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对联、祭文是极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既可以从中看到前人敬宗敬族的传统思想,亦可以见到旧时的人情风俗,是研究诸葛村的一份重要的资料。现在我们把它们的次序略加整理,必要处略加说明,并对这些资料内容作了简单介绍,待适当时机再作全面发表。 大公堂原本只保存清人诸葛枚的一首对联: 溯汉室以来,祀文庙、祀乡贤、祀名宦、祀忠孝义烈,不少传人,自有史书标姓氏; 手抄本抄录了23对,但都没有标明作者姓名。这些对联其内容少数有叙述诸葛氏渊源流派的,如上面一首及另外一首谱牒告成后写的: 谱牒告成功,由仍字分支,廿五世右穆左昭俱就序; 其他大都歌颂始祖孔明公的盛德大业,有的直接引用古人诗句,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高”等,都出于杜甫诗。 诸葛旧时,一年两祭,上半年在孔明诞辰农历四月十四日,下半年在孔明忌辰八月廿八日。如四月十三夜先行禀告诸葛亮神灵:“孟夏月朔,越十有三日,裔孙等,今以月元十四日,慕逢从祀文庙汉丞相武乡侯领盖州牧谥忠武侯公始祖考诞降吉期,谨备粢盛,敢昭告于始祖考,暨夫人黄氏之神位前曰:……爰展烟诚,先申庆祝,谨告。”然后于十四日正式祭祀。 丞相祠堂,原本没有一首对联保存下来,手抄本中共抄录了24对,其中除了亦有诸葛枚“溯汉室以来……”一对外,尚有诸葛涛、葛峻、诸葛熙、诸葛绶等人作品。如头门楹,联绶、峻同撰: 伏虎钟灵,喜北镇冠山; 诸葛涛撰写的头门内楹联说: 诫子一书,据修齐治平之理; 诸葛峻的寝室门联说: 遗像肃清高,至今凛凛有生气; 熙、绶同撰的寝室联说: 三顾出茅庐,自任以天下之重; 尚有寝室古对说: 读出师两表,大义贯古今,莫认宗功专在汉; 又有扁额多方,如: 丞相祠堂(头门扁)、名垂宇宙(头门内扁)、日月同光(武侯神龛扁)、翠柏常清、忠贯云霄等共9块。 丞相祠堂对联内容,主要也是反映两个方面:一是歌颂先祖孔明公,一是叙述诸葛氏渊源流派,如诸葛峻撰的: 派衍南阳,家声勿替; 诸葛绶撰的: 历宋元明,昭兹来许; 尚礼堂是季份富字辈第十四宗高公所修建。其中有对联11对,是要后代继承先祖功德,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如: 尚德为怀,绳其祖武; 尊祖宗遗训,克勤克俭; 野鸟鸣春,呼子弟深耕畎亩; 还有一对内容比较特别: 科第尚哉,必忠孝节康,自任几端,方谓敬宗尊祖; 旧时价值观念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这联中竟说虽贵,但能农工商贾各专一业,都是好儿女,其价值观念与一般不同,不看轻农民、工人、商人,所以诸葛家族人从事商业的人特别多,其中尤以中医药业为主,就是由于这种家族观念教育所转变缘故罢。 滋树堂系清代乾隆年间诸葛明魁所建,抚台熊学鹏亲笔题写扁名。厅后有西园,内有方园亭阁、游船、石桥、假山等,甚为精致,后毁于洪杨战火。而滋树堂也因年久失修,只剩下头三间,面目全非。抄本中有楹联五对,系诸葛若卿所撰。如: 滋德为怀,本文百世; 该联还是以读书科名为重要。
大慈大悲,诸众生度一切苦厄; 按观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唐时避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但称观音。亦称观自在菩萨。是佛教菩萨之一,与大势至菩萨共待阿弥陀如来。《法华经>>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苦难,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声音,皆得解脱。”故这是说“度一切苦厄”。又能现众多妙容,故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本为男身,后化为女像。抄本中有祭文。 又真武殿中对联说: 碧水湛华池,皓月光莹三尺剑; 按真武即玄武,本为北方七宿之名,故联中说“影闪七星旗”。七宿中虚、危二宿,形似龟蛇,故塑像像脚踏龟蛇。宋讳“玄”字,因改称真武。 又地藏殿对联说: □严宝相经千里; 按地藏,佛叫菩萨名.佛教传说,佛死后,地藏自誓,必须尽渡六道众生,方始成佛。因现身人天地狱之中,救众生苦难,世称地藏王菩萨。 其他延寿殿、土地堂、五谷神堂、子孙堂、三官堂等皆有对联。子孙堂以其不嫉妒,子孙众多,故称她为子孙娘娘。 位于诸葛村南面村口的关帝庙,抄本中也抄录了殿中的全部对联,如: 达权和吴,仗义征吴,尽瘁同是扶刘,轶伦超群,南阳自昔称知己; 按关羽死后,后主封为壮缪穆侯,宋徽宗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加封为武安王,明万历进封为帝,自是相沿有关帝之称。清顺治九年,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君,各地皆建庙。又有“伏魔”之称。手抄本称“无极大帝”,不知何时称,关王殿共三间两进,1958年由于修路被拆。 徐王庙又称杨塘庙,在诸葛村的东南缘,在通往前宅村的大路转角处,门前20米左侧有一株古樟,树围约8米余,为本庙的一个醒目标志,今尚存。庙中以徐王大帝为主佛,亦有子孙堂、土地堂等。解放后土改中,将庙分房屋分给农民,庙已无。 按徐王大帝即徐偃王,是西周时徐戍首领,据有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国。周穆王巡游天下时,诸侯共尊他为偃王,后来穆王命令楚国把它灭掉。在《苟子·非相》中,把他和周公、孔子等许多圣贤并列,而从秦汉以来,各地都建有他的庙,这些都说明古代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深。手抄本抄录了光绪八年十月十八日杨塘庙开光联句祭文,亦系诸葛枚所撰。联句如: 卅六国贽瞥来庭,彭城武源,伊昔万余家,愿依仁宇; 除上述对联外,还有《阁镇平安醮对联》。所谓平安醮,按诸葛村惯例,三年两头着,到了九月初,打醮做道场,俗称“三昼夜”,以祈求本村人丁清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规模宏大,光道士就有三十来人,地址设在大公堂。在村外空地上,搭有一座观音大士铺,内有三米高观音大士像一座,又有牛头马面等。如佛坛前对联说: 读五千言道德真经,七月先重阳,为大众齐心忏过; 大士铺前联说: 三日连宵酹至德; 至于祭文,尚有求雨祭文,送龙水祭文,重修《宗谱》完成祭文等,就不一一抄录,待以后再公布发表。 作者:陈建亮 诸葛坤亨 原载:古隆中新襄樊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