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有哪些很厉害的骗局?(说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人,骗了三个国家。)

 夜雨野下 2015-10-06

 

 
 
 说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人,骗了三个国家。


他叫沈惟敬

《明史》中的记载很少,没记错的话,只在《朝鲜》中有,找过来大家也不会看的,下面我引用网上的一篇文章:明朝抗日援朝中的奇葩——沈惟敬,侵权删。其实如果大家不想读古文,又想细致了解的,推荐 @汗青 @马伯庸先生的《帝国最后的荣耀》,不过那里有洋洋洒洒数万字……

首先来详细介绍一下当时的国际环境。

日本刚刚经历战国,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于是他骄傲了,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了,他效仿神功皇后窥探朝鲜进而入侵中国,投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赌注。那么既然是人生中最大的赌博,压上全部老本就是必须的,不然都对不起最大这俩字。日本派出15万的士兵远征朝鲜。注意这15万,对于日本来说很不得了了。在日本只有武士才能上战场,所以能战之人就很少。原本一个弹丸小国在战国时被分成无数的小弹丸,几个村长互掐,统一后还能挤出15万人。丰臣,真是苦了你了。再来讲讲朝鲜,朝鲜号称小中华,学了很多中国的东西过去,但是有一样他们最热忱——党争。他们有南党,北党,东党,西党,凑够四人天天打麻将。所以日本一侵入就全线溃败,只有海上的李舜臣挽回一点面子,但是对于大局来说他那十几条龟船于事无补。开战后,日军快速向北推进,小西行长连克三京,也就是汉城,开城,平壤,由平安道北上。加藤正请由咸镜道北上。看这势头就知道这俩人属于同事竞争关系,由于三京均由小西攻克,朝鲜境内已无战略意义的目标,所以加藤只能在中国战场上立战功才能超过小西。他一马当先率先渡过鸭绿江,悲剧的碰到了正在附近游荡的女真骑兵,毫无疑问的交战了,然后从咸镜道最北端一路狂奔到最南端。日本史书中说他完胜,那他跑什么。

好了背景就说到这里,回到万历这儿,日军都打到边境上了,万历终于忍不住了派出大部队救援朝鲜。虽然之前已经派出过两拨骑兵,人数也不多,总共就4000多人,有试探实力的意思,所以都战败了。但是下决心归下决心,大军还在集结,戚家军才刚离开山海关,指挥将领李如松还在宁夏出差没回来,那怎么办呢?一个字——拖。拖的具体实施就是和谈啦。有明一代,无论是有心也好无心也罢,三百多年没有和亲没有和谈,这是政治环境。和谈和谈,和不和不重要,谈才是关键。和谈得派人去啊,于是沈惟敬这个职业骗子怀着一颗爱国心报名了,至少现在是的。为什么是职业骗子呢?因为职业骗子有两个条件:第一,会吹牛;第二,长的像好人。有这样的人报效国家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求之不得,他被任命为游击派往平壤与小西行长和谈。沈惟敬一路上鼓吹自己和丰臣秀吉是好朋友,除了朝鲜君主李昖所有人都不相信他,都回给他呵呵俩字儿。到了朝鲜,沈惟敬直奔平壤,单枪匹马进入小西行长的军营。小西为给他一个下马威,在他入营时把他围的里三圈外三圈,但沈惟敬仍然面不改色。入帐后,他们谈了一天。日暮,小西加藤竟然纷纷走出营帐,恭送沈惟敬。我觉得沈惟敬完全可以与郭子仪相比,虽是个小人物,但他无所畏惧。至于和谈结果嘛,就是日军不得到平壤城外十里范围内抢劫,朝鲜军队也不能进入平壤城内十里。又是所有人都不信,认为除非日军脑子进水才会遵守。事实证明,日军脑子的确进水了。

日子就在这一派和谐中度过,四万八千明军将士慢慢的在鸭绿江边集结,主将李如松也星夜兼程的赶到战场。但是他到战场做的第一件是就把沈惟敬抓了,准备杀了他,之前说过,在明朝和谈是极度可耻的事情。在弟弟李如柏苦苦的劝说下,他心生一计,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放言要册封。李如松的行为让沈惟敬知道了只有日本人才能保住他的性命,明军进攻越不利他活的可能性越大,明军胜利之时就是他人头落地之时,从这点出发也就不难解释他以后那些奇怪作为了。这里还得说明一下的是一般明朝武将说要和谈,其潜台词就是以摔杯为号三百刀斧手杀出,所以李如松的计谋就是让日本人来请赏,然后突袭平壤。小西行长接到明朝总督要来册封,顿时眉开眼笑,笑的都合不拢嘴啊,啥都没想派二十多人来讨赏。一切都按计划发展着,但是明军中有一个叫李宁的将军,看见有日本人来了,又听闻总督大人要处理他们,顿时二愣子性格爆发,操起刀就杀过去了。日本人也莫名其妙,来讨赏还要被砍?最后册封的结果就是杀了十五个鬼子,逃了几个。这下麻烦大了,奇袭胎死腹中,攻城必会有很大的伤亡。李如松把沈惟敬找来,给了一条很简单的命令:你去和小西行长解释一下。沈惟敬顿时就打哆嗦了,你都砍了人家十五个脑袋了,人家会相信你吗?但是一想到自己随时都可能被当成弃子,他还上路了。不过职业骗子就是职业骗子,这本事就是吹出来的,小西竟然相信了他的鬼话。呵呵,误会误会,一切都是误会。于是平壤战役在一场奇袭中展开。

明军连续收复平壤,开城,但在汉城与开城之间的碧蹄馆附近中了日军的埋伏,三千辽东铁骑被几万日军包围。三千人马最终突出包围,日军没有完成目标还付出了几倍于明军的伤亡。这是一场反映局势的战役,这表明日军已没有战力反击,明军的后勤补给已经到了极限。虽然之后的龙山被袭日军主动退出汉城,汉城光复,但这仍然不能改变战场的形势。牙齿不起作用了,就该舌头就该登场了,两方又回到了谈判上。这半年沈惟敬真是心惊肉跳啊,三京光复对于性命与日本人绑在一起的沈惟敬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小西行长,我沈惟敬又回来啦!!再来说说日军,日本人命苦啊,之前这么诚心的去和谈,然后被无情的忽悠了,丢了十几人头。人家说的误会,误会就误会吧,那就继续谈,然后又被无情的忽悠,丢了平壤,还死了这么多人。出来抢一把不容易啊,要继续打可能血本无归,虽然知道李如松从来不守信用,还是决定谈判。

高档次的谈判开始了,李如松派去三个使者去谈判,除了沈惟敬其他两人分别是谢用梓,徐一贯。一个是参将,一个是游击。先不说他们懂不懂外交,识不识字都是个问题。从使者的职位就可以看出李如松压根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其实他们也是莫名其妙,就当公费旅游吧。日军在朝鲜不利的消息传到丰臣秀吉耳里,这个老头子性情大发,直念道,当年我可是所向披靡的,我要亲自挂帅。前线指挥官发怵了,前线的战事已经很吃力了,这个老头子一来,岂不是把将士们往火坑里推吗?基于此所有人都骗他战事顺利,大军都打到鸭绿江了,明朝都派使者来议和了,这才把他稳下来。话说沈惟敬一行人到了日本,秀吉可开心了,吃好住好,看表演泡温泉,随便你玩。玩完了就开始谈判了,原本谈判就谈判,但是这两方谈判的人心里都没底。明朝方面,那两个丘八连汉字都不一定认得还想听的懂日语,沈惟敬走过私倒是会日语但他代表不了朝廷;日本方面,丰臣秀吉压根把明朝当成战败国,而事实却是日本是战败了。所以这谈判就是在扯淡。最后秀吉给出了一个秀七条
一、明朝将公主嫁为日本后妃。
二、明朝和日本进行贸易,自由通商。
三、明朝和日本交换誓词,永远通好。
四、割出朝鲜四道,让给日本。
五、朝鲜派出王子大臣各一人,作为人质,由日方管理。
六、返还朝鲜被俘的两位王子。
七、朝鲜宣誓永不背叛日本。

这哪是和谈,简直就是逼明朝签城下之盟,与下战书无异。对明朝这般的侮辱,任何明朝官员都不会答应。奇葩的是,沈惟敬答应了。更奇葩的是,沈惟敬回国后根本没和任何明朝官员提起这秀七条,仅仅只是告诉万历日本答应和谈停战了。明朝官员个个都是人精怎么会相信这个混混的话呢?原因在于丰臣秀吉老来得子高兴的不得了,众人劝他为儿子健康茁壮的成长要少干点杀人的事,积点德,就撤回来一些朝鲜的日军。日军这一动作在明朝眼里当然被认为是日本为诚意和谈的表现。所以对沈惟敬的话没有怀疑。

一年后,从日本来了一个人,这让沈惟敬倍感压力,这人叫小西飞,注意这人也姓小西,是日本的使者,前来兑现明朝的承诺。小西飞是日本的使者,由礼部的高级官员接待,等到双方一对质沈惟敬算是活到头了。不过能把中国,日本,朝鲜这三国家都忽悠了这条命也值了。但是奇迹出现了,奇迹出现了,没想到小西飞也是个奇葩。在于兵部尚书石星的会谈中,石星提出议和三大条件:
一、日本必须限期全部撤军回国。
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但不允许日本入贡。
三、日本必须盟誓,永不侵犯朝鲜。

如果同意,就议和;如果拒绝,就接着打。小西飞蒙了,这个与被告知的秀七条不一样啊。于是他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同意石三条!就这样小西飞回国了,同样的,他也没对任何人说起这石三条,除了他的主公——小西行长。

时光飞逝啊,沈惟敬被万历任命为出使日本的使者,册封日本王,但这国书可是白底黑字写的明明白白的,怎么办呢?首先他告诉随行的另外两个使者日本人都是蛮夷,不懂礼仪,所以不要纠结于他们的礼节。到达日本后,他找到小西行长,问他一切是否安排妥当,小西告诉沈惟敬他已买通读国书的人,会把那些扎眼的话跳过不读。原来他早已与小西行长密谋这件事了,否则他一人也没有这胆干出这种捅破天的事。但是终究还是出了纰漏,那个读国书的人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怎么的把国书当着老头子的面完完本本的读了出来。这下天终于捅破了,沈惟敬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在最后他背叛了他的国家,他将明朝的军事部署全部告与小西行长,以至于战火再次燃烧时明军就处于劣势。原本他只是个可怜之人,可他在生命的最后做了令人可恨的事。其实他这悲剧的命运在他踏上前往朝鲜的路时就已经决定了。至于小西行长为什么会与沈惟敬合伙,我来解释一下。小西行长与之前提到过的加藤正清都是秀吉的得力部下,小西是商贩出身所以他提倡的是文治,而加藤是正宗武士后裔所以毫无疑问的提倡武功,他们的竞争是文治派与武功派的缩影。谁能解决朝鲜战事谁将来就能掌握权力。这就是小西行长与沈惟敬合作的原因。而那个小西飞是小西行长的家臣,所以他的奇怪举动也能解释了。

毋庸置疑,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是侵略者的战败,此战影响了此后三百多年的东亚战略格局。在这场战争中,有将星升起也有陨落,有旌旗猎猎也有扼腕叹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舜臣与邓子龙,他们在最后的一场海战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我想作为军人此生无憾了吧。然而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只能用数字代替的无数的明朝朝鲜的士兵,胜利是他们创造的。最后我想用万历诏书中的一句话来作为结束语: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