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度民俗文化一条街《解说词》

 昵称503199 2015-09-30

平度民俗文化一条街

解 说 词

(草  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平度市民俗文化一条街”。我是解说员×××,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

平度位于胶东半岛西部,素有“胶东西大门”之称,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平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全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平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以平度地名命名的“岳石文化”,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为研究典型龙山文化的流变和夏、商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即墨故城”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第二大城邑,军事史上著名的田单破燕救齐的“火牛阵”战例就发生在这里;西汉时期,胶东国都于此,即墨邑仍保持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距古即墨城15华里的六曲山墓群,埋葬着包括西汉八代胶东王在内的胶东国的王侯将相们,拥有大小墓葬360余座,其分布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为山东境内罕见。境内大泽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神奇瑰丽,奇松怪石,胜景众多。“自秦汉以来,高人胜士多隐于此”,以致“秦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歌咏大泽山的诗文。清代文学家、剧作家孔尚任游大泽山,曾发出“蓬山海上来,峰峰气磅礴;群峭卫一尊,巍然见大泽”的咏叹。大泽山腹地的“日照庵”、“智藏寺”、“石刻走廊”、“墓塔林”等,都显示了当年佛教之繁荣。大泽山久负“胶东明珠”之誉,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青岛市重点开发的旅游区。天柱山“孤峰秀峙,高冠霄星”,北魏时期光州刺史郑道昭在天柱山摩崖刻石,留下了著名的《郑文公碑》,被誉为中华书法渊源之瑰宝,享誉海内外,艺术大师刘海粟称之为“瑰玮博达,绝壁生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21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870余件。现藏1982年在灰埠镇侯家村“九冢桃花山”发现的《王舍人碑》,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碑上的书法,引起了国内外书法艺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隶书瑰宝。平度是“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被业内专家誉为“天然的中国古代历史博物馆”。

平度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有着光辉的一页。近现代以来,平度的有志之士关注民族兴亡和国家前途,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被称为我党“忠厚长者”的杨明斋,曾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刘谦初等革命先驱,祖籍都是平度。抗日战争时期,平度是胶东抗战的“桥头堡”,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是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和西海、南海党政军机关、抗大胶东支校,及平度党政组织、地方武装力量的重要根据地;高家民兵联防首创“石雷战”,使日寇望而却步;“高平路上五虎将”令敌人闻风丧胆。解放战争中,扭转胶东战局的“胶河战役”在平度三合山打响,击溃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平度人民为共和国的诞生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做出了重要贡献。

平度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平度久负“书画艺术之乡”盛名,书法、绘画代有人出,人才荟萃,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平度又是青岛市 “特色艺术之乡”,年画、剪纸、泥塑、雕刻、烙画等民间艺术及草编等民间工艺等都独具特色。在后面的各个展室中,大家将一一领略到这些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东莱文明是平度文化的渊源,东莱文明造就了平度人民实在、大度、豪爽、善良的性格和纯朴、厚道、热情、好客的民风。近年来,与时俱进的当代平度人,又以“精致农业”为目标,本着发展民俗、品味生态、游客享受、农民增收的宗旨,唱响了以“春之歌”——云山大樱桃节、“夏之恋”——明村西瓜节、“秋之韵”——大泽山葡萄节和“冬之情”——马家沟芹菜文化节为主题的农业“四季节庆歌”,并筹建了中国芹菜博物馆。几年来,通过“四季节庆”活动,不仅给高端特色农业品牌产品拓展了市场空间,更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请大家继续参观——

 

【宗家庄木版年画】

 

这里是“宗家庄木版年画”展室。

宗家庄位于平度城西郊,距人民会堂1公里,今属李园街道。

宗家庄木版年画始于清道光年间,脱胎于潍坊杨家埠年画。鼎盛时期,拥有“新盛元”、“公兴义”等字号30余家,辐射到荆戈庄、邵家疃、双丘、倪家庄等村。当时年画品种约有300余种,画版1500余套,产品销往胶东各县及东北三省、朝鲜等地。

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体裁包括“三裁”、“窗顶”、“窗旁”、“财神”、“门神”、“灶码”、“围桌”、“美人条”、“站童子”、“毛方子”等。按其用途可分为“神供类”和“装饰类”。神供类,灶神有二座、三座,财神和菩萨有正座、偏座等;运用的图案有《麒麟送子》、《财神聚会》等。装饰类,用于门窗有门童、门神、花卉等;墙壁装饰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等吉庆图案;有表现神话故事的,如《天仙配》、《白蛇传》等;有以三国、唐、宋各朝戏曲故事为内容的,如《回荆州》、《空城计》、《杨家将》等;还有以民间笑话、寓言故事为内容的,如《猪八戒背媳妇》、《老鼠将媳妇》、《过猴山》等。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特点是,重用大红、大绿、艳紫、明黄,色彩鲜艳,强烈沉着,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犷、朴实;尤其是“线版”,以其线条流畅、工细、刚劲、挺拔的特点和风格,在诸种木版年画中独树一帜。

近几年,宗家庄木版年画,成立了“宗家庄木版年画研究会”,着力于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在年画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进,将原有光纸印刷改为宣纸印刷,品色颜料改为国画颜料,精致装裱,高档包装,以焕然一新的品貌推向市场,被作为市政府礼品赠送国内外来宾,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

199911月,宗家庄被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特色艺术之乡”;20066月,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宝石嵌银画】

 

宝石嵌银壁挂画为我国民间艺术大师高永正先生发明创造,并授权青岛市平度华星工艺品厂独家生产加工制作。宝石嵌银壁挂画采用稀有的天然彩石,融合中国传统镶嵌工艺和绘画技巧,以银丝作线条,以十几种天然彩石为色点,经过绘画、嵌银制版、拼色、合成等多种工序纯手工精心制作而成的高档艺术品。

宝石嵌银壁挂画曾被中央电视台的“神州风采”栏目誉为中国一绝,并作为山东省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的贺礼。宝石嵌银壁挂画图案设计新颖别致、格调高雅,且不褪色、亮度大、硬度强,产品畅销国内各大城市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海外市场,是装饰宾馆、饭店、办公场所,美化家庭、馈赠亲友的佳品。

 

【李秀芝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著名、最普及的民间艺术品类之一,也是几千年来历代中国女人们的“专利”。明清时期是剪纸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平度城乡,会“铰花”(剪纸)和“绣花”(刺绣)已成为每个女子必须掌握的女红手艺,从童年到出嫁,闺阁女子必须习之;技高者被誉为“巧媳妇”,否则,被耻之为“拙老婆”,这是当时女子身价高低的标准之一。直到建国初期,剪纸一直是平度民间重要的居家装饰品,如窗花、顶棚花、墙花、斗盒花等,各种各样的剪纸遍布家庭的每个角落。剪纸多以民俗信仰、时令节气、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寄托吉庆祥和的愿望,图案有花卉、蝴蝶、燕子、乌龟、麒麟、凤凰、十二属相、百鸟图、喜鹊登枝、喜娃娃、戏剧人物等等,题材十分广泛,有的取之现实生活,有的取自神话传说;图案在民间相互交流承传,技高者可达信手拈来、剪什么像什么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妇女的解放并大量参与社会生产和政治活动,民间剪纸技艺渐衰,昔日极普通的女红手艺,已被世人视为绝技。今平度民间习剪纸者十无一二,代表人物有城关街道东阁村李秀芝老人及其传人有大儿子王庶勇、二闺女王庶芬、小闺女王燕等。

李秀芝,1930年出生,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东阁村人。现为青岛中国剪纸艺术馆研究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李秀芝自幼酷爱创作,师从剪纸名家。在长期的剪纸创作中,李秀芝将北方天真浑厚的剪纸风格与南方细腻灵动的剪纸特色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剪法细腻、刻划入微、形神兼备、独具韵味的剪纸风格。同时,她不断拓展新的题材领域,使作品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视角更加新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秀芝先后创作了《五福如意》、《水浒传》、《西厢记》、《白蛇传》、《八仙过海》等精品力作,以及反映时代现实特点等多种题材故事人物作品300余套、2000多件,其中《水浒传》系列剪纸作品中的108 位梁山好汉,不仅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飘逸,刀法细腻讲究,而且每位梁山好汉的鲜明个性均在她的剪刀下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人物系列》作品被青岛剪纸艺术馆永久收藏。还有不少作品作为青岛市对外文化交流的赠品,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奥运38项》被推荐到全国进行巡回展览,受到了普遍的赞誉。近年来,其作品先后在《青岛日报》、《平度日报》、《半岛都市报》、《辽宁文艺报》和国家、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上多次报道。部分作品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剪纸艺术》精品集。

2008年以来,“李秀芝剪纸艺术”多次参加山东省、青岛市展览,或举办个展,并多次获得省、青岛市、平度市奖励,2010年出版《李秀芝剪纸艺术》作品集,2012年,被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青岛市民间文艺终身成就奖”。

 

【李国柱绘画】

 

李国柱,1959年生于平度市,毕业于青岛教育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为平度绣花厂美术技工、平度文化馆美术干部、平度画院副院长,现为青岛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部主任,研究员。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首届人物画精英班。

李国柱的绘画,以具象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受,寄托着崇高的人文精神,极富创作激情。我们在他的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可以读出充沛的精神内容和文化气息,阐释出特定的情感内容。在李国柱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来自生活的“虚拟的真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李国柱的美术作品《晨曦》曾获“亚亨杯全国美展”铜奖;《祥雪》曾获“2001年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1993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国柱画集》。

 

【天柱书会】

 

“天柱书会”以平度名山天柱山而命名。北魏郑道昭摩崖刻石使天柱山名闻中外,彪炳千秋。天柱逸韵,不仅倾倒过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艺术大师,也源源不断地为平度新一代书家提供着艺术源泉和创作灵感,因而就有了“天柱书会”这个书法学术团体。

天柱书会的重要成员有:

吴绍田,字新圃,号畦园主人。1956年生,山东莱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作品,出版《大泽山文化研究》、《平度历代碑刻研究》。

孙建军,别署溢素轩主人、涉堂。1962年生,祖籍山东聊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书协理事。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第三、四届全国正书展、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银奖。

崔传富,自署胶水船夫,又署川夫,芙蓉楼主人,1965年生,山东平度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青岛书坛》副主编。作品参加全国第九届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王尧忠,1966年生,山东平度人。号桃花涧客,别署六更居、初心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理事、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书画小品展。首届“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奖。

隋守训,1969年生,山东平度人。字止堂,别署南村草堂、春山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参加全国第四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三、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八、九届书法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草书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

舒杰(王学杰),又署舍庐、拓堂,斋号食月楼,1974年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班。中国书协会员,山东印社社员,山东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青岛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参加全国第八、九、十届书法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获奖,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获奖,全球华人书法展获铜奖。

“天柱书会”自成立以来,以提高艺术素质和创作水平为目标,先后在辽宁大连、山东胶南、江苏新沂、北京中国书法院举办了书法展览。近几年来,他们在书法理论与创作上的整体实力和取得的佳绩,越来越得到全国同道的认可和关注。

 

【登舟画社】

 

高登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于山东艺术学院、北京画院,现为平度市画院院长、平度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他生于大泽山下,对山水有着独特感悟、所作山水气势磅礴,笔墨淋漓。在习宋元院画和明清文人画派的同时,他积极吸取近现代绘画名家的艺术语言,融汇一炉,已初步彰显自己的作品风格并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作之路。他除了山水画创作外,对人物画、花鸟画、书法均有涉猎,且很有建树,有专家评论其作品有“清奇古怪”之妙,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实力派书画家。

    高登舟的作品《山水赋》获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作品展黄宾虹金华奖;《秋天的回忆》入选并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秋意》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中荣获纪念奖;《花如飞瀑漱剑尘和平系列之一》在纪念中国美术大师李苦禅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华韵幽情》在第二届中国齐白石奖中国画书法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欣源斋(张杰三)】

 

“欣源斋”是王好欣先生打造的开放型书斋,展出平度籍著名书法家张杰三先生的书法作品。

张杰三先生,名言俊,号野鹤,1911年生,平度万家镇窝铺河北村人。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

张杰三4岁时受祖父影响尊奉儒学,5岁入村塾习字,读“四书五经”。1931年,入平度师范讲习所学习3年。1933年至1937年,在平度东关小学任教。抗日战争开始,弃教从戎,投身抗日救国。求学时期,张杰三就开始临习欧、柳、颜,后习魏碑、篆、隶、甲骨、行草各帖,对王觉斯、何绍基、于佑任、康有为等名字法帖墨迹研究颇深,尤其对“二王”及王铎的法帖墨迹临习及思考从未间断。70岁后由于融汇百家法帖挥洒自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书风格。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对他的作品题名誉之:“独崇山谷轻流俗,偏爱襄阳任率真。”改革开放后的20余年来,在国内外获奖百余次,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港台等海内外博物馆、纪念馆及国际友人所珍藏,其传略先后被辑入《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翰墨名家作品博览》、《国际书法大辞典》等近百部专业书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书法导报》等国内数十家报刊曾介绍其艺术成就。2004年获得文化部主办的政府最高奖--第十三届中国群星奖书法类金奖。馨墨苑书画收藏网上的艺术评论栏目中辟有《张杰三老先生其人其书众家谈》,辑录了部分评论文章。

如今,百岁老人张杰三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让我们祝福老人家永远健康,再创人生之辉煌!

 

【西唐美术馆(姜宝林)】

 

姜宝林,平度七里河子人。擅长中国画。1962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1979198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为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清华美院特聘博士生指导教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作品曾入选国际水墨画大展、第七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山水画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展等大展。出版有《姜宝林画集》、《姜宝林水墨画集》、《姜宝林花鸟画选》等。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勤政殿、国务院、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博物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汉城亚洲美术馆、香港博物馆、驻南非大使馆、驻纳米比亚大使馆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姜宝林先生执着于传统的开掘,而又锐意探索创新。他在传统笔墨与现代形式、中国意韵与西方观念的对立统一当中,创造出不同于前人也迥异于他人、具有当代独特审美意味的中国画面貌。他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笔墨技巧,巧妙选择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并全力注入自己对自然山水、花鸟鱼虫的内心感受,营造出清新典雅、大气沉着的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深远意境。欣赏他的画作,总能让人既品尝到传统的浑厚华滋,又体会到当代审美的形式美感,更感受到中国绘画独具魅力的情趣意味与意境之美。在当代画家中,他是一位表现出众、成绩斐然的画家。

 

【鹏程工艺(草编)】

 

草编,即草制工艺品,始称“草帽辫”,在平度已有300年历史。明末清初,新河镇一带的草编业就已经初具规模,当时的草编工艺品以草帽为主,并形成了以龙湾姜家村为中心的销售集市,龙湾姜家村等周边村庄也被称为“帽庄”。

建国后,平度草制工艺品业得到很大发展。1953年,新河、店子等供销社和县供销联社,相继组织草辫加工组(厂),扩大社会生产。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由单一的麦草草辫、草帽,发展到用麦草、蒲草、玉米皮、草麻、草柳等多种原料制作的草辫、草帽、草茶垫、草门帘、草提篮、草拖鞋、草地毯、草座垫、草纸篓、草壁挂以及各种草装饰品和草包装品,达10余类万余个品种,畅销日本、美国、俄罗斯(含前苏联)、西欧、东南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草制工艺品生产普及全县当时的45处公社、1024个村庄,业者7.2万余人。草制工艺品加工企业有驻平度城北的青岛第三草制工艺品厂、驻店子镇的青岛第四草制工艺品厂、驻新河镇的青岛第五草制工艺品厂和青岛平度民生工艺品厂。后经企业改制、兼并组合及民营企业兴起,现草制工艺品加工企业,仅新河一镇就有包括“鹏程”在内的“民生”、 “伟泰”、“裕昊”、“远大”等近60家;另在平度城区及云山、祝沟、灰埠、店子、仁兆等镇,也有一批专营草制工艺品的厂家。平度全市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草制工艺品产业群。

草制工艺品在生产发展中,对设计、染色、熏蒸、成形等工艺流程,不断创新和改革,产品设计奇巧,式样精美,图案悦目,既朴素又高雅,既有胶东传统艺术特色,又吸收西方审美之风味。

平度草编不仅形成了一种利民富民、出口创汇的民间手工艺产业,而其产品也成为一种深受国内外客商、用户青睐的精美工艺品。

200769,平度草编入选青岛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凤艺术社】

 

“火凤”是六曲山古墓群西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现存平度博物馆,“火凤”为出土后的命名,取“凤凰涅槃”之意。

走进“火凤艺术社”,第一感觉,就是荟萃了平度许多文化精粹。2006年,平度市文联启动文化产业运作,开始对平度蕴藏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有选择的挖掘,并进行试探性的整合开发。组织书协、美协主席团创作了一批能够代表平度最高水平的书画册页,定名为“天柱丹青”;继而,又整合开发出集泥塑、剪纸、宗家庄木版年画、书法、绘画、编织为一体的“中国平度特色民间艺术锦囊”,集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于一体的“胶东特色民间布艺锦囊”,集泥老虎、泥哨、皮猴等于一体的“中国特色民间泥艺锦囊”等。这里的每一件艺术品都充满浓郁的平度文化风味:青铜鎏金“火凤”是形神兼备的仿制品,“魏碑铜质组雕”是浓缩了的天柱山摩崖石刻,其它文房珍玩,也携带着诸多平度文化元素:砚台上的浮雕图案是郑道昭天柱山刻石,笔筒的浮雕则是田单火牛阵,而这件古朴的笔洗,其造型来自于岳石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一件足以乱真的仿制品。

  “火凤”作为平度人民的吉祥物,平度历史的见证物,“火凤”系列文化产品造型古朴、庄重,意态典雅,推向市场后,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根艺馆(王善友)】

 

王善友,男,汉族, 1951年出生,山东省平度市北窝洛子村人。自幼爱好艺术,根艺创作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农事之余,潜心从事根艺创作,作品构思奇巧,以天然形态为美的自然效果。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再现根材的自然美,使其升华为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现为青岛市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创作的根艺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大型根艺展览。作品参加青岛市首届大地欢歌艺术节展曾荣获一等奖;平度市大地欢歌农村艺术节展曾荣获优秀奖;大泽山葡萄节艺术展曾荣获优秀奖;平度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各种艺术作品展览曾荣获各种奖励。青岛电视台、平度电视台和各种报刊平度报多次播放和报道。

 

【同和一家亲】

 

(略)

 

【天柱石刻艺术】

 

(略)

 

【红木工艺品】

 

(略)

 

【高杰泥塑】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到了明、清、民国,泥塑,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平度的分布地区主要在靠近高密的南部乡村。

平度青年农民高杰,异军突起,在传统泥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赋予泥塑以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获得极大成功。

高杰,196812月出生,平度城东大十里堡(今属城关街道)人。现为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山东省陶瓷艺术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平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平度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平度市第九届政协常委。2006年,获青岛市“民间文艺突出贡献奖”;20109月,被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称号;2011年,获山东省第四届“十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2年,获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称号,及青岛市“民间艺术突出贡献奖”。

16岁习绘画,工山水。而立之年后,受平度即墨故城一带民间面塑的启发,又事泥塑,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题。其作品《快乐的山歌》获山东省首届国际大众文化艺术节银奖;《快乐农家(系列)》获山东省第二届国际大众文化艺术节金奖;《悠悠往事》获第三届国际大众文化艺术节二等奖;《往事如歌》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展铜奖;《这边风景独好》、《农民政策喜事多》、《白菜童子》分获迎奥运精品展金、银奖、铜奖,等。

高杰的泥塑作品多次参加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艺术展,作品时常登上电视荧屏和报刊版面等媒体,对高杰及其作品给以极高评价。其中,2009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第35期《走向世界》杂志《文化探宝》栏目,以《高杰用泥塑演绎乡土的故事》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第6286期《青岛晚报》在头版头题作了醒目的报道。201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中韩文版的《金桥》杂志报道了《泥塑高的小农情调》;同年,香港的《地平线》月刊也报道了《高杰的泥塑人生》;是年的第54期《青岛群众文化》对“高杰泥塑”也作了报道。2011年第2325期《便民都市报》在头版头题作了醒目的报道。2012年《青岛农家文化》、《乡土青岛》对高杰及其作品都做过专题介绍。近年来,《帆情海韵》人文丛书、《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平度简报》、《今日平度》、以及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烟台电视台、平度电视台都曾多次做过报道宣传。

高杰泥塑已成为平度乃至青岛和全省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搭起了平度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澳大利亚国际友好协会会长米瑞阿特、韩国驻青总领事金善兴,以及青岛大学美国留学生等国际友人,都曾经造访高杰工作室,对高杰泥塑抱有极大的兴趣。高杰还曾通过互联网,与美国艺术界同仁进行了愉快的学术交流。

 

【紫砂工艺】

 

(略)

 

【烙  画】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烙画,过去大多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烙绘技法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

烙画表现形式多样,小至直径不足一厘米的佛珠,大到几米乃至几十米的长卷,以至大型厅堂壁画,如《清明上河图》、《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等。作品可以充分反映国画山水、工笔、写意,以及人物肖像,年画、书法、油画、抽象画等不同画种的风格,图案清新,美观大方,永不褪色。

 

【红豆杉根雕】

 

(略)

 

【邮品及钱币】

 

(略)

 

               2012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