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和日本的第一次朝鲜战争 6

 昵称18892371 2015-10-02
    
    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矣。(注16)
    
    神宗和兵部尚书石星采纳了主战派的意见,决定援朝以巩固辽东和京师。庭议决策后,立即拨银二万两犒赏朝鲜将士,以鼓舞士气,并允许朝鲜国王李日公在危险时可以渡鸭绿江居于宽甸堡。
    
    六月下旬,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五千明军开赴朝鲜。七月至义州时,祖承训接到顺安郡郡守黄瑗的报告:平壤日军大部队调去京城,城中留守部队极少。祖承训对此情报未作认真调查,立即率军进逼平壤。祖承训素城辽东勇将,但对侵朝日军状况和武器特点不加以了解,也没有做任何研究,将倭寇的战斗力视作日军正规军的战斗力,是十分错误的。轻举冒进乃兵家之所忌,这是祖承训与日军初战失利的主要原因。祖承训兵至嘉山时,问当地人:平壤日军尚在否?回答:尚在。祖承训举杯仰天祝之曰:贼尤在,必天使我成大功也。(注17)七月十五日,祖承训从安顺连夜抵达平壤,十六日黎明,乘日军无备,从七星门突入,同日军展开巷战。明军清一色的为骑兵,巷战极为不利,日军依险放枪,明军死伤极重。除祖承训外,所带的几个游击,千总皆战死。明、日两军第一次交战,以祖承训的傲慢轻敌而招致惨败。当时,日军主力正在中和筑城,平壤守军只有区区七百人,且当时毫无准备。祖承训如能指定可行的作战计划,而不是贸然突进的话,平壤之战是根本不可能失败的。
    
    (二)对日议和派及其活动
    
    祖成训兵败的消息在八月初送至京师,朝野震惊。在廷议中,议和派开始抬头,不知兵的兵部尚书石星转向议和派,并向神宗推荐沈惟敬充当议和使。神宗授沈惟敬以神机营游击将军军衔,令其赴朝鲜对日交涉。
    
    沈惟敬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九月初一抵平壤城外,在城北十里外的乾福山下与日军将领小西行长会谈。早在沈惟敬到达平壤前,丰臣秀吉与前线总指挥宇喜多秀家等确定,战线止于平壤,不再向前推进。(注18)原来就是市井无赖出身的沈惟敬,骤任外交工作,既不了解日方情况,又不掌握外交原则,就以商人谈交易的方式与小西满天要价落地还钱。无独有偶,出身于界町商人家庭的小西行长,也同样擅长商业诈术,这两个胆大包天的无赖的会谈对整个明日交涉带来无穷后患。当时的谈判,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综合沈惟敬回北京的汇报和小西行长对丰臣秀吉的汇报,其主要内容如下:
    
    1、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属朝鲜,以东归日本。
    
    2、明朝准许日本封贡(封就是指由明朝天子来册封日本国王,贡即是进贡贸易)。
    
    3、要求与日本和亲。
    
    4、暂时双方于平壤城北十里处,立一界标,日本军、朝鲜军均不得越过此线。
    
    5、回国汇报以五十里为期。(注19)  
    
    沈惟敬回北京后未敢如实汇报,只将日本侵朝意在封贡的情节告示了石星。但是,在这时,明政府中主战派又占有了优势,八月十九日神宗任宋应昌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使,经略蓟、辽、山东、保定各处海防备倭军务。宋应昌于九月离京,一路调兵遣将,巩固沿途防务。十月李如松自西北回师,神宗任命他为提督蓟、辽、山东、保定军务总兵官,与宋应昌共同指挥赴朝大军。宋、李大军至辽阳时,沈惟敬从石星处回到朝鲜亦至辽阳。宋应昌命令他告诉小西行长:如要封贡,必须先行退兵。
    
    另一方面,小西行长也将会谈内容向宇喜多秀吉和丰臣秀吉作了汇报,因原定不再向北推进,故会谈内容与日军行动无抵触。但是,由于朝鲜义兵的活跃以及天气逐渐转冷,国内运输困难,供应紧张,严重影响了日军的士气。高级将领毛利辉元生病回国,士卒病、死和开小差者不断出现,军马也多有饿死。平壤日军几乎人人盼望沈惟敬早日回到平壤实现和平,以便早点回家。有的日军士卒甚至登上平壤城头北望,希望能早些发现沈惟敬。
    
    十一月下旬,沈惟敬来到平壤,与小西行长举行第二次会谈。沈惟敬向小西提出宋应昌的三项议和条件是:
    
    1、日军撤退至釜山
    
    2、丰臣秀吉递降表称臣
    
    3、返还占领的土地、城池以及被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