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歹字

 黄毅弘 2015-09-28
歹【歹歺】(dǎi

  “歹”,甲骨文作“歺”(è)。象形字。“歹”的甲骨文像有裂缝的残骨。《说文·歺部》:“列骨之残也。”被割裂且有残缺的骨头为“歹”,本义为残骨。骨头通常是动物用来支撑生命的,骨头断折且有裂缝,是动物有病或死亡的信号。“歹”引申为坏,与“好”相对。“歹”作为汉字部首,多与死或不吉祥的事物有关。“歹”上的“一”为夜幕降临,“夕”为黄昏、傍晚,其时光线昏暗:歹徒大都喜欢夜间作案或暗地做事。“一”又寓意有所遮挡;“夕”在“一”下,表示歹人做事是阴暗的勾当,见不得阳光,并为他人所不齿。另外,“夕”上有“一”为“歹”,还可会意夕阳下山,地平线(一)上没有太阳,即没日,即末日,由此来寓意歹徒的歹毒行为会造成自己和他人末日的降临。

  《西游记》中八戒曾将人家准备的“馒头、卷儿、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笼了两袖”带走,此处的“歹”即指坏的。但这毕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作为,歹徒、歹人通常是指那些心存歹意,行为残忍之人。歹人有歹心又起了歹意,后果便可想而知。俗话说的“见财歹变”,意思就是人往往是因为钱财而干坏事。如《水浒传》中撮合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王婆子,就是因为财迷心窍丧了小命。而“为非作歹”则是干尽种种坏事,语出《柳毅传书》:“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一个人能够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或者是因为权倾一时,或是名重当世,或者是富甲一方,或者是后台强硬。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中,虽有忠良,但更多的则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历朝历代,宦官擅权常被作为朝政不修的渊薮,而明代的皇帝之昏庸,阉宦之无法无天更是无出其右。替皇上批阅奏章的秉笔太监的设立,由宦官集团控制的厂卫体系,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内阁代相制度等,都为宦官的肆虐横行、擅权专断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再加上朱元璋的子孙们一个个荒理朝政,因此,整个朝廷的命运几乎都掌控在宦官手中。

  歹徒总是令人既怕又恨。凡是有人类烟火的地方,就少不了他们的影子和罪行。这些人为了不正当的利益,满足邪恶的欲望,视法律为儿戏,视人命为草芥,无恶不作,天理不容。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人们对歹徒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强;而国家也采取种种措施进行防范和打击,使歹徒难以恣意横行,为害人间。坏人做事总是心怀鬼胎,遮遮掩掩,不敢正大光明。

  外表文明体面,内里为富不仁,为非作歹的阔佬大有人在;台上大讲为官清廉,台下贪污受贿的贪官比比皆是;表面热情友好,背后暗下黑手的小人举不胜举。“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诚为经验之谈。但是云不蔽日,邪不压正,心存歹念无论怎样掩饰,总是面目丑恶,行为猥琐,招人厌弃;而杀人抢劫的歹徒,无论多么暴虐猖狂,都难逃被绳之以法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