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接豆豆,听到旁边的两位妈妈在聊天,其中一位妈妈说自己每天都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因为孩子太不听话,让他做作业不做,让他学习他不学习,每天总是和自己对着干。说完自己的烦恼,妈妈又感叹一句:真羡慕那些孩子听话的家庭,妈妈就不用如此心烦,也不会老得那么快了。另一位妈妈听了,也附和着说起自己,平时也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整天跟自己对着干,所以自己每天都显得很烦躁,再这样下去,都怀疑自己是否会得精神病。 两位妈妈相互在叙说着自己的烦恼,抱怨自己孩子的不听话,不省心,并感叹如果自己的孩子也能向那些优秀的孩子一样听话就好了,那么自己就不用那么心烦了。我站在她们旁边,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插了一句:“其实,应该是妈妈先有好情绪,孩子才会有好心情。” “孩子不听话,妈妈怎么会有好情绪呢?”其中一位妈妈听了我话,反驳到。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是跟着妈妈走的,面对孩子,特别是孩子有不良情绪时,首先妈妈要有好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因为孩子是看着妈妈的情绪而行动,如果此时此刻妈妈的情绪不好,孩子自然也就会用坏情绪对待你。”我重申自己的观点。 “可是看着孩子那副不听话的样子,还怎么能够保持自己的好情绪呢?”之前那位妈妈接过我的话。 “我觉得宇兰妈妈的话是对的。”另一位妈妈突然开口,“之前,每次当我情绪比较好时,孩子也就显得比较听话,我说什么,她一般也都会听,当我自己的情绪不好时,孩子也就表现得比较烦躁,并经常和我对着干。” “是的,孩子的情绪就是跟着妈妈的情绪走,如果你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好心态,能够听你的话,首先你就得让自己的情绪平和。”我再一遍说明自己的观点。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经常会和这两位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不足或问题,或仅仅因为他没有听从自己的安排,我们就无法平静,甚至气急败坏地教训孩子,然后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孩子和大人气呼呼地对抗的局面。我们在内心里期望自己的教育能够让让孩子听话,从而改正他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最终变得优秀。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母的尊重,他们也希望能够和父母站在同一高度进行对话。如果我们能够用平和的情绪,给予孩子尊重,站在平等的地位和他们对话,孩子并不是那么难以管教。 也许有人会说,面对孩子的问题,我怎么能够平静下来呢,一看到孩子不听话的样子,我就热血沸腾,火气直往上冲。那么,我想其实这并非是孩子的问题引起你的不满,而是因为你内在对社会存在的焦虑,让你的坏情绪一触即发,你总是担心如果孩子不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那么孩子的将来会得不到好的发展。你在用你的思想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让孩子按照你的方式生活。可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担心和焦虑都是多余的,孩子的成长自有他自己的方式。而且未来时候会如何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又怎么能够准确地预估呢?再说了,我们今天为孩子决定的事情,就真的是适合孩子的成长吗?因此,对待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成长方式去成长。 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可能会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必须我们时刻去提醒和监督,按理说,这也没有什么,而且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的提醒和监督也是必须的,关键是父母提醒的时间、方式和语气、情绪很重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或者说事情做得不够完美,这个时候,有人给我们提出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提出意见的这个人,是心平气和的,是和颜悦色的,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出发的,因为这样的提醒会让我们觉得对方充满善意,是真心帮助我们,尊重我们。如果对方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命令你,或者用批评的语气责备你,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会在内心里产生抗拒,即便你已经知道自己是错的。孩子也是一样,当你语气不好时,他也会在内心里抗拒,并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我才会说,孩子的情绪是跟着妈妈的情绪走,如果你想要孩子听话,首先就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这一方面,我是深有体会,曾经,面对豆豆身上出现的问题,我也会恼火,可是有一天,面对我的坏情绪,豆豆对我说:“妈妈,如果你是这样对我说话,那么我也用同样语气和你说话,要知道,孩子都是跟着妈妈学的。”那一刻,我突然醒悟,不是孩子不听话我的话,而是我自己没有用对方法。 “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首先你就得怎样对待他人。”孩子就是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他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实质,在孩子身上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正是因为豆豆的提醒,所以我开始改变自己,面对豆豆身上出现的问题,我不再气急败坏,而是尽量放松心情,用平和的语气和她交流。我发现,当我改变时,豆豆也随之改变,和豆豆的关系也从经常性的大眼瞪小眼,到亲密的朋友关系。 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都应该努力去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好的情绪,这不仅是为了孩子,同时也是为了我们。
上一篇:开家长会该跟老师沟通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