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阳一诊文言文《汤斌传》注译

 鲤鱼山九龙门 2015-10-06

《清史稿·汤斌传》解读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清初理学顺臣。明崇祯十四年(164114岁应童子试,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公羊》、《史记》、《汉书》等,整个基础教育都是在明朝完成的。入清后以汉人知识分子身份率先入仕清朝,并大力推行清政府所倡导的文化政策。为官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其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他的一生恭顺满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为鼓励汉人效法汤斌对本朝恭顺,汤斌被清朝尊为“理学名臣”。雍正十年(死后四十五年)时又把汤斌入祀贤良祠。乾隆元年(1735),去世四十八年后的汤斌被追封谥号“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文庙。——编辑自《百度百科》】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1]人。明末流贼[2][3]睢州,母赵(注意古汉语称谓)殉节[4]死,事具[5]《明史·列女传》。父契祖(注意古汉语称谓),挈[qiè][6](注意古汉语称谓)避兵浙江衢[qú][7]。顺治二年,奉[8]父还里[9]

九年[10],成[11]进士,选[12]庶吉士[13],授国史院检讨[14]。方议修[15]明史,斌应诏[16]言:“宋史修于元至正[17],而不讳[18]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于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治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19]不屈、临危致命[20]者,不可概以叛书[21]。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22]。”下所司[23],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谓斌奖逆[24],拟旨严饬[chì][25],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谕[26]之。时府、道[27]多缺员,上[28][29]用人方亟[][30],当得[31]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32],选翰林官(注意句中“以”“以……为”的用法)。得黄志遴等凡[33]十人。

斌念父老,以病乞休[34]。丁父忧[35];服阕[36],闻容城[37]孙奇逢讲学夏峰[38],负笈往从[39]。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40],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以斌荐[41],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yù][42]修明史(注意后三句承前省略主语)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yù][43],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44]。下廷议(注意承前省略“谁”,议论什么),明珠[45]惶惧,将引罪[46]。大学士王熙[47]独曰:“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 斌后至,国柱[48]以告[49]。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50]。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51]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恚[huì][52],摘其语上闻[53],并摭[zhí][54]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注意这个“以为”)谤讪[shàn][55]。传旨诘问(注意省略),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qiān][56]丛集,乞赐严加处分。左都御史丹、王鸿绪等又连疏劾斌[57](注意下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会斌先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58],同辅太子,介(注意古汉语称谓)以老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侥幸[59]求去,且及斌妄[60]荐,议夺[61]斌官。(注意下面再起一波,墙倒众人推)国柱宣言[62]上将隶斌旗籍[63],斌适扶病[64]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65](注意此句的断句),将击登闻鼓[66]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斌既师奇逢,习宋诸儒书。尝言:“滞[67]事物以穷理,沉溺迹象[68],既支离而无本;离事物而致知[69],隳聪黜明[70],亦虚空而鲜[xiǎn][71]。”(注意传主自己的话展示的形象特点)其教人,以为(注意与前文“以”“以……为”“以为”对比理解)必先明义利之界,谨[72]诚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73][74]为二事,世道[75]何赖。斌笃守程、朱,亦不薄[76]王守仁。身体力行,不尚讲论[77],所诣[yì]深粹。(注意作者评论性语言显示的人物形象特点)著有洛学编、潜庵语录。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78]孔子庙。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

[1]睢州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2]流贼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3]攻破。[4]殉节旧时妇女由于抗拒凌辱而牺牲生命。[5]:记载,详细记载。[6]携带;率领。[7]衢州:即现浙江省辖衢州市;已有1800多年的建城史。[8]:恭敬地接受。[9]:家乡,故里。[10]九年:即顺治九年,承前省略年号。[11]:考中。[12]:被选为。[13]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14]国史院检讨:“国史院”是掌管草拟诏令、纂修国史、兼备皇帝咨询的中央机构;“检讨”是主管修国史的官员。[15]编纂,撰写。[16]应诏接受皇帝的诏命。[17]元至正:“元”即元朝,“至正”是元朝的年号;下“明洪武”同。[18]:避讳。[19]抗节:坚守节操,即进入清朝后还忠于明朝。[20]致命:捐躯,舍弃生命。[21]概以叛书:概,一律,一概;以,用;叛,叛逆;书,记载。[22]瞻顾:即瞻前顾后,犹豫不决。[23]下所司:即诏命下达到编撰明史的机构。后文“下廷议”同。[24]奖逆:奖,鼓励,劝勉;逆,叛逆。[25]严饬:严加惩治。[26]慰谕抚慰,宽慰晓喻。[27] 府、道: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名。“府”比县高一级;“道”清代在省以下府以上设道。[28]:君主,皇帝。[29]:认为。[30]:急切,迫切。[31]:选得,获取。[32]经济经世济民。[33]:总共。[34]乞休:自请辞去官职。[35]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36]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37]容城: 即容城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38]夏峰:即夏峰学派,由孙奇逢创立。[39]负笈往从: 负:背着;笈:书箱;往,前往;从,跟随,跟从。[40]诏举博学鸿儒:诏举,下诏举荐;博学,学问丰富;鸿儒,渊博的学者。[41]以斌荐:把汤斌推荐。[42]:参与。[43]:动词,下雨。[44]语侵执政:语,语言;侵,攻击;执政即执政的人。[45]明珠: 即纳兰明珠(16351708),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46]引罪: 将,打算;引罪,承认罪过。[47]大学士王熙王熙(1628-1703)字子雍,顺天宛平人,清初大臣。[48]国柱:人名,余国柱,湖北大冶人,顺治九年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49]以告:中间省略“之”字,把这件事告诉他。[50]无死法:没有处死他的依据。[51]:最终。[52]: 怨恨,愤怒。[53]上闻:上,使动用法;让皇帝知道。[54]: 有选择的拾取。[55]谤讪毁谤讥刺。[56]愆过:罪过,罪恶。[57]连疏劾斌:连,接连;疏,上书;劾,弹劾。[58]詹事官名,明清皆置詹事府,设詹事及少詹事,为三、四品官,掌管太子家中之事。[59]侥幸:这里有企求不受弹劾处罚的意思。[60]:胡乱。[61]:削除。[62]宣言扬言,故意散布某种言论。[63]隶斌旗籍:隶,附属,隶属;旗籍,旗人的户籍。[64]扶病:带病,抱病。[65]客都下者:客,客居;都下,京都[66]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67]:停止不动,即长期沉入事物中。[68]迹象:表面现象。[69]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70]隳聪黜明:隳,毁坏;贾谊《过秦论》有“隳名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聪,听觉。黜,黑暗。明,视觉。“隳聪黜明”即毁坏了自己的视听。[71]虚空而鲜实:不切实际而且少有实际意义。[72]:慎重。[73]讲论、践履:讲论,讲谈论议,即理论;践履,引申为实践。[74]:分开。[75]世道:社会状况,社会风气。[76]不薄:不看轻。[77]讲论:此处指口头上的空谈。[78]从祀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译文】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其母赵氏为保全志节而死,事情记载于《明史·列女传》。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衢州。顺治二年,汤斌侍奉父亲回到家乡。

顺治九年,汤斌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又被任命为国史院检讨。当时正讨论编修《明史》,汤斌根据皇上的诏书进言说:“《宋史》在元朝至正年间修撰,却不避讳文天祥、谢枋得的忠诚;《元史》在明朝洪武年间修撰,而同样记载丁好礼、巴颜布哈的节义。顺治元年、二年间,以前明朝的臣子中有为保全志节而宁死不屈、临危献身的人,不能一概以叛逆来记载。应该命令各修撰大臣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皇上将此议下到明史馆,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认为汤斌奖励叛逆,代皇上起草圣旨严厉训斥,世祖却特意召汤斌到南苑安慰他。当时,很多府道缺少官员,皇上认为正值用人之际,应当选拔学问、品行兼优的人,并以学问作为经世济民的标准,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后选到黄志遴等共十人。

汤斌考虑父亲年老,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休假。(后父死,)为父守丧;守丧期满,听说容城人孙奇逢在夏峰讲学,便背着书箱前去跟随他学习。康熙十七年,皇帝下诏开博学鸿儒科取士,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推荐汤斌,汤斌考试得一等,被授予翰林院侍讲,参与编修《明史》。

二十六年五月,天不下雨,钦天监灵台郎董汉臣上疏指责这是由于时事所造成的,语言触及当权者。此疏下到廷臣议论,明珠很恐慌,要自承罪责。只有大学士王熙一人表示:“市井小人胡言乱语,应立即斩首,事情可以完结。” 汤斌后来也到了朝廷,余国柱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他,汤斌说:“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大臣们不讲而小臣却敢讲,我们应该自省。”皇上最终免了董汉臣的罪。明珠和国柱怨恨,摘录汤斌的一些言论上报,并找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的话“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认为是在诽谤朝廷。皇上传旨责问,汤斌只是自己表示天资愚昧,过错很多,请求严加处分。左都御史丹、王鸿绪等人又接连上疏弹劾汤斌。恰巧汤斌先前推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一同辅导太子,耿介以年老多病请求辞官,詹事尹泰弹劾耿介是有目的地请求辞官,并且提到汤斌胡乱推荐,建议革去汤斌的官职。国柱传言说,皇上将要让汤斌隶属于八旗户籍,正好汤斌带病入朝,精神不振,于是人们在路上互相谈论(传言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哭泣落泪。住在京师的江南人,要击登闻鼓为汤斌诉冤,后来知道没有那么回事,才散去。

汤斌以孙奇逢为师以后,学习宋代诸儒的书。他曾说:“对事物要穷究其中的道理,如果囿于事物表象而不悟,对事物的了解既支离破碎又不得其本质;如果离开具体事物而又求了解它,实际上是毁掉了自己的视听,同样是虚妄不实的。”他教育人,认为必须先弄清义和利的界限,慎重对待诚与伪的关系,研究真正的经学、真正的道学;否则将讲论和实践分离成两件事,社会风气有凭借什么(变好)呢。汤斌忠实恪守程、朱之学,同时也不菲薄王守仁。办事身体力行,不崇尚空论,造诣精深。著作有《洛学编》《潜庵语录》。雍正时,其牌位准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获赠谥号为“文正”。道光三年,附祀于孔子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