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鞭草

 博文约礼居 2015-09-29

马鞭草又名马鞭、龙芽草、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狗牙草、马鞭稍、小铁马鞭、顺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铁马莲、疟马鞭、土荆芥、野荆芥、燕尾草、白马鞭、蜻蜓饭、狗咬草、铁扫帚。 全草入药,6-8月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泥土,晒干。

分布与形态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生于山坡、路边、溪旁或林边。 马鞭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20cm。茎四方形,节及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细弱,长可达25cm;花小,初密集,结果时疏离;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萼管状,膜质,有5棱,具5齿;花冠淡紫色至蓝色,花冠管直或弯,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果长圆形,长约2mm,包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马鞭草甙(verbenalin),戟叶马鞭草甙(hastatoside ),羽扇豆醇(lup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 ,桃叶珊瑚甙(aucubin),蒿黄素(artemetin)。叶中含马鞭草新甙(verbascoside),腺甙(adenosine),β-胡萝卜素(β -carotenne)。根和茎中含水苏(stachyose)。

功效与主治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

主治: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癥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临床与应用

1、治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3、治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4、治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治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治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7、治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治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禁忌

孕妇慎服。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编辑:鲜药的临床应用是涉及中医中药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如果自己不是医生建议只是知识的参考,千万不要不经过医生应许轻易服用。如果有什么责任本人概不负责!切记!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