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壁画 | 敦煌莫髙窟里的乐队,不简单

 湖心书馆 2015-10-05

敦煌莫高窟390窟壁画隋代乐队。画面上有演奏者八人,所持乐器有琵琶、竖箜篌、方响、笛、排箫,均站立演奏,属行进中的仪仗乐队。


敦煌220窟唐壁画乐队


莫高窟220窟乐舞图。窟中有唐贞观十六年(642)的题记。其北壁“东方药师净土变”中间有舞伎四人,两侧有乐队。左侧十五人,所奏乐器有羯鼓、毛员鼓、答腊鼓、鼗鼓、拍板、横笛、尺八、筚篥、笙、贝、竖箜篌,另有一人耍盘歌唱;右侧十三人,所奏乐器有腰鼓、都昙鼓、毛员鼓、拍板、方响、横笛、筚篥、排箫、筝、阮咸,也有一人耍盘歌唱。此图为画面局部,原画中央尚有灯楼一座,舞伎两侧各有灯树一株,场面华丽辉煌,似仿唐代元宵灯节的宫廷歌舞表演。

唐《宫乐图》

敦煌445窟壁画乐舞图


隋、唐两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宫廷设置了各种乐舞机构,如教坊、梨园、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乐工、歌舞艺人多达数万人。士大夫阶层和豪富之家还有很多能歌善舞的官伎、舞伎。这些人中间集聚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献身于艺术创造,将乐舞艺术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我们从敦煌壁画以及各地唐墓出土的乐舞俑即可看到丰富多采的乐舞形象。220窟是初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窟中的乐舞图是驰名中外的壁画杰作。画面上的乐队规模宏伟,奏乐者形象生动逼真,好像使人们倾听到优美、明朗的旋律,观赏到急遽腾旋的舞蹈、歌舞表演。


唐李寿墓乐舞壁画(残)

这个时期的乐舞画面一般都在经变故事壁画的中下部,几乎在所有佛座前面都绘有伎乐歌舞的场面,中间有舞伎婆娑起舞,两边有乐队管弦齐鸣。画面结构谨严、对称均匀、色彩绚丽。画中的人物形象虽然都是西方净土中的“菩萨伎乐”或神仙境界中的“天宫伎乐”、“飞天伎乐”、“天王伎乐”,却都以神化和夸张的艺术形式曲折地反映着隋唐宫廷和富贵人家的乐舞情景。舞者的舞姿非常新颖别致,有爽朗、敏捷的健舞,舒缓、温柔的软舞,托盘散花的飞天,足踏莲花的童子等各种姿态。由于西域传入的曲项琵琶盛行于世,壁画中出现了众多舞琵琶的形象,如怀抱琵琶、侧身倒弹、昂首斜弹、背身反弹等。这在172窟(盛唐)、112窟(中唐)、12窟、196窟(晚唐)都有所见。反弹琵琶舞伎是擅长舞蹈的奏乐之神,它是以现实生活中音乐、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为依据,由画工们创造出来的乐舞结合的完美典型,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叹为观止。壁画中还有很多奏乐飞天和奏乐舞伎,如横笛飞天、排箫飞天、拍板飞天、羯鼓飞天、五弦飞天、箜篌飞天、腰鼓舞伎、答腊鼓舞伎等,都是当时各种乐器演奏技巧高度发达的艺术化的反映。乐舞壁画中各种乐队的组织形式、奏乐者人数、乐器品种、排列顺序也丰富多变,画面上还有文献中失载、一时难于命名的各种乐器。总之,隋唐乐舞壁画是一所有待深入探索和发掘的古代艺术宝库。


敦煌217窟壁画


唐代有《破阵乐》,原名《秦王破阵乐》,是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武功的。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命吕才等人创作,由一百二十人披甲执戟表演。此为表现战阵的乐舞,音乐粗犷雄壮。伴奏乐器以大鼓为主。表演时声势浩大,所谓“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旧唐书·音乐志》)。敦煌莫高窟217窟北壁“未生怨”壁画中有一习武的画面,共十人,一方五人执矛,一方五人执盾,作搏斗姿态,似为《破阵乐》或与此相类似的题材的舞蹈。日本尚保存有敦煌写卷的《秦王破阵乐》曲谱,相传是唐代石大娘所演奏的五弦琵琶谱。

敦煌莫高窟156窟南壁和北壁有张议潮夫妇出行图。张议潮曾于唐大中二年至咸通二年(848—861)在河西地区率领各族人民起义,驱走了吐番奴隶主,相继收复了河西广大地区,后被唐朝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为纪念这一重大事件,约在公元867年前后,张议潮之侄张淮深开凿石窟,并绘此壁画,描绘张议潮出行时的盛况。其南壁出行图题名为:“河西节度使检校……张议潮统军……河西……出行图”,画面中,前面有骑吹八人,分列两侧,各有两人击鼓、两人吹角。中间有歌舞者八人,男舞者着汉族服装,女舞者着吐番服装,载歌载舞行进。后面有十人组成的乐队,所持乐器有琵琶、筚篥、横笛、拍板、腰鼓、杖鼓、笙、箜篌。两边各有一人背大鼓,另一人执槌击奏。仪仗队和护旗卫士骑马缓行。整个队伍,战马成行,旌旗飘扬,浩浩荡荡,甚有威势。此画面使我们看到,晚唐时期的出行仪仗乐队比较汉代骑吹或黄门鼓吹,已有很大发展。除鼓、角等乐器外,尚有更多的其他乐器配合各种歌舞表演。

隋张胜墓乐俑

唐郑仁泰墓乐舞俑


北壁出行图题名为:“宋国河北郡太夫人宋氏出行图”,画面是行进中的乐舞杂技表演。中间四名女舞者,身着花衣,相对起舞,她们长袖飘动、姿态优美。乐队六人,所持乐器有拍板、腰鼓、鸡娄鼓、笙、横笛、琵琶等。前面有一力士,头顶高杆,杆上和横木左右有人表演各种姿态的技艺。旁边有人击拍板、大鼓伴奏。

敦煌莫高窟445窟盛唐时期“弥勒经变”嫁娶图中乐舞表演。中间一人独舞,右上方有三人持奏箫、钹、拍板伴奏。

敦煌309窟隋壁画仪仗乐队

敦煌唐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乐舞

敦煌唐壁画张仪潮出行图乐舞

敦煌莫高窟172窟盛唐时期《观无量寿经变》图中的乐舞表演。中间舞伎两人,一人击腰鼓,一人反弹琵琶。两侧有乐队,左侧八人,所奏乐器有答腊鼓(揩鼓)、细腰鼓、鸡娄鼓、都昙鼓、横笛、海螺、拍板、排箫;右侧八人,所奏乐器有筝、琵琶、阮、竖箜篌、拍板、箫、筚篥、笙。

敦煌曲谱。原藏于敦煌莫高窟17窟内,发现于二十世纪初。曲谱抄写在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即“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文”)卷子背后,共二十五曲。曲谱用宋人所称的“燕乐半字谱”记写,计有二十个谱字,谱字旁另有符号和文字标记,表示音高、节拍等。

唐琴“九霄环佩”(正面)

唐琴“九霄环佩”(背面)


在敦煌所藏《三藏法师?那崛多译》写卷背后保存抄写的残谱两行。谱字旁有文字标注“散打四声”、“头指四声”、“中指四声”、“小指四声”等,可能是一种乐器演奏谱。

上述敦煌乐舞壁画和曲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音乐的珍贵资料。

中国美术家网招聘链接我与未来只差一个你

本网招聘内容详见左下角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