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

 军休强军路 2015-10-05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物流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1,美国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 美国是物流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从美国物流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 4 个阶段: (1)物流观念的萌芽和产生阶段(20 世纪初至 40 年代) 1901 年 J.F.Growell 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告"中首次讨论了影 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1916 年,A.W.Shaw 在他的"商业问题的对策"中讨论了物流在 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同年,L.D.H.Weld 在"农场产品的市场营销"中论述了市场营销的效用中 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的概念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 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性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1922 年, FHClark 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 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1927 年,R.Borsodi 在"配送时代" 中首次在文章中对目前仍沿用的 Logistic 下了定义.说明人们在这一时期对物流的意义有了初 步的认识, 并随着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向工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 明确了物流在商品流 通及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条件影响下,物流仍然被看作为市场营 销的附属功能.随着二战的爆发,美国军事后勤活动为怎样将物资配送集成于一体提供了经验, 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使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46 年,美 国正式成立了全美交通与物流协会(AmericansocietyofTrafficand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 个关于运输和物流业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这一时期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2)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 进入 50 年代后, 对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物流特别是物流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其背景是现年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 彻底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 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 而物流起到了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重要 作用,1954 年在美国波士顿商业委员会所召开的第 26 届流通会议上,P.D.Converse 作了"市场 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其意义在于通过一个商业和教育的领导机构来指出教育界和实业界都需 要研究和重视市场营销中物流的重要作用, 从而为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及对物流的研究起到积极的 推动作用.1956 年,H.T.lewis,J.W.Culliton,J.D.steel 等人出版了"物流中航空货运的作用" 一书,首次介绍了物流总费用分析的概念,指出物流总费用由多个环节的费用组成,它们是相互 影响的,如空运虽然成本高,但由于它直接向顾客所在地送货,因而节省了货物存储费及仓库费 用所以应从物流总成本的基础上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由于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从 节省成本出发来提高企业利润,因而,总费用分析的概念对物流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六十 年代美国物流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1961 年,E.Smykny,D.Bowersox 和 F.Mossman 合著了" 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一书,这本书从整个系统或企业范围的角度, 对物流进行了分析的论述,并讨论了总成本分析的概念.60 年代早期,密歇根州立大学及俄亥俄 州立大学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设置了物流课程,开始了正式针对物流从业者及教育人员的教学计 划.1963 年,物流管理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1985 年更名为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成立.集中了物流实业界及教育界的专家,通过对话和讨 论,促进了对物流过程的研究和理解及物流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物流界与其他组织的联系与合 作.这一时期最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是物流总成本分析概念的形成.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关 于物流管理的研究和讨论相当活跃出版了大量物流管理的教材,论文,杂志,召开了大量相关的 各种会议最早把会计学与物流学联系起来的是 M.SChiff,他在 1972 年出版的专著"物流管理中 的会计管理和控制"中说明了会计与财务信息对物流活动极其重要的影响. 1976 年, B.J.Lalonde 和 P.H.Zinszer 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客户服务的章义及评估"首次详细论述了顾客服务 的方方面面,企业要发展,需要全面理解各尸服务的含义及如何对企业服务水平的评价.才能真 正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1978 年,A.T.Kearney 公司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资助下,对 物流生产率开展研究;发表了题为"物流生产率的评估 (MeasaringProductivityinPhysicalDistribution),其研究成果对物流领域产生了久远的影 响,上述研究在物流管理研究方面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3)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 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与政府在物流业的相关法规建设上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 其法规包括经济 法规和安全法规两方面内容.到 70 年代末,由于其经济法规对非定期的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不 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对一系列运输的经济法规进行了修订;以鼓励承运人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 如 1977 一 1978 年的"航空规制缓和条款"(Passage of the Airline Deregutation),198O 年提出的有关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 (Sataggets Rail Act of 1980,Motor Carrier Act of 1980) , 1984 年的航运条款(ShippingActof1984)分别去除了或修改了在航空,铁路,公路及远洋运输 中以往经济法规中的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因素,在市场准入,运价,运输路线等等方面给运输企业 以更大的自主权,而对于货主来讲,由于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其从承运方面得到的物流效率及服 务水平都得到提高,这些都大大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7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特别 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MRP, 使 MRPII,DRP,DRPII,Kanban(看板制)和 JustinTime 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并得到不断的 完善在生产调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应用,从中推动了物流活动一体化的 进程.1984 年,G.Shar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哀了"物流的再认识(The Rediscovery of Logistics)"指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认识到物流在公司中的重要性是很必要的,应重视 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1985 年, W.D.Harries 和 J.R.Stock 在密西根州工大 学的一个币场营销历史研讨会上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一历史与未来的展望(The Reintegration of Marketing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A Historical and Future Perspective) "说明从过去的工作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重组正在发生, 强调了物流在营 销的重要作用以及物流在保证顾客服务水平的战略作用, 提出了营销与物流一体化必要性, 该文 的发表推动了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段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方 法,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总费用分析概念的逐步形成及在企业中的应用,使物流的作 用在社会及企业中进一步得到确认,同时,从许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发现,在企业的制造,市场 及物流的三个重要方面,能为公司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是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物流一体化管 理是公司保持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4)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80 年代中期至今) 80 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际贸易 量大大增加,90 年代早期,美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另外,为降低成本, 不少企业纷纷把加工厂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和地区. 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 各公司也热衷于建 设自身的全球网络,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 3.5 英寸软盘生产商 Kao Infer systems 都通过遍及全球的的物流网络扩大世界范围服务.沃尔玛(Wal-Mart)和其他的主要 零售商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国际物流量的增加, 使物流业在美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 位.90 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TPL)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整个美国 TPL 的收入从 1994 年约 160 万元增长到 1995 年的 250 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美国服务经济(Service Economy)的发展即美国经济增长的百分比主要归功 于提供服务而不是商品制造, 使物流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更重大的作用, 也使大多数物 流领域围绕着产品有序流动的组织和管理来发展,服务存在于国际,国内市场中,存在于运输, 仓储等物流服务之中, 然而目前服务经济发展的服务不只是货物的流动, 可能服务的提供者是要 流动的,或者是被服务者是流动的.过去物流过程的服务离不开存储,但目前有的服务需求如信 息咨询服务是不能被储存的.另外服务工厂(Service factory)概念的产生,企业柔性制造, 小批量, 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及顾客对物流业快速反应的要求也对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这些都促使了物流业向信息化, 自动化及决策上的智能化 (如专家系统的应用) 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物流国际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和快速反应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 技术,以及 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无线电射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得到愈来 愈厂的应用.1998 年,R.B.Footlik 在"运营,包装和配送(Perfemance Packaging and Distribution)"一文中指出:过去我们配送循环是由物资的流动来左右的,今天,它的推动力 是信息的传递. D.L.Anderson 和 R.G.House 在 1991 年发表的''90 年代的物流 (Logistics in the 1990s,) 一文中提到: 2000 年将有约 2150 亿美元花费到信息系统中,而存储费用却是 2050 亿美元, 到 这 种情况表现了物流战略方面的转变, 它从原来的资产密集型战略 (如许多的仓库及高的存量水平) 向着信息密集的控制系统转变.由于信息交换特别是 EDI 的应用,实现了公司和公司之间,计算 机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使企业能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不仅是顾客,而且还包括供应商,运 输方,公共仓库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传递,由于 EDI 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除了使企业本身节省大 量物流费用,提高竞争能力外,在物流领域也促进了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物流 国际化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据统计国内产品销售的物流费用约占总成本的 5%到 6%, 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费用则占总成本的 10%到 25%.服务多样性及服务水平的高要求,也对物 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物流理论和决策方法的研究如物流总成本分析,供应键管理 及一体化, 物流服务水平的涵义及评估方法, 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等方面都 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在"美国运输部 1997--2000 财务年度战略规划"中,美国克林顿政府的运输 部长 R.E.Slater 提出,美国应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以多式联运为王要形式,以智能为特征并将环 境包含在内的运输系统,该系统将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易得,最经济和有效的系统.同时指出, 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 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对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该报告对推动 美国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日本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 50 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 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发展的主要阶段有: (1)物流概念的引人和形成阶段(1953--1963 年) 1956 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物流 称之为"物的流通".1964 年日本又提出,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的总体成本,将要推动除生产,流 通的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的消减,即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的成本.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中 将要设立物的流通委员会".日本还把"物的流通"视为一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 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活动的综合行为.这一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物流设施建设;如 1953- 1958 年交通运输投资占公共投资总额的 19.2%, 1959-1963 年交通运输投资已占公共投资总额 的 29.5%,,从基础设施上为物流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比较重视有关车站,码头的装 卸运作的研究与实践. (2)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 年)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一,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随着这一 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扩充,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 素. 因此日本在这一时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物流设施的建设. 在日本政府 《中期 5 年经济计划》 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作为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 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与此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 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 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主要是随营业规模的扩大增设物流中心,或确保 大量输送手段以充实物流硬件的举措. 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 扩大 物流处理能力,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求.另一方面,如果说此前日本的物流是可以用"人工装卸" 形容的低级化物流的话,那么进入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代.为了解决仓库不足,出入 库时间长,货车运输欠缺,大量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流向市场等问题,开始广泛采用叉车等机械 化装卸设备和采用自动化仓库,灵活运用托盘和集装箱,实现货物单元成组装卸.同时建立物流 中心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 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1970 年日本同时成立了两个最大 的物流学术团体:"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开展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 动. 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大发展的时期, 原因在于社会各个万面都对物流的落后及其对经济 发展的制约性有着共同认识.这一阶段的发展直到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才告一段落. (3)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 一 1983 年) 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并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 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 因此, 降低经营成本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 题,降低物流的成本更成为其重要内容 6 物流合理化与最优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所以说, 这一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 首先, 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出现在企业的管 理中,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的活动,同时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这 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地或集散地的观念, 从而在经营管理层 次上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源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提升到管理 范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去除这些阻碍因素才可能实 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作出贡献'.也就是说,在企业第一利润源销售额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物流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唯一来源,很显然.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 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 在推进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在于推进订货, 发货等业务的快捷化,以及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以大型量贩店为中心的网上 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1983 年日本物流企业已发展到 5 万多家,从业人员 约 105 万人,货运量达 34 亿吨,货运周转量 4223 亿吨公里,般较大的物流公司都在全国各地没 有自己的分公司或支社, 面向全国乃至国外开展物流业务, 如通运公司, 两派公司, 大和运输等, 这样,在日本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工商齐办的现代化物流系统网络.在物流管理政 策上;1977 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这一政策对于推进企业 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原因是当时许多企业正热心于从事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 各个企业都 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 因而出现了成本概念不一致的状况, 这样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 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另外;在一般企业中,尽管物流成本的核定是以物流合理化为前提,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方法, 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 进而影响了 物流合理化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日本运输省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由于企业 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使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这 一时期日本物流学会成立, 同时物流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通过建立了专门的物流研 究所,在日本也召开全国或地区或国际的物流会议,物流奖励大会等,宣传物流的重要意义,讨 论和解决了理论及实践中的问题. (4)物流现代化阶段(80 年代中期至今) 80 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尤其是 90 年代日 本泡沫经济的崩溃, 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 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 产品的个性化, 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 这使得市场的不透明增加, 在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 强, 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 即从集化物流向多频度, 少量化, 短时化发展. 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 这表现在 80 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方面.但是,随着物流服务 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已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 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 升,提高物流效率是 90 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1997 年 4 月 4 日,日本政府制定了 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入该大纲是根据 19%年 12 月 17 日日本政府决定的 《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创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到 2001 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比, 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 为此各相关机关要联 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的指示而制定的, 该大钢是日本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指针, 对于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大纲中提出了到 2001 年物流发展的 3 项基本目标;即 第一,亚太地区便利性且充满脸力的物流服务;第二,实现对产业竞争不构成阻碍的物流成本; 第三,减轻环境负荷.为实现上述目标,大纲中还制定了实施措施的 3 项原则,包括通过相互合 作来制定综合措施;为确保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有效运输体系,以及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道路, 航空,铁路等交通机构合作共同制定综合交通措施;通过竞争促进物流市场活性化,大纲中提出 的具体措施有:社会资本的合作与集中使用,消除物流瓶颈建设国际港口,机场及相应的疏港疏 场高规格的道路,主要干线铁路,公路的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建设大都市圈物流中心在法规和 政策 L 进一步推动物流的效率化;物流系统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实施无纸贸易;对都市内物 流要建立道路交通的畅通机制,提高汽车装载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减轻环境负担,对地域 之间的物流要进一步完善多种方式运输的竞争条件,实现多式联运,促进水路,铁路货运,建立 区域性物流中心及道路;对于国际物流要进一步缩短物流的时间和成本,纠正内外价格差,提高 产业地区的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大纲中特别提到要建.各机构,各部门合作的政策推进体制, 推进各政府机关,地万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形成整体效应. 3,欧洲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 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和复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20 世 纪 50-60 年代的单个工厂物流阶段,对年代多个工厂或集团的综合物流阶段,80 年代的供应链 物流阶段,90 年代的全球物流阶段以及周世纪初的电子物流和协作式物流的发展阶段,图 1 表 示了上述各阶段物流的服务范围和相应效果的关系. (1)工厂物流(Factory Logistics)阶段(20 世纪 50 一 60 年代)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的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 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当时供应 键经济(Supply Chain Economics)的主要特点是从订单中获取需求信息,着眼于抓住信息中所 提供的机会, 供应链管理和运输是从上到下的垂直式一体化, 组织机构是典型的"烟囱管"结构. 制 造业(工厂)还处于加工车间模式,工厂内的物资由工厂内设工的仓库提供.工厂产品客尸的期 望是同月供货服务,信息交换通过邮件;产品跟踪采用贴标签的方式;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 纸带穿孔式的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 这一阶段储存与运输分离各自独 z 经营, 是物流的初级阶段. (2)综合物流(integrate Logistics)阶段(70 年代) 70 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扩大的时期.出现了由多个工厂联合的 企业集团或大公司工厂内部的物流已不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物流的要求, 因此出现了综合物流, 即 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 这时的供应链经济和供应链管理采用具有竞争机制的分布式横式, 组织机 构从"烟囱管"式向"矩阵式"变革.这时的制造业已厂泛采用成组技术(GT),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增多,要求也更高.客户的期望己变成同一周供货或服务.服务节奏明显加快,因此仓库已不再 是静止封闭的储存式模式,而是动态的物流配送中 J 心,需求信息不光是看订单,主要是从配送 中心的装运情况获取需求信息. 供应链经济主要着眼于防止生产和物流的延误而造成经济上的损 失.这个时期信息交换采用电话方式,通过产品本身的标记(Product Tags)实现产品的跟踪. 进行信息处埋的硬件平吕是小型计算机; 由于当时还没有功能比较强大的商品化软件问世, 所以 一般都是企业(工厂附己开发软件.同时,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和工厂内部物流相比,服务面要 大得多, 因此物流的来源出现了由承运人提供的新模式, 从而为物流成本的降低探索了一条新的 途径. (3)供应链物流(Supply Chain Logistics)阶段(80 年代) 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不同的企业(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都在进行各自的物流革 新,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其目的是追求物流系统集成化的过程中,实现物流服务的差别化,发 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由于流通渠道中各经济主体都拥有不同的物流系统, 必然会在经济主体的 联结点处产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80 年代在欧洲开始应用物流供应键的概念,发展联盟型 或合作大的物流新体系; 供应链物流强调的是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企业间加强合作, 改变原来各 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 通过供应链物流这种合作型臧称共生型) 的物流体系来提高物流效率 创造的成果由参与企业共同分享.为此欧洲各国出现半官方的组织协作物流委员会(Corporate Logistic Council)以推动供应镇物流的发展.这一时期制造业已采用准时生产(JIT)模式, 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已发展到可同一天供货(或服务)因此供应链的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实现 供应的合理化.如组织好港站库的交叉与衔接,零售商管理控制总库存量,产品物流总量的分配 等. 这时期物流需求信息可直接从仓库出货点获取通过传真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产品跟踪采用条 形码扫描; 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和购买商品化的软件包, 值得一提的是这 一时期欧洲第三万物流开始兴起. (4)全球物流(Globalization Logistics)阶段(90 年代) 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十分强劲,欧洲企业纷纷在国外,特别是在劳动 力比较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生产零部件, 甚至根据市场的预测和区位的优势分析在国 外建立总装厂, 由于从国外生产基地直接向需求国发送的商品增加迅速这一趋势大大增加了国与 国之间的商品流通量,又由于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全球物流应运而生,全球物流就是全球消费 者(一般指国家)和全球供货源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这一时期欧洲的供应铸着眼于整体提供产 品和物流服务的能力.问时欧洲制造业已发展到精良制造(Lea Manufacturing).客户的物流 服务要求同一工班供货. 因此这一时期物流中心的建设迅速发展, 并形成了一批规模很大的物流 中心,例如荷兰的鹿特丹港物流中心,石油加工配送量为 6500 万吨/年,汽车分销量 300 万辆 /年,澄汁与水果分销量 90 万吨/年,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之一.在供应键管理 上采用供应链集成的模式;供应万,运输方通过交易寻求合作伙伴.由于工导者和主导权是供应 链管理的前提条件.主导权模糊不清,就无法维系整个供应键的运转,建立起强有力的管理组 织.因此,90 年代欧洲提出设工首席物流主管(Chief Logistics Officer)作为供应链管理的 主导者,这一时期物流的需求信息直接从顾客消费点获取,信息交换采用 EDI,产品跟踪应用射 频标识技术队和信息处理广泛应用 Internet 和物流服务方提供的软件;这一时期是欧洲实现物 流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5)电子物流(E-Logistics)阶段(90 年代末,21 世纪初) 目前, 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 以满足客户越来越苛刻的物流需求, 例如,要求在同一小时供货.物流的来源由电子商务服务,供应方提供;并实现供应/运输交易 的最优化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扩展,可实现物流的协同规划,预测和供应.组织机构采用横向供应 链管理模式,需求信息直接从顾客消费点获取,采用在运输链上实现组装的方式,使库存量实现 极小化, 信它交换采用数字编码分类技术和无线英特网, 产品跟踪利用激光制导标识技术 (Smart ink).4 从国外物流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某些启示(1)物流和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在政府的宏观 指导下进行政府对物流发展作出规划和提出实施原则, 以指导行业的发展同时又要制定必要的政 策法现刊物流进行监控,协调和管理,促进了场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从美国,日本,欧洲物流 发展的过程中可清楚地看到政府在上述方面所起到的强有力的作用, 《美国运输部 1997-2002 如 财政年度战略规划》已成为美国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指南.日本政府 1997 年制定的《综合物 流施策大纲》 成为日本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指针, 欧洲提出首席物流主管模式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 王导者和主导权问题,强化了政府对物流的管理.(2)相应的物流管理组织,对物流业发展起 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它们可以是政府组织的, 也可以是行业民间组织的如美国成立的国家实物配 送管理委员会(以后更名为国家物流管理协会),欧洲成立的协作物流委员会等.(3)政府重 视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采用政府投资和社会集资相结合的方式, 有重点的加快物流基础 设施的建设.例如,日本政府在物流近代化和现代化阶段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 D 设施,流通聚集地,大都市圈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建设,使日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为物流先 进国家.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欧洲物 流发展的 5 个阶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例如没有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就不可能出现电子物流. 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对绿色物流关注 颇多.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 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其近景, 远景目标十分明确. 美国在其到 2025 年的 《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 "建 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 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 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 (EDI) ,准时制生产(JIT) ,配送规划,绿色包 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欧洲:是引进 "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 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 (FFE)也很重视绿色 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定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 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 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来经营物流活动, 加 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 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 等. 日本:把物流行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忽视物流绿色化的 重要意义, 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 抑制道路沿线的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方面加大政府部 门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如:货物的托盘使 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来减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 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容提要 在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比较农产品物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情 况,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 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农产品种植者和相关企业如何组织生产,经营,增强竞争能力,需要由 农产品种植者到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来协调解决. 农产品经营者要赢得利润就必须进入或建 立有效的农产品供应物流,这是将农产品由生产推向市场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国际上农产 品物流管理带来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从研究者到农业管理者的普遍认同, 农产品物流管理逐渐 成为研究热点. 一,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与可产生的效应 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1)农产品物流的资产专用性高.(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很 难及时地把握全部的市场信息,使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难以获得竞争者,合作者的信 息.(3)市场力量不均衡.相对于其他在物流过程中的市场主体,分散农户的市场力量非常 薄弱.(4)农产品物流的要求高. 农产品物流可产生如下效应: (1)空间效应, 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空间差异. 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不同, 适宜的农产品种类有限, 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不一致, 农产品物流可以起到异地 调剂的作用,平衡这一差异. (2)时间效应,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时间差异.由于农作物的特殊自然属 性,农产品的生产存在季节性;而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其消费是常年性的,这就形成了时 间上的差异.农产品物流可以通过保鲜技术和仓储活动解决平衡差异,达到供求平衡. (3)所有权转移效应,实现农产品价值,即实现农业生产者劳动价值.农产品是动物性, 植物性产品,容易腐败变质,许多农产品必须通过加工处理,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农产品物流将农产品按消费者的要求供应市场, 使其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满 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需要. 在我国,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经济价值.(1)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 成本.(2)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专业的物流增值服 务.(3)发展物流产业和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4)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美,日,荷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 1.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 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 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 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 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美国的通讯设施和 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 (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 美国有 85%的农民上网, 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 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 5 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 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 (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 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 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 1/3 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 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 着积极作用. (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 10 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 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 总处理,由政府定期发布,指导农户生产经营. 2.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 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 日本农产品主要以小单位生产为主,虽然资源有限,但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却非常先 进: (1)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日本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 行了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 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备的农产品市场硬件设施.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 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 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 机信息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成农产品物流中心. (3)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日本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 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 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的.农协利 用自己的组织系统,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担当着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 的中介. 3.荷兰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 荷兰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 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荷兰公路上飞驰的货运车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车辆是载运 农产品和食品,向世界各地提供及时的物流服务. (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 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 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 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 且工作效率高, 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 储存和配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1.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全国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市场如大型批发市场, 专业市场和集贸市 场,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基本上形成了 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 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 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体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城乡,地区在经 济,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活动高度集中在 交通极为发达的地区,而在乡村物流业的发展较缓慢.东部沿海省份由于经济发达程度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迅速,流通体制完善,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农产品物流市场发 育滞后.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 但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 交易规范化程度 有待提高.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中介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趋高.虽然农产品储藏加工业有 所发展,但规模小,水平低. 2.农产品物流形成主体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农产品物流形成主体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农产品物流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主体有: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 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绝对数量大, 但 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 力. 3.显示出农产品交易主体多样化和交易方式多元化的良好势头 显示出农产品交易主体多样化和交易方式多元化的良好势头 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农产品的流通 手段也有所更新,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也有所发展.有些农产品已进入大 型商业销售网络.总体来说国内的物流企业很多还是粗放式经营. 农产品交易主体主要有自产自销农民,农业企业和流通中介体(如流通协会,村级集体组 织,专业协会等).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环节形式多样,有生产直接进入零售的,也有生 产,交易,一级,二级批发等多环节的. 4.呈现出传统流通渠道为主且新型流通业形态逐步形成的态势 呈现出传统流通渠道为主且新型流通业形态逐步形成的态势 从县城到集镇,乡村,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集中分布固定网点,并以流动网点作为补充,以中小型网点为主,以县城为中心,集镇网络 为骨干, 联系乡村分散网点并与农产品采购网络结合起来的新型流通格局已逐步形成. 随着 农产品零售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宽和规范化, 特别是超市农产品销售等新型农产品销售业态的 出现及规模的扩大,使农产品企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也应看到,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起步晚尚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低端 水平. 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的, 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 在运输的过程中,保鲜,包装,再次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而且运输工具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 的需要, 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 二是相对于工业物流而言, 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 2005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 480583 亿元,同比增长 25.2%(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 GDP 的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 413161 亿元,同比增长 27.2%;农产品物流总 值为 12748 亿元,同比增长 6.5%;进口货物物流总值为 54093 亿元,同比增长 16.4%;再 生资源物流总值为 376 亿元,同比增长 15.7%;邮政物流总值为 205 亿元,同比增长 7.9%. 可见,工业品物流总值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的 85.97%,而农产品物流总值仅占 2.65%.三 是第三方物流有很大发展,但自营物流仍占主导地位.经过多年发展,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 物流中的比重在增大. 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和作用, 愿意把 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做. 但目前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 专门从事农产 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管理水平滞后,经营成本高,利润低.四是农产品物 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得到加强,同时,各种农村经 济信息中心和农业专业性网站也相继建成. 目前我国专门的农业信息网站约有 100 多家, 一 些县乡和农村龙头企业及营销大户建立了自己的网页, 为农户和龙头企业生产, 销售提供了 部分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促进了农产品流通.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我国农产品物流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产业主要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 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发展趋势表 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 发展尤为突出.(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为迎合消费者个性 化的产品需求,生产厂商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 求随之产生.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其中最重 要的特点是共同配送.(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这主 要表现在大力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 递业发展迅猛.(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绿色物流既包括了对物流系统污 染进行控制,又包括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6)物流专业人才需 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2.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的借鉴 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农产品物流 2.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的借鉴 (1)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美,日两国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法 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 中国政府发挥农产品物流宏观调控作用 的领域包括: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业企业改革和农产品市场 体系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农产品物流市 场行为,制定法律法规;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与国际农业物流领域在物流 与配送技术,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的联系和合作. (2)引进先进的农业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美国发展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农业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物流技术 体系.荷兰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国应引进先进农业物流技 术,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3)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中国应鼓励农民,农业系统企业,商业系 统企业,国内外物流企业介入农产品物流市场,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完善物流 服务. (4)建立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国农产品集散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 段,管理水平低,综合服务能力差,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的市场 为数不多,可借鉴荷兰,日本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物流中心的经验,根据各地实 际情况推动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立. (5)加强农业物流的教育和培训.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 92%的被调查者有学 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 格证书.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经过考核的就业资格证书.因此,中国 一是要在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上给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二是鼓励多层次,多方 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实行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3.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 3.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远远跟不上需求.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将损 耗 20%~30%,其中果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就主要来自于缺乏冷链物流 运输车辆.我国每年有 3.7 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这些农产品足可以 供养 2 亿人的生活. 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从事商品流通环节的企业及人 员对冷冻保鲜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技术手段落后.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方面,应做好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载体,也是农产品流 向全国, 流向世界的路径. 在冷链物流设备方面, 应加大对冷链运输车辆的投入. (2)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问题.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物 流信息整合, 可以利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二是建立农产品供需交流平台. 三是大力培养农产品经纪人. (3)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技术创新是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保鲜, 运输,储存等技术研发的效益不亚于生产环节的技术研发.积极采用新型保鲜技 术,延长农产品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良好的包装可以保护农产品的 使用价值,并在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 (4)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工程. 一体化是现代物流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系统的观念进行整个物流体系 中各个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 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进行一体化运作,可以从整体上有效降低物流成 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巫钢.刍议物流企业需求资源转化模式及其运作[J].现代财经,2008,(10). [2]中国物流年鉴[M].2005,(184—185). [3]郭晔,杨晓达.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粮农安全与粮食安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 (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