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電腦的興衰

 随园 2015-09-28

無意在民族主義這議題打轉,不過我小時候的教育中,不時被灌輸「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一類的標語,而置身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也看到這樣的事實。儘管很早 (相對於同儕) 就接觸電腦,不過並沒有相當投入,只是斷斷續續的練習 Programming 或者玩著 debug.exe (或許您猜得出來,這對於撰寫 virus 很重要,不過往事不堪回首,過去作過的謬誤就不提了),中學結束前,放棄自己期望的醫學院志願,改填寫資訊工程作為選擇,有部份程度來說,(一九) 八零年代的那些故事,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儘管這個時代已經改觀許多了。所以我願意在台北打零工度日、不時三餐匱乏之餘,作此紀錄,充當踏入 IT 產業這條路的啟蒙故事。

接觸個人電腦十餘年的今天,回想起自己用過的第一台的 PC,是在國小三年級時,家父為了追蹤股價與工程應用,透過中國鋼鐵與造船公司的關係,購買了一台當時相當新潮的 IBM-PC 80386-SX 33MHz,如果沒記錯,這台「全鎮唯一的 386 電腦」的名號,連續蟬聯好多年。稍後陸續接觸了 m86k、Alpha、Sparc,以及 HP-UX 等機器,後來因為工作,更是接觸許多廣泛的通用架構,比如 ARM 與 MIPS,不過我一直忘不了從小就耳聞的「王安電腦」,有時候會在報紙上看到其性能與商務應用的表現,當然,我也知道,那的確是「中國人的驕傲」。

王安電腦的發跡與沒落,可在許多刊物與商業分析看到,是非常著名的案例。

王安博士 (Dr. Wang An) 憑一己之力成立王安實驗室 (Wang Laboratories) 與王安電腦,在八零年代崛起,長期是公司的獨大股東,並領導企業在全球建立當時最成功的文字處理機公司。數據顯示,王安博士仙逝前,屢次名列世界前十名首富。1984 年,王安公司已創下 21 億美元的營業額的紀錄,據當時的預測指出,王安電腦可望於 1990 年達至50 億美元的營業額。然而,到 1987 年時,該企業卻有走下坡的現象。1989 年,王安去世前後,業務一蹶不振,光輝不再,若干年後,王安電腦就變成了旅美華人的一段偉大歷史。這十餘年的光景,是媒體工作者或者專家分析的焦點,歷史見證了王安電腦的創始、開拓、稱霸乃至衰落,過去王安電腦就是辦公室電腦的第一品牌,王安電腦公司享譽全球,王安也成了廣大華人的驕傲,但曾幾何時,「王安電腦」這個大名已經淡出我們的記憶。對多數人來說,電腦就是 PC,更明確來說,個人可掌握的電腦,不僅可運作商務計算、通訊,或科學運算,還能執行各式各樣的軟體,絢麗的遊戲或聲光特效更是比比皆是。王安電腦沒及時跟上改變的腳步,它還在銷售特殊功能的專屬電腦,一如過去崛起的途徑,但 PC 上的軟體卻與王安電腦硬體上的軟體徹底不相容,數量更是難以比較,然而在「美麗的錯誤」背後,王安電腦所孕育的技術與影響力,是相當巨大的。

在 1992 年王安電腦宣佈破產後,Wang Laboratories 仍有發展,例如日前喧騰一時的 [
Java 侵犯到柯達的專利?!] 訴訟案,Kodak 握有的專利正是來自併購改組於 Wang Laboratories 的 Wang Software 而來的。牛津管理評論的 [美國王安電腦公司創始人王安] 一文簡述了王安生平:

1920 年 2 月 7 日生於上海,16 歲時考入上海交通大學。1945 年作為中國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被派往美國深造,1945 年秋他進入哈佛大學學習。1948 年獲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1951 年他出售自己發明的記憶磁芯的專利權,用所得的 50 萬美元在波士頓創辦了王安實驗室。1955 年,正式成立了王安計算機公司。1964 年推出桌面電腦,1967 年王安公司股票上市,1976 年,王安推出新型的電子文字處理機。1984 年是王安走向頂峰的一年,年收 21 億美元,其中利潤 2.1 億美元。

1986 年王安 36 歲的長子王列擔任公司總裁並負責公司的日常業務。1989 年王安公司因無力支付 2.09 億美元的欠款宣布「債務重組」,這年公司損失 4.24 億美元。王安這年撤銷了長子王列總裁的職務,由米勒擔負其職務。1990 年 3 月 24 日,王安死於癌症,米勒擔任董事長。這年公司損失 7.16 億美元。1991 年,IBM 和王安公司宣布聯合。在這種聯合下,王安公司可以銷售 IBM 電腦並提供相應的軟件。1992 年 8 月 18 日,王安公司宣布破產。

王安的遠見卓識曾使他獲得非凡的成就和榮譽,王安公司雇員最多時達 3 萬餘人,年營業額達 30 億美元,1986 年曾被列為美國第五大富豪,1989 年入選「美國發明家殿堂」,與愛迪生等大發明家齊名,曾被授與「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然而,其濃厚保守的家族觀念,落後於時代的內部管理機制,對 PC 和計算機網絡發展前景的錯誤預測,最終導致這位計算機界的巨人和王安電腦公司的悲劇。
至於王安電腦宣佈破產後,又是如何呢?王安電腦在 1991 年面臨破產前,Joe Tucci 接任 CEO,以一系列的策略,調整定位,逐漸轉虧為盈,為此,Joe Tucci 把王安公司絕大部分的老業務部門出售,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在 1994 年,將整個軟體部門 (也就是 Wang Software) 整個出售給 Kodak,當然也伴隨前述提到的 patents。從1995年到1999年,王安電腦連續併購了十家公司,包含 Olivetti 公司,此舉讓王安電腦轉型為資訊通訊技術產業 (ICT),公司也因此改稱「王安全球」。一連串的行動,拯救了王安公司。到 1998 年末,王安電腦公司擁有二萬多名雇員,在四十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年收入超過35億美元,其股票市值也翻了三番。1999 年 7 月,王安公司被荷蘭著名的IT 服務企業 Getronics NV 公司收購。

寫到這裡,令我動容的是不是八零到九零年代的那段歷史,而是 1951 年王安博士創立 Wang Laboratories,到 1972 年王安電腦成功的研製出半導體為基礎的文字處理器,這是比較接近當今運算架構與設計的系統,這段時期的報導不多,但可以想見的是,是多麼艱辛。1956 年,Wang Laboratories 將「磁蕊存貯器」的專利權賣給 IBM,獲利 40 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些收入全部投入研究工作。儘管我只是個工讀生,但作為一個軟體開發人員,有時必須跟硬體工程師協同工作,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硬體設計有許多 EDA Tools 的協助,大大的減輕工作負擔,但還是相當難以控制時程,更要長期投入,我實在難以想像王安博士以及 Wang Laboratories 當時的雇員是如何接連開發出這些創新的發明與產品。我對硬體的認知,事實上只有在大學所修過的「數位電子邏輯」與「微處理器」兩門課程,翻閱教科書上許多定理、準則,以及邏輯設計時,不得不對這些遠在五零、六零,以及七零年代就已經奠定現在看到的電子工業基礎的理論以及背後的開創者,投以高度的敬意。我念的書不多,也鮮少去大學課堂上課,不過如果要我列出大學時代影響甚大的課程,這兩堂硬體絕對是相當重要的,到今日,隱約還會喚起對 J-K 正反器、DTL 電路、Logic gates,以及其他基本電路元件的記憶。

在工作之餘,我用了一些時間投入 Free / Open Source Software 的發展,其中「中文資訊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雖然我的貢獻是微不足道,但是這過程中,讓我的視野開闊許多。記得第一次閱讀這方面的資料,是在國小五年級閱讀趙榮耀博士編著的「電子計算機概論」一書 (或許書名有出入),書中即多次提到王安電腦公司以及其中文化電腦,記憶猶新的是,提到中文鍵盤種類時,有張照片顯示了大型鍵盤的畫面,也就是將數千中文字排列於一個鍵盤,每一鍵上有數個中文字,利用字鍵與選擇鍵檢出所需中文字,仔細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設計。而王安電腦很早就設計出類似我們現在所用的小型鍵盤,透過特定的編碼就能迅速操作,更在中文編碼的思維,提出 3 bytes encoding 的設計,以解決跨國資訊交流即將面臨的問題,而當時國內許多廠商還在 Big5 打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