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女节 | 绣娘的手,抚出江南小镇的十指春风

 昵称31728201 2017-03-08


《甄嬛传》里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安陵容死前交代了自己的身世:“我娘曾是苏州的一位绣娘……靠我娘卖绣品,给我爹捐了个芝麻小官。”为此,母亲熬坏了眼睛。


 

这是一个十分凄婉又励志的故事,凄婉在于,一个女性无私地为丈夫付出,最后却换来冷遇;而励志在于,在女性基本扮演附属品角色的古代,一个女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实现经济独立,甚至在家庭中做突出贡献(捐官毕竟需要一笔不小的数目), 是多么难得。


编剧将这位绣娘的人设安排在苏州,是合理的。江苏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苏州一带的刺绣统称为苏绣,到明朝,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为了营销绣品,各种绣庄应运而生,甚至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如“绣线巷”、“绣花弄”等,苏州也被称为“绣市”。


苏州的绣花弄


苏绣拥有悠久的历史。据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


苏绣的发展在清朝达到鼎盛。苏绣连同湘绣、粤绣、蜀绣一起,在清朝被确立为四大名绣,其中尤以苏绣的影响力最大并位列榜首。


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时的苏绣在艺术创造方面又进了一阶,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人用一针一线,步步针脚刺出一幅堪比画作的生动画面。


图为明代织工吴圻所作《沈周蟠桃仙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在明朝书画家张应文著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描述的就是艺人 “以针作画” ,笔墨淋漓尽致,甚至超越画作的传神效果。


到了清朝,苏绣可以说与古代的时尚密不可分。苏绣的技艺被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古代嫁娶服饰中最重要的凤冠、霞帔都离不开刺绣的雕琢,民间嫁娶,若新娘身着带有苏绣的霞帔,通身必价值不菲。而吃穿用度皆必须是最好的皇宫,衣物被褥等丝织品也多来自苏州。


双面绣的出现标志着刺绣工艺的技巧达到了新境界,著名作品《猫狗图》就奇迹般地在一幅丝绸的两面显现出猫与狗的造型,技艺令人称叹。与此同时,民间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绣家,其中女性居多。


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展出的名为《凝视》的刺绣作品(作者:任嘒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