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堵”途:今晚 我在汕头路上

 td0212 2015-09-30
当小伙伴们还在庆幸远在数百公里外登陆的台风“杜鹃”没有给汕头带来多大的影响时,没想到,杜鹃带来的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却让这座城市在今天傍晚拥堵不堪。人在“堵”途,我们在路上,是今天傍晚朋友圈的热门主题,传说中的国际大都/堵市,在苏宁广场还未来得及开业提升城市品位之前,已经初见雏形。
秋雨潇潇,我在路上。透过沾满雨滴的车窗玻璃,我望着一眼见不到头的车龙,盯着一个接一个的红绿灯转换,发现这车,始终在龟行;我的心,也和这路一样,塞了。。。。。。
夜幕降临,这鮀城路上,最亮的不是路灯,而是车灯。
你问我在哪里?我在路上。
在金砂东路。。。。。。

在金环路。。。。。。
在中山东路。。。。。。。
在金湖路。。。。。。
在长平路。。。。。。
在哪里?天呐,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我在路上,堵在路口。。。。。。。
为何汕头市区如此容易拥堵,除了雨天车速缓慢,还有别的原因吗?先来看看汕头市区的路网图。
众所周知,汕头市区是一个东西走向狭长状的长方形,路网结构就像一张棋盘格,而且是一张狭窄的棋盘格,密布着众多的平面交叉路口。当许多城市已经是上有高架城轨,下有地铁隧道的立体交通网络时候,汕头的市内交通依然停留在一个平面。不仅车辆没有高架桥,行人也没有人行天桥,在几百米就会有一个路口的情况下,所有人和车都在路口汇聚,通行受阻自然成为常态。

而路口的交通管理,依靠的是红绿灯,依靠的是闯红灯拍照,依靠的是坚守岗位。红绿灯可以调控车流,但也会成为通行不畅的阻碍,车流量高度集中时,车都堵到路口了,红绿灯更是完全无法发挥作用;闯红灯拍照能够管住汽车,却管不了摩托车、电动车、后三轮和行人;坚守岗位靠的是人,而这人恰恰有时候经常无法及时到位。如何调控各个路口车流量排堵,如何引导车辆绕行其他路段减轻拥堵,如何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还需要一套真正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

缓解市区拥堵,无非几个途径,一是道路建设,二是交通管理,三是发展公共交通。

近几年,虽然有交通大会战,但主要都是集中建设高速、国省道等对外交通大动脉,市区道路的建设,除了将近十年前的中山东路和金砂东路等道路拓宽外,大动作已经不多。这两年修的市政道路,大多是在平整路面,而没有拓宽车道。中山路、长平路、外马路、大华路等道路改造后,车道一样多,高峰一样堵。不过红绿灯的设置却一个都不会少,大华路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这并没有让行车更加顺畅,反倒有些添堵。而为了保留路树,道路两侧的分隔绿化带也都没有拆除拓宽;很难想象,如果金砂东路和中山东路当年改造时都是这样干,保留下两侧的分隔绿化带,依然还是双向六车道,在今晚,这些路,会堵成什么样子。

市区为何不想办法拓宽道路,为何不学习广州一样建设快速通过的高架桥,除了场地限制,更重要的还是资金投入。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都有上级支持或者吸引民间投资,而市政道路作为公共设施完全只能依靠本级财政投入,而且不能收费,对于并不宽裕的汕头财政来说,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当集中精力在搞对外交通时,市内交通当然只能是兼顾,难以有大的动作。
硬件跟不上,软件能否有改善的空间呢?汕头的交通管理,作为汕头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必很难令人满意。除了需要更先进的管理系统外,能否依法依规将各种横冲直撞的车辆治住,恐怕才是秩序好转的关键。可惜,去年实施的《特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至今仍没有落实到位。法规有了,手段也有了,干不干,就看叔叔们了。

公共交通看起来好像和道路拥堵没啥关系,但你错了,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靠的正是发达的公共交通服务。只有大运输容量的公共交通发展起来,让更多人愿意放弃私家车,放弃摩托车,放弃电动车,出行靠公交,道路交通压力的缓解才有希望。如果汕头真的有一天禁摩限摩了,开摩托的有一半不坐公交车跑去买私家车了,这路,不变成停车场,那才怪。可怜,汕头的公交服务水平难以成为大家的出行首选,汕头的城轨仍然处于规划阶段,汕头的地铁呢,还只是个传说。
说了这么多,你回到家了吗?今晚堵得心慌,下次记得绕道。什么路?从西到东或从东到西,都可以走汕揭高速-汕汾高速-海湾大桥-南滨路-礐石大桥。虽然绕了个大弯,总比堵在路上好。花点油费,交点路费,一脚油门踩到底,多爽快!

谨以此文感谢提供照片的各位小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