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告诉你煮东坡肉的诀窍(图)

 淮南玉 2015-09-30

   苏轼告诉你煮东坡肉的诀窍(图)

   /姜卫华

   苏轼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还是个地道的美食家,尤其擅长烹饪东坡肉。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肉,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公元1077年4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8月21日,黄河在潭州曹村决口,洪水围困了徐州。苏轼率领军民抗洪筑堤保城。经过70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百姓为感谢苏轼,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赞不绝口,“回赠肉”从此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为徐州传统名菜。

   公元1080年2月1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东坡的旧营地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制作红烧肉并写下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在徐州、黄州制作的红烧肉,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公元1089年1月3日,苏轼又来到阔别15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溢,大片庄稼被淹。苏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百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苏轼为民办实事,听说他在徐州及黄州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许多百姓上门送猪肉。苏轼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叫家人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煮熟后,大家吃了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的美名因此便慢慢传遍了全国。

   国庆节快到了,你是否尝试做一道杭州名菜——东坡肉呢?美食杰来教你烹饪技巧。

  



烹饪技巧

  1、五花肉整块焯水是为了方便刮除肉皮上的杂质,特别是细毛。经过焯水后,肉皮已经有点儿熟了,很容易就能将细毛刮除。刮干净的肉皮很容易就能炖出红亮的颜色。

  2、砂锅底部先铺上竹签,是为了防止肉皮粘锅底。有竹篦子最方便,我没有,用折断的竹签起同样的作用。

  3、给肉块翻面和移入别的容器时,一定要小心,别把肉块弄碎了。

  4、3小时的炖煮,肉其实已经很熟烂了,只是不够香,再蒸30分钟,那就异香扑鼻了。

  5、蒸的时候盖保鲜膜是为了防止水汽进入容器,影响口味,如果是有盖的炖盅就最好了。如果担心保鲜膜的安全问题,盖上个大盘子也是可以的。

  6、长时间的炖煮加上蒸,是东坡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诀窍——肥肉中大量的脂肪被炖煮出来,脂肪又被瘦肉吸收一部分,肥瘦互补,这才能鲜香软糯,入口即化。

  7、可以一次多做点儿,吃多少蒸多少,其余的密封放进冰箱冷藏,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蒸,保存3、5天不成问题。(图片及烹饪技巧来自美食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