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逝去的铅华岁月,海防古城 ——诏安悬钟城

 禅茗 2015-10-04

悬钟城

悬钟城于福建最南端的诏安湾,为明清两代东南海防军事要塞。古城依山临海,地形优越,城墙全部以条石砌成,长约5里。据民国《诏安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诏建置,周长五百五十丈,砌以条石,垣面广一丈,高二丈,女墙八百六十一,窝铺一十五,东西南北四门上各有楼,其东西二门阻海,北门通路,南门塞之,环海为壕……”现尚存东南西三门,东门保存较为完整,呈瓮城式,分为内外两城门,外城仅存城墙,内城门保存完好。
悬钟城与龙海镇海卫城,漳浦六鳌城、古雷城,东山铜山城等构成一道漳州沿海防御城堡。卫所制是明初最基本的军事组织制度,悬钟城为指挥千户所,明代悬钟千户所主官为正五品。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攻陷悬钟城。
次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福建总兵俞大猷、戚继光屯兵于此,消灭倭害。隆庆六年(1572年)悬钟城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后城废,康熙五十八年(1717年)再度重修。
在悬钟城西门果老山麓有一座关帝庙,寺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由门楼、拜亭、正殿等组成。据村中老人介绍,在诏安的关帝庙中,悬钟关帝庙的香火最为旺盛,据说庙里供奉的关帝神像和东山关帝庙的关帝神像是同一段木头所雕,十分灵感。
关帝庙背面的果老山,山上林木葱郁,山岩间30多处明朝摩崖石刻点缀其间,有“漳州第二碑林”之誉。
石刻大多为隆庆、万历年间戍城将官所题,是了解明代城防制度,边防风俗的珍贵史料。在城东南的海边山岩上,有一天然巨石如镜台般巍然屹立海滨,巨石高6米左右,宽约3米,雄奇俊挺,如屏当风,这就是悬钟古城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望洋台。
岩石上镌刻“望洋台”三个大字,每个字约有1.5米见方,字体笔力雄浑、气势磅礴,为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布政司右参政蔡潮所书。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先后三次进犯诏安,均被我英勇兵民奋起击溃,为闽南抗日战争写下光辉的一页。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在当年戚继光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先后三次进犯诏安,均被我英勇兵民奋起击溃,为闽南抗日战争写下光辉的一页。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在当年戚继光手迹的磐石上镌刻“胜利”两个隶书大字。左侧边款镌“民国三十四年本县三次抗战后日本投降,仰念戚公功绩,无限钦崇,镌此留念”右侧落款“县长钟日兴”。站在石刻前,临风阅读,仿佛时空轮回,让人们还能感受到当年守城将士保家卫国的激昂热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