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包括春联、喜联、挽联等。我国很早就有对联了。现在随着我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不论城市农村,不论机关厂矿,都经常可以看到对联。从这个角度说,对联算是相当广泛的一种应用文体了。 贴挂对联的多,必然要求写对联的多。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联的写作。不过,要写出好的对联,有较大的难度,致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但我们大学中文系学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他们学了写作知识,又学了平仄对仗,还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是具备写好对联的基本条件的。只要对他们讲解写对联的方法,进行对联写作的练习,他们是能够进行对联写作的。他们一旦会写对联,就不但能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陶冶情操,而且还能增加他们搞好语文教学、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从一九八六级开始,对中文系学生讲了对联写作。 写作是思维的外化、物化,对联写作也不例外。但是,对联写作有其特殊性。因此,对联写作对思维必然有其特殊的要求。对联写作对思维的特殊要求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四面出击、过滤选优、逆转思索等方法。 前面已说过对联应用非常广泛,因而写对联的情况也难穷尽。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一是作者自己要写,写什么都可以;有时也有些限制。二是应别人之请而写,或是满足组织某种活动的需要而写,或是依小说、剧本的需要而写。三是别人出上联或下联,要求自己对出下联或上联。四是自己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别人应对。显然,这四种情况,第一种最有代表性,可说是对联写作的基本型。只要掌握了它,别的都基本能对付了。 对联基本型写作思维,必须用四面出击法、过滤选优法、逆转思索法,而且,这些方法是有次序的,是首尾相联的。对联基本型思维过程,一般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首先,要四面出击,让思维向四面八方扫描、散射,力求穷收尽集、细大不捐,有独到的发现,有深刻的感受。其次,将扫描来的材料,经过过滤和筛选,选出最佳的为写作对象。然后,抓住最佳的写作对象,逆转思索,找出与它相关或相反的内容,配成对。最后,就是用文字表达。这是一个思维进一步深入的阶段。 下面,我举实例来谈谈。 1985年,曲靖市为城市建设、农村发展、园林名胜征集对联。这几乎没有限制,可属于对联基本型写作。怎么写呢?首先,要尽可能地了解曲靖的历史沿革、天文地理、名胜古迹、物产矿藏、风土人情、传说故事、发展前景等等。接着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过滤,选出一个最佳的。我经过反复考虑,选择了城市雕塑麒麟仙子。这种选择往往不会一选即佳,而是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成功的。然后,我从麒麟仙子出发,寻找和它相反的,久寻未得,就改为寻找和它相似的,如地区师范的桃李芬芳雕塑,寥廓公园的徐霞客雕塑,市中心花园的阿诗玛雕塑。这几座雕塑,和麒麟仙子最相似的还是要数阿诗玛。这样,我就找到麒麟仙子的对应物了。这时,就只差语言表达了。 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对联写作中,语言运用的特点是要做到两联对应,表现在上下联字数相同,相同位置的字词性相同、结构相同,而相同位置的字平仄相反。我写麒麟仙子,阿诗玛就不能和它相对,因为字数不同。麒麟也不能对以飞马,因为结构不同。经过改换调整,最后我写成: 瑞兽驮仙子宝瓶长飞幸福水 学生用上述方法,也写出了一些对联,如: 风调雨顺九州乐 又如: 绿叶摇金花愈丽 在写作对联,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冥思苦索也找不到某事物的对应事物,从而陷入绝境。这时,就必须另辟蹊径,办法有二:一是在该事物中,设法找出对应的两个部份、两个方面,使之能够成对。比如有个学生要为书房作副对联,就是把书房中常见的东西分成对应的两类写成的: 灯火夜烹书有味 二是从该事物和别的事物联系中,设法找出对应的事物来。在曲靖市那次征联中,我想为寥廓山作一联,但想来想去,始终没找到一个能和它对应的事物。这就逼着我从寥廓山这一事物中找出两个对应的事物,结果这条路也没有走通。于是,我只得再寻它途,从寥廓山的环境着眼,发现它西北有麒麟湖,东边有潇湘水库,北边有曲靖市区,这样水面与市面,就构成了对应的事物,就可以通过它们来写寥廓山。思路豁然开朗,对联随之就写出来了: 宝镜轮番照倩影 以上谈了对联基本型的写作。掌握了它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写出对联来。如是写对联的第二种情况,因为已有明确要求、目的,也就是说已确定了写作对象,因此用不着四面出击、过滤选优,直接用逆转思索,寻找和它对应的事物,或在它内部找出对应的事物,或在它周围环境中找出对应的事物,一旦找到就可动笔了,第三种情况,只要找出和它对应的事物,对起来也不太难,至于第四种情况,主动权在握,要难要易,要长要短,全凭自我,因而是最容易写的。 对联写作是一种思维训练,也是一种文学训练,并且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应该受到重视。以上所谈,仅是据自己实践的一得之见,祈望方家教正。 作者:朱占荣 原载:《曲靖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终校版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