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那么多年的鸡,你知道鸡全身都是药吗?

 娜sky 2015-10-01

中医常说,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当然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鸡也不例外。


鸡肉

甘温,入中焦脾胃,

【功用】温中益气,脾气健,生气化血,精血互生,故有添髓补精之功。

【主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食少,泄泻,下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病后虚弱等病证。也用于疾病的康复,平素补虚强身。富有营养,可食可药。

但是注意,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食用,多食生热动风。

另外那种鸡最好?《本草纲目》说“诸鸡惟乌骨、乌肉、白毛最良。”


下面介绍几个鸡肉的药膳

虚劳羸瘦、纳呆食少、脾胃虚弱型泄泻。

推荐:鸡肉60g,煮熟,调味,食肉喝汤。

肝血不足、头晕目眩

推荐:鸡肉250g,当归15g,枸杞15g,加水共煮至熟,食肉喝汤。


水肿病

推荐:白雄鸡1只,小豆500g,以水2 000ml煮熟食之,并饮汁汤。


肾虚耳聋

推荐:乌雄鸡1只,洗净,以无灰酒150ml,煮熟,乘热食之。3~5只鸡见效。

五噎饮食不下、胸膈痞塞、瘦弱无力。

推荐:黄雌鸡1只 (去毛、肠) 炒作臛。面250g,桂心末1份,赤茯苓1份。以桂心等末和面作索饼,于豆豉中煮,入臛食之。


补虚强身。

推荐:鸡肉250g,冬虫夏草9g,煮食。


产后、病后体虚。

推荐:母鸡1只 (去毛肠),黄芪60g,当归30g,怀山药30g,红枣30g,加黄酒淹没鸡、药。隔水蒸熟,去药渣,食肉喝汤,分数次食之。

月经不调、潮热盗汗,崩漏带下,小便频数,产后乳少等证。

推荐:乌鸡1只 (去毛、肠) 洗净,于腹内放入当归、熟地、白芍、知母、地骨皮各9g,缝合。煮熟后,去药食肉喝汤。


反胃。

推荐:反毛鸡1只,煮烂去骨,入人参、当归、食盐各15g,再同煮烂,食之至尽。

风湿痹,五缓六急,骨中疼痛,不能踏地。

推荐:乌雌鸡1只,煮熟,以豉汁、姜、椒、葱、酱调作羹,空心食之。


鸡内金

又叫鸡肫皮、鸡胃皮、鸡内筋。

甘,平。归脾、胃、小肠经。
【功用】健脾消食,缩尿涩精。
【主治】饮食积滞,胃脘胀满,反胃吐食,泻痢,疳积,消渴,遗尿,遗精,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1.健脾消食,治疗纳呆,脘腹胀满,大便失常等消化不良症。配神曲、麦芽可增强疗效,如保和丸。治疗小儿疳积轻症可单用,将其炒干研末服用。
2.固精止遗,用于肾气虚弱,温煦失职,气化不能引起的遗尿。肾气亏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引起的遗精。治遗尿配桑螵蛸、覆盆子。治遗精配菟丝子、莲子肉,如菟丝子丸。
3.利尿通淋,用于膀胱结石,证见小便淋沥不通、痛不可忍。胆结石,证见右腹绞痛、恶心呕吐。常配金钱草、海金沙。
4.散结消瘀,治气滞血瘀,经脉不利,痰湿结聚之癥瘕、经闭等症。常与穿山甲、三棱、莪术同用。
5.解毒消肿,敛疮生肌,用于口舌生疮、喉闭乳蛾、牙龈红肿糜烂,可配枯矾研末外涂。
6.治胃癌、食管癌,可增加食欲,改善症状。
7.治肝硬化,配海藻、昆布、丹参不仅能改善消化系统症状,且能软缩肝、脾。


鸡胆

味苦,性寒。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明目。

【主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菌痢、目赤、疮疡等证。


  1. 治百日咳,以鸡苦胆一个取汁加砂糖或白蜜调成糊状内服,服后能使痉咳减轻,次数减少。

  2.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论咳吐黄痰或白粘痰均有效,可制成鸡胆粉或鸡胆片服。

  3. 小儿菌痢,取鸡苦胆与乳糖配成胆粉服。

  4. 目赤眼热流泪,以灯芯蘸鸡胆汁点之;亦可先用五倍子、蔓荆子煎汤洗之,后用鸡胆汁点眼。

  5. 《十便良方》用治砂石淋沥,以鸡胆粉与鸡屎白研匀,温酒调服。

  6. 外用可治疮疡,如痈疽肿毒初起,取鸡胆汁外敷,可使消散;并敷耳后湿疮及痔疮。鸡胆粉内服,0.3~1g;鲜胆汁1~3ml。

注意:内服可出现恶心、腹痛,或口麻、心慌等不适,故宜饭后服,并多饮水。


鸡肝

味甘,性微温。入肝肾经

【功用】补肝肾。

【主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


①治睡中遗尿: 雄鸡肝、桂心各等分。捣丸小豆大,每服1丸,米饮下,日3服,遗精加白龙骨(《本草纲目》)。

②治阴痿: 雄鸡肝2具(阴干百日),菟丝子1升。上二味末之,雀卵和丸服如小豆1丸,日3 ( 《千金方》)。



鸡肫

又叫鸡胗、鸡胃。


味甘,性平。 既是消化淤积的良药,又是滋补脾肾的佳品,对胃溃疡引起的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滞、腹痛等疗效均佳。


鸡心


治五邪。

此物以乌雄鸡者良。


鸡肠

治遗尿,遗精,白浊,痔漏。


①治小便数,虚冷: 鸡肠1具,治如常,炒作臛。暖酒和饮之(《食医心镜》)。

②治遗尿不禁:雄鸡肠1具,炙黄,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浆水调下3克 ( 《圣惠方》)。


鸡涎

解毒。主治蜈蚣蜇伤。


鸡血

强壮健身,主治虚劳


凤凰衣

又称鸡子白皮,凤凰退,鸡蛋膜衣,鸡蛋衣。

性味甘平,主入肺经,清肺开音,明目退翳。


1.养阴润肺止咳,用于久咳、咽痛失音。常配胖大海、玉蝴蝶、生甘草同用。治咳嗽日久,配伍麻黄为末内服; 治久咳气急者,与杷叶、麦冬等同用。治喉痈肿痛闭塞、喉疳,配人中白、橄榄核、孩儿茶、冰片为细末吹搽患处,如凤凰散。治瘰疬结核,配伍蛇蜕等内服。
2.外用收敛,用于口疮、溃疡不敛,单用本品敷贴或研末外撒,或配伍冰片、儿茶等同用。现代治疗角膜溃疡及鼻粘膜溃疡,陈旧性肉芽增生用凤凰衣贴敷均有一定疗效。
3.治先兆流产。用本品文火焙黄,按前次流产月份提前连服5日,1日2次,每次10g,米汤冲服。治疗20余例,疗效满意。
此外,尚用于治疗目翳、白喉、骨折迟缓愈合等。


蛋壳

和胃止酸。主治胃痛吐酸。



蛋清

味甘,性凉,入肺、脾经。功能润肺利咽,清热解毒。主治咽痛,目赤,咳嗽,痈肿热痛等症。生服、煮食,或与药汁调服。

如用本品适量,枸杞子10克,桂圆肉10克,山萸肉10克,煮食,饮汁,治阴虚燥咳。


鸡子黄

又称蛋黄,卵黄

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用】滋阴润燥,养血熄风,安心神,益脾胃。

【主治】阴虚风动之手足搐搦或蠕动、头目眩晕、心烦不寐,以及胃虚气逆之干呕、小儿消化不良等证。


如温病邪热久羁,灼烁真阴,致阴虚风动而见筋脉拘急,手足蠕动,或头目眩晕,舌绛苔少,脉细数者,常配阿胶、白芍、生地、石决明、钩藤以养血滋阴,柔肝熄风。


《普济方》治小儿惊痫,以鸡子黄和乳汁服之。


吴鞠通并视鸡子黄为定风珠,制有大、小定风珠的方剂,用治热病后期阴伤风动之疾,均取鸡子黄以养血熄风。


鸡子黄又有安神宁心的作用,如阴虚不寐、心悸怔忡,可单用本品临睡前煮汁饮。亦可与他药配伍应用,如《伤寒论》黄连阿胶汤即配用本品,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者。


鸡子黄又能补脾津,益胃液,降逆气。如《金匮要略》百合鸡子黄汤,用治百合病吐后肺胃阴伤之证,以百合清养肺阴,鸡子黄滋润胃阴而降逆气。


又胃虚气逆之干呕不息,可单用本品吞服。此外,熬蛋黄油内服尚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尤其对婴幼儿慢性或迁延性消化不良,有满意的疗效。


蛋黄油

蛋黄熬油外用,有解毒止痒,生肌敛疮的作用,治疗溃疡久不收口、烧伤、热疮、湿疹等证。


蛋黄油外用涂搽,可治疗各种溃疡久不收口、痔瘘、漏管、烧伤、冻疮、褥疮、口腔炎、舌炎等,有促进愈合之效。小儿热疮,以乱发和鸡子黄熬油,取涂疮上,复以苦参末粉之。中耳炎,以鸡子黄油和冰片少许滴耳。皮肤湿疹,取蛋黄油直接涂擦患部,每日一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即见减轻。湿疹严重者,可配炉甘石、黄连、轻粉研末调敷。药汁冲服,1~5枚。蛋黄油1~3ml。


鸡屎白

为雉科动物家鸡粪便上的白色部分。

苦、咸,凉。入膀胱经。

利水,泄热、祛风,解毒。

治臌胀积聚,黄疸,淋病,风痹,破伤风,转筋。

内服: 炒研末入丸、散,3~6g,或浸酒服。


中国中医考研

学习中医,备战考研。长按下图3秒后选择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入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