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归侨的故事(八十六)归侨抗日老兵岑远之

 梭罗河 2015-10-02
 
年高德韶的马来西亚归侨岑远之先生(中)

 

(编者按)香港侨界德高望重,现已九十五岁高龄的岑远之先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归国的马来亚华侨,作为曾经亲身参加抗日战争,在马来亚与日本鬼子拼过刺刀的抗日战士,他终身致力于宣扬爱国主义,团结侨胞,联合香港侨界中坚队伍,为祖国经济建设、香港顺利回归以及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归侨的故事(八十六)

归侨抗日老兵--岑远之的故事

作者 - (印尼归侨) 杨庆华

原载 - 印尼《千岛日报》2015年10月1日


在1951年,我乘搭芝渣连加邮轮,经过惊涛骇浪,历经艰辛回国。记得7月初到达国门广州,那时喜悦兴奋的心情如同可怜的孤儿投入妈妈的怀抱。船一靠岸,只见一片红旗飘飘的海洋,还有“热烈欢迎海外归来的爱国青年”的横幅,只闻《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等歌声,每个音符撩动了我们的心弦,我们和“妈妈”紧紧地搂抱着,她抚摸着我们面颊,我们的泪水哗哗地流下来。

数日之后,开始进行登记工作,我们即将被分配到北京、福建、广东等地。每人领取一份表格,进行填表。走到我跟前给我表格的是自称姓“岑”的,他个子高高的,儒雅斯文,操的不是带有印尼腔的普通话。他平易近人,我猜想他一定是侨联的干部,由于是回国第一个接触干部,所以印象极为深刻。60多年后,我向岑老询问他50年代初是否在广州侨联专门负责接待归侨的工作,他说没错。而且他说他还负责发表格一事。

原来我早在60多年前就与岑老相识,那时他翩翩青年,仪表堂堂,谈吐文雅,一眨眼,黑发变白丝,他真的老了。

他的出身与家庭

岑老出身于一个马来亚爱国教师家庭,长期受到父亲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青年时代的他,正值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祖国大好河山,1941年这群野兽南下入侵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继续进行扩大侵略,大肆屠杀百姓,逮捕抗日志士。岑远之热血沸腾,义愤填膺,见到敌人如此无法无天的残暴兽行岂能无动于衷呢,因而他便下定决心参加地下游击队的组织,他充分利用他的笔杆子,枪杆子进行宣传:喊口号,领唱抗日歌曲,除了担任宣传工作以外,他还手提长枪,与日寇厮杀,身临百战,在数次战役中,骁勇善战,表现出色,获得战友好评。

他是优秀的侨务工作者

岑远之于1949年由马来亚归国,那时国家正处于八年抗战刚结束,接着是三年内战,无休无止的兵连祸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此刻的他,回国的志向是投身祖国轰轰烈烈的建设事业,忠心耿耿,别无他想。他听从国家的需要,叫到哪里就扎根在哪里,从不在工作上挑挑揀揀。正是不求名,不逐利,不图褒奖,这就是他感人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在文革时的遭遇

他以满腔的热血,崇高的理想,不远千里归国目的只是愿意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祖国,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几十个春秋过去了,然而经过几次政治运动,尤其是1966年的文革,他感到非常失望,到最后甚至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因为莫须有的什么“敌特”、“间谍”等罪名扣在他头上,大大小小的批斗会接踵而至。在那暗无天日的岁月里,豺狼当道,人心被扭曲,歪理成真理。这样的日子谁愿过下去,不知是哪个“活菩萨”将国门大开,允许归侨走出去。岑老和一大批不愿留下来的人,含着泪水,在罗湖桥,迈着沉重的脚步,三步两步回头眼睁睁地望着五星红旗,说声“祖国拜拜”。

如果说文革是场政治动乱,许多归侨走出国门应该可以说是避难而已,这一点国家或政府是非常理解的。再说香港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前往香港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完全可以相信,归侨到香港不会做出对不起祖国的行为,铁的实事证明归侨在香港,在政治、外贸、外交等这方面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


定居香港


从1950年至1980年,他在国内一直从事侨务工作。1980年他和家人移居香港,一开始他投身于商业,做起生意来,他做的是转口贸易,将中国的石料、药材销售到外国,他的生意搞得风生水起,顺顺利利,他笑言说,至今没有赚什么大钱,仍是两袖清风,仅可勉强糊口养家度过晚年的安稳生活,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再说他膝下6个子女,个个成才。在各自的行业取得不错的成就,在生活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他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社会公益事业。他常说,他愿意将生命的余热发挥出来,贡献给祖国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国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岑老已逾耄耋之年,但他人老志不衰,正是他常吟诵的“镜里流年两鬂残,寸心自许尚如丹”多么感人的情怀!

他来港不久便发动组织成立了“香港新马泰归侨华人联合会”,目的是为联系新马泰归国华侨,担任创会会长兼主席,以及后来的香港侨友社副监事长,此外,还参加了不少于10个社团,并担任了要职,如果说他是归侨的社会活动家,一点也不为过。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是一位高龄人士,然而却经常地探望其他的孤苦伶仃的老人,而他们的年龄却小于他。岑老认为这样做是最美的行为,他对古人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十分推崇与赞赏!

夕阳红香江互爱联会

岑老成立了以上的联会,是他晚年最美的创举。它成立于2014年4月18日。这个社团有一个闪亮的红心,其宗旨是不牟名和利,互敬互让,互爱互助。以求会员心身健康,安享晚年,并为社会发挥余光与余热。

岑老说,我们联会是爱国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将中华民族过去所受的耻辱和痛苦告诉年轻一代,让大家不忘历史,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他的每句话贯穿着爱国的精神,听之令人感功。由于他年轻时代生活在长期英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迫害的环境里,他的血管里自然流淌着对祖国的浓烈的情感的血液,对祖国忠心不渝,终生不变。

夕阳红合唱团

在岑老的倡导下,夕阳红合唱团正式成立,他独具慧眼,聘请了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罗访莉为团长。她目前是香港侨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与音乐教育家。

夕阳红合唱团于今年7月15日参加第三届亚洲国际合唱。联欢节比赛获得银奖,并授予证书。有些行家说这是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一名声传开了,由香港缅华互助会与香港侨友社主办的“香港侨界人士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大会暨东南亚华侨抗日史实丛书发布会”,将于2015年10月3日隆重举行,决定邀请该会合唱团在会上演出抗日歌曲,在演唱《松花江上》时,岑老主唱。前几个月曾在香港星光大道听到岑老那浑厚凝重中带有豪放粗犷的歌声,由于情绪过于激动而老泪纵横,这一场景感动了台下的观众,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夕阳红合唱团练唱《松花江上》,岑老(前排坐唱者)领唱。


岑远之的人生观

岑老的性格开朗乐观,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前些年,他做生意赚了些钱,但老是捐给有需要的弱者群体,人家在背后说他是“傻瓜蛋”,然而他却微微一笑。

岑老平时有三大爱好与兴趣,一是唱歌,他唱英文老歌《当我们年轻时》(When we were young),唱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二是写字,小时他在爸爸的戒尺下,练出了一手大小楷毛笔字,很有深厚功底;三是沉迷于电脑,一般老人对电脑是青蛙跳井--卜通(不懂),然而,岑老却一路跟上时代的脚步,他使用电脑目的是收集有用的资讯,纯粹是当作学习和与人交流的工具,并不是打着玩,来打发时间。

结束语

岁月悠悠,一晃眼,1945年日寇宣布投降,离今已是70周年,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4500万人,这是一场中华民族对法西斯恶魔的正义的战争,毫无疑问,中国是在东方的主战场,然而历史学家却忽略了在东南亚国家的疆土上,千百万的华侨华人也参加与了这场战争,因而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事实。如果说东南亚国家被划为抗日第三战场,也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岑老不就是在这第三战场与日本鬼子拼刺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地作殊死战吗?

95高龄的岑老,一再奉劝告诫我们勿忘历史,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贼心不死,时时刻刻会向我国制造事端,挑起战争。

他的话语重心长,我们千万要铭记在心,永不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