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则造屋,此乃农家一大嗜好。牟氏家族财大气粗。于是,将大量的钱财用于营建庄园上。牟氏庄国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至民国24年基本建成。庄园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硬山、坡顶、砖木石结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房屋480多间,耗白银达43万两之多。 俯视整个庄国,布局为三组六院,各组一至三院不等,均呈四合院结构,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气势恢弘,蔚为壮观。“日新堂”、“西忠来”“东忠来”并排三院南北纵贯。各院四至六进相间,皆以中门相贯,侧有甬道相通。主宅仪门居中,配以左右两厢。整个庄园四合院重重叠叠,井然有序,房舍疏密有致,鳞次栉比,浑然一体,做工精良,造型朴实,既呈现出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特色,又展示了牟氏家族的豪华。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刻是明末清初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 牟氏庄园极为注重门面装饰,借以显赫门第,张扬气派。六个大门当首推“西忠来”,其门楼高耸,甚为庄重。大门抱框高达5米,阔3米许,门扇高宽约2米由余,黑漆大门刻有“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大门两侧有一对珍贵的石鼓,鼓托为莲花状,与石鼓融为一体,石呈黑色,给人以凝重而深沉之感。报牟氏族谱介绍,门旁这对石鼓是主人于光绪34年间聘请4名精湛工匠历时三载雕琢而成。鼓面刻有“福禄寿禧”、“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姜太公钓鱼”等浮雕,虽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蚀,依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庄园内的石墙,所用石块均为人工精镩水磨,做工甚为精良。其墙面,则以六角形和方形石块拼凑成花卉图案,如同百花盛开,春意盎然。进得大门,迎步有一方石毯,中有石钱,四角镶嵌石蝠,进入者踏蝠踩钱,意为百福并臻延年益寿,可谓匠心独运。庄园甬道幽深,院落重重,森严恬静。庄园主体建筑都是二层楼阁,檩壮梁重,廊柱挺劲,方砖作笆,上铺柞炭,居其内有冬暖夏凉之效。所用青砖皆以豆汁浸泡,力求坚固耐久。屋脊饰有吉祥的龙头凤尾,脊边饰以避邪的屋沿六兽。尤其烟囱别具一格,一律建于山墙头突出的石条之上,状如小塔凌空,上雕狻猊守之。狻猊属龙九子之一,因酷爱烟火,故多雕于香炉盖上,有它在此,品茗饮食足可放心品用。庄园的建筑系土木结构,而建造这样的烟囱既安全且抽力又大,居其内则安然无恙。可以说,这是建筑者的一大发明。到庄园观光鉴赏的学者对此兴趣颇浓,评价甚高。天然彩石砌成的“虎皮墙”是一道宽2米长百余米的石墙,全是由大大小小的彩石砌成的,色彩斑斓、妙不可言。墙上由多块彩石组成的梅花、菊花、宝莲花,充分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看后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
到过牟氏庄园的中外游客,特别是建筑界的大师们,无不为其恢弘的气势、高雅的艺术和鲜明的建筑特色所倾倒。1984年,到牟氏庄园游览的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对庄园大加称道。他说,纵观牟氏庄园,古朴凝重,豪华气派,虽不如北京故宫的浩大情深,却也特色独具,气度不凡,堪称中国的小故宫。1988年1月13日,修葺一新的牟氏庄园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庄园全面对外开放。
据网络资料搜集整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