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杰的泥塑人生

 老刘tdrhg 2016-03-27

 

老夫老妻

看高杰玩泥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几个小伙伴,从沟湾或野地里挖来黑的、黄的或红的泥巴,本来就脏乎乎的一双双小手,更加脏乎乎地攥弄着粘糊糊的泥巴,做成一个个盆盃状的“娃娃”,口中念念有词:“东北风,西北风,摔个‘娃娃’好大声。”高举狠落,“砰”地一声,“盆盃”的底下炸出一个大窟窿。于是,寂静的村野便不再寂静,响起一阵欢快清脆的笑声。

出门看看

少言寡语的高杰,从小就爱玩泥巴。不过,他另有自己不同的玩法。他小时候经常住姥姥家,姥姥家在距平度城60多华里的古岘镇大朱毛村,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齐国的陪都、西汉胶东国的国都——即墨古城,文化积淀十分厚重,民间面塑手艺在周遭儿也是很出名的,高杰的姥娘又是面塑中的高手。小高杰用泥巴当面团用,学着姥娘做面食的样子,捏开了花、鸟、鱼、虫、燕子、刺猬……这些小玩意儿。

乐子

高杰的泥塑就是从玩泥巴开始的。

可是,不是所有喜欢玩泥巴的孩子都能捏出称得上作品的泥塑来,正像不是所有识字的孩子都能成为作家一样。泥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掌握得了的艺术,需要天赋和灵性,需要心灵手巧,同时,更需要扎实的艺术功底。

唱支山歌给你听

高杰16岁进平度文化馆学习绘画,他家住城东大十里堡,他像美术专科学校的走读生一样地每天到文化馆进行着理论与实践的修悟,几年下来,居然也能很像样地泼洒“山水”、勾勒“人物”了,渐渐地,在平度这方土地上也算小有名气了。

假若,高杰满足于这种现状,依然在“山水”和“人物”之中徜徉,身处“黄埔出身”如云的丛林里,无论如何也难显现出他这棵“高草”的风采。

高杰尽管少言寡语,却有着审时度势的超常智慧,他深信“最土的就是最洋的”的道理。他找到了自己艺术生命的突破点。

田地归来

他采集来平度各地的黑的、黄的和红的粘土,凭着他对“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感悟,赋予他们和它们以艺术的表现和精气神的鲜活。当他把第一批泥塑作品《人生百态·脸谱》拿到青岛市首届民间艺术节展出的时候,居然收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委员何汉卿,对高杰泥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逐件拍摄之后,又对高杰说:“你的泥塑作品有特色,形象变化多,而且夸张有度。”那次展出,高杰的7件作品,4件获一等奖,1件获二等奖。

找到了“洋”味儿

自此,高杰一发而不可收,高杰泥塑也日渐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艺术品牌了。他的作品参加过多次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艺术展,获得过国家大赛的金奖、银奖,还举办过多次个展。平度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里,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五六个专柜。外国来宾时常登门拜访。他本人也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获得青岛市民间文艺突出成就奖。

高杰声名鹊起,他和他的作品时常登上电视荧屏和报刊版面,对农民出身的艺术家一向吝啬的艺术评论界,给与了高杰及其作品极高的评价,其中,《地平线月刊》2010年1-2号《心系乡土悟化大千》一文评价最为贴切:

“……凭着他的心灵手巧,把只能孕育植物生命的泥土幻化演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真实形象,社会里的终生百态在他塑造的泥巴中创造出来,姿态各异,面貌众多,其憨厚、辛辣、稚拙、羞涩、刚强、温柔、骠悍等众多的现实人物形象,都闪现在他那双巧手,把这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几乎会说话的人物上面……这些都是人与生活、人与泥土亲近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方式,无疑也是成功运用泥巴表述人生的一种绝佳方式。借助这一既古又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把历史的沉重和沧桑,现实的喜怒哀乐,世间的幽默诙谐、离奇古怪,都倾诉于这泥巴之中。”

高杰的山水画

是啊!高杰在用泥巴塑造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的泥塑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