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从北魏《元顼墓志》探寻颜楷成因

 聽雨軒sjh 2015-10-04

2001年第7期《书法》杂志曾刊出余拙文《从北魏〈元顼墓志〉试探颜楷之源》,该文着重通过对北魏《元顼墓志》与颜真卿楷书以及历代探源颜氏师承者所提及的书家与碑刻作比较研究,探寻颜氏楷书师承问题(见图例1-4)。通过图例比对,我们可以看到,颜楷与《元顼墓志》如此相似,这难道仅是历史的巧合吗?

大凡一位有成就的书家字体之创立,其学习过程中,必有一家最能触发其心灵感悟的真宗使其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以升高。不难看出,我们从墓志中所选出的例字,不正犹如撒落在田野中的瑰宝,为二百多年后颜体的创立锻铸了可贵的初胚。其实,我们通过颜字与《元顼墓志》字体之比较,不难看出,鲁公楷法结构特征,很可能就是对《元顼墓志》中部分楷范的直取,而他加以发扬光大的,则是对笔画和结构的规范和统一。

通过颜楷与《元顼墓志》之认真比较,我们或许从外观上认可了其楷法之源,那么,颜氏楷书的形成又是建立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之上呢?为了证明鲁公楷法可能从《元顼墓志》中发展而来,我们再从颜真卿的家族身世及其学书情况作以考察,来探寻颜楷之成因。

颜真卿,公元709年出生于长安县敦化坊,是世代讲究文字古训和书法技巧的名门望族颜氏的后裔。家学渊源深厚,其母殷氏家族在书学上也颇有建树。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南北朝几代颜氏所居官位较高,有侍中、中丞,一般的也是侍郎、太守,并且还有爵位。颜真卿一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引朱关田《颜真卿书法评传》语)。”其五世祖颜之推至北齐入周后随驾入长安,举族徙居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与元顼刻镌墓志只近一载。之推博学有才辫,尤工书,精字学、著有《颜氏家训》、《训俗文字略》等著作。真卿曾伯祖颜勤礼,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兼行雍州参军事。曾伯祖颜师古,官至秘书监崇弘文馆学士,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著有《颜氏字样》,“承祖先之余绪,启三唐之门户,作为唐代正字学的先驱者,而名垂青史(同上引)。”鲁公伯父颜元孙,所著《干禄字书》,选楷书1599字,分别标出正、通、俗三种写法,其影响十分广泛,不仅巩固了楷书地位,也因此促进了楷书字体的统一。颜元孙也随之蜚声朝廷,饮誉后世,被尊为正字学的始祖。至于书法,诚如鲁公在《草字帖》中所说:“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如其九世祖颜腾之,八世祖颜炳之,六世祖颜协,曾祖颜勤礼,祖父颜昭甫和其内弟殷仲容以及受殷氏直接传授笔法的鲁公父辈颜惟贞、颜元孙等皆为当世书家。还有鲁公夫人的伯父韦述,家中收有魏晋以来草隶真迹数百卷……,从这些史实中,我们可以推想,真卿祖辈,多为书法家,字学专家,有的生活于北魏,有的任过雍州或京都官员,或可在任所、旅迹中得到那位书写《元顼墓志》的书家或其门生的诸多墨迹、拓本;颜氏祖辈亦可能直接取法过《元顼墓志》,或为其门生,或为其门生的门生,并已初成楷法。可惜诸上所提及的鲁公善书的祖辈几不见有字迹传世,不好作以证实,不过,颜氏祖上的大量收藏,真卿在书学过程中足可选出像《元顼墓志》书写者的墨迹、拓片作为范本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南北朝时期崇尚书艺的历史背景。书法艺术“随着它独立于文字学以外之后而独树一帜,品评、收藏书法遂成为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始于汉末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无论在位的帝王、士大夫,还是在野的平民布衣,对于书艺,或品评,或以睹为快,或以为楷模,皆视书法佳作为宝物。有权势的统治者,对于书家大作更以据为己有为快”(《书法研究》83年第2期刘涛文《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诸因素》)。至唐代书法风气更是盛行,唐自太宗李世明以下高宗、睿宗、玄宗、肃宗等,以及武后和诸王都好书法,并在教育、取士、官制上把书法列到一个重要的方面,因而唐代墨迹留传至今也比前代为多。唐代书学之盛可谓亘古未有。由于来自各阶层对书艺的推崇,试想,鲁公先辈之家藏一定非常丰富,况且真卿从出生到官途多在古雍州及中原这片土地上,搞到像《元顼墓志》这种对鲁公情有独钟的书体,其机缘是极大的。当我们打开《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欣赏北朝时期的碑拓,我们会不时从中见到许多与《元顼墓志》风格相近的书体。如公元520年的《元晖墓志》、公元523年的《元斌墓志》、公元527年的《魏故胡昭仪墓志》、公元536年《高盛碑》,尤以公元540年的《刘懿墓志》和公元541年的《元宝建墓志》书体与《元顼墓志》书体似有一种一脉相承的联系。这对于后世的鲁公,收集其所好的字范,更增加了取法的来源。我们从《元顼墓志》书体来看,尚属一块没有完全雕饰好的美玉,鲁公从像《元顼墓志》这一路风格的书体中,拣选出极具新意的字宝,从而产生创作灵感,并经吸收、整理、加工,逐渐使之完善,再以滚雪球的方式拓展开去,继前人未尽之路,“变古法为新意”,逐渐形成自己的书风,这应是可信的。

清人叶燮在《原诗》中提及到,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其艺术创作必须具有“才、胆、识、力”四个主观条件。这里,他虽对诗人而言,其实对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同样有着指导意义,叶燮所言的“才”是指艺术家的才能、才华,实际上也就是指天赋,颜真卿早年书法和学识上的脱颖而出为后来臻于大成,名振书史奠定了基础。再加之后天环境之帮助,家藏既丰,观摩之机会自然也多,再有尊长不时指导,得免暗中摸索之苦,自然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像颜真卿这样的儒学世家,出现像他这样的艺术天才,也在情理之中。“胆”是指艺术家敢于创新的艺术胆略。鲁公善于从众多书家中吸取营养。尤其对古人碑帖之研习极见功夫,临摹之间,心领神会,既得佳胜处,则消化之吸收之,皆为己有矣。我们从鲁公早中晚期字体不断变化,终至炉火纯青,终于形成具有高度美学价值而影响深广的“颜体”的创作过程看,其不墨守成规的变革精神可见一斑。而鲁公这“胆”的形成亦是与他生活在中原地域和早岁失怙的生活环境所孕育出的个性分不开的。“识”是指艺术家的知识、阅历与认识世界的能力。颜真卿少时聪明好学,26岁便进士及第,之后历经坎坷,文武一身,其鉴别能力过人。鉴别能力强,自能区分美丑,学古而不盲从,效法而善取舍,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力”即指艺术家把握艺术规律,进行艺术创作的功夫、笔力,包括着由于艺术修养、艺术创作经验所滋养孕育而成的艺术创造能力。鲁公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国门开启,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崇尚丰腴之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改变了初唐书法贵瘦硬的审美观念,而以肥硕博大为美。颜真卿特有的以正面示人,中松外紧、点画肥硕、棱角分明的书法形成,开通了审美意识变革的坦途。他把北魏民间体态与唐代尚法时代特性结合起来,寻找到继承与创新的契机。可以说,颜书的刚健雄伟最能反映盛唐之世繁荣富强而富有生机的社会风貌。这诸多的外部环境与鲁公自身的主观条件相交融,产生一代大家,开创书法新天地,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
   
鲁公楷法恩泽后世,其书体自唐代延续而下,历宋、元、明、清至今,影响了几乎所有的后代书家,其丰碑早已在人们心中耸立。然能使其丰碑高高耸立的“前人肩膀”——那位沉默千百余年尚不知大名的《元顼墓志》的书写者,如今不更值得人们敬仰和怀念吗?
   
颜真卿书学渊源是比较复杂、争论较多的问题,本文仅就个人管见试作探讨,限于文献和学力,这一探讨还是非常粗浅的推测,冒昧论述,期望得到书学方家的匡补赐教。

试从北魏《元顼墓志》探寻颜楷成因

       (图1)《雍州刺史元顼墓志》拓片局部

 

试从北魏《元顼墓志》探寻颜楷成因

 

          图2.(左为颜字  右为元顼墓志)

 

试从北魏《元顼墓志》探寻颜楷成因

 

        图3.(左为颜字  右为元顼墓志)

 

试从北魏《元顼墓志》探寻颜楷成因

图4.颜正卿《干禄字书》(左)与《元顼墓志》(右)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