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之文‘’开上运中奠下‘’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清茶清清 2015-10-02
(摘录四川中医)
张之文教授系全国著名温病学家,首批 四川省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全 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学验俱丰,尤擅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张教授提出以 “开上运 中奠下法”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颇有效验。
1.“开上运中奠下法” 之立法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
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 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有调查显示 ,COPD 患病率 占40 岁以上人群的8.2% ,可见患病率之高。临床症状有: ( 1)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 咳痰;(3) 气短或呼吸困难 ,这是 COPD 的标 志性症状 ;(4) 喘息和胸闷;(5) 全身性症状: 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等。属于中医 “喘证” 范畴。历代医家对喘证辨治论述颇多,或辨实喘与虚喘分治 ,或辨外感与 内伤分治。张之文教授勤求古
训,博采众长,执简驭繁,结合 自身临证体会,以三焦为纲 目,察叶天士之谓 “久咳不 已,则三焦受之,是病不独在肺矣” ( 《 临证指南医案·咳嗽》 ) ,提出本病的病机在于 “上焦肺气失开,中焦脾气失运,下焦’肾气失奠” 。
①上焦肺气失开《 灵枢·决气》云: “上焦开发
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 ” 上焦主气之升发与宜散,但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肺为元气之主,呼吸之藩篱,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察清肃之体 ,性主乎降,合于皮毛 ,又为娇脏 ,怕寒恶热,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邪著则其失其清肃降令 ,遂痹塞不通爽也。
河间云: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 )。肺本喜清肃,若失于开宣,则气奎涩滞,不得宣发,而咳逆上气。诸咳之原,其来虽各不 同,其气必至于肺而后发。故有谓咳嗽不止于肺 ,亦不离乎肺。故咳之病机关键在于上焦肺气闭郁失开。
②中焦脾气失运江流滔滔日夜无声,狂澜激石
不平则鸣。所以咳嗽者,痰塞胸脱,气逆不下,冲击而动肺 耳。动作 便 有痰声 ,痰 出嗽止 者 ,痰 也。河间云: “嗽是无声而有痰 ,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 ,盖 因伤于肺气 ,动 于脾湿 ,咳而为嗽也,(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咳嗽论》 ) 。脾 为 中土,通连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且主为胃行其津液,故又为生痰之源。若水谷不运,湿聚气阻,则见喘咳。因痰而嗽者,痰为重 ,主治在脾 ; 因咳而动痰者 ,咳为重 ,主治在肺。因痰而致 咳者 ,但治其痰而咳自止。COPD 的患者多为老年,中宫脾之运力渐不及年轻气盛之时,脾气失运,则津液停著
不化 ,故而为痰为湿 ,引起 咯痰或 咳嗽。故痰之病机根本在乎中焦脾气失于健运。
③下焦肾气失莫肾为元精之本,肺为元气之
主。五脏之气分受伤,则病必 自上而下,由肺由脾,以极于肾。 ’肾主精髓而在下焦 ,若 真 阴亏损 ,精不化气 ,是下不交而上为促。虚喘者 ,气短不续 ,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 ,劳动则甚 ,而惟 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其责在肾。五脏之精皆藏于 肾,而少 阴肾脉,从 肾上贯肝肺 ,人肺 中,循喉咙,夹舌本。所以,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虚也。若有元 阳下亏 ,生气不布,以致
脾困于中,肺困于上 ,而为喘促。“凡虚喘之证 ,无非由气虚耳” ( 《 景岳全书·喘促》 ) 。
故对于喘证 ,探其本 ,实乃 “ 咳为气逆 ,嗽为
有痰,喘为气促”。上焦易奎,中宫少运,阴虚阳升,气不摄纳而喘作。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 ( 《 类证治裁·喘证》 ) 。从三焦而言,咳、痰、喘三大主症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焦; 从脏腑而言,“咳在肺,痰在脾,喘在肾”。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相对应而言。咳、痰、
喘之根本全在人身之气机失常。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中焦气机之枢纽。 “手太阴肺金,天也 ; 足太 阴脾土,地也。地气上 升 ,则天气下降”( 《 医学真传·喘证》 )。脾气不升,肺气不降,痰涎在中,上下不交而为喘,然此喘也,必兼咳也。“肺天也,肾水也,天体不连地而连水, 《 经》云其本在
肾, 其末在肺,以明水天一气”( 《 医学真传· 喘证》 ) 。水天之气不相交接违行 而喘生。肺气闭郁 ,失于宣开,上气不开,下气不降,为气塑滞而或咳或喘; 脾气虚馁,健运不足,津聚为痰,痰引嗽发;肾气不充 ,失于摄纳 ,吸不能潜 ,气不归元而喘。
COPD 的发展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且多发生在老年,故喘证之病机常虚实夹杂。若感受寒邪触动引发 ,则有肺气为寒闭郁之实 ,然难免本身固有之虚 ;若伴肺部感染痰多,此际痰多气急为标实,且痰多之因本在脾气失运,而本病之根仍在肾气之虚,可表现为咳嗽无力,动则喘作等。故本病无可截然分开之虚实 ,而是虚实交错缠绕 ,虚 中有实 ,实 中夹虚 。
2.“开上运中其下法” 之涵义阐微
①开上—上开肺气开者,开宣,开通其受郁
闭之肺气也。张教授吸取叶天士 《 临证指南医案》之肺痹篇与喘篇中经验,盖肺位最高,主气,呼气主要依靠肺的宣发作用。其脏体恶寒恶热,肺气郁闭 壅滞则咳嗽,以开上焦手太阴肺为治,微辛则通,微苦则降。此法 为顺其在上 之性而开。每 以麻黄、杏仁为开肺之要药。开气之品尚如瓜蒌皮、苏子、桔梗、枳壳等 ,总皆主乎轻浮,不用重浊厚味,是所谓微辛则开之,微苦则降之 ,适有合乎轻清娇脏
之治也 。
②运中—中运脾气运者,旋转、斡旋、运动
之意。脾之土,厚德载物,为万物之母,脾阳宜动则运。叶天士云: 脾宜升则健。故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杜其生痰之源,是治其本也。且善治痰者,兼治气,气顺则痰利。运中,即使中宫得运,脾复健运之常则痰湿自化。若发作期痰浊塑盛者,常见咯白痰,痰量多,每以枳桔二陈汤或蒌杏橘贝汤燥湿化痰,务尽快使痰湿之标急得驱,痰祛则嗽止,
而咳嗽气喘可以得缓。若缓解期 ,痰不甚者 ,中气虚馁,健脾为主,常以六君子汤加减。脾土为肺金之母,故健运脾气,实蕴虚则补其母之意,并取培土生金之功。
③奠下—下奠肾气奠者,奠定、奠基之意。
肾司封藏,主纳气,为气之根,如何梦瑶在 《 医偏》中所言: “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 ” 其物质基础乃是肾中之精气。若肾精不足,摄纳无力 ,则出现呼多吸少 ,或动则气短 ,呼吸表浅,喘息等。故治疗以奠实肾气为要。且寓金水相生之意。常用冤丝子、构祀子、杜仲、韭子等补益肾气之品。
3.“开上运中其下法” 之临床运用
临床上 COPD 的患者,每常咳、痰、喘三症兼有之,故处方时开上运中奠下三法并举,不可或缺,只不过根据病情调整其侧重。
病在上焦,常见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
或胸闷等症状 ,查体见呼 吸浅快、闻及哮鸣音等,此为肺气闭郁,治以开宣肺气为主,常用麻黄、葶苈子、枳壳、桔梗等,同时以杏仁、枳实、旋复花、枇杷叶等肃降肺气。开宣与肃降并举,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常,则上焦之气能升已而降。临床多见因外感寒邪引触而起病,故常以温开为主,即使内蕴邪热 ,初发之际 ,亦不可寒凉遏之。
若以咯痰多而色 白为主者 ,此为肺有蓄痰,因
痰而嗽,当以宜肺祛痰而止嗽 ,每 以蒌杏橘贝汤。肺中蓄痰乃中焦病变脾气虚馁所致 ,故多兼有脘腹胀满,纳呆,便溏等,常予以参、术 ( 常苍术、白术并用) 、茯苓、半夏等。中焦脾转而痰 自得化 ,并更可杜其痰生痰蓄之患。
病及下焦则动即作喘,张 口气促 ,此 因 肾气不纳,气逆而喘,痰涎或多或少,或有或无 ,总宜补肾纳气定喘,临床上以阳虚者居多,多伴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胖嫩边有齿痕、脉沉 ,常用菟丝子、杜仲、补骨脂、仙灵脾、紫石英或牡砺等 ;而肾阴亏虚者,多有虚烦躁热,面色潮红 、少寐 咽
干、舌红少苔等,多以鳖甲、龟甲、黄柏、知母等填镇清滋下元。肺朝百脉,心气与肺气相顺接,气血应心之动 而周行全身。肺气 闭郁 ,气 虚 而血瘀 ,多有唇紫舌 黯等瘀血征象,故 常伍 以桃 仁、赤 芍、丹参等。总之,临诊当明辨病变部位之偏重,阴阳之属性 ,兼顾三焦而灵活加减应用 ,开宣上焦 ,运化中宫,填补下元 ,并佐活血化瘀方能奏效。
肖x x ,男,77 岁。2006年 11月 6 日初诊。自诉咳嗽、咯痰、气喘病史6年,西医诊断为: COPD,刻诊: 喘促,气紧,动则喘甚,可以平卧,咳嗽,咯痰为白色泡沫粘痰,痰量多,口干欲饮,纳差,二便可,舌质黯红,舌色不荣,苔薄黄,脉滑数。
中医诊断: 喘证。辨证: 肺气闭郁 ,脾虚痰奎,肾气失纳。治法: 开上运 中奠下 ,开宣肺气 ,化痰理气, 补肾纳气。处方: 炙麻黄6g, 杏仁 15g, 葶苈子1 5g, 大枣15g, 枳实1 5g, 枳壳 1 5g, 桔梗 1 5g, 法半夏 1 5g, 茯苓 15g, 紫河车 1 2g ( 冲服) ,蛤蚧 log(冲服) ,胡桃肉2枚,甘草3g。每日1剂,6剂。二诊 (2006 年 11 月 20 日) : 服上方后 ,症 状 明显缓
解 , 早 上微 咳,白色粘痰减少 ,仍动则 喘 ,气 紧,纳可 ,怕冷 ,舌质黯红,苔薄黄 ,脉细微数。以祛痰平喘为治。处方: 生晒参 15g, 枳壳 15g, 枳实1 5g, 法夏18g, 茯苓18g, 陈皮1 5g, 乌梅20g, 炒白术 1 5g, ’旋复花 15g (包煎) ,丹参 15g,补骨脂 1 5g,
菟丝子 15g, 葶苈子15g,炙甘草 8g, 6 剂。三诊(2006 年 12 月 1 日) : 咳嗽、痰、动则喘进一步减轻 ,舌微黯红不荣,苔薄 白,脉缓。治疗 以补 肾纳气为主, 佐以活血。处方: 太子参 15g,补骨脂 1 5g,葶苈子1 5g, 紫河车1 2g, 女贞子 18g,生地8g, 枳实15g, 枳壳 15g, 苏叶 1 5g, 旋复花 15g (包煎),陈皮1 5g, 丹参 1 5g, 蛤蚧粉 log, 甘草3g. 6剂。2007年
3 月 5 日患者特来诉 06 年冬季未再因 COPD 急性加重而住院,病情稳定,呼吸 日渐改善,咳嗽亦不再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