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女將秦良玉故事

 海倫娜 2015-10-01
 明末女將秦良玉故事

鳴玉溪畔奇女子——秦良玉


  
 
歷史上留下姓名與傳說的巾幗英雄不在少數,秦良玉卻是最特別的。除卻征戰一生的赫赫軍功,她還是唯一在正史中以將相身分立傳的女將軍。

 

雨霖鈴敲打著碧紗窗,圓月刀馳騁過苗疆域。盛唐的蜀道難,在明末是否仍是難於上青天?巴蜀錦城,有當壚賣酒的風情,杜鵑啼血的淒美,也有三分天下的籌謀,一夫當關的雄圖。這片交織著風月與戰爭的傳奇地域,也曾孕育出一位奇女子, 許以刀光劍影的馬上姻緣,歷經慷慨瀝血的悲喜人生。

四川忠州的鳴玉溪畔,是個山峻水秀、風光雄奇的勝地,也是秦氏一族世代居住的地方。秦氏有好女,這名奇女子便如她飽讀詩書的家族,也有著儒雅文靜的名字:名良玉,字貞素。她的父親秦葵是明朝的貢生,膝下有三男一女,良玉居於第三。秦葵不僅秉承漢家書香翰墨的風儀,教授子女儒經六藝,同時也深受彪悍淳樸的民風熏陶,督促秦家子弟修習兵法武藝,秦良玉也是其中之一。

秦葵曾說:「汝一弱女子,盍習兵毋為人魚肉。」父親讓秦良玉習武的初衷是希望她能防身自保,但天資聰穎的良玉很快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不讓鬚眉。她自幼與兄弟比肩習武,兼讀兵法,在二十歲前便精於騎射擊刺之術,在兵法韜略方面的悟性尤其高。秦葵對女兒的才學讚賞而惋惜,說:「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秦良玉卻慷慨答道:「使兒得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她的豪言再次讓父親刮目相看。

古人有「詩讖」之說,認為人少年時的詩作能夠預示未來命運。而良玉此言,也算一語成讖,戰場是她生命的主題,她與她的家族,把一切力量都獻給了明末定國安邦的事業中。歷史上留下姓名與傳說的巾幗英雄不在少數,秦良玉卻是最特別的。除卻征戰一生的赫赫軍功,她還是唯一在正史中以將相身分立傳的女將軍。史官寫女子,或穿插在夫家的敘事中,或單列在后妃、列女等品類中,而她的故事卻收錄在《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八》,與同時代的英雄豪傑並列比肩。


父親讓秦良玉習武的初衷是希望她能防身自保,但天資聰穎的良玉很快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不讓鬚眉。

神宗萬曆二十二年,秦良玉芳齡二十一歲,忠州一個紈絝子弟曹皋垂涎其美貌。當時心繫民生的秦良玉忙於支持當地的抗稅鬥爭,認為他缺乏真才實學,斷然拒絕。曹皋懷恨在心,以抗稅為由陷害她入獄。

秦良玉出獄,雖然心胸寬廣並沒有伺機報復,但從此卻把婚姻大事放在了心上。她理想的人生伴侶一定是與她實力相當,讓她真心拜服的英雄。蜀中才俊濟濟,而她身為女子,又怎麼能主動去提親呢?秦葵出馬,幫愛女辦了一場比武招親的比賽,誰能打敗良玉,便可做秦家的東床快婿。

比武那天,不識相的曹皋也跑到擂台上,被秦良玉幾招之內打敗,灰溜溜地逃走。秦良玉武功高強,又有智謀,有心提親的大丈夫都被她一個個打下擂台。後來,一個叫馬千乘的少年上場。他的祖先是漢代道出「馬革裹屍」名言的伏波將軍馬援,因祖上有功世襲,馬千乘現任忠州城的石砫宣撫使。

秦、馬都是忠州的大戶人家,馬千乘的名聲自然也在城裡廣傳。秦良玉今日目睹其風采,頗有大漢祖先雄豪的風範。比武中,馬千乘的武功略遜於她,力戰不敵,他的摯誠篤意卻教她心折。秦良玉一見傾心,決議成全姻緣。古人的心思都很單純,常常一言定終身。秦良玉是文武全才,既有女兒家的細膩嬌憨,也有男子的坦率熱忱,是以她賣了一個不著痕跡的破綻,讓馬千乘取勝。終於,少年躊躇滿志,春風得意,求得美人歸。

婚後,秦良玉夫唱婦隨,協助丈夫鎮守石砫。石砫是個以苗人聚居為主的郡縣,宣撫使的主要任務就是統轄歸順大明的少數民族。秦良玉沒有自私地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而是利用平時所學幫丈夫分析局勢,未雨綢繆。此地偏遠,苗人彪悍,時有暴亂興起,因而馬千乘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訓練兵馬,維持安定。她向丈夫力言練兵之計:「今天下多故,石砫界黔、楚、蜀交,不可不練兵為保境計。且男兒當立功萬里,繼先高祖新息侯家聲,何區區固吾圉為?」

 
婚後,秦良玉夫唱婦隨,協助丈夫鎮守石砫。石砫是個以苗人聚居為主的郡縣,宣撫使的主要任務就是統轄歸順大明的少數民族。

馬千乘從之,與賢妻一同整飭軍務,招兵買馬,很快訓練出了一支武藝高強、紀律嚴明的石砫軍隊。秦良玉還博覽群書,勘察地勢,就地取材發明兵器「白桿槍」供士兵使用,大大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白桿槍以質地密實的白木作長桿,上配帶刃鐵鉤,下配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可錘擊。遇到懸崖陡壁,白桿槍還可鉤環相連,作翻山越嶺的工具,非常適合巴蜀的山地作戰。馬千乘治下的軍隊人手一支白桿,行軍打仗時,白色長桿齊刷刷亮出,便知是石砫的精兵猛將,令惡賊望之膽寒。之後軍士們浴血奮戰,戰功纍纍,「白桿兵」亦名揚海內,成為戰無不勝的神話。

萬曆二十六年,播州宣撫使楊應龍勾結苗人造反,四處燒殺搶掠,得勢猖狂。明廷派李化龍總督四川、貴州、湖廣各路兵馬,合力平亂,秦良玉夫婦和他們的三千白桿兵也在其中。這是秦良玉首次參與大規模戰爭,白桿兵也迎來第一次實戰考驗。由於特殊的裝備和長期嚴格的訓練,白桿兵作戰靈活,令敵軍步步敗退。最後,楊應龍集中兵力,固守城裡,在城外設下五道關卡,即鄧坎、桑木、烏江、河渡和婁山關,每關都有精兵防守。

第一戰攻鄧坎,由秦良玉出馬。她親率五百白桿兵,對抗守將楊朝棟的五千兵馬。敵將輕率大意,將所有兵力排成密密麻麻的陣勢,想用人海戰術一舉吞沒對方兵馬。秦良玉面對十倍於己的兵力毫不畏懼,騎一桃花馬,握一桿長槍,威風凜凜殺入敵陣。她左挑右砍,所到之處如風捲殘沙,敵兵紛紛敗落。敵人越聚越多,潮水般把她重重包圍,秦良玉鎮定自若,一邊砍殺敵兵,一邊向主將逼近。忽然她縱馬騰空飛躍,一把抓住楊朝棟,把他制服在自己的馬背上。主將被擒,殘軍也隨之失去鬥志,白桿兵士氣大盛,殺敵無數,片刻間敵方五千人馬灰飛煙滅。初戰告捷,剿匪大軍又先後攻下桑木、烏江、河渡三關,直逼播州外圍的婁山關。

婁山關好似一道天然屏障,山勢高峻險要,僅有一條小路通行,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重地。攻克這一大關的任務又落在秦良玉夫妻身上。秦良玉與丈夫商議,提出一個絕妙計策。清晨,她和馬千乘持白桿槍,雙騎並馳,一路拚殺奔向關口。在婁山關口,兩支白桿上下起舞,仿佛比翼鳥的飛翅。夫妻倆嚴守關口,珠聯璧合所向披靡,守關的敵兵一一倒下,援兵又無法及時補充。敵兵越聚越多,幾千白桿軍突然從關口兩側突襲,敵人防不勝防,落荒敗逃。原來,秦良玉的計劃是兩人從正面進攻,牽引叛軍主力至關口,白桿軍則借用白桿首尾相接的優勢攀越上關,潛伏在兩側,伺機出動。

失去了五道關卡的保護,楊應龍再也無計可施,孤立無援下無奈自焚而亡,叛亂很快被平息下來。論功行賞時,剿匪聯軍以石砫白桿兵戰功卓著,被譽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軍。秦良玉作為主將之一,不僅受到重賞,「女將軍」的英名初顯鋒芒。

凱旋回鄉的路上,馬千乘因天氣炎熱,不幸染上暑疫。回到石砫後,他因接待不周,無意間得罪了朝廷派來作監軍的內監邱乘雲,被他設計誣陷,關押在大牢中。牢內陰濕,又得不到妥善的治療調養,患病的馬千乘沒有像妻子一樣挺過囹圄之災,終於一病不起,鬱鬱身亡。

馬千乘死後,他的案子也不了了之。朝廷似乎覺得他並無大罪,仍舊保留馬家世襲的石砫宣撫使的官位。秦良玉育有一子,名馬祥麟,是下一任的繼承人,因其年幼,便由秦良玉代為治理。

一代良將,來不及施展忠君報國的才華,來不及和妻子共享廝守的時光,就被朝中宵小陷害,英年早逝。馬千乘含恨而終,秦良玉亦終生抱憾!她與他,本是不打不相識的歡喜冤家,秦良玉為了他放下身段,假裝敗給他成全大丈夫的尊嚴。後來她一心做個賢內助,把一身才華獻給丈夫的事業。在丈夫收押後,她也許還天真地幻想著,他能遇難呈祥,朝廷會體恤他的軍功而照料他的病情,徹查案件,洗刷他的冤屈。此後,他們還將繼續並肩作戰,體會生死與共的豪情以及保家衛國的榮耀。誰知,播州之後,他們從此天人永隔。

秦良玉並非只知沉溺悲痛的弱女子,而是毅然接過丈夫留下的重擔。她繼承丈夫的遺志,繼承馬家先祖馳騁沙場的遺風,殫精竭慮治理石砫,並加強訓練白桿兵,為大明朝保住了一方國土的安穩昌平。



一襲蜀袍殷戰血 ——女中豪傑秦良玉

 
史書中的秦良玉,風度翩翩好似一代儒將,不見一絲嬌柔扭捏的女兒姿態。


《明史》載:「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史書中的秦良玉,風度翩翩好似一代儒將,不見一絲嬌柔扭捏的女兒姿態。這倒讓後人無限遐思,這膽智雙全、儀度嫻雅的女將軍究竟是怎樣的神采。

生逢末世,烽煙並起,憂患與苦難便成為那個時代的主題。儘管覆滅是一個朝代的最終歸宿,如潮水一般畢竟東流去,但激流中總有幾個堅如磐石的身影溯遊而上,留下可歌可泣的傳說。「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明末,那些身影就化成了全家殉國的孫承宗,平定內亂的史可法,矢志抗清的袁崇煥,還有張煌言、鄭成功……秦良玉以巾幗之軀,躋身大丈夫行列,與同時代的英雄共同捍衛了明朝最後的尊嚴。

繼任宣撫使的秦良玉清靜寡居,一心撫育幼子,處理石砫政務,日子過得不喜不悲,一晃就將近二十年。這一段平淡而忙碌的歲月,似乎是為她後來南征北戰而打基礎。這期間她要休養生息恢復兵力,還要教導兒子培養大明朝的又一任良將;遠在東北地區,滿洲人悄然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神宗萬曆四十四年,野心勃勃的女真酋長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在明朝邊境騷動不安,圖南之意昭然若揭。兩年後的薩爾滸一戰,明軍慘敗,八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遼東告急。朝廷在全國調集兵力赴援,四十多歲的秦良玉又率三千白桿兵,與兄弟、兒子一同北上抗金。


秦良玉以巾幗之軀,躋身大丈夫行列,與同時代的英雄共同捍衛了明朝最後的尊嚴。

萬曆四十八年,神宗駕崩,光宗繼位,改元泰昌。迎接光宗的大明朝,是朝綱腐敗、經濟凋落,軍力衰微、外患重重的殘破局面。光宗也有力挽狂瀾的志向,無奈縱情聲色,誤食紅丸,在位僅三十天便暴亡。繼而熹宗繼位,年號天啟。京師時局動亂,奸臣當道,金人趁虛而入,很快攻占瀋陽。秦氏兄弟帥白桿兵強渡渾河與其激戰,卻寡不敵眾,哥哥秦邦屏陣亡,弟弟秦民屏身陷重圍,性命攸關。秦良玉聞訊,親率五百精兵殺入重圍,拚死奮戰搶回哥哥遺體,救出弟弟。因良玉驍勇善戰,朝廷升任她為山海關的主要守將。

北地不似蜀中煦暖濕潤,到處是風沙漫天的蕭條。在南國長大的秦良玉以國事為重,努力適應環境氣候和風土人情的巨變。山海關是溝通東北地區與關內的重要通道,金兵屢次派兵叩關宣戰,秦良玉料知敵兵詭計,不為所動,只是從容不迫地加固防守。只要山海關固若金湯,滿洲敵寇便無計可施。嚴守之餘仍有疏漏,有次,兒子馬祥麟領兵巡視,不小心被金兵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引弓搭箭還擊,一連三箭,三名敵兵應箭而倒。滿洲人大為驚懼,從此再不敢到山海關鬧事。

兄死子傷,一場漫長的抗金戰爭讓秦良玉再次遭逢親情破碎之苦,悲痛之下,她用懇切憂傷的言辭上書朝廷,講述家族在戰爭中付出的慘痛代價,請皇帝對家人予以優恤。她說:「臣自征播以來,所建之功,不滿讒妒口,貝錦高張,忠誠孰表。」讀罷字字泣血的文字,熹宗深為感動,兵部尚書張鶴鳴也為秦家進言,說渾河血戰,秦良玉一家人功不可沒。而且在瀋陽之戰,秦良玉「上急公家難,下復私門仇」,氣勢干雲。熹宗納言,當即下詔賜秦良玉二品官服,加封誥命夫人,並任命其子為指揮使,追封其兄為都督僉事,授其弟為都司僉書,還不忘重賞白桿兵。

後來,朝廷商議再徵兵二千支援東北,秦良玉得以抽身還鄉,和弟弟秦明平一同策馬回蜀。到石砫才一天,他們就遇到永寧的宣撫使奢崇明起兵造反,攻占重慶,川中大亂。黨羽樊籠聽說秦良玉在蜀,在前往重慶的途中,「齎金帛結援」,欲用重金寶物勾結她一同起事。秦良玉毫不遲疑,怒斬來使,棄財焚書。顧不得策馬兼程的勞頓,立即發兵率親兵溯流而西,潛行至南坪關,阻遏賊人歸路。她與兒子秦祥麟率軍殺敵六千,任命秦民屏作提調,楊學禮督陣沿江而上,追討叛兵。懾於秦良玉的威名和白桿兵的驍勇,奢崇明部下且敗且退,不敢與其正面交鋒。

這時首奢崇明突襲成都,情勢危急,巡撫朱燮元急遣良玉討伐。此時川中多位宣撫使被叛軍重賄收買,皆作壁上觀,默許叛軍的暴行。唯獨秦良玉臨危受命,從川北西發,分遣民屏收復安岳、樂至等地,自己收復新都,長驅直入抵達成都,以風雷之勢席捲奢崇明部隊。賊兵潰退後,秦良玉馬不停蹄還救重慶。

此時,秦民屏作為先鋒,已擒拿敵將樊虎,奪下二郎關、佛圖關。南坪關被亡兄之子秦翼明所控,另一子秦拱明在兩河鎮斬殺敵將沈霖,縱火燒燬千餘敵船,叛軍被迫困守城中。秦良玉縱觀川蜀整體局勢,制定輔助奪重慶的輔助計劃。她分配一部分兵力嚴守忠州老家,並緊急傳檄文至夔州,命當地官兵防禦瞿塘一帶。叛軍甫出戰,就在秦良玉的周密部署下慘敗而歸。待叛軍困獸孤城,秦良玉英姿颯颯兵臨城下,與兒子雙騎當先,斬殺守將張彤,敵軍隨即作鳥獸散,重慶遂平。繼而她先後破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等大寨,剿滅叛軍勢力。朝廷聞四川恢復平定,以良玉軍功第一,對她和參戰親屬大加封獎,再拜她為都督僉事,拜為總兵官。

對抗奢崇明之戰,秦良玉率疲憊之兵,秉護國之義,運籌帷幄,料敵如神,先後解成都、重慶之圍,川蜀復平,真蜀中第一人也。因此,她也獲得朝廷更為豐厚的賞賜。然而總有心府偏狹之人嫉賢妒能,輕視她身為女子,不安於室,和男子併肩作戰,爭名奪利,甚至有人傲慢無禮。秦良玉雖然心寒,卻並不十分在意自己的名聲,但從長遠看,若各路將領都對她懷有成見,當面臨勁敵時,怎麼能夠和衷共濟,共襄國事呢?她從國家大局出發,懷著坦誠無私的初衷,寫一封奏疏報與熹宗。她說:「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累奏紅崖墩諸捷。乃行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於賊者,唯恐人之勝;怯於賊者,唯恐人之強。如總兵李維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臣,不容一見。以六尺軀鬚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

她直言不諱,說自己行軍途中,路經總兵李維新之府邸,卻遭到閉門謝客的冷遇。再看兩人的武功才略,巾幗婦人有賊人聞風喪膽之名,而六尺男兒,卻是叛軍手下敗將,唯唯諾諾毫無英雄氣概,高下立見。熹宗閱罷,立即下詔優待良玉,並下令文武百官都必須禮待這位川蜀女將,不得心懷猜疑。


以秦良玉為首的秦家將,在南征北戰、平亂守邊的大小戰役中,子弟先後戰亡,卻父死子繼,以國事為本,矢志不渝。(網絡圖片)

成都之圍一解,秦良玉在蜀中嘉名更盛。當她率白桿兵入城時,成都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拜迎,一睹當朝女英雄的風采。此時她已五十多歲,端騎於桃花馬上,淡然微笑表示對百姓的謝意,依舊氣宇軒昂,顧盼神飛。幾十年的沙場生涯,非但沒有讓她衰老滄桑,反而將她磨礪成一枚溫婉瑩潤的無瑕珍珠。百姓為女將軍的風采傾倒,對她奉若神明,紛紛在軍隊走過的地方焚香祝禱,祈求上天保佑秦良玉長安,大明永昌。

卻說奢崇明敗逃,賊心不死,勾結貴州水西的安邦彥謀反,帶領苗人圍攻貴陽。安邦彥自立為羅甸王,占據貴陽以西的千里疆域。朝廷又命作戰經驗豐富的秦良玉出征平亂。白桿兵不辱使命,很快平定叛亂,殺死匪首。她派秦民屏及其二子,跟隨巡撫王三善救城,大破安匪,直搗大方。但這一仗,秦良玉又失至親,弟弟秦民屏命喪貴州,兩個兒子佐明、祚明身受重傷。秦良玉得訃聞,悲憤書「仇不共戴」語。

以秦良玉為首的秦家將,在南征北戰、平亂守邊的大小戰役中,子弟先後戰亡,卻父死子繼,以國事為本,矢志不渝。他們如同宋代著名的楊家將、岳家軍一樣,傳承著忠君愛國、捨生取義的忠義文化。




动态透明分割线 - 高山 - raotianzh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