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富启示:现金流的故事

 jidongsd 2015-09-30

财富启示:现金流的故事


商业洞察力

什么是财商教育? 财商教育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财富,创造财富能力的一种教育。财商水平真正高的人,不是用分数来衡量,而是用结果来证明!你的财商决定了你的生活水平,决定了你财富的多少。我们这一辈子有95%的问题和金钱有关。

一旦你的财商水平提高了,就像我们做的数学题,普通题我能做,再复杂的题我还能解答出来,那么奥数题你能答出来吗?这是不是就和你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有关系了?财商也是这样,有的人发现创业机会,有一小部分人是制造财富机会。

财富是永无止境的,它就等着财商水平高的人去发现、发掘它们呢。这一切就在你的财商了。提高你的财商在于:知和行。得到正确的知识,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总结经验,消化理解变成自己的,直到它们已成为你的一部分。只有明白钱的重要性,财商在金钱游戏里发挥重要作用时,才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金流通产生价值,银行,保险就是靠现金流来赚钱!很多朋友对这 个问题仍然还是模棱两可,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资金流通产生财富)总是报着怀疑的态度,好像只有靠体力才能生存,事实上真正有钱的都不是出卖体力 的,而是让钱为自己打工。我不知道你是真的不懂呢?还是对最基本的金融常识不了解。在此,就银行的资金流通是如何产生财富的简单阐释一下,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举例一:
  周小川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周小川:“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周小川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儿子忽然之间好像懂了点儿什么。


举例二:
  从前,有三个贫穷的人。一个理发师、一个裁缝,还有一个是鞋匠。
  清晨起来,店铺开张了,但是他们三个人的小店却生意冷清。因为顾客们看到他们凌乱的头发和胡子、满是皱纹脏乎乎的皮鞋,还有破了洞的衣服,觉得很邋遢,于是连进来坐一下都不肯。
  正午的阳光下,三个人各自蹲在门铺前发愁。各自心想:手里只剩下2块钱,晚上一家老小的伙食费都不够,怎么办?
  还是理发师聪明。他先拿出一块钱到了裁缝铺,把衣服补好,熨得笔挺;再拿出一块钱,到了鞋匠那里,鞋匠精心的为他把鞋子擦得锃亮。收拾完毕,理发师站在了自己的店铺门口,顾客们看到这么精神抖擞并且干干净净的小伙子,都到这里来剪发。虽然他花了2块钱,但是开张营业了。

   裁缝和鞋匠看到后,十分羡慕。于是裁缝先到理发师那里花一块钱理了发;然后去鞋匠处又花了剩下的一块钱,把皮鞋擦亮。收拾完毕,顾客们也陆续的上门了。

  鞋匠看到他们都开张了,终于决定如法炮制,先去理发师那里花了一块钱把自己的头发弄利落,又到裁缝铺花了一块钱补好了衣服。终于顾客也来光顾了。傍晚时分,三个人凑在一起聊天,发现每个人手里都有5块钱,但是新顾客只来了3位。


  这是怎么回事呢?三个人左思右想,突然间明白了,每个人原本手里有的2块钱在三个人之间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各自的口袋里。


举例三:

  比如我是一个电厂工人,一个月拿到了2000元工资,这就是我一个月的劳动价值。我买了农民的米面、蔬菜;农民买了种子、化肥;化肥厂买了钢材原料用于建厂,生产;钢铁厂买了煤炭炼钢;煤炭生产要用到电力,形成一个循环圈。(当然社会上经济生产的循环是辐射开的,非常庞大的系统,这里只是做一个单一的链条循环圈说说)。

  假如一个月时间一个循环下来创造财富 2 万元,那要是半个月资金循环一次呢,那一个月就有 4 万元的财富,一周循环一次呢,一个月就有 8 万元的财富。可见同样一个月的时间,资金流通快了创造的财富就大得多了。


举例四:
  比如:说一个故事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 1000 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

  店主抓了这张 1000 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 1000 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 1000 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 1000 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 1000 元 ,
  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 1000 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 1000 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看清楚了吧,故事中没有这 1000 元的流通,每个人都债台高筑,有了这 1000 元的流通,每个人都不欠钱了,也就是说,实际效果是每个人都赚了 1000 元,还清了债务。
  故事有趣逗人,可这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它说出了财富的来源 ---- 资金流通。


  那有人问了, 1000 元只不过是在每人各自手中拿着跑了一圈会到原地,又没有产生任何实质的物质财富,比如大米、钢铁,煤炭 …… ,怎么就产生了财富,全是虚的嘛。可是事情就这么神奇。
  实际上来旅馆住宿的那个旅客,他带的那 1000 元就是财富来源的本金,这 1000 元是有劳动价值的,他的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也就是说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劳动付出,劳动价值,体现在社会上就是金钱。


  钱币就是劳动价值的符号。
  当这 1000 元在每个人手中流动时,实质上是劳动的价值在流动,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里边的,这当然就会产生财富的。只不过是流通的太快了,叫人不可思议啦。
  如果流通慢点,就是这样的情景:店主借了 1000 元,多开一段时间旅馆钱就赚出来;屠夫多杀两头猪;猪农多养一段时间猪;卖饲料的多做点饲料;妓女 ……. 。这就也都赚钱了,债务也都能还清。只是资金流通的慢了,财富增长的慢了。
  如果不流通,店主不动那1000元,每个人还都是债台高筑。对每个人来说也就是没创造出财富来。


如果你每年挣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也不意味着你能买得起任何一处房产。这里说的是位于汉普顿,占地数英亩,比曼哈顿最贵的房产还贵好几倍的豪宅。我们今天要为您介绍金融界最贵的25间豪宅,它们的主人都是美国金融界的巨头。原文来自Business Insider,我们新先聚品进行了翻译。为了估算此时房产的大致价格,原文比较和借用了最近的房产交易价格以及评估公司给出

现金流,知道对做生意的有多重要吗?

  国美、苏宁们(以下简称美苏)卖家电根本不赚钱,或只赚点辛苦钱。有人可能会问:“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开那么多店?还要低价大甩卖啊?”这时,新闻记者和装B的会告诉你:他们要扩大规模,挤垮竞争对手,靠规模优势获得利润。现在不挣钱、少挣钱没关系啊,打败了对手,以后不就可以挣大钱了吗?

  我告诉你:这纯属扯淡!他们的目的,就是获得现金流!

  现金流这么重要?对,因为美苏是靠现金流进行资本运作赚钱的。

  举个例子:假如我每天给你1万(注意是每天都给),要求你3个月之后还我1万(注意也是每天都还),你一年的现金流就是365万。你挣钱了吗?没有。但聪明点的已经看出来了,你的手上始终有三个月的钱,也就是90万。理论上说,这90万永远在你手上,对不对?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存银行挣利息啊?90万元你存长期,每年的利息也有好几万吧?所以只要运作得当,现金流本身,可以产生利润?

  道理很简单吧?

  美苏,假设一年100亿营收,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25亿现金流!延迟六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假设疯狂开店扩大现金流,一年200亿营收了,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延迟六个月,就是100亿!

  美苏拿这些钱会存银行吗?嘿嘿,在2007年之前中国经济大发展、大通胀的年代,在房地产疯狂涨价的年代,有这么多钱不搞地产、不进行资本运作,不是傻子吗?拿一块地盖个楼,几年之后房价涨几倍,你说赚多少钱?何况美苏们通过房地产和资本运作挣钱了,银行们反而会求着他们贷款,他们拿着银行的廉价资金,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所以,家电连锁,只是美苏获取现金流的手段!卖家电只能挣点小钱,就算赔点也没什么,而在别的地方可以挣到多得多的利润!但前提是:现金流一定要充足!

这,才是美苏们疯狂开分店的根本原因!

所以,分析苏宁(以及有巨大现金流的企业)的股价,绝对不能只看家电本身!一些机构和装B的白痴,仍然在分析苏宁的销售额、毛利什么的,并据此信心百倍,散户们也在憧憬苏宁的成长性,在懂行的看来简直可笑得要命!

  那么美苏现在怎么样呢?

  我们还得从现金流入手:格力,早就先款后货了,苏宁捞不到便宜,所以苏宁不愿意卖格力。由于价格问题,国美也和格力闹翻。可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5年之后,海尔、海信、创维,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要求先款后货,或者最多一个星期、半个月就要付款。所以美苏的现金流大减。比如苏宁和国美2011年的销售额都是1100亿元,如果还是十几年以前的宽松环境,可以占压厂商三个月甚至半年的资金,美苏手上就有275亿元或550亿元;而现在只能占用半个月了,手里的现金立马变成46亿!

  从几百亿一下子变成了46亿,多少见不得人的项目,多少急需现金的亏损项目,会因为现金流大减而露出水面?所以当我听说苏宁在增发47亿之后又要借债80亿,我倒吸一口凉气。苏宁不断融资,根本不是装B的人说的“搞电子商务,扩大物流”。而国美也在这几天五折卖地,把国美商都卖给了海航集团,拿到50亿元,远低于2009年的100亿元。很显然,国美也是缺乏现金流才不得不这么干的。

  国美和苏宁,都有大量价值已经大为降低的地产项目。2007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体还不错,美苏毕竟有多年的积累,靠吃老本和银行贷款,也能继续维持。可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形势始终不见好转,银行也控制得越来越紧,美苏就会越来越缺钱。现在知道他们的形势有多严峻了吧?

  好了,再分析一下美苏目前的经营环境,看看他们的前途如何:

  美苏已经不可能采取过去那种疯狂占压现金、疯狂开店扩大现金流、再拿现金流大肆进行资本运作的经营模式了。首先,付款方式导致现金流大幅减少。其次,店已经够多,而且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了。京东冲击的,既是美苏的利润,更是现金流!第三,美苏有限的现金流也不可能有过去那么多好项目了,因为中国经济整体减速,商业地产形势严峻,所以美苏还会有多少利润?第四,连锁店过去好歹还能挣点小钱,现在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肯定是赔钱的,而且越赔越多。但烫手的山药不好甩,关个店相当于割一块肉啊,方方面面都要赔钱!

  总之:现金流紧张多了,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这就是美苏目前面临的局面。靠电子商务?只能暂时获得现金流,而且中短期不可能赚钱!

  因此,美苏过去粗放经营的好日子已经彻底过去了。他们的局面相当艰难。为了弥补现金流,只能在网上扩大销售(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所以传统家电企业和京东,为了抢夺目前对他们都非常重要的现金流,才斗得如此之欢!我甚至怀疑苏宁过去多年的帐表是假的,目的是扩大利润,从而扩大市值,因为市值扩大了可以继续融资,继续搞资本运作和房地产,从而一直“良性循环”下去。但现在大家都过了好几年紧日子,而且似乎没个头,那么过去谁搞得最大,现在的窟窿也将露得越快!

  明白了吧?只有像我这种做过生意、明白现金流重要性的人,而且有闲心愿意写出来的人,才能生动地给大家讲这些道理!凡是做过生意的,都很明白我的意思,而且我讲的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无非是我做过,而只会装B的家伙没做过,所以只能靠装B来掩盖自己的无知而已。

理论上说,只要有现金流,亏损了也都关系!比如一个企业一年现金流100亿,每年亏1000万。那么它运作几百年都没问题,因为10年才亏1亿,100年才亏10亿,只要现金不断流转,稍微延期几天或几个月还款,谁知道它是赚是赔啊。所以现金流有多重要知道了吧?赔钱的企业只要有现金流,就可以耐心等待时来运转;而赚钱的企业没有了现金流,就会立马死掉!

  用这个理论我再分析一下京东。只要京东的现金流不断扩大,一年赔点钱算什么?他完全可以靠现金流长期支撑!所以脑残们总分析京东的利润,以为京东每年亏几亿十几亿,融不了资肯定撑不下去,幻想着它在几年内倒闭。我并不是京东的拥趸,我只从现金流来分析:假如京东每年的营收都急剧扩大(年增50%以上,目前这个目标很轻松),那么手里的现金完全可以应付亏损和延期还款!

例如,假设京东今年360亿营收,亏20亿,延期还款一个月,那么京东到年底手里的钱反而多出了10亿!(30亿应付账款,减20亿亏损)。假设明年京东营收540亿,又亏20亿,但年底手里只会减少5亿(45亿应付账款,减20亿亏损,再付掉去年留下的30亿应付账款)。所以只要京东的营收越来越多,而亏损不是大幅增加的话,京东手里的钱足够用很多年。

所以,京东、苏宁、国美之战,表面上看是市场份额之战,利润之战,但从财务角度来说,更加紧迫的原因,是现金流之战!谁的现金流被打掉,谁的裤衩立刻就被扒下来!那么现在谁最急迫呢?显然是苏美啊,呵呵。都割肉卖地、连续融资了,现金流能不急吗?所以苏美只能靠欺负京东吸引眼球了,而京东,当然要奋起反击。

  所以表面上看,电商之战似乎是一场闹剧。但圈内人都很明白里面的道理。刘强东很明白,张近东、黄光裕们,也很明白。但是,装B的不明白,广大仍然看好苏宁的散户们,也不明白。他们以为刘强东在虚张声势,色厉内荏。但真正虚张声势、色厉内荏的,是苏宁。


现金流的故事

有两个年轻乡下人(甲、乙)一起挑水去城里卖,一桶卖1元,一天可以挑20桶。


有一天.....

甲:「我们每天挑水,现在可以挑20桶,但等我们老了还可以一天挑20桶吗?
我们为什么不现在挖一条水管到城里,这样以后就不用这么累了。」

乙:「可是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去挖水管,我们一天就赚不到20元了。」
所以乙不同意甲的想法,就继续挑水。

甲开始每天只挑15桶,利用剩下的时间挖水管。

五年后,乙继续挑水,但只能挑19桶,可是甲挖通了水管,每天只要开水龙头就可以赚钱了。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但其中含有一层意义 :

我们一般人都像乙,每天把时间都花在公司,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为的只是要赚眼前的20元。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甲一样,挪出一点时间,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