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脱工作是文艺青年的终极目标,但不是我的

 汉青的马甲 2015-09-29


你下载玲珑沙龙App了吗?下载玲珑沙龙App了吗?你下载玲珑沙龙App了吗?……


不工作,在职业一栏写着“自由写作者”大概是不少人的英雄梦想,毕竟,工作意味着捆绑与不自由,工作之余可怜的时间怎么足够接近自己的理想?


今天的沙龙主人荞麦写作十年,最近刚出了新书《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同时她也专心致志地工作了十余年,虽然看似是“不自由写作”,她却并不轻视工作的意义,在工作和写作之间她自有平衡。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希望了解身为写作者的她如何把握自由创作与规矩上班的节奏,欢迎到玲珑沙龙App里向她提问。



——沙龙发起——


沙龙主人:@荞麦

“谁会喜欢自己的工作?”《老友记》里面的钱德勒愤慨地说。


其他几个人:瑞秋、莫妮卡、菲比、乔伊、罗斯纷纷惊呆了,“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啊。”“一天看不到恐龙我就活不下去。”古生物学家罗斯说。


这大概就是《老友记》让人感到快乐的原因之一:里面90%的人竟然都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


即使不是最可怕的,至少也是最普遍的:工作是让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同时也是让我们不自由的原因。打卡机是世界上最惨绝人寰的发明。同事中只有1%是可爱的。领导就不用谈了。说到工作内容,80%的工作内容都是重复而且没有意义的,剩下的20%即使有意义也跟你无关。


每次我提到自己在上班,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你怎么还在上班?”“你不应该在家自由写作吗?”


毕业那年我就不想找工作,结果阴差阳错进了报社之后,反而乖乖在一栋大楼里面待了七年之久,之后换了一栋楼,一待又是三四年。

当然想过辞职:朋友们在上海聚会的时候,我因为要上班而不能去;ONE全国巡回签售的时候,一群人快快乐乐东奔西走,我也因为工作的事情不能去;想去一个灯塔工作十天,当然也去不了……工作本身当然也有让人不开心的地方,但最重要的是时间被限制了。


摆脱工作是很多人尤其是文艺青年的终极目标,他们都倾向于认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时间与才华的双重浪费……保罗·奥斯特在《穷途,墨路》里面说自己“从未想过要过双重生活”,也就是说从来没有想过要上班。为此他不得不过了一段相当窘迫的日子,他在很多小说里写到这样一类逐渐脱离社会,甚至吃不上饭的年轻人。


村上春树的方式不太一样,他虽然也早早打定主意不上班,但却开了一个酒吧。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像个嬉皮士,而后者仅仅像个另辟蹊径的中产阶级。最后,两个人殊途同归:当自己的创作目标缓慢达成之后,一门心思投入其中简直是必然的。


而我之所以至今都没有辞职的原因,说起来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不自信。虽然经济问题也在考虑范围内,但并没有完完全全地相信自己有文学创作的核心能力,是至今都没有辞职的关键。


我有一个QQ群,里面是几个写字的女生:三个写专栏为生,一个编剧,一个编辑,还有我。这里面,前四个都是自由职业者,编辑也整天喊着要辞职,只有我专心致志地上着班。其中有厉害的专栏作家,江湖传言“每个月能写三十篇”,她惊叫:“好像是差不多,但为什么我还没有发财?”……仔细一想:这样岂不是再次落入了“计件工作”的陷阱?


我不太会写专栏,只想写小说,但写小说的能力也不是很强。这种自我认知,把我牢牢按在了上班这件事情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好几个写作的朋友,辞职了大半年,又继续出门找工作了。李海鹏辞职一年在家写完了《晚来寂静》这本小说,褒贬不一,又回去当杂志主编。不过画漫画的好些朋友倒是一直不工作,好像画漫画这件事本身的开心程度,足够抵抗其他了。


说起来,我倒觉得大概作家是最不适合自由职业的。我总是在想:即使我不做现在的工作,也不会成为自由职业者,反而会去做更加体力型的工作,说不定回家种田。目前对于写作的理解,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轻松随意,无法再想象它是一个光鲜自由愉快的行当,反而觉得它对人的压榨与折磨,必须要通过不停地磨炼肉体来承受。


每天早晨上班,这件事对我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将我从床上喊起来,推我出门。事实上,我几乎每本书都是在单位的破电脑上写出来的。在报社的时候,我会趁着晚上等记者交稿的间隙写。一旦回到家,即使对着那台特意买来的苹果笔记本,我也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


“不上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选择: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自由来选择自己真正愿意从事的工作。同时这又意味着你必须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意味着你的时间被“真正的工作”所填满。


是的,如果“上班”这个词语意味着乏味和贬义,那么“工作”这个词语正变得越来越中性,越来越复杂:如何工作,在哪里工作,怎样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囚笼,有时甚至是一切欢愉的最终来源。就像海明威周游世界只是为了写出小说,“不上班的工作”本质上要求你把自己的全部真正祭献给某个职业,并只能从中索取一切。对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不上班是异类,大逆不道。而且奇怪的是,70后对于体制似乎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不管他们年轻时多么反叛,最后还是逐渐与某一类体制靠拢了。很少见到真正单打独斗的70后,他们要不属于某个团体,要不紧密团结于某个圈子,有很多年轻时不工作的人,中年之后倒有了一份工资。



对于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不上班可以接受,但意味着必须经常提醒自己“对生活不要有那么多要求”,要懂得“安贫乐道”,等哪天混出头了,“一切都会变好的”。80后经常有情怀而没办法,好像总在等待命运的眷顾:下一个张嘉佳,下一个宋冬野,下一个……


早年大家如果不上班,还得纠结着要自己交公积金、养老保险……但前段时间有人算了算,缴养老金根本不划算,还不如现在花了,不缴也罢。但,“我们都缴了这么多年了……一旦不缴,岂不是前面的都浪费了?”这简直就是对80后的最好隐喻:遵守社会规则很多年了,忽然发现不遵守也可以,但都已经遵守这么多年了……“被卡住的一代人”。


我总觉得,大概充满安全感的90后才是能把“自由职业”这件事玩得最好的一代人。在他们眼里:“做喜欢的事情”“不上班”“挣钱”“尽情享乐”……这些都应该是毫不迟疑地同时发生的。


他们与金钱的关系又亲密又简单又顺利。而且他们从事着的,很多都是非常适合自由职业的工作。比如:猫力,旅行家,漂亮独立,周游世界,现在她的照片挂在New Balance的店里;张晓晗,编剧,大长腿,快快乐乐的。还有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但凡真正有才能的人,而这才能又跟社会的契合度较高,做自由职业总是会更加开心一点吧。


有一天在北京,跟几乎一夜爆红的张嘉佳深更半夜吃完火锅之后,我们其他几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颓废和焦灼之中。不是我故意总要提到他,而是这段时间他对别人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总之那天晚上,我跟朋友坐在出租车后座上,开始没完没了地自怨自艾。


“啊!别人都成功了,赚钱了!”


“你也可以的,这么年轻,你是90后啊!想做什么就赶紧去做!你到底想做什么?”我问她。


“我想开店!”她说。


虽然她写文章、拍照片、做设计都很不错,但她“只想开一家喜欢的店”。


“那就去开嘛!”我轻描淡写地说。


岂料几个月之后,她真的在进贤路那么好的地段,开了一家沪上热门餐厅“馆子”。


“不要恐慌。”这是《银河系搭便车指南》封面上的话。


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大概已经过去了。这个世界属于不再被不安全感绑架的90后。但,不要恐慌。我一个同学当了十年的公务员,其中有五年都在想着要辞职。今年她终于真的辞职了,准备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此时她儿子都上小学了。



以上这篇文章来自我最新的随笔集《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2005年我开始写小说,随后出版了自己的一本书,算是异常顺利的开始了写作之路。但随后,瓶颈期不期而至。2012年,我31岁,电脑里面藏着五个写不下去的长篇开头,搬到郊区,生活苦闷,工作也不顺心,个人生活止步不前,陷入漫长无序的后青春期。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和困境,我才开始写随笔。


相比于小说,随笔更多是关于自我的来路,回忆与重温,跌宕与失落。在这之前,我都没有真正在意过往事,只是着迷于眼前和想象,想构筑自己的世界,然而力量不够,它崩塌了,且与现实世界阻隔了。写随笔使我打开一扇小小的天窗,我通过它来窥视现实,并在这种窥视中,几番衡量现实与我的微妙距离:我不想离得太远,也不便靠得更近。



我被困在某种凝滞的状态中,却不可言说。很孤独,各种情感都受挫,每天自我怀疑,却无法前进。2012年底,ONE邀请我去参加年会Party,是因为写给他们的那篇《红色复写纸》很受欢迎。天气很冷,还下着雨,然而来的人都非常快乐,好像只是一起玩。Party之后我回到酒店就发高烧,怏怏的回了南京,但心情放松很多。那次来的还有叫兽易小星,当时有人问他最近在做什么,他说:“网络短剧什么的。”万万没想到,他正在做的就是后来红透了的《万万没想到》。过了很久回头再看,仿佛看到黑暗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在等待爆发。


我有自己的老读者,他们对理解我没有歧义,我们一起成长好多年。而新读者却都很年轻,他们有时候不是很懂复杂的感情,或者年龄带来的困惑,但却很想去理解,像是很想早点懂得这个世界。我又何尝不是呢。在这本新书里面,我写了旧同学,写了亲戚,写了家乡,写了爸爸,写了我喜欢的作家,写了我的朋友们,写了路上的陌生人,也写了早就转过身去的我自己:当我年纪小的时候,在做什么,在迷惘什么,又留下了怎么样的回忆。《记忆的风景》里说:“回忆是面向未来的。是服务于期待的。”一边写着这些文章,一边理清着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沟壑,知道自己仍有宝藏可以挖掘,也就不介意走得有多慢。

我并非因此不再孤独,而只是不再害怕了。后来第一本合集出来了,我们几个作者快快乐乐到处签售,前四本合集都有我,签售签得右手要断掉,但非常热闹喜悦。看着下面那么多人,他们并非为我而来,但我感受到了某种回应。因为要上班,我没有能去很远的地方,但有一次我们一起从杭州又转去了宁波。这令我想起好多年前,我大学毕业那年,有人邀请我去宁波,他给我写信说:“我养了植物,等你哪天来看。”那个时候,南京到宁波要坐8个小时的汽车,除此以外别无他途,远得像在天边。这么多年以后,我们早已经没有联系,我却因为奇特的原因终于来到这座小城,好似回声终于到达。他说过这里“海鲜味美,我忙完之后,可以陪你去海滩上走走”,这些句子忽然一字一句出现在脑海里……而我只是急匆匆签售完毕,赶到宁波小小的机场,等着坐飞机去北京出差。


都不重要了。“一切都在我们周围暗下来”的意思是说,甚至连记忆也半明半灭。就好像一个人走在无人的旷野,连天空都是暗的,月亮和星星都没有。不是没有朋友,而是不再有同伴,因为本来这就是只能独自走完的道路。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同一片旷野上,但只能独自对抗着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暗下来了,但暗着暗着,有什么亮了起来……


是我们自己亮起了火焰。


非此不可。只能这样。


谢谢你们。



关于我的新书《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关于我专心上班同时写作的经历,尽情问我。


——沙龙实录——


@爱唱歌的苏西

很久没有逐字读完这么长的文章了,要去买这本书。


我最近的状态和龙珠很像,区别是8月底刚刚裸辞,这意味着我终于下定决心要一心一意做好写作这一件事。原来的工作需要我开足马力才能做到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也不是没有过轻松的工作,但轻松的环境会让人懈怠,自我感觉良好的就把日子混过去了。


同样自认写作资质一般,但就像爱唱歌的心愿不是为了成为歌星,而是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嗓吼出一首让自己也惊艳到的青藏高原一样,写出自己也很喜欢的文字,将自己平庸的资质发挥到极致,让自己满意,自然有人喜欢你。


回到正题,开始提问:想问下龙珠工作忙不忙,如何处理工作和自己写作的精力平衡关系?每天工作的精疲力尽之后如何还能投入自己的写作?


答:工作并不忙。但即使不忙现在上班也很难投入写作。说到底现在创作力没有那么旺盛了,工作反而有利于保持自己的节奏。


@惨绿少女

哈,我的工作也和文字相关,之前也留意过荞麦的作品,有人评论说你的散文写的比小说好,你怎么回应呢?


另外也在豆瓣看过你写的《东京浮游》,未来还有写游记的打算吗?


答:随笔比小说好读,小说有一定的判断门槛,所以这么想不奇怪。我写随笔有优势,但小说也在进步。前几天有朋友跟我说:作家不能写随笔,要写小说!我在努力!


@徵羽

跟珑主状态差不多,在报社做编辑,偶尔写写小说,08年写到现在,出版了五本,也想专职写作,但生活压力大,还要照顾孩子,就这么一边纠结一边写着。


答:这样挺好!


@西摩

荞麦好,这种多线程的感性藏匿于秩序里的生活对人的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要求其实很高,你是怎么安排好的?工作时间里,你会想着小说吗?写作的时间是晚上和周末吗?还是随时?社交呢?


答:几乎随时都在思考眼前的事情能不能写成小说。因为现在写短篇比较多,其实思考重于真正落笔写。一旦想好了我写起来很快。当然也是因为我现在基本只写几千字的短篇。


@江上

同龄,工作稳定,同时电脑里也有几个写不下去的开头。白天非常忙,只能晚上写,但还要加班还要带孩子,基本上处于长篇写不下去的状态。后来跟珑主一样,转写可以完成的随笔。也曾想过辞职,但觉得把写作乐趣当职业会更无趣。看了珑主写的更坚定了这一点。谢谢。


答:我觉得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真正对抗专业写作的生活。不仅仅关乎能力,还有信念。


@慢吸尘器

有一类书光是知道书名,瞅见书皮,立马笃定“是我的书”,荞麦的这本新书《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对我来说正是这样的书,(虽然在此之前也是你的读者)这个标题好像可以激发人们恰到好处的倾诉欲,夜间卡片下面也有众多网友造句,写成故事,想知道荞麦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想到了这个标题?



答:艾米莉.勃朗特有首诗《夜晚在周围暗下来》,我的好朋友周嘉宁写了一篇同名小说。我改了改写成了随笔,跟她商量后用作了书名。


@南溪安德

虽然工作十年,但我很想写作。去年利用每天睡前的一点点空余时间写了第一篇小说,感觉太疲惫了,还是工作我比较擅长…


问下,你首先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作家,其次是一个上班的作家?


答:感觉自己还不够资格被称为作家……只能说是写作练习者。


@孙小白

曾经豆瓣有个休学辞职去旅行的热门小组,现在因为澳大利亚有了打工签证之类的,辞职这个话头又时不时地被挑出来,如果辞职只是为了逃离,问题依然存在,想知道荞麦觉得一个人辞职应该是出于怎样的动机?


答:找到了人生方向就可以辞职!


@aeiou

还有没有时间学习给自己充电?


答:多读书很重要~


@kezjo

荞麦好!没什么想问的 就想说 买了你的书了!喜欢你很久!



答:谢谢!


——“而我们自己亮起了火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