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汉书卷六十五 章帝八王传...

 跃鹰 2015-09-28
  孝章皇帝八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庆,梁贵人生和帝,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寿,河闲

  孝王开,四王不载母氏。

  千乘贞王伉,建初四年封。和帝即位,以伉长兄,甚见尊礼。立十五年薨。

  子宠嗣,一名伏胡。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立二十八年薨,是为夷王。父子薨于

  京师,皆葬洛阳。

  子鸿嗣。安帝崩,始就国。鸿生质帝,质帝立,梁太后下诏,以乐安国土卑湿,租

  委鲜薄,改[封]鸿*(封)*勃海王。[一]立二十六年薨,是为孝王。

  注[一]委谓委输也。

  无子,太后立桓帝弟蠡吾侯悝为勃海王,奉鸿*(嗣)**[祀]*。[一]延熹八年,悝谋

  为不道,有司请废之。帝不忍,乃贬为廮陶王,食一县。

  注[一]悝,蠡吾侯翼子,河闲王开孙也。

  悝后因中常侍王甫求复国,许谢钱五千万。帝临崩,遗诏复为勃海王。悝知非甫功,

  不肯还谢钱。甫怒,阴求其过。初,迎立灵帝,道路流言悝恨不得立,欲钞征书。而中

  常侍郑飒、[一]中黄门董腾并任侠通剽轻,数与悝交通。[二]

  王甫司察,以为有奸,密告司隶校尉段颎。熹平元年,遂收飒送北寺狱。[三]

  使尚书令廉忠诬奏飒等谋迎立悝,大逆不道。遂诏冀州刺史收悝考实,又遣大鸿胪

  持节与宗正、廷尉之勃海,迫责悝。悝自杀。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

  皆死狱中。傅、相以下,以辅导王不忠,悉伏诛。悝立二十五年国除。觽庶莫不怜之。

  注[一]音立。

  注[二]剽,疾也。

  注[三]北寺,狱名,属黄门署。前书音义曰即若卢狱也。

  平春悼王全,[一]以建初四年封。其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

  注[一]续汉志平春,县,属江夏郡也。

  清河孝王庆,母宋贵人。贵人,宋昌八世孙,扶风平陵人也。[一]父杨,以恭孝称

  于乡闾,不应州郡之命。杨姑即明德马后之外祖母也。马后闻杨二女皆有才色,迎而训

  之。永平末,选入太子宫,甚有宠。肃宗即位,并为贵人。建初三年,大贵人生庆,明

  年立为皇太子,征杨为议郎,曪赐甚渥。贵人长于人事,供奉长乐宫,身埶馈馔,太后

  怜之。太后崩后,窦皇后宠盛,以贵人姊妹并幸,庆为太子,心内恶之。与母比阳主谋

  陷宋氏。[二]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三]后于掖庭门邀遮得贵人书,

  云“病思生菟,令家求之”,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日夜毁谮,贵人

  母子遂渐见疏。

  注[一]昌,文帝时为中尉,以代邸功封壮武侯。

  注[二]比阳主,东海王强女。

  注[三]侦,候也,音丑政反。广雅曰:“侦,问也。”

  庆出居承禄观,数月,窦后讽掖庭令诬奏前事,请加验实。七年,帝遂废太子庆而

  立皇太子□。□,梁贵人子也。乃下诏曰:“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

  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大义灭亲,况降退乎!

  [一]今废庆为清河王。皇子□保育皇后,承训怀囏,导达善性,将成其器。盖庶子

  慈母,尚有终身之恩,[二]岂若嫡后事正义明哉!今以□为皇太子。”遂出贵人姊妹置

  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皆承讽旨傅致其事,[三]乃载送暴室。二贵人同时饮药自

  杀。[四]帝犹伤之,□掖庭令葬于樊濯聚。[五]于是免杨归本郡。郡县因事复捕系之,

  杨友人前怀令山阳张峻、左冯翊沛国刘均等奔走解释,得以免罪。杨失志憔悴,卒于家。

  庆时虽幼,而知避嫌畏祸,言不敢及宋氏,帝更怜之,□皇后令衣服与太子齐等。太子

  特亲爱庆,入则共室,出则同舆。及太子即位,是为和帝,待庆尤渥,诸王莫得为比,

  常共议私事。

  注[一]左传,韂石碏杀其子厚,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预焉。大义灭

  亲,其是之谓乎!”

  注[二]仪礼丧服曰:“慈母如母。”谓妾子之无母,父命妾养之。故曰慈母,如母

  者,贵父之命也。

  注[三]傅读曰附。

  注[四]续汉志曰“暴室,署名,主中妇人疾病”也。

  注[五]在洛阳城北也。

  后庆以长,别居丙舍。永元四年,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讲于白虎观,庆得入省宿止。

  帝将诛窦氏,欲得外戚传,[一]惧左右不敢使,乃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

  又令庆传语中常侍郑觽求索故事。[二]及大将军窦宪诛,庆出居邸,赐奴婢三百人,

  舆马、钱帛、帷帐、珍宝、玩好充仞其第,又赐中傅以下至左右钱帛各有差。[三]

  注[一]前书外戚传也。

  注[二]谓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故事。

  注[三]前书音义曰:“中傅,宦者也。”

  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庆小心恭孝,自以废

  黜,尤畏事慎法。每朝谒陵庙,常夜分严装,衣冠待明;[一]约□官属,不得与诸王车

  骑竞驱。常以贵人葬礼有阙,每窃感恨,至四节伏腊,辄祭于私室。窦氏诛后,始使乳

  母于城北遥祠。及窦太后崩,庆求上頉致哀,帝许之,诏太官四时给祭具。庆垂涕曰:

  “生虽不获供养,终得奉祭祀,私愿足矣。”欲求作祠堂,恐有自同恭怀梁后之嫌,遂

  不敢言。[二]常泣向左右,以为没齿之恨。[三]后上言外祖母王年老,遭忧病,下土无

  医药,愿乞诣洛阳疗疾。于是诏宋氏悉归京师,除庆舅衍、俊、盖、暹等皆为郎。

  注[一]分,半也。

  注[二]恭怀梁后,和帝母梁贵人。

  注[三]没,终;齿,年也。

  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侯就国。诏曰:“甲子之异,责由一人。诸王

  幼稚,早离顾复,弱冠相育,[一]常有蓼莪、凯风之哀。[二]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

  复须留。”[三]至冬,从祠章陵,诏假诸王羽林骑各四十人。后中傅韂欣私为臧盗千余

  万,诏使案理之,并责庆不举之状,庆曰:“欣以师傅之尊,选自圣朝,臣愚唯知言从

  事听,不甚有所悫察。”帝嘉其对,悉以欣臧财赐庆。

  及帝崩,庆号泣前殿,呕血数升,因以发病。

  注[一]诗小雅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注[二]诗小雅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国风曰;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注[三]选懦,仁弱慈恋不决之意也。懦音仁兖反。东观记“须留”作“宿留”。

  明年,诸王就国,邓太后特听清河王置中尉、内史,赐什物皆取乘舆上御,以宋衍

  等并为清河中大夫。[一]庆到国,下令:“寡人生于深宫,长于朝廷,[二]

  仰恃明主,垂拱受成。[三]既以薄佑,早离顾复,属遭大忧,[四]悲怀感伤。

  蒙恩大国,职惟藩辅,新去京师,忧心茕茕,夙夜屏营,未知所立。[五]盖闻智不

  独理,必须明贤。今官属并居爵任,失得是均,庶望上遵策戒,下免悔咎。

  其悫督非枉,明察典禁,无令孤获怠慢之罪焉。”

  注[一]续汉*(书)**[志]*曰:“中大夫,秩六百石,无员,掌奉王使至京师。”

  注[二]鲁哀公与孔子言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事见孙卿子也。

  注[三]垂拱言无为也。尚书曰:“垂拱仰成。”

  注[四]属,近。

  注[五]茕茕,孤特也。屏营,仿偟也。

  邓太后以殇帝襁抱,远虑不虞,[一]留庆长子佑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至秋,帝崩,

  立佑为嗣,是为安帝。太后使中黄门送耿姬归国。

  注[一]襁以缯帛为之,即今之小儿绷也。绷音必衡反。

  帝所生母左姬,字小娥,小娥姊字大娥,犍为人也。初,伯父圣坐妖言伏诛,家属

  没官,二娥数岁入掖庭,及长,并有才色。小娥善史书,喜辞赋。和帝赐诸王宫人,因

  入清河第。庆初闻其美,赏傅母以求之。及后幸爱极盛,姬妾莫比。姊妹皆卒,葬于京

  师。

  庆立凡二十五年,乃归国。其年病笃,谓宋衍等曰:“清河埤薄,[一]欲乞骸骨于

  贵人頉傍下棺而已。朝廷大恩,犹当应有祠室,庶母子并食,魂灵有所依庇,死复何

  恨?”乃上书太后曰:“臣国土下湿,愿乞骸骨,下从贵人于樊濯,虽殁且不朽矣。及

  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命在呼吸,愿蒙哀怜。”遂薨,年二十九。遣司空持节与

  宗正奉吊祭;又使长乐谒者仆射、中谒者二人副护丧事;赐龙旗九旒,虎贲百人,仪比

  东海恭王。[二]

  太后使掖庭丞送左姬丧,与王合葬广丘。

  注[一]埤音婢。

  注[二]旗有九旒,天子制也。恭王强葬,赠以殊礼,升龙、旄头、鸾辂、龙旗,虎

  贲百人。

  子愍王虎威嗣。永初元年,太后封宋衍为盛乡侯,分清河为二国,封庆少子常保为

  广川王,子女十一人皆为乡公主,食邑奉。明年,常保薨,无子,国除。

  虎威立三年薨,亦无子。邓太后复立乐安王宠子延平为清河王,是为恭王。[一]

  注[一]宠即千乘王伉之子。

  太后崩,有司上言:“清河孝王至德淳懿,载育明圣,承天奉祚,为郊庙主。汉兴,

  高皇帝尊父为太上皇,宣帝号父为皇考,[一]序昭穆,置园邑。*(太)**[大]*宗之义,

  旧章不忘。[二]宜上尊号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孝德皇母宋贵人追谥曰敬隐

  后。”乃告祠高庙,使司徒持节与大鸿胪奉策书玺绶*[之]*清河,追上尊号;又遣中常

  侍奉太牢祠典,护礼仪侍中刘珍等及宗室列侯皆往会事。尊陵曰甘陵,庙曰昭庙,置令、

  丞,设兵车周韂,比章陵。[三]复以广川益清河国。尊耿姬为甘陵大贵人。又封女弟侍

  男为涅阳长公主,别得为舞阴长公主,久长为濮阳长公主,直得为平氏长公主。余七主

  并早卒,故不及进爵。

  追赠敬隐后女弟小贵人印绶,追封谥宋杨为当阳穆侯。[四]杨四子皆为列侯,食邑

  各五千户。

  宋氏为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吏十余人。孝德后异母弟次及达生二人,诸

  子九人,皆为清河国郎中。耿贵人者,牟平侯舒之孙也。贵人兄宝,袭封牟平侯。帝以

  宝嫡舅,宠遇甚渥,位至大将军,事已见耿舒传。

  注[一]宣帝父讳进,武帝时号史皇孙,坐戾太子事遇害。帝即位,追尊皇考,立庙。

  注[二]*(太)**[大]*宗谓继嗣也。左传季桓子曰“旧章不可忘”也。

  注[三]皇考南顿君陵。

  注[四]当阳,今荆州也。

  *[延平]*立三十五年薨,子蒜嗣。飻帝崩,征蒜诣京师,将议为嗣。会大将军梁冀

  与梁太后立质帝,罢归国。

  蒜为人严重,动止有度,朝臣太尉李固等莫不归心焉。初,中常侍曹腾谒蒜,蒜不

  为礼,宦者由此恶之。及帝崩,公卿皆正议立蒜,而曹腾说梁冀不听,遂立桓帝。语在

  李固传。蒜由此得罪。

  建和元年,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交通,讹言清河王当统天子,欲共立蒜。

  事发觉,文等遂劫清河相谢暠,将至王宫司马门,[一]曰:“当立王为天子,暠为

  公。”暠不听,骂之,文因刺杀暠。于是捕文、鲔诛之。有司因劾奏蒜,坐贬爵为尉氏

  侯,徙桂阳,自杀。立三年,国绝。

  注[一]帝纪“谢”作“射”,盖纪传不同。

  梁冀恶清河名,明年,乃改为甘陵。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经侯理为甘陵王,[一]

  奉孝德皇祀,是为威王。

  注[一]安平王德,河闲王开子。

  理立二十五年薨,子贞王定嗣。

  定立四年薨,子献王忠嗣。黄巾贼起,忠为国人所执,既而释之。灵帝以亲亲故,

  诏复忠国。忠立十三年薨,嗣子为黄巾所害,建安十一年,以无后,国除。

  济北惠王寿,母申贵人,颍川人也,世吏二千石。贵人年十三,入掖庭。寿以永元

  二年封,分太山郡为国。和帝遵肃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师,恩宠笃密。有司请遣诸王归

  藩,不忍许之,及帝崩,乃就国。永初元年,邓太后封寿舅申转为新亭侯。寿立三十一

  年薨。自永初已后,戎狄叛乱,国用不足,始封王薨,减赙钱为千万,布万匹;嗣王薨,

  五百万,布五千匹。时唯寿最尊亲,特赙钱三千万,布三万匹。

  子节王登嗣。永宁元年,封登弟五人为乡侯,皆别食太山邑。

  登立十五年薨,子哀王多嗣。

  多立三年薨,无子。永和四年,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是为厘王。[一]

  注[一]厘音僖也。

  安国立*(十)**[七]*年薨,子孝王次嗣。本初元年,封次弟猛为亭侯。次九岁丧父,

  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曰:“济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恸,焦毁

  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谅闇已来二十八月,自诸国有忧,

  未之闻也,朝廷甚嘉焉。书不云乎:‘用德章厥善。’[一]

  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二]今增次封五千户,广其土宇,以慰孝子恻隐

  之劳。”

  注[一]尚书盘庚之辞也。言以道德明之,使竞为善也。

  注[二]诗大雅也。匮,竭也。类,善也。永,长也。言孝子之行,无有匮竭,长赐

  与汝之族类,教道天下。

  次立*[十]*七年薨,子鸾嗣。鸾薨,子政嗣。政薨,无子,建安十一年,国除。

  河闲孝王开,以永元二年封,分乐成、勃海、涿郡为国。延平元年就国。开奉遵法

  度,吏人敬之。永宁元年,邓太后封开子翼为平原王,奉怀王胜祀;[一]

  子德为安平王,奉乐成王党祀。[二]

  注[一]胜,和帝子。

  注[二]党,明帝子也。

  开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政毝佷,不奉法宪。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有强能

  称,故擢为河闲相。景到国谒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赞拜,景峙不为礼。[一]

  问王所在,虎贲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别!

  今相谒王,岂谒无礼者邪!”王臱而更服,景然后拜。出住宫门外,请王傅责之曰:

  “前发京师,陛下见受诏,以王不恭,使检督。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因奏

  治罪。诏书让政而诘责傅。景因捕诸奸人上案其罪,[二]杀戮尤恶者数十人,出冤狱百

  余人。政遂为改节,悔过自修。阳嘉元年,封政弟十三人皆为亭侯。

  注[一]峙,立也。

  注[二]上,奏上也,音市丈反。

  政立十年薨,子贞王建嗣。建立十年薨,子安王利嗣。利立二十八年薨,子陔嗣。

  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闲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

  怀王后焉。[一]留在京师。岁余,太后崩。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谮邓骘兄弟及

  翼,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窥觎神器,怀大逆心。[二]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闲。翼

  于是谢宾客,闭门自处。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顺帝从之。

  注[一]平原王得无子,故立之也。

  注[二]神器喻帝位也。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是为桓帝。梁太后诏追尊河闲孝王为孝穆皇,

  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

  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建和二年,更封帝*(兄)**[弟]*都

  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之良乡、故

  安,河闲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硕嗜酒,多过失,帝令马贵人领王家事。建安十一年,

  国除。

  解渎亭侯淑,以河闲孝王子封。淑卒,子*(长)**[苌]*嗣。*(长)**[苌]*卒,子宏

  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建宁元年,窦太后诏追尊皇祖淑为孝元皇,夫人夏

  氏曰孝元后,陵曰敦陵,庙曰靖庙;皇考长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陵曰慎陵,

  庙曰奂庙。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之河闲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常以岁时遣中常

  侍持节之河闲奉祠。

  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闲安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

  康薨,子赟嗣,建安十二年,为黄巾贼所害。子开嗣,立十三年,魏受禅,以为崇

  德侯。

  城阳怀王淑,以永元二年分济阴为国。立五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还并济

  阴。

  广宗殇王万岁,以永元五年封,分钜鹿为国。其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还

  并钜鹿。

  平原怀王胜,和帝长子也。不载母氏。少有痼疾,延平元年封。立八年薨,葬于京

  师。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宠子得为平原王,奉胜后,是为哀王。

  得立六年薨,无子,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闲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安帝废

  之,国除。

  论曰:传称吴子夷昧,甚德而度,有吴国者,必其子孙。[一]章帝长者,事从敦厚,

  继祀汉室,咸其苗裔,古人之言信哉!

  注[一]夷昧,吴君之名。左传屈狐庸谓赵文子曰:“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乎?

  甚德而度,德不失人,度不失事,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也。”杜预注云:“嗣

  君谓夷昧也。”

  赞曰:章祚不已,本枝流祉。质惟伉孙,安亦庆子。河闲多福,桓、灵承祀。

  济北无骄,皇恩宠饶。平原抱痼,三王薨朝。[一]振振子孙,或秀或苗。[二]

  注[一]平春王全、广宗王万岁、城阳王淑并薨于京师也。

  注[二]振振,仁厚貌也,音之人反。诗国风曰:“宜尔子孙振振兮。”论语曰: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苗谓早夭,秀谓成长也。

  校勘记

  一七九七页二行章帝八王传第四十五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八王中平原王胜既为和

  帝子,应称“章和八王”,如前书“宣元六王”之例,“帝”盖误字。

  一七九七页九行改*[封]*鸿*(封)*勃海王校补谓案文“鸿封”当作“封鸿”。今据

  改。

  一七九八页一行奉鸿*(嗣)**[祀]*据汲本、殿本改。

  一七九九页五行太贵人生庆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续汉书云“小贵人”。

  一八0一页六行中傅宦者也按:汲本“宦者”作“官名”。

  一八0二页一二行庆到国下令按:刊误谓“令”下少一“曰”字。

  一八0二页一三行既以薄佑按:“佑”当作“祜”,汲本正作“祜”。然范书“祜”

  字皆作“佑”,或别有所讳,参阅安帝纪校记。

  一八0三页一行续汉*(书)**[志]*曰按:“书”当作“志”,各本皆失正,今改。

  一八0三页六行留庆长子佑集解引惠栋说,谓按说文当作“祜”。今按:范书“祜”

  皆作“佑”,参阅安帝纪校记。

  一八0四页一0行*(太)**[大]*宗之义按: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太”改“大”,

  是。今据改。注同。

  一八0四页一一行使司徒持节与大鸿胪奉策书玺绶*[之]*清河校补谓案文“清河”

  上少一“之”字。今据补。

  一八0五页四行事已见耿舒传“已”原作“以”,径据汲本、殿本改。按:已以通。

  一八0五页九行*[延平]*立三十五年薨据刊误补。

  一八0五页一四行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交通按:集解引洪颐餦说,谓李固传

  “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甘陵、魏郡皆与清河近,此作“南郡”,

  误。又“刘鲔”朱穆传作“严鲔”。

  一八0六页一行坐贬爵为尉氏侯徙桂阳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天文志“徙为犍为都

  乡侯,薨,国绝”。

  一八0七页四行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战乡”疑作“阐

  乡”。又引钱大昕说,谓和帝纪封故济北王寿子安为济北王,无“国”字。

  一八0七页六行安国立*(十)**[七]*年薨张□谓案文“十”当为“七”。质帝纪永

  嘉元年四月,济北王安薨,距永和四年止七年耳。今据改。

  一八0七页一三行次立*[十]*七年薨张森楷校勘记谓次以本初元年嗣,若立七年,

  当薨于元嘉二年,而本纪于延熹五年乃有次薨之文,则相距十七年矣,“七”上明夺

  “十”字。今据补。

  一八0八页二行永宁元年至奉乐成王党祀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安帝纪是年与平

  原王同封者,乃济北王寿之子乐成王苌也。其明年为建光元年,邓太后崩,乐成王苌亦

  以罪废。又明年为延光元年,始改乐成国为安平,封河闲王开子得为王,得与德本一人

  也。此传盖有脱文,不可考矣。

  一八0八页八行王不服按:刊误谓“服”上少一“王”字。

  一九0九页四行中大夫赵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蒋果云“中大夫”疑当作“中大

  人”。又殿本考证谓“王”字疑当作“玉”,邓太后纪有宫人赵玉。

  一八0九页一0行更封帝*(兄)**[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按:“兄”当依桓帝纪作

  “弟”。桓帝纪校补引侯康说,谓东观记称桓帝为蠡吾侯长子,则帝不得有兄也。今据

  改。

  一八0九页一三行子*(长)**[苌]*嗣刊误谓案纪“长”作“苌”,他书亦然,明此

  误。今据改。

  一八一0页二行康为济南王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光武子有济南安王康,此济

  南王亦名康,先后同国同名,亦可疑也。御览引续汉书,此济南王名庾。

  一八一0页三行子开嗣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开为孝王六世孙,不应与始封之祖同

  讳,有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