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绣娘“母女档”绣艳天下

 苏迷 2015-10-03
绣娘“母女档”绣艳天下
1
 
  □商报记者思盖
  粉墙黛瓦的镇湖绣品街上,有一座四季不败的“牡丹园”。访客踏入“园”内,不由得在一瞬间就惊艳于满“园”姿态各异的牡丹,放轻脚步,小心鉴赏。一片片醉人的红、一抹抹冷艳的白、一瓣瓣文雅的黄、一叶叶恬静的绿,都那么婉约精致,雍容华贵。这里的国色天香,就是绣庄的创始人卢梅红一针一线的结晶。作为一位1970年出生的绣娘,卢梅红四十出头就已经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民间工艺家。作为苏绣世家,卢梅红自幼受苏绣的艺术熏陶,有着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她精心研习刺绣技艺,跟随65岁的母亲卢菊英学习刺绣,先后师承王祖识、顾文霞等著名苏绣艺术大师,其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光洁细腻、栩栩如生,集苏绣八大特点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留在家中,随女性长辈学技,是苏绣兴盛之前,镇湖少女学习针线技巧的主要途径;走出家门,拜名师学艺,是苏绣兴盛之后,镇湖绣娘闯荡艺术道路的第一段征程。年少时,卢梅红没有走出家门,却得以随名师学艺。因为,她的母亲卢菊英就是镇湖第一代刺绣名师。
  1980年前后,当多数镇湖妇女还只是把刺绣当作被套、衣服上的小花时,卢菊英率先嗅到了艺术市场的商机,走出镇湖,跟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老师学习、合作,逐渐精通了双面异色、双面异样等高精端刺绣艺术。后来,卢菊英又把自己创作的双面绣送到南园宾馆、姑苏饭店、南林饭店代卖。跟市场深入接触后,她学会了主动对接市场,挖掘新题材。卢菊英创作的《孔雀》、《阿房宫图》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她的多幅作品被陈列到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另有多幅绣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外国友人。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乡下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卢梅红说,“妈妈经常带10多岁的我一起去市区送货,约谈客户,让我比同龄孩子更早认识了世界的精彩。”卢菊英的业务扩展后,很多小学、初中毕业的女孩都找到她,希望能拜师学艺,在她的绣庄谋份工作。卢梅红也想同她们一起,向妈妈学习更精深的刺绣艺术。但是卢菊英坚持让女儿继续学业,去当时吴县最好的木渎中学读高中。卢梅红感叹:“在80年代,高中生已经是大家眼中的知识分子了,妈妈就是想让我多积累文化知识!”
  每逢假期,卢梅红就同其他绣娘一起为妈妈帮工。1989年夏天,卢菊英从一位港商那里接到了一批精品苏绣订单,她原本只想让卢福英、邹英姿等表现优异的学生绣制,但是因为时间紧,卢菊英感到人手不够。这时,19岁的卢梅红要求尝试一下。“刚开始,妈妈对我不放心,这更刺激我一定要把作品绣好,我起早贪黑,用20多天时间绣好了那件长40厘米、高30厘米的园林风景绣品,既不晚于其他人,也无需她们再做修改。”卢梅红说,这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幅绣品,证明了自己的悟性、实力,也为妈妈赚取了数千元收益。
  卢梅红结婚后,家境比较富裕,丈夫希望她做个“全职主妇”,但是卢梅红不能割舍苏绣艺术梦想,总是忍不住绣一会儿“过过瘾”。1993年,卢梅红正式开启了刺绣事业,师承苏州刺绣研究所顾文霞、王祖识两位大师。在精心研习苏绣针法的同时,卢梅红自觉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前往美术院校学习绘画、摄影知识,奔波于各种艺术展会,汲取营养。
  苏绣艺术市场,最忌题材重复、雷同,又最难于突破题材重复、雷同。在当今的苏绣创作领域,原创题材仍然是极少数。为了实现原创,卢梅红广泛摄影采风。她不满足于拍摄各色牡丹,更执着于尽揽各时牡丹,终于在一场大雨过后,捕捉到烟雨氤氲中的牡丹仙境。卢梅红截取多幅照片中的精华美景,按照美学原则重新组合构图,升华为题材更凝练,表意更热烈的绣稿。又历经近2年的千针百绣,卢梅红终于在今年5月份孕育出一幅《百雨金》,并随即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摘取了金奖。
  “卢菊英、卢梅红母女都取得不俗的苏绣成就,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对于整个苏绣业界来说,也是一段很独特的佳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点评说:“卢梅红的很多尝试,苏州刺绣艺术研究所还没有做过。她的创新立足于传承,因此是有基础的创新,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钟爱象征和平、幸福、繁华、富足的牡丹,也是与时代气息相吻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