一个谜。讲完对联,老人又给我们讲述了历代为保护这些古迹的往事。是啊,现存这九十三座四百零五间明清民居,那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一个个浑厚的石刻,哪一件不闪烁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哪一个不倾注着象王其健老人一样的保护者的心血。2000年9月,寨卜昌村明清故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博爱人正在为其跨入国家级保护行列孜孜不倦的努力。

  正是:

  诗礼共传家,赢得美名昭后世;
  古今齐护宝,珍藏遗迹慰先人。


 作者:晨曦生处 原载:百度空间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