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敬仰的两位医学家

 寂寞在繁衍 2015-10-02

徐灵胎和岳美中是我最为敬仰的两位医学家。先说徐灵胎吧。这位江南秀士,他的魅力在于超人的聪慧和一生的勤勉。他的天赋,起于幼年。据说,灵胎入塾时,曾问老师:八股文是不是最好的文章,老师说不是,时文优于八股;又问:时文是不是最好的,老师又说不是,还有古文。灵胎又问:古文是不是最高境界。老师说不是,易经才是最高的,是源头。于是,灵胎便将精力投入易经。此后,他便养成了抓源头的治学习惯,研究中医独重视经典著作。

他的聪慧还表现于他是一位杂家。他知识广博,涉猎医学、天文、算学、武术、水利、军事、戏曲等。他的勤勉表现在贯穿一生手不释卷和笔耕不辍,这些只需读一读他的道情诗就知道了。


他著作很多,中医类的也是精品多多。有述而不作的,有针砭时弊的,有参以己见注解的,更有实践的医案。


他始终以出世的心境做入世的事业,这是凡人所不及的。他两次应诏进京诊疾,多次到外地出诊,积极参与当地水利建设和地方志的编写,自编自导戏剧供母亲欣赏以尽孝,到后来深居山中做学问。


“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春风处士坟”,这是他自己拟订的墓志铭。所谓的“处士”,是指有道德而不愿做官的人。凭他的本事,做个像样的官或留在皇帝身边效力是不成问题的。但他却走着属于自己的路!“侯门深似海,九牛拉不出”,倘若真的穿上那身衣服,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一代巨匠了。


他是个有真本事的人,敢当乾隆皇帝的面断言乾隆宠臣必死,他知道自己即将驾鹤西去,于是抬着棺材进京给人看病,谈笑而逝。


有时想,倘若他没有算准,再抬着空棺材回家,那岂不尴尬。又想,偌大的京城,难道就没有卖棺材的?此老是不是故意弄奇?其实,这何尝不是他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度呢?


他是个外向张扬的人物,喜欢表现自我并善于表现自我。而实际上不管是他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是对中医学的造诣和见解都是后人所难望其项背的。他是一座山!


再说岳美中。这位淳朴厚道的北方汉子,因为多病之躯而走上了医学之路。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抱朴守拙。这些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学医历程,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治病功夫。


他既没有什么师承,也没有家学,全凭个人扎扎实实地钻研。从一个民间中医最终走进了中国中医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这在当时是高手云集的华山之巅。他屡次被派往国外为外国元首看病,皆手到病除,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不辱使命,没有真本领是做不到的。


他很诚实,看一看他的医案和医论,那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没有臆测和推理,所言皆有本有据。没有哗众取宠,也没有投机取巧。这也许与他那个时代的环境有关,但我想,更多的还是他本人的素质。


他和徐灵胎相比,没有广泛的涉猎,而是专注于医学研究。他的功底深厚,更谦虚地向他人学习。除了国内的,同时还积极吸收异域的医学经验,从他的著作里也能看到相关的痕迹。


他为人要比徐灵胎低调,没有什么愤世嫉俗的声音,有的只是委婉的规劝。他追求的人生境界也很高,从“锄云”二字便可窥见一斑。他的成功秘诀在于“专”和“守”的功夫。曾文正公说,“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从他的历程来看,应该是读过《道德经》的人物。他是一方森林!


两位先生都是受过疾病的伤害而成为医学大家的,只不过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都是自学成才的,只不过一个天赋高些,一个耐力坚强。都有着比较好的政治待遇,良好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做学问。都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都是写诗的高手。都十分强调重视经典著作的研究,都是国手级人物。


我,一个资质平淡的医生,对于岳美中,我充满着“敬”,敬他的拙诚。对于徐灵胎,我充满了“仰”,仰他的旷世奇才和传奇人生。


如果把学医比作在夜行,那么,岳美中的精神无疑是我一根有力的拐杖,而徐灵胎的思想则是星星点灯,照耀回家的路。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249153466/blog/14032386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