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以及统计数据表证的经济增速回落,中国迈过了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了中高速或者中速增长阶段,再过5至10年就会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这是经济增长的规律。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投入转变为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赚钱变得不再那么容易 1978年以来,赚钱是相对轻松的,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胆子大就行。拿到煤矿采矿权,挖出来就能变成富翁。只要拿到贷款,建个焦化厂、钢厂、水泥厂就能赚钱。只要敢买房产,轻松两三年翻一倍。从2005年到2013年,北京房价翻了10倍,3.3至5倍的杠杆,收益可想而知。 可是,2011年是一个拐点,自那之后,赚钱就不再那么容易,商品集体进入熊市。2014年以后,房价回落,投资房产也开始出现亏损。债市和股市接替成为资金的出口,但这仅是脉冲式的,周期不会太长。 为什么赚钱不那么容易了,国内视角看,主要是在老的经济结构下需求增长空间有限,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强;全球视角看,主要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不具备比较优势,环境成本面临着内部化的压力。 总量时代已过,结构主义必然兴起。 经济中出现的积极变化 说到积极变化,我们不得不提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和相应的伟大公司,马云的阿里巴巴,李彦宏的百度,刘强东的京东,任正非的华为,王传福的比亚迪。 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虽然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但是他们的企业在持续成长,并且我们的生活仿佛离开了他们就变得不那么方便,或者说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少了一种很重要的选择。 真不知道,如果没有百度,我们该怎么搜集信息。 强调一下华为,就说华为的手机,最近MATE7很火,我们一个部门9个人,有四部华为的手机,加上杨博的那部mate7,我们部门已经有半数人使用了华为手机。而在两年前,基本上还是清一色的苹果。为什么,因为部分人认为性价比高于苹果的6PLUS,消费者是理性的。虽然这仅仅是身边的一个个案,但也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 重要的是什么呢,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都是完全竞争的行业,没有自然垄断,也没有行政垄断,更没有牌照限制。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他们多在美国上市,管理层多有股权,他们的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国际化。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也是一个特色。 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在一个细分市场获得了比较优势,或者绝对优势。 或许,他们会面临毁灭性创新的问题,但是至少他们现在是成功的。 更广的视角 餐饮业 作为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就以北京为例,像宽板凳火锅、灵境胡同的80后主题火锅、手帕口街的花亭湖徽菜馆、中关村的欣叶小厨、人大西门的烤肉宛等等,生意都非常的好,每顿饭的人均支出几十元到几百万不等。但是,有些地方的门店却总是开了关,关了开,开了又关。之所以出现这种明显的分化,就是因为是否有特色,或者说是否在一个细分市场获取了竞争优势,是极为重要的。固定的客户来源是重要的。客户认同是基本,不用全北京人认同,只要有一类人认同即可。 汽车业 奥迪、宝马、奔驰自然有其领先的技术与广泛的客户基础,但是长城汽车推出的哈弗H系列SUV也卖的非常好,因为它满足了那些收入不高的对SUV有需求的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奇瑞的QQ系列在广大中小城市卖的很好,甚至远销中东众多国家,是因为满足了低收入阶层对方便性轿车的需求。诸如迈巴赫、宾利、劳斯莱斯等豪车则对应着富豪的用车需求,代表的是身份与社会地位。 手机游戏 最近的手机游戏非常火爆,公交车生活、地铁生活,大城市上班族每天有1至2个小时要在公交工具上度过,他们要打发这些时间,手机游戏提供了一种工具。还有拥有很多闲暇的学生与打工仔,他们也有沟通、交流、寻求阶段性满足感的需求,手机游戏提供了这样一种平台。 上述的这些行业,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如果一个产品不那么受欢迎,很容易就是被市场淘汰。总量过剩的情况下,结构主义就兴起了。 所谓结构主义,一个是新的需求的出现,一个是传统行业需求层次的提升,均是结构上的改变与发展。 百度和阿里巴巴到算不上是新的需求,而是传统需求层次的提升。百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阿里巴巴也是同样。他们都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平台。用新的形式或载体满足已有的需求类别。主要是以更低的成本(时间花费、资金支出)完成要做的事情。 金融业的特殊性 我们不去考察商业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重点看投研一体化这个平台的转变。1993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蓬勃发展,初期机构投资基本还是在公募基金、券商自营与保险资管。但是自从监管放松之后,我们发现行业发生了巨变。 我们熟知的一些行业大牛,也开始向徐翔、叶庆均、葛卫东一样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比如最近广受关注的邱国鹭、庄涛、俞岱曦等。 目前,在基金业协会注册的私募机构已经超过7000家。投资这个行业的结构出现了极为重大的变化。为什么呢。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投研这个业态只与人的投资能力与研究能力有关,不要别的其他什么。另外,还与券商行业的产品内分工有关,比如国信证券提供私募所需要的交易系统、资金托管结算、估值等一系列的服务。 这些大牛为什么奔私,主要是公募和券商自营、资管等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现在的私募都是分成,有些高达五五分,最低也是二八分。比如,债券投资,如果帮客户获利20亿元,那么最低的业绩报酬也有4亿元的收入,而在目前的公募体系下,至多也是千万收入。 人是投资最核心的经济要素。这要求有合理的制度与顶级的投研人才匹配。现在不是一个资金缺乏的时代,一个投资大牛募资,轻轻松松几个亿,有些高达数十亿。个人的品牌就能够招来大规模的资金。 时代已经在发生变化,投研这个细分业态将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远的将来,中国也会出现索罗斯这样的人物,这是时代决定的。 结构主义兴起的理论根基 总量时代逐渐落幕,结构主义时代兴起。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次来看,结构主义之所以能够兴起,并且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流,主要是因为经济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供给端 要素的多样性,并且要素可以被合理的定价。之前,只有土地、矿产资源、国外的技术是具有较大价值的,而人是较为不重要的因素。教育的落后,导致劳动力的同质性很高,异质性极低。现如今,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需求端 中国居民之前物资很匮乏,温饱都成问题,何谈其他需求。现在不同了,至少有一大部分已经富起来了,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还有一小部分人的巨大财富需要保值增值(这就是近些年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需求的层次与种类越来越多。 供需的匹配 供给端要素的分化,需求的分化,包括层次性与多样性,会不断的磨合与匹配。同一个收入水平的居民需求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需求结构也显著不同。 总量主义更注重人的低层次需求,主要靠自然资源的投入。结构主义更注重人的高层次与多样性需求,主要靠人的创造性,或言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人更加重要了,人的异质性代替同质性成为社会发展的根基。 再简单议私募基金 为什么最近几年产生如此之大的财富管理的需求,主要还是简单挣钱的模式不能以更简单的模式复制了。 很大一部分人,该有的基础性的东西都有了,那么再让消费者花钱买东西,这个东西必然要是好的,要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比如华为的mate7就是满足了消费者高性价比的要求。苹果6技术上虽优于mate7,但是价格高了一倍。 如前所述,总量过剩背景下投资难以轻松赚钱,那么已经富起来的居民就有保值增值的需求,防止前期积累的财富贬值。这是私募基金能够登上历史舞台的关键基础。 为什么要干私募,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恒产者有恒心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两本书中论述人的自私与同情心的两面性。福利主义经济学强调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也是基于此展开的。 华为之所以能够生产出海思芯片与mate7,这与他们的员工持股计划是有一定关系的。百度、阿里巴巴、奇虎360、比亚迪等公司之所以能够持久的创新,更多制定长达数年数十年的战略规划,并持久执行之,也还是基于此。 私募基金也是一样的,之所以私募基金能够先行一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扩张与发展,也取决于私募基金的核心投研团队就那么几个人,除了人,别的什么都不太需要了。有了人,就能募到钱,用钱就可以投资,获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重要的是,干好了,那的确是自己的能力高,能够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即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 追求财富与社会地位是正常人的再也正常不过的需求。只不过,有恒产者能够更能持久地激励自己一路奋进。 未来经济演变 这个东西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历史阶段是不能够跨越的,制度的形式可以跨越,经济基础不能。 企业形态小富即安,小而美,将大量出现。比如,就生产一类产品,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北京已经出现,尚都SOHO的原麦山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供给的多层次与多样性,与需求的多层次与多样性良好匹配,就形成种类繁多的供需结合体,就是本文的主体——结构主义的深化与广化。 投资思路之转变 总量经济过剩,什么都买,买了就赚钱的模式不复存在了。 挖掘需求,寻求供给,然后投资,将是一个可取的投资思路。 拿实体而言,举一个例子,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必然对航空和航海大力投入,需要高质量的战略轰炸机、歼击机、航空母舰,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生产这些大器物的一个小零部件,当然是世界级领先水平的质量,我们就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比如,我们专注于生产一种螺丝钉。 拿股权投资而言,要通过风险投资、新三板投资等多种方式投资于有可能成为优秀公司的股权。比如当年投资微软、百度、阿里巴巴的那些投资人,都已经是非常富有了。对行业的精深理解是极为重要的。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人才的什么最重要,人才的视野、眼光与创新能力最重要。 结构性的成长将是未来投资的核心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